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净水厂工艺说明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53:01
文档

净水厂工艺说明

净水厂设计说明书1.工程概况(1)水厂近期净产水量为2.5万m3/d.(2)水源为河水,原水水质如下所示:编号项目单位分析结果备注1水温℃最高30,最低52色度7时较有效,中间产物多,尚未在城市水厂应用,适用于有机物如酚污染严重时,须现场制备,直接应用。臭氧:缺点,制造成本高,适用于有机物污染严重时,无持续消毒作用,需另加少量氯。紫外线辐射:需补加氯,应用少,限于小水量处理,适用于工矿企业等集中用水处理。综合上述,选用氯消毒: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消毒剂,除消毒外还起氧化作用.加氯操作简单,
推荐度:
导读净水厂设计说明书1.工程概况(1)水厂近期净产水量为2.5万m3/d.(2)水源为河水,原水水质如下所示:编号项目单位分析结果备注1水温℃最高30,最低52色度7时较有效,中间产物多,尚未在城市水厂应用,适用于有机物如酚污染严重时,须现场制备,直接应用。臭氧:缺点,制造成本高,适用于有机物污染严重时,无持续消毒作用,需另加少量氯。紫外线辐射:需补加氯,应用少,限于小水量处理,适用于工矿企业等集中用水处理。综合上述,选用氯消毒: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消毒剂,除消毒外还起氧化作用.加氯操作简单,
净水厂设计说明书

1.工程概况

(1)水厂近期净产水量为2.5万m3/d.

(2)水源为河水,原水水质如下所示:

编号项目单位分析结果备注
1水温最高30,最低5
2色度<15度
3臭和味无异常臭和味
4浑浊度NTU最大300,最小20,月平均最大130
5PH7
6总硬度 mg/L(以CaCO3计)125
7碳酸盐硬度 mg/L(以CaCO3计)95
8非碳酸盐硬度 mg/L(以CaCO3计)30
9总固体 mg/L200
10细菌总数 个/mg﹥1100
11大肠菌群个/L800
12其它化学和毒理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3)河水洪水位标73.20米,枯水位65.70米,常年平均水位标高68.20米。

(4)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22℃,最冷月平均温度4℃,最热月平均温度34℃,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1℃.常年风向东南。

(5)地质资料:净水厂地区高程以下0~3米为粘质砂土,3~6米为砂石堆积层,再下层为红砂岩。地基允许承载力为2.50~公斤/厘米。

(6)厂区地形平坦,平均高程为70.00米,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西北50米,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km。

(7)二级泵站扬程(至水塔)为40米。

2. 设计依据及原则

    2.1设计依据

    (1)《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给水工程》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镇给水》(第3册)

    (3)《给水排水工程师常用规范选》(上册)

(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5)《给排水简明设计手册》

(6)《给水工程》

(7)《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8)《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常用资料》(第1册)

(9)《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9,10册)

  2.2 设计原则

(1)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城镇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必要时通过计算确定。

(2)水厂应该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

(3)水厂中应考虑各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及部分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用水要求。

 (4)水厂自动化程度,应着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可靠性。

 (5)设计中必须遵守设计规范的规定。

3.工艺流程的确定

   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原水水质符合地面水Ⅲ类水质标准,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除浊度,色度和菌落总数偏高外,其余参数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

因此,该水厂应采用常规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流程,完善有效的混凝、沉淀和过滤,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病毒等的去除也有一定的效果。消毒可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减少水中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数我选择混合-絮凝沉淀-过虑-消毒这样的处理工艺.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净水厂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3.1投药系统

投药系统有泵前投加、高位溶液重力投加、水射器投加、泵投加四种。

选用泵前投加,该投加方式适用于混凝自动控制系统,可定量投加不受压力管压力所限,但取水泵房距水厂不能太远,因为太远的话容易在吸水管内产生矾花,又在压水管内打碎,这就使矾花失效了,而本设计中的水源取水口仅离水厂50m,故选用泵前投加。

3.2混合设备 

在本设计中,凝聚剂采用液体硫酸铝,采用泵前投加.溶解采用电动搅拌机搅拌溶解.混合的方式主要有: 管式混合,水力混合,机械搅拌混合以及水泵混合。

水力混合: 设备虽简单,但难以适应水量,水温等条件变化,故排除。

机械混合: 可以适应水量,水温等的变化,但是相应增加了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上的不方便。

水泵混合: 药剂投加在取水泵吸水管或喇叭口处,利用水泵叶轮高速旋转以达到快速混合目的.混合效果好,不需另建混合设施,节省动力,适合于投加点近絮凝池,可用于本次设计.还有由于省掉专门的混合设施,所以在以往的设计中较多采用,近来少用,原因: 管中流速低时,絮凝体还可能沉积管中, 对水泵混合的效果有了新的认识,例如G值偏小,投药量难以做到精确计量,难自动化控制投加.

管式混合: 缺点是流量小时效果下降,由于该水厂属于中小型水厂,流量比较小,需设置专用混合池,混合池占地大,基建投资高。

综合优缺点,水泵混合设备与泵前投加投药系统配合,混合器构造简单,安装方便,混合快速而均匀,混合效果好,而本设计中的水源取水口仅离水厂50m,不会在吸水管内产生矾花,又在压水管内打碎,可确保药剂发挥效果,故选用选用水泵混合设备。

3.3絮凝设备

絮凝设备有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网格(栅条)絮凝池、穿孔旋流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等五种方式。

网格絮凝池, 网格絮凝池处理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较短,所造成的水流紊动接近与局部各向同性紊流。

网格或栅条絮凝池 存在末端池底积泥现象,少数水厂发现网格上滋生藻类,堵塞网眼现象.

隔板絮凝池在流量变化大时,絮凝效果不稳定,水流条件不甚理想,能量消耗的无效部分比例较大,故需较长絮凝时间(10min-15min),池子容积较大。

折板絮凝池, 折板絮凝池的优点是:水流在同波折板之间曲折流动或在异波折板之间缩放、流流动且连续不断,以至形成众多的小涡旋,提高了颗粒碰撞絮凝效果。与隔板絮凝池相比,水流条件大大改善,即在总的水流能量消耗中,有效能量消耗比例提高,故所需絮凝时间可以缩短,池子面积减小。折板絮凝池因板距小,安装维修较困难,折板费用较高。

综合上述,选用折板絮凝池。

3.4沉淀池

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

沉淀池有平流式沉淀池、斜管(板)沉淀池等。

平流式沉淀池虽然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平流式占地面积大。从经济性看,平流式沉淀池造价比斜管沉淀池低,操作管理方便,施工简单,对原水浊度适应性强。

斜管(板)沉淀池采用斜管组件,使沉淀效率大大提高,处理效果比平流沉淀池要好,而且占地面积少。

综合上述,选用斜管(板)沉淀池。

3.5滤池

    滤池有普通快滤池、无阀滤池、虹吸滤池、移动罩滤池、V型滤池。

普通快虑池 适用于大中型水厂,单池面积不宜超过100m*2,以免冲洗不均;可和平流或者斜管沉淀池组合使用,在原水常年浊度低,含藻量少,可直接过虑;高度3.0-3.2m,须与所选絮凝,沉淀和清水池的高度相配合. 

    无阀滤池 由于构造简单,没有阀门,冲洗过程可以自动运行,一般用于小型水厂.

虹吸滤池 适用范围 单池的适用水量0.5-5万m*3/d.水厂产水量小时,虹吸虑池分格后,单格面积太小,不便施工安装;水厂产水量大时,如单格面积做得很大,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不易冲洗均匀.

 移动罩滤池 (虹吸式,大型水厂),(泵吸式,小型水厂) 水厂要有足够的机电保养维修力量,要求较高.

 V型滤池 特点:截污能力大,反冲洗干净,过虑周期长,处理水质稳定,国内广泛应用,技术成熟.

综合上述,采用拥有成熟运转经验的普通快滤池。它的优点是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较大;降速过滤,效果好。虹吸滤池池深比普快滤池大,冲洗强度受其余几格滤池的过滤水量影响,冲洗效果不如普通快滤池稳定。故而以普快滤池作为过滤处理构筑物普通快滤池应用普遍,一般采用变速过滤,运行管理可靠,有较成熟的运转经验,池深较浅。

3.6 消毒系统

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

氯: 消毒灭细菌,病毒效果好,而且原水水质PH=7,消毒效果更理想,在配水管网中有剩余消毒作用,应用广泛,适用于极大多数净水厂。

氯胺: 消毒灭菌,病毒效果差.受PH影响,应用少,适用于原水中有机物较多和供水管线较长时使用。

二氧化氯: 消毒灭菌,消灭病毒效果好.PH>7时较有效,中间产物多,尚未在城市水厂应用,适用于有机物如酚污染严重时,须现场制备,直接应用。

臭氧: 缺点,制造成本高,适用于有机物污染严重时,无持续消毒作用,需另加少量氯。

紫外线辐射: 需补加氯,应用少,限于小水量处理,适用于工矿企业等集中用水处理。

  综合上述,选用氯消毒: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消毒剂,除消毒外还起氧化作用.加氯操作简单,价格较低,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原水水质好时,一般为虑后消毒,它的杀菌能力较强,维持水中含氯量持久。

4.水厂的平面布置

净水厂是给水处理的主要场所,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水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

水厂的平面布置应考虑以下几点要求:

(1)布置紧凑,以减少水厂占地面积和连接管渠的长度,并便于操作管理。但各构筑物之间应留处必要的施工和检修间距和管道地位;

(2)充分利用地形,力求挖填土方平衡以减少填、挖土方量和施工费用;

(3)各构筑物之间连接管应简单、短捷,尽量避免立体交叉,并考虑施工、检修方便。此外,有时也需要设置必要的超越管道,以便某一构筑物停产检修时,为保证必须供应的水量采取应急措施;

(4)建筑物布置应注意朝向和风向;

(5)有条件时最好把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尽量避免非生产人员在生产区通行和逗留,以确保生产安全;

(6)对分期建造的工程,既要考虑近期的完整性,又要考虑远期工程建成后整体布局的合理性。还应该考虑分期施工方便。

5.水厂的高程布置

在处理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之间水流应为重力流。两构筑物之间水面差即为流程中的水头损失,包括构筑物本身,连接管道,计量设备等水头损失在内。水头损失应通过计算确定,并留有余地。各构筑物中的水头损失与构筑物和构造有关,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断面尺寸由流速决定。当各项水头损失确定后,便可进行构筑物高程布置。

水厂设计时必须符合以下的设计要点:

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城镇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

水厂应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根据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对近期工程亦可作分期建造的安排。对于扩建、改造工程,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原有设施的效能,并应考虑愿有构筑物的合理配合。

水厂设计中应考虑各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及部分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用水要求。

水厂自动化程度,应本着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可靠性,降低能耗、药耗,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原则,根据实际生产要求,技术经济合理性和设备供应情况,妥善确定。

设计中必须遵守设计规范的规定。

力求直线布置,注意今后扩建,如不能直线布置,应注意扩建时构筑物间的相互衔接。

取水构筑物,二级泵站,加药间一次完成;泵房机电设备和加药,加氯间的设备可分期安装,一般采用预留位置或者更换水泵的方法。

    水厂设计时有关说明:

占地面积的确定:规模在20万m*3/d以下的水厂,单位万m*3用地面积为2700~3300m*2,其中道路和绿化占20-30%.净水构筑物力求布置集中,以缩短管线和便于管理,性质相近的辅助和附属建筑物尽量合并。

絮凝池与沉淀池宜建成一体,两池之间用穿孔花墙分隔(平流沉淀池)或者导流墙(斜管沉淀池)分隔。

虑池的操作室,二级泵房,加药间,化验室,检修间,办公室等应尽量接近南北向布置。

为了节省用地,平流沉淀池地下建造清水池,泵房上层布置变电配电室等。

净水构筑物上的主要通道应设栏杆,栏杆高度1.0米.定。当各项水头损失确定后,便可进行构筑物高程布置。

   详情见设计计算和高程布置图。  

2.设计计算书

2.1.混合设备的设计设计流量

设计流量

某水厂水工艺设计,处理规模:2.5×104m3/d,自用水量系数取10%,总处理量为2.75×104m3/d。

Q=2.75×104m3/d=1.15×103m3/h=0.319m3/s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精制硫酸铝为混凝剂。最大投加量为50mg/l,最低20mg/l,平均35mg/l,溶液浓度10%,一天调制次数n=3。采用泵前投加。不需加助凝剂。

溶液池一般以高架式设置,以便能依靠重力投加药剂。池周围应有工作台,底部应设置放空管。必要时设溢流装置。 

溶液池容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 w2-溶液池容积,;

     Q-处理水量,;

a-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c-溶液浓度,一般取5%-20%;

n-每日调制次数,取n=3。

代入数据溶液池容积W2近期设计流量Q=1150m3/h;最大投加量α=35mg/l,溶液浓度c=10%;一天调制次数n=3,得: 3.22m3

溶液池设置两个,每个容积为,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每个容积都为W2(考虑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取有效水深H1=1.10m,总深H=H1+H2+H3=1.10+0.2+0.1=1.40m。(式中H2为保护高,取0.2m;H3为贮渣深度,取0.1m)

溶液池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长×宽×高=2.0×1.5×1.4m。

(2)溶解池容积

W1=0.3×W2=0.3×3.22=0.966 m3, 取W1 =1.0 m3。                     

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1(考虑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溶解池一般取正方形,有效水深H1=1.0m,则:

面积F=W1/H1→边长a=F1/2=1.0m;

溶解池深度H=H1+H2+H3=1.0+0.2+0.1=1.30m。(式中H2为保护高,取0.2m;H3为贮渣深度,取0.1m)

形状为正方形长宽高为1.0×1.0×1.3m。

池底坡度0.025.溶解池放水时间30min,则放水流量   q==

选用d=50mm,v=0.81m/s(钢管)。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70mm的排渣管一根。 

(3)  投药管q=    d=15mm  v=0.43m/s(钢管)

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式搅拌机,搅拌直径为800mm,桨板深度800,质量200kg,溶解池置于低下,池顶高出地面0.5m。溶液池、溶解池都采用钢筋混凝土,内壁衬以聚乙烯板。

3.混合设备

采用泵前投加,混合设备采用水泵混合,不需要其他混合设备。(因为水厂离水源取水口只有50米)

2.2折板絮凝池的设计

(1) 已知条件  设计水量2.75×104m3/d,絮凝池设两组,取絮凝时间t=12min,水深H=3.2m。

(2) 设计计算  

    每组絮凝池流量 Q==13750 m3/d=572.92 m3/h=0.159 m3/s

    每组絮凝池容积 W===114.58m3

   每组池子面积 f==114.58/3.2=38.81m2   

     每组池子净宽: 絮凝池净长取L=20m   则池宽B==38.81/20=1.94m

将絮凝池垂直水流方向分10格,每格净宽2.0m, 平行水流方向分5格,每小格长2m,共分90格,单格面积2m*2m。絮凝过程分三段,

第一絮凝段采用多通道同板折波,=0.3m/s;

第二絮凝段采用多通道同板折波,=0.2m/s;

第三絮凝段采用直板,=0.1m/s;   

折板采用钢丝水泥板,折板宽0.5m,厚0.035m,折角90’,折板净长1.0m.  考虑到墙厚(采用钢筋混凝土墙),外墙厚采用300mm,内墙采用250mm,则絮凝池实际长为: 20+0.3*2+0.25*9=22.85m  实际宽为: 9.3+0.3+0.25*9+1=12.85m.

各格折板的间距及实际流速:

第一絮凝段折板间距取0.40m;第二絮凝段折板间距取0.40m; 第三絮凝段折板间距取0.45m.

1===0.31m/s;  

2===0.15m/s;  

3===0.13m/s; 

水头损失h        = nh + hi = n+hi

式中, 为总水头损失, m; h 为折板间一个转弯的水头损失,m; hi为折板区上’下部转弯或过流孔洞的水头损失,m; n 为折板间转弯个数;为转弯或孔洞处流速,m/s; 为折板间一次转弯的阻力系数; 为折板区上下部转弯的阻力系数; 为过流孔洞的阻力系数.

    数据计算如下.

第一絮凝段为多通道同波折板.

第一絮凝段分为5格,每格安装四块折板,折角90’, =0.6.折板上下部90’转弯处=1.0,过流孔洞进出口=1.06.90’转弯2*5=10次,进出口次数2*5=10次,取转弯高1m,孔洞高度1m.

   转弯流速         v0==0.41m/s

孔洞流速         v0’==0.41m/s

转弯和进出口的水头损失  

       

       hi=10*(+)*=10*(1.0+1.06)*=0.18m

      h=n+hi=10*0.6*+0.18=0.21m

第二絮凝段为多通道同波折板.

第二絮凝段分5格,折板上下部90’转弯数2*5=10,过流孔洞进出口次数为2*5=10个,折板折角90’, =0.6, =0.15m/s.

转弯流速       v0==0.26m/s (取转弯高0.8m)

转弯处水头损失    Hi1=10**=10*1.0*=0.034m

孔洞流速     v0’= = 0.345m/s (取孔洞高度0.6m)

孔洞处水头损失   Hi2=10*=10*1.06* = 0.0m

    

             Hi=hi1+hi2=0.034+0.0= 0.098m

     

第三絮凝段为多通道直板.

分格数为5,5块直板180’, 直板区上下部90’转弯数次数2*5=10,过流孔洞进出口次数10次.

转弯流速          

孔洞流速         

转弯处水头损失  hi1=10

孔洞的水头损失  

                

絮凝池各段的停留时间   

第一絮凝段水流停留时间  

              

第二絮凝段水流停留时间

              

第三絮凝段水流停留时间

              

絮凝池总停留时间

              T=t1+t2+t3=92.7+185.4+372.8=650.9s=10.85min

絮凝池各段的G值      G=

水温T=20’c,u=0.001Pa’s

第一段                G==149.1s

第二段                 G==76.3s

第三段                  G==51.8s

絮凝总水头损失     

     GT=t=650.9*=51910>20000

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

采用上向流斜管沉淀池,水从斜管底部流入,沿管壁向上流动,上部出水,泥渣由底部滑出。斜管材料采用厚0.4mm蜂窝六边形聚丙烯塑料板,管的内切圆直径d=35mm,长l=1000mm,斜管倾角θ=。

如下图5所示,斜管区由六角形截面的蜂窝状斜管组件组成。斜管与水平面成角,放置于沉淀池中。原水经过絮凝池转入斜管沉淀池下部。水流自下向上流动,清水在池顶用穿孔集水管收集;污泥则在池底也用穿孔排泥管收集,排入下水道。

图6  斜管沉淀池剖面图

2.3沉淀池的设计

    设计水量

包括水厂自用水量10%

和絮凝池一样,斜管沉淀池也设置两组,每组设计流量  Q==13750 m3/d=572.92 m3/h=0.159 m3/s

表面负荷取

3.4.2沉淀池面积                                                                                                                                                                                                                                                                                                                                                                                        

1)清水区有效面积A

        A=

2)采用沉淀池尺寸面积F=5.8×10=58㎡,为了配水均匀,进水区布置在10m长的一侧。在5.8m的长度中扣除无效长度0.5m。因此净出口面积(考虑斜管结构系数1.03):

A"=㎡

采用保护高0.30m,清水区高度1.20m,配水区高度1.50m,穿孔排泥槽高0.80m,斜管高度h==lsinθ=1×sin60°=0.87m,池子总高度H=0.30+1.20+1.50+0.80+0.87=4.67m

沉淀池进口采用穿孔墙,排泥采用穿孔管,集水系统采用穿孔管。

3)沉淀池建筑面积F建

斜管安装长度

考虑到安装间隙,长加0.1m,宽加0.1m

L=7m,B=8m

L=7+0.5+0.1=7.6m

B=8+0.1=8.1m

     F建= 7.6×8.1=61.56m

3.4.4核算

复核管内雷诺数、弗劳德数及沉淀时间

雷诺数Re

水力半径R=

当水温t=20°C时,水的运动粘度v=0.01cm²/s。

可求得管内流速v=

雷诺数=

弗劳德数Fr

Fr=

管内沉淀时间t

T=(一般在2~5min之间)

     

3.4.5配水槽

配水槽宽b’=1m

3.4.6集水系统

1) 集水槽个数n=9

2) 集水槽中心距

3) 槽中流量q0

4) 槽中水深H2

槽宽b=

起点槽中水深0.75b=0.20m,终点槽中水深1.25b=0.33m

为方便施工,槽中水深统一按H2=0.33m计。

5) 槽的高度H3

集水方法采用淹没式自由跌落。淹没深度取5cm,跌落高度取5cm,槽的超高取0.15m,则集水槽总高度为

     H3= H2+0.05+0.05+0.15=0.58m

6) 孔眼计算

a.所需孔眼总面积ω

由   得 

式中  -集水槽流量,;

      -流量系数,取0.62;

-孔口淹没水深,取0.05m;

所以

b.单孔面积

孔眼直径采用d=30mm,则单孔面积

    

c.孔眼个数n

   (个)

d.集水槽每边孔眼个数n’

    n’=n/2=80/2=40(个)

e.孔眼中心距离S0

    S0=B/47=9/40=0.23m

3.4.7排泥

采用穿孔排泥管,沿池宽(B=9m)横向铺设6条V形槽,槽宽1.5m,槽壁倾角450,槽壁斜高1.5m,排泥管上装快开闸门。

2.4滤池设计计算

鉴于双层滤料普通快滤池在国内使用效果好,滤速快,因此按双层滤池设计设计用水量(包括自用水量)处理规模:2.5×104m3/d,自用水量系数取10%,总处理量为2.75×104m3/d。

Q=2.75×104m3/d=1.15×103m3/h=0.319m3/s

设计数据:

滤速 

冲洗强度 

冲洗时间为6min

2.4.1滤池面积及尺寸

滤池工作用时间为24h,冲洗周期为12h,滤池实际工作时间(式中只考虑反冲停用时间,不考虑排放初滤水时间),滤池面积为

采用滤池数N=10,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每个滤池面积为:

                ,取

采用滤池长宽比:

    采用滤池尺寸:L=5.0m; B=2.5m.

校核强制滤速:

2.4.2滤池高度

保护高度:采用0.30m

滤层表面以上水深:采用2.00m

滤层厚度:采用0.40m

承托层厚度:采用0.45m

故滤池总高:

2.4.3配水系统

以计每只滤池的配水系统,其他滤池的相同。

(1)干管

干管流量:

采用钢筋混凝土渠道。断面尺寸:750mm×750mm。(渠道埋入池底,顶部设滤头或开孔布置)

干管始端流速:

(2)支管

支管中心距采用a=0.28m

每池支管数:

每根支管入口流量:

支管直径选用110mm,支管截面积为

支管始端流速:

(3)孔口布置

孔口流速采用5.6m/s,孔口总面积。

配水系统开孔比。

孔口直径采用:

每个孔口面积:

孔口总数: ,取。

每根支管孔口数:,取

支管孔口布置设两排,与垂线成夹角向下交错排列,见图:

每根支管长度:

每排孔口中心距:

2.4..4孔口水头损失

支管壁厚采用:

流量系数:

水头损失:

2.4.5复算配水系统

支管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大于60,则

孔口总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小于0.5,则

干管横截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一般为1.75~2.0,则

孔口中心距应小于0.2,则

2.4.6洗砂排水槽

洗砂排水槽中心距,采用

排水槽根数:,取

排水槽长度:Lp =B=4.6m

每槽排水量:

采用三角形标准断面。

槽中流速,采用

横断面尺寸:,取

排水槽底厚度采用

砂层最大膨胀率:e=45%

砂层厚度: 

洗砂排水槽顶距砂面高度:

                            =0.45×0.7+2.5×0.17+0.05+0.075=0.87m

洗砂排水槽总平面面积:

复算:排水槽总平面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一般小于25%,则:

2.4.7滤池各种管渠计算

(1)进水

进水总流量:Q===1.82 

采用进水渠断面:渠宽B1=1.5m,水深为1.3m

 渠中流速:

各个滤池进水管流量:

采用钢筋混凝土渠道,断面尺寸为350mm×350mm

渠中流速:

(2)冲洗水

冲洗水总流量:

采用管径:Dc=600mm

管中流速:

(3)清水

清水总流量:Qq=Q===1.82 

清水渠断面:同进水渠断面(便于布置)。

每个滤池清水管流量:

采用管径:

管中流速:

(4)排水

排水流量:

排水渠断面:宽度B2=0.7m,渠中水深为0.7m。

渠中流速: 

(5)冲洗水箱(或水泵)

冲洗时间:t=6min

 冲洗水箱容积:W=1.5qft=1.5×14×42×6×60=317.52m2

水箱底至滤池配水管间的沿途及局部损失之和:

配水系统水头损失:

承托层水头损失:

滤料层水头损失:

安全富余水头,采用

冲洗水箱底应高出洗砂排水槽面:

                                  

2.5.消毒及其设备设计计算

采用氯消毒。

(1)氯的投加量

水厂产水量为2.5×104m3/d,自用水量系数取10%,总处理量为2.75×104m3/d。

Q=2.75×104m3/d=1.15×103m3/h=0.319m3/s

最大投氯量为a=3mg/L

加氯量为:

 储氯量(按一个月考虑)为:

(2)加氯间计算

手动调节式真空加氯机40~120kg/d六台,一台备用,每台尺寸600mm700mm(基座450mm450mm)。

考虑活动空间,加氯间长取为5m,宽为4m.占地面积为20 m2

(3)氯库计算

选用容量为1000kg/瓶的瓶装氯,每瓶的直径D=800mm,长度为L=2020mm。

每个月需氯量为14175kg,所以需要氯的瓶数为:N=。

则至少占地面积为:

考虑搬运等活动空间,取库的长为4m,宽为5m,占地面积为20m2

2.6.清水池设计计算

采用两座矩形清水池

根据水厂运行经验,清水池有效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计。

每座有效容积W=0.5×15%×QT=0.5×15%×27500=2062.5m

有效水深取4m,超高0.3m,长宽为16m×32m

实际容积为4.3×60×50=2201.6m>2062.5m

按规范,进水管取DN1400,出水管取DN1200,排水管DN600,溢流管取DN1000

清水池设两个检修孔,直径约为1200mm,池顶8个通气孔,通气孔直径300mm,

池顶覆土厚度1.0m

2.7二级泵房设计

泵房为圆形,直径为D=22m,高为16m。

选用六台8SA-10B型水泵(Q=48-80L/s,H=36~48m,N=45kw,Hs=2.6m),五台工作,一台备用。

查水泵与电机样本,计算出8SA-10A型水泵机组基础平面尺寸为1533mm×1000mm。泵房平面尺寸为15m×15m,占地面积为225m2

2.8.吸水井

分成2格,水停留时间5min,有效容积W=QT=(1150×5)/60=95.83m

取长宽高=5×5×4=100 m>95.83 m

2.9.水厂工艺构筑物高程设计

处理构筑物及连接管中的水头损失
构筑物名称水头损失范围取值
絮凝池0.4~0.50.4
沉淀池0.2~0.30.25
澄清池0.6~0.80.7
普通快滤池2.0~2.52
连接管水头损失范围取值
絮凝池至沉淀池0.10.1
沉淀池至滤池0.3~0.50.4
滤池至清水池0.3~0.50.4
从絮凝池到清水池的水头损失总共为4.25m。

文档

净水厂工艺说明

净水厂设计说明书1.工程概况(1)水厂近期净产水量为2.5万m3/d.(2)水源为河水,原水水质如下所示:编号项目单位分析结果备注1水温℃最高30,最低52色度7时较有效,中间产物多,尚未在城市水厂应用,适用于有机物如酚污染严重时,须现场制备,直接应用。臭氧:缺点,制造成本高,适用于有机物污染严重时,无持续消毒作用,需另加少量氯。紫外线辐射:需补加氯,应用少,限于小水量处理,适用于工矿企业等集中用水处理。综合上述,选用氯消毒: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消毒剂,除消毒外还起氧化作用.加氯操作简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