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 ||||||||||||
| 答案: ①肉眼 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②镜下 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③功能 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④结局 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等。 | ||||||||||||
| 2. 试述肉芽组织各成分与功能的关系 | ||||||||||||
| 答案: ① 炎细胞可以抗感染、清除异物,保护创面,巨噬细胞尚可促进组织再生和增生;②成肌纤维细胞可使伤口收缩;③毛细血管可提供局部组织修复所需的氧和营养,同时也有利坏死组织吸收和控制感染;④肉芽组织的所有成分有填补组织缺损及机化的功能。 | ||||||||||||
| 3. 举例说明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 | ||||||||||||
| 答案:一期愈合: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修复①表面 24-48 小时内将伤口覆盖②第三天肉芽组织填满伤口 ③ 5-7 天伤口两侧胶原纤维连接,达到愈合标准。愈后切口数月形成一条白线状。 二期愈合: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修复,由于坏死组织多,或由于感染,继而引起组织变性,坏死只能等到感染组织被清除,再生才能开始;伤口大,收缩明显,以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多量肉芽组织将伤口填平,伤口面积过大,上皮不能增殖添补,必须植皮,愈后形成较大瘢痕。 | ||||||||||||
| 4.何谓化生,并举例说明。 | ||||||||||||
| 答案: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例如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纤毛柱状上皮由于化学刺激气体或慢性炎症损害转化为鳞状上皮。 | ||||||||||||
| 5. 肝肺淤血的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
| 答案: 肺淤血肺组织体积增大、暗红色,切开后流出泡沫状血性液体。光镜下,急性肺出血是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泡壁增宽,可伴有肺泡间隔水肿,部分肺泡腔可见水肿液及多少不等漏出的红细胞和进入肺泡腔的巨噬细胞。慢性肺淤血时,除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外,常见肺泡壁纤维化和增厚。肺泡腔内可见多量心衰细胞。肉眼观,肺呈棕褐色,质地变硬即肺褐色硬化。临床上有明显气促、缺氧、发绀,咯粉红色泡沫痰。 肝淤血:急性肝淤血是,肝脏体积增大,暗红色。光镜下,小叶静脉和周围肝窦扩张、充满红细胞。小叶少数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但小叶外周肝细胞细胞变性不明显。慢性肝淤血时,光镜下见肝小叶静脉及其邻近肝窦高度扩张充血,肝细胞不同程度萎缩、变性、坏死或凋亡,最终消失,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肉眼观,肝小叶暗红色,小叶周边脂肪变性呈黄色。呈槟榔肝改变。长期肝淤血可至淤血性肝硬化。 | ||||||||||||
| 6. 常见血栓的类型、病变特点,血栓的结局以及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 ||||||||||||
| 答案:血栓分为四种: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各自的特点。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钙化;对机体的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病,出血。
| 7. 梗死的常见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 |||||||||||
| 答案:梗死的常见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分为三种类型: 1 )贫血性梗死; 2 )出血性梗死; 3 )败血性梗死。 1 )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致密,侧枝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梗死灶呈灰白色,梗死早期在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可见充血出血带,晚期病灶表面下陷,质地坚实,黄褐色出血带消失,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代替。光镜下:呈凝固性坏死。 2 )出血性梗死;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梗死前伴有严重淤血,常见于肺和肠,需分别叙述病变特点。 3 )败血性梗死:由含有细菌的栓子栓塞引起,梗死灶内可见细菌团及大量炎症细胞,若为化脓性栓塞,可形成脓肿。 | ||||||||||||
| 8.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 ||||||||||||
| 答案: | 肿瘤性增生 | 非肿瘤性增生 | ||||||||||
| 病因去除后 | 仍能持续生长 | 停止增生 | ||||||||||
| 增生组织或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 | 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 | 分化成熟 | ||||||||||
| 与整个机体的协调性 | 增生具有相对自主性增生 | 受,有一定自限性 | ||||||||||
| 对机体的影响 | 对机体有害 | 通常符合机体需要 | ||||||||||
| 细胞组成 | 单克隆性 | 多克隆性 | ||||||||||
| 基因异常能否传递给子代细胞 | 能 | 不能 | ||||||||||
| 9. 比较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异同。 | ||||||||||
| 答案: 良性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与正常组织的形态相似;核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多见;主要生长方式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生长速度大多缓慢;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一般清楚;很少发生出血、坏死;不转移;手术后很少复发;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如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重要器官亦可引起严重后果。 恶性肿瘤: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正常组织的形态差别大;可见病理性核;生长方式为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生长速度大多较快;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一般不清楚;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常有转移;手术后较多复发;还可以破坏原发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 ||||||||||
| 、不符合肿瘤性增生特点的是 A . 生长旺盛 B .相对自主性生长 C .与机体不协调 D .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能力 E .致瘤因素消除后就不继续生长 | ||||||||||
| 答案:E | ||||||||||
| 2. 下列哪类肿块癌的可能性大 A .乳头状 B .结节状 C .火山口状溃疡 D .体积巨大 E .颜色灰白 | ||||||||||
| 答案:C | ||||||||||
| 3. 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 A .浸润性生长 B .继发出血坏死 C .溃疡形成 D .异型性 E .核多 | ||||||||||
| 答案:D | ||||||||||
| 4. 判断肿瘤良、恶性的主要依据是 A .病人预后 B .生长方式 C .生长速度 D .细胞分化程度 E .核象 | ||||||||||
| 答案:D | ||||||||||
| 5. 恶性肿瘤最主要的特征是 A .浸润性生长和转移 B .核象多见 C .瘤巨细胞形成 D .瘤细胞丰富 E .间质血管丰富 | ||||||||||
| 答案:A | ||||||||||
| 6. 肿瘤的异型性是指 A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 B .癌与肉瘤之间的差异 C .良性增生与肿瘤性增生之间的形态差异 D .肿瘤实质与间质之间的差异 E . 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形态差异 | ||||||||||
| 答案:E | ||||||||||
| 7. 原位癌是指 A .原发部位的癌 B .未突破上皮基底膜的癌 C .未发生转移的癌 D .早期癌 E .显微镜下才能见到的微小癌 | ||||||||||
| 答案:B | ||||||||||
| 8. 关于肿瘤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凡称为瘤的都是良性肿瘤 B .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 C .肉瘤多发生于青少年 D . 癌比肉瘤多见 E . 癌的淋巴道转移比肉瘤多见 | ||||||||||
| 答案:A | ||||||||||
| 9. 确定恶性肿瘤细胞最重要的依据是 A .细胞大、核大 B .多核 C .核仁大 D .核象 E .病理性核象 | ||||||||||
| 答案:E | ||||||||||
| 10. 肉瘤是指 A .肉质变发展形成的肿瘤 B .肌肉发生的恶性肿瘤 C .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D .肌肉发生的良性肿瘤 E . 切面呈鱼肉状的肿瘤 | ||||||||||
| 答案:C | ||||||||||
| 11.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其 A .异型性越大 B .恶性程度越低 C .预后越差 D .转移出现得越早 E .对放射治疗越敏感 | ||||||||||
| 答案:B | ||||||||||
| 12. 淋巴结转移癌首先出现于 A .淋巴结被膜 B .淋巴结门部 C .淋巴结边窦 D .淋巴结皮质部 E .淋巴结窦 | ||||||||||
| 答案:C | ||||||||||
| 13. 癌与肉瘤最主要的区别是 A .发生部位不同 B .发生年龄不同 C .生长方式不同 D .组织来源不同 E . 转移途径不同 | ||||||||||
| 答案:D | ||||||||||
| 14. 确定癌的主要依据是 A .中老年人 B .肿瘤生长速度快 C .呈浸润性生长 D .瘤细胞异型性大 E .有癌巢形成 | ||||||||||
| 答案:E | ||||||||||
| 15. 交界性肿瘤是指 A .界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 B .由良性肿瘤转变而来的恶性肿瘤 C .良性病变和肿瘤之间的过渡病变 D .两种组织交界处发生的肿瘤 E .界于癌与肉瘤之间的肿瘤 | ||||||||||
| 答案:A | ||||||||||
| 16. 不发生良性肿瘤的组织是 A .上皮组织 B .间叶组织 C .淋巴组织 D .神经组织 E .胎盘组织 | ||||||||||
| 答案:C | ||||||||||
| 17. 不发生癌的组织是 A .肾上腺 B .卵巢 C . 皮肤附件 D .淋巴组织 E . 子宫内膜 | ||||||||||
| 答案:D | ||||||||||
| 18. 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是 A .乳头状瘤 B .淋巴管瘤 C .毛细血管瘤 D .神经鞘瘤 E .滑膜瘤 | ||||||||||
| 答案:A | ||||||||||
| 19. 非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是 A .肺小细胞癌 B .胆管细胞癌 C .喉乳头状瘤 D .皮肤黑色素瘤 E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 ||||||||||
| 答案:D | ||||||||||
| 20. 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肿瘤的大小 B .生长时间的长短 C .患者的年龄 D .发生的部位 E .肿瘤有否继发改变 | ||||||||||
| 答案:D | ||||||||||
| 21. 低分化肿瘤的持点是 A .恶性程度低 B .恶性程度高 C .对放射治疗效果差 D .对化疗效果差 E .异型性小 | ||||||||||
| 答案:B | ||||||||||
| 22. 肿瘤血道播散的最常见部位是 A. 肝、肾 B. 肺、脾 C. 肺、脑 D. 肝、肺 E. 肝、脾 | ||||||||||
| 答案:D | ||||||||||
| 23. 肿瘤的形成是局部细胞 A. 不典型增生所致 B. 化生所致 C. 炎性增生所致 D. 单克隆性增生所致 E. 多隆性增生所致 | ||||||||||
| 答案:D | ||||||||||
| 24. 关于高分化腺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癌细胞分化较好,癌巢呈腺样结构 B. 癌巢呈实体条索状,不形成腺样结构 C. 癌细胞分泌大量粘液,并形成“粘液湖” D. 对放射治疗敏感 E. 对化疗敏感 | ||||||||||
| 答案:A | ||||||||||
| 25. 某成年女性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活体组织检查见乳头状结构的病变,异型性不大,最可能是: A. 鼻咽癌转移 B. 甲状腺癌转移 C. 肺癌转移 D. 食管癌转移 E. 喉癌转移 | ||||||||||
| 答案:B | ||||||||||
| 1. 关于肿瘤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肿瘤组织具有异常形态、代谢和功能 B. 局部组织增生所形成的肿块 C. 肿瘤对机体有害无益 D. 肿瘤不同程度失去了分化成熟能力 E. 某些肿瘤可以自愈 | ||||||||||
| 答案: ABCD | ||||||||||
| 2. 下列哪些符合鳞状细胞癌的特征 A. 可有角化珠形成 B. 多经淋巴道转移 C. 癌细胞之间可有网状纤维 D. 癌巢之间可有网状纤维 E. 又可分为硬癌和髓样癌等亚型 | ||||||||||
| 答案: ABD | ||||||||||
| 常与下列哪些肿瘤的发生有关 A. 食管癌 B. 肺癌 C. 鼻咽癌 D. 甲状腺癌 E. Burkitt 淋巴瘤 | ||||||||||
| 答案: CE | ||||||||||
| 4. 类癌是 A. APUD 瘤之一 B. 腺上皮细胞发生的肿瘤 C. 鳞状上皮细胞发生的肿瘤 D. 一种与癌相似的肉瘤 E. 来源于神经嵴的一系列内分泌细胞发生的肿瘤 | ||||||||||
| 答案: AE | ||||||||||
| 5. 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遗传因素可起重要作用的肿瘤包括 A. 视网膜母细胞瘤 B. 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C. 神经纤维瘤病 D. 肾母细胞瘤 E. 神经母细胞瘤 | ||||||||||
| 答案: ABCDE | ||||||||||
| 6. 腹膜种植性转移癌可来自 A. 肝癌 B. 肠癌 C. 胃癌 D. 卵巢癌 E. 膀胱癌 | ||||||||||
| 答案: ABCD | ||||||||||
| 7. 易发生癌变的肿瘤有 A. 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B. 膀胱乳头状瘤 C. 甲状腺乳头状瘤 D. 阴茎乳头状瘤 E. 乳腺纤维腺瘤 | ||||||||||
| 答案: ABCD | ||||||||||
| 8. 肿瘤的硬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 组织来源 B. 实质与间质比例 C. 肿瘤的生长速度 D. 肿瘤的良、恶性 E. 肿瘤的生长方式 | ||||||||||
| 答案: AB | ||||||||||
| 9. 纤维囊性乳腺病的特点是 A. 乳腺小叶增生 B.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C. 大汗腺化生 D. 导管囊性扩张 E. 乳腺小叶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增生 | ||||||||||
| 答案: ABCDE | ||||||||||
| 10. 与 DNA 病毒有关的疾病有 A. 人类 T 淋巴细胞白血病 B. 尖锐湿疣和子宫颈癌 C. Burkitt 淋巴瘤和鼻咽癌 D. 乙型病毒肝炎 E. 结肠癌 | ||||||||||
| 答案: BCD | ||||||||||
| 11. 下列哪些肿瘤无包膜 A. 甲状腺腺瘤 B. 血管瘤 C. 乳头状瘤 D. 胃平滑肌瘤 E. 神经纤维瘤 | ||||||||||
| 答案: BCDE | ||||||||||
| 12. 下列哪些属于肿瘤分化标志 A. AFP B. CEA C. 酸性磷酸酶 D. 碱性磷酸酶 E. 乳酸脱氢酶 | ||||||||||
| 答案: C | ||||||||||
| 13. 恶性肿瘤可有哪些表现 A. 生长快、体积大 B. 常无包膜 C. 出血坏死等继发性改变多见 D. 结构异型性大,细胞异型性小 E. 可见病理性核 | ||||||||||
| 答案: ABCE | ||||||||||
| 14. 下列那些是肿瘤抑制基因 A. Rb 基因 B. Ras 基因 C. Myc 基因 D. P53 基因 E. Sis 基因 | ||||||||||
| 答案: AD | ||||||||||
| 15. 引起基因突变的 DNA 结构改变包括 A. 染色体畸形 B. 基因缺失和基因扩增 C. 染色体易位 D. 插入诱变 E. 点突变 | ||||||||||
| 答案: BCE | ||||||||||
| 1、肿瘤 | ||||||||||
| 答案: 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 ||||||||||
| 2、异型性 | ||||||||||
| 答案: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细胞相似。恶性肿瘤细胞常具有高度的异型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以下特点: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瘤细胞的多形性、细胞核的多形性、细胞胞质的改变。 | ||||||||||
| 3、瘤样病变 | ||||||||||
| 答案: 指局部形成与真性肿瘤相似的非肿瘤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局部组织的增生或形成局部肿块。瘤样病变本质为良性增生性病变、化生或囊性变等,包括上皮异型性增生、化生、组织异位、增生性炎(包括炎性假瘤、炎性息肉、肉芽肿性炎等)及囊肿。 | ||||||||||
| 4、癌前病变 | ||||||||||
| 答案: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病变,如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 ||||||||||
| 5、原位癌 | ||||||||||
| 答案: 原位癌一般指黏膜或皮肤鳞状上皮层内或腺体、导管腺上皮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上皮内瘤变Ⅲ级),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 ||||||||||
| 6、原位癌累及腺体 | ||||||||||
| 答案: 鳞状上皮原位癌(特别是宫颈原位癌)有时可以沿腺管累及黏膜腺体,尚未侵破腺体基底膜,则称为原位癌累及腺体。 | ||||||||||
| 7、畸胎瘤 | ||||||||||
| 答案: 此瘤是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件中全能细胞的肿瘤,往往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组织成分,排列结构错乱。根据其外观又可分为囊性及实性两种;根据其组织分化成熟程度不同,又可分为良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二类。本瘤最常发生于卵巢和睾丸。 | ||||||||||
| 8、肿瘤抑制基因 | ||||||||||
| 答案: 与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生长相反,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另一类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的产物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其功能的丧失则可能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 | ||||||||||
| 9、副肿瘤综合征 | ||||||||||
| 答案: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产生)或异常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可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产生某些物质间接引起的。 | ||||||||||
| 10、 种植性转移 | ||||||||||
| 答案:指发生于胸腹腔等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其他器官的表面,并形成多个转移性肿瘤。 | ||||||||||
| 1.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 ||||||||||
| 答案: | ||||||||||
| 2. 比较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异同。 | |||||||||
| 答案: 良性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与正常组织的形态相似;核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多见;主要生长方式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生长速度大多缓慢;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一般清楚;很少发生出血、坏死;不转移;手术后很少复发;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如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重要器官亦可引起严重后果。 恶性肿瘤: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正常组织的形态差别大;可见病理性核;生长方式为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生长速度大多较快;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一般不清楚;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常有转移;手术后较多复发;还可以破坏原发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 |||||||||
| 10. 请对癌与肉瘤的病理学特点进行比较。 | |||||||||
| 答案: 癌:上皮组织来源;发病率较高,约为肉瘤的 9 倍;多见于 40 岁以后的成年人;质地较硬,色灰白、干燥;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常有增生;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多经淋巴道转移;细胞角蛋白 CK 阳性。 肉瘤:间叶组织来源;较少见,主要发生在年轻人或儿童;质软、色灰红、鱼肉状;光镜下特点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肉瘤细胞间多有丰富的网状纤维,多经血道转移;波纹蛋白 Vimentin 阳性。 | |||||||||
| 11 .简答急性、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何相同和不同点。 | |||||||||
| 答案:相同点:均在心瓣膜上形成污秽的带菌血栓,严重者瓣膜可形成溃疡或穿孔。 不同点:见表。 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区别
|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 |||||||
| 细菌毒力 | 强(化脓菌) | 弱(大多为草绿色链球菌) | |||||||
| 血栓大小 | 大 | 小 | |||||||
| 血栓累及瓣膜 | 大多累及正常的心瓣膜 | 大多累及有病变的心瓣膜 | |||||||
| 血栓脱落及影响 | 栓塞引梗死 | 栓塞造成脏器梗死 | |||||||
| 病程 | 短 | 相对长 | |||||||
| 影响 | 死亡率高,可产生急性瓣膜病 | 治愈率高,也可产生慢性瓣膜高 | |||||||
| 12 .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 |||||||
| 答案:⑴变质渗出期:病变部位的结缔组织发生纤维素样变性并有炎性渗 ⑵增生期:心肌间质、心内膜下或皮下结缔组织有风湿小结形成。 ⑶纤维化期:风湿小体纤维化形成瘢痕 |
| 13 、试述二尖瓣狭窄的病因、病理变化、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表现。 | |||
| 答案:病因:多由风湿性心内膜炎所致,少数可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 病变:轻者,二尖瓣增厚形如隔膜,重者,瓣膜极度增厚、变形、粘连。瓣膜形如鱼口,口面积缩小到 1 至 2 cm 2 ,甚至 2 。 血液动力学改变:早期,因二尖瓣狭窄,心脏在舒张期时,左心房的血液进入左心室受阻,所以有部分血液会在左心房存留,加上又不断接受肺静脉的血液,因此左心房血液增多,压力增高。久之,左心房呈代偿性肥大。当失代偿时,左心房扩张并引起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受阻。由此造成肺淤血、肺动脉高压。久之,右心室也呈代偿性肥大,当失代偿时,右心室呈扩张状,随之,三尖瓣出现相对关闭不全,当心脏收缩时血液自右心室反流入右心房。久之,右心房血量增多、压力增大、体循环受阻,引起各个脏器的瘀血。 临床表现:二尖瓣听诊区可闻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X 线检查,左心房增大。可继发附壁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引起栓塞。由于肺淤血,患者可咳血性泡沫痰,可有呼吸困难、紫绀表现。右心衰竭时,可出现全身各脏器瘀血、水肿,患者常有二尖瓣面容表现。 | |||
| 14、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主要合并症。 | |||
| 答案:基本病理变化:( 1 )早期脂纹形成:动脉内膜肉眼可见帽针头大小的斑点及宽约 1-2mm 长短不一的可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黄色条纹。镜下为大量泡沫细胞。( 2 )以后纤维斑块形成:为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也可为瓷白色。镜下,斑块表面为一层纤维帽可伴有玻璃样变性,其下可见不等量的泡沫细胞,巨噬细胞及大量细胞外脂质和基质,随着细胞的崩解,病变可演变为粥样斑块。( 3 )粥样斑块:为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表层的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粥糜样物,镜下,玻璃样变的纤维帽下含有坏死物、胆固醇结晶、钙化等。底部可有肉芽组织,外周可见少量泡沫细胞、淋巴细胞。动脉中膜呈不同程度的萎缩变薄。 主要合并症有:①斑块内出血;②斑块破裂;③血栓形成;④钙化;⑤动脉瘤形成。 | |||
| 15. 简述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 |||
| 答案:大叶性肺炎:①充血水肿期: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见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量中性粒细胞;②红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见大量红细胞、纤维素性渗出物及少量中性粒细胞,胸膜腔内出现纤维素渗出。③灰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渗出,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④溶解消散期:镜下见肺泡内中性粒细胞崩解坏死,纤维素溶解,肺泡内重新含气。 小叶性肺炎:肉眼见两双肺表面和切面上散在分布的实变病灶,下叶多见,病灶大小不一,直径 ~ 1cm ,约相当于小叶范围,切面形状不规则,病灶可融合。镜下见双肺组织内散在炎症灶,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纤毛柱状上皮变性、坏死,周围肺泡壁充血,细支气管化脓性炎及其所属的肺泡内化脓性炎;邻近肺泡代偿性扩张。 | |||
| 16.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主要病变特点。 | |||
| 答案:病因:一般认为与理化因素(吸烟和大气污染)、感染因素、过敏因素和内在因素(老年人、内分泌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等)有关。病理变化:基本病理变化是以黏液腺增生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病变有:①黏膜充血水肿,伴有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合并感染时则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②黏膜内杯状细胞数量增多,黏液腺增生、肥大,黏液分泌亢进。③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粘连、倒伏,严重时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④鳞状上皮化生。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软骨变性、萎缩、钙化或骨化。支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 |
| 17.简述慢性胃溃疡的病变及其合并症。 | |||
| 答案: 慢性胃溃疡的病变特点,肉眼观,典型的溃疡单个,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 <2cm ,边缘整齐,底部平坦,深浅不一,溃疡周围粘膜皱襞呈轮辐状向溃疡处集中。切面是漏斗状或潜掘状。镜下观,溃疡底可分四层,炎性渗出层,内有中性粒细胞及纤维素;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层。合并症为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或狭窄,癌变。 | |||
| 18.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 |||
| 答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胃镜下表现为 ① 粘膜变薄,皱襞变平或消失,表面细颗粒状; ② 正常桔红色消失、变浅,呈灰白或灰黄; ③ 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伴渗出、糜烂。镜下: ① 胃小凹变浅,粘膜固有层腺体萎缩、稀疏,腺体变小并见散在腺体呈小囊状扩张; ② 粘膜全层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伴淋巴滤泡形成; ③ 肠上皮化生(肠化)和假幽门腺化生; ④ 急性活动期可见糜烂及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 |||
| 19.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 | |||
| 答案:( 1 )肝细胞变性(水变性、嗜酸性变、脂肪变性);( 2 )肝细胞坏死(嗜酸性坏死、溶解坏死);( 3 )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4 )再生与增生(肝细胞再生、 Kupffer 细胞增生、肥大、间叶细胞及小胆管的增生)。 | |||
| 20.各型肝炎的病变特点是什么 | |||
| 答案: ( 1 )急性普通型:肝细胞广泛变性,肝小叶内的散在的点状坏死,坏死区内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偶见嗜酸性小体。肝细胞索网状纤维支架没有塌陷。( 2 )慢性普通型:轻度:肝细胞的变性、点状坏死或凋亡,肝小叶结构完整 。 中度:肝细胞变性坏死较明显,有中度碎片状坏死和特征性的桥接坏死。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肝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重度:肝细胞坏死严重且广泛,有重度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范围广并形成相应的桥接纤维化;小叶结构紊乱。( 3 )重型:急性重型,肝脏体积显著缩小,质地柔软,被膜皱缩。肝细胞坏死广泛严重,呈大块坏死,肝索解离,肝细胞溶解,仅小叶周边部残留少数变性的肝细胞;肝窦明显扩张并出血, Kupffer 细胞增生肥大,并见吞噬细胞碎屑及色素。亚急性重型,既有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又有肝细胞的结节状再生,此外,常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 | |||
| 21.肝硬化是如何形成的 | |||
| 答案: 由于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肝脏变形、变硬,假小叶形成,最终出现肝硬化。 | |||
| 22.肝硬化时,肉眼和镜下有何改变 | |||
| 答案: 肉眼观,肝硬化早、中期,肝脏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正常或稍硬。后期肝体积缩小,质量明显减轻,肝硬度增加,表面及切面均见弥漫的大小相仿小结节均匀分布。镜下主要病变为假小叶的形成。 | |||
| 23. 简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及临床特点。 | |||
| 答案: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与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组织学检查,肾小球肿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使毛细血管腔狭窄,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渗出。免疫荧光检查, IgG 和 C3 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电镜检查,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 | |||
| 24. 试述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 |||
| 答案: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形成,这些新月体是由于从毛细血管内渗出的红细胞和纤维素刺激肾小囊外层上皮细胞大量增生,单核细胞渗出而形成的,开始为细胞性新月体,后期转化为纤维素性新月体。免疫荧光检查,大部无 IgG 和 C3 沉积,少数可见 IgG 和 C3 沿毛细血管壁呈线条状沉积(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电镜检查,基底膜不规则增厚,有的可见裂孔和缺损。正是基底膜的严重破坏以及大量新月体填塞肾球囊腔,才使得临床上出现明显的血尿、少尿、无尿、氮质血症及高血压,并很快演进为肾功能衰竭。 | |||
| 1. 造成先天性克汀病 (congenital cretinism) 的原因是 : A. 甲状腺功能低下 B. 甲状腺功能亢进 C.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D.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E. 促甲状腺素低下 | |||
| 答案:A | |||
| 2. 肢端肥大症 (acromegaly) 是垂体何种激素分泌过多所导致 : A. 生长激素( GH ) B. 催乳素( PRL ) C. 促甲状腺素( TSH ) D.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 E. 催产素( OT ) | |||
| 答案:A | |||
A. 垂体
B. 甲状腺
C. 甲状旁腺
D. 肾上腺皮质
| E. 肾上腺髓质 | ||
| 答案:A | ||
| 4. 垂体后叶损伤最易导致 : A. 垂体性侏儒症 B. 席汉综合佂 C. 巨人症 D. 乳漏症 E. 尿崩症 | ||
| 答案:E | ||
| 5. 甲状腺亢进的患者最不常出现以下何者表征 A. 速脉 B. 肥胖 C. 多食 D. 多汗 E. 震颤 | ||
| 答案:B | ||
| 6. Graves 病是一种 : A. 单纯性甲状腺肿 B. 非毒性甲状腺肿 C.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D. 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E. 地方性甲状腺肿 | ||
| 答案:C | ||
| 7. 砂粒体 (psammoma body) 最常见在何种恶性甲状腺肿瘤 A. 滤泡癌 B. 乳头状癌 C. 髓样癌 D. 未分化癌 细胞癌 | ||
| 答案:B | ||
| 8. 在胎儿和婴儿期从母体获得的甲状腺素不足或缺乏,易导致 : A. 侏儒症 B. 黏液水肿 ' 病 D. 克汀病 E. 肢端肥大症 | ||
| 答案:D | ||
| 9. 镜下最易出现大量异物巨细胞的甲状腺炎为 ; A.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B. 亚急性甲状腺炎 C. 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D.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肿 | ||
| 答案:B | ||
| 10. 肾上腺内副神经节瘤源自何种细胞 A.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 B. 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 C. 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 D. 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E. 肾上腺髓质内皮细胞 | ||
| 答案:D | ||
| 缺乏最易导致 : 综合征 B. 库欣综合征 综合征 病 E.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 | ||
| 答案:E | ||
| 12. Waterhouse-Friderichsen 综合征患者的肾上腺最常出现 : A. 球状带细胞增生 B. 束状带细胞增生 C. 网状带细胞增生 D. 出血性梗塞 E. 嗜铬细胞瘤 | ||
| 答案:D |
A. 肾萎缩
B. 半月状肾小球肾炎
C. 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肾病变
| E. 膜性肾病变 | ||
| 答案:C | ||
| 14. 生长抑素瘤 (somatostatinoma) 源自 : A. α细胞 B. β细胞 C. δ细胞 细胞 细胞 | ||
| 答案:C | ||
| 15. MEN-I 不包括 : A. 垂体腺瘤 B. 甲状旁腺增生 C. 甲状旁腺腺瘤 D. 胰岛细胞瘤 E. 神经节细胞瘤 | ||
| 答案:E | ||
| 1. 下列何种激素不是垂体前叶所分泌 A. 生长激素( GH ) B. 催乳素( PRL ) C. 促脂解激素( LPH ) D. 催产素( OT ) E. 抗利尿激素( ADH ) | ||
| 答案:DE | ||
| 病的症状包括 : A. 突眼 B. 胫前黏液水肿 C. 徐脉 D. 颤抖 E. 甲状腺肿大 | ||
| 答案:ABDE | ||
| 3. 以下何者为甲状旁腺腺瘤的特征 A. 男性比女性多 B. 大多数为单发 C. 切面常呈出血及坏死 D. 包膜完整 E. 镜下以嗜碱性细胞为主 | ||
| 答案:BD | ||
| 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 A. 皮肤及黏膜处脱色 B. 低血糖 C. 低血压 D. 体重增加 E. 食欲增加 | ||
| 答案:BC | ||
| 5. 特发性肾上腺萎缩患者血中常有何种肾上腺皮质细胞之抗体 A. 细胞膜 B. 细胞核 C. 线粒体 D. 微粒体 E. 溶小体 | ||
| 答案:CD | ||
| 6. 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包括 : A. 对胰岛素产生抗性 B. 胰岛素受器减少 C. 产生自体免疫抗体 D. 绝对性胰岛素不足 E. 胰岛炎 | ||
| 答案:AB | ||
| 1. 砂粒体( psammoma body ) | ||
| 答案: 同心圆状的钙化小体,常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 |
| 2. Hürthle 细胞( Hürthle cell ) | ||
| 答案: 甲状腺滤泡上皮嗜酸性变,常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嗜酸细胞型腺瘤等。 | ||
| 3. 垂体性巨人症( pituitary gigantism ) | ||
| 答案: 在青春期以前发生垂体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这时骨骺未闭合时,患者身材会异常高大,称为垂体性巨人症( pituitary gigantism )。 | ||
| 4. Waterhouse-Friderichsen 综合征 | ||
| 答案:在重症感染病患,例如脑膜炎球菌引起之败血症,出现内毒素休克,因血栓形成激素的释放引起散播性血管内凝血,造成肾上腺出血性梗塞,导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临床表现低血钠、低血量、低血糖,称之为 Waterhouse-Friderichsen 综合征。 | ||
| 5. 垂体性侏儒症( pituitary dwarfism ) | ||
| 答案: 垂体性侏儒症( pituitary dwarfism )是由于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减少或完全缺乏,而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表现为骨骼生长缓慢、身材矮小、第二性征发长迟缓,但智力发育正常。 | ||
| 1. 简述 Riedel 甲状腺肿 的病理改变。 | ||
| 答案:Riedel 甲状腺肿为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原因不明。临床上早期症状不明显,甲状腺功能正常。晚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增生的纤维瘢痕组织压迫可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等。肉眼观,甲状腺肿大,病变呈结节状,范围和程度不一,质硬似木样,与周围组织明显粘连,切面灰白。镜下,甲状腺滤泡明显萎缩,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 ||
| 25. 简述 突眼性甲状腺肿( exophthalmic goiter ) 的病理改变。 | ||
| 答案: 突眼性甲状腺肿( exophthalmic goiter ) 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又称 Graves' 病。本病多见于女性,以 20~40 岁最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甲状腺亢进及突眼症;患者表现为交感亢进如心悸、多汗、多食、消瘦、脉搏快、手震颤、突眼、皮肤病变等。肉眼观,甲状腺呈弥漫性对称性增大,表面光滑,质地软;切面呈分叶状,胶质少,如牛肉色泽。 镜下: ① 滤泡上皮增生呈高柱状,部分呈乳头状增生,并有小滤泡形成 ; ② 滤泡腔内胶质稀薄,滤泡周边胶质出现上皮细胞吸收空泡 ; ③ 间质淋巴组织增生形成淋巴滤泡 。电镜下见滤泡上皮细胞内的内质网丰富、扩张,高尔基体肥大,核糖体增多、分泌活跃。 | ||
| 26. 简述继发性肺结核病的临床病理分型 | ||
| 答案:概念:指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 类型:① . 局灶性肺结核;② . 浸润性肺结核;③ .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 核;④ . 干酪样肺炎;⑤ . 结核球;⑥ . 结核性胸膜炎; | ||
| 1 . 典型结核结节的中心部分往往有 A. 朗汉斯巨细胞 B. 上皮样细胞 C. 干酪样坏死 D. 单核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 ||
| 答案:C | ||
| 2 . 细菌性痢疾主要发生于 A. 乙状结肠和直肠 B. 回盲部 C. 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D. 整个结肠 E. 回盲部和升结肠 | ||
| 答案:A | ||
| 3 . 伤寒病变主要累及 A. 呼吸系统 B. 泌尿系统 C. 神经系统 D. 消化系统 E.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 ||
| 答案:E | ||
A. 上皮样细胞
B. 多核巨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巨噬细胞
| E. 浆细胞 | |
| 答案:D | |
| 5 . 伤寒病肠穿孔主要发生在 A. 髓样肿胀期 B. 坏死期 C. 溃疡期 D. 愈合期 E. 以上都可以发生 | |
| 答案:C | |
| 6 . 原发性肺结核病时原发灶多位于 A. 肺尖 B. 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C. 肺锁骨下区 D. 肺上叶上部 E. 肺下叶下部 | |
| 答案:B | |
| 7. 肠伤寒病变最常见的部位在 A. 回肠末端 B. 盲肠 C. 升结肠 D. 乙状结肠 E. 直肠 | |
| 答案:A | |
| 8. 继发性肺结核临床最常见的类型是 A. 局灶性肺结核 B. 浸润性肺结核 C. 干酪样肺炎 D. 肺结核球 E.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 |
| 答案:B | |
| 9. 下列哪种疾病的溃疡愈合后易导致肠腔狭窄 A. 肠结核 B. 急性细菌性痢疾 C. 阿米巴痢疾 D. 伤寒 E. 肠真菌病 | |
| 答案:A | |
| 10 . 从有传染性的角度来看,开放性肺结核主要是 A.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B.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C. 慢性粟粒型肺结核 D. 局灶型肺结核 E. 浸润型肺结核 | |
| 答案:A | |
| 11 . 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叙述,下列那项是正确的 A. 原发灶通常为多个 B. 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 C. 患者常呈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 D. 结核菌素试验绝大多数阴性 E. 常有明显咳嗽咯血等呼吸道症状 | |
| 答案:B | |
| 12 .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变特点 A. 浆液纤维素性炎 B. 纤维素性化脓性炎 C. 浆液出血性炎 D. 纤维素性出血性炎 E. 假膜性炎 | |
| 答案:A | |
| 13 . 迅速恶化进展的继发性肺结核病是 A. 局灶性肺结核 B. 浸润性肺结核 C. 干酪性肺炎 D. 结核性胸膜炎 E. 结核球 | |
| 答案:C |
A. 渗出性病变
B. 原发综合征
C. 增生性病变
D. 坏死性病变
| E. 肺下叶的下部 | |
| 答案:B | |
| 15 . 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归中,最好的方法是 A. 吸收消散 B. 纤维化 C. 纤维包裹和钙化 D. 病灶扩大 E. 溶解播散 | |
| 答案:A | |
| 16 . 结核球直径大小常为 A. B. cm C. 2 -5 cm D. 7 -8 cm E. 12-15 cm | |
| 答案:C | |
| 17 . 急性细菌性痢疾典型肠道病变是 A. 出血性炎 B. 卡他性炎 C . 假膜性炎 D. 化脓性炎 E . 浆液性炎 | |
| 答案:C | |
| 18. 肺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是; A 浆液性炎 B 纤维素性炎 C 空洞形成 D 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 E 纤维素样坏死 | |
| 答案:D | |
| 19. 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肠溃疡呈: A. 环形 B. 烧瓶状 C. 与肠的长轴平行的椭圆形 D. 火山口状 E. 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浅溃疡 | |
| 答案:E | |
| 20 . 骨结核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A. 指骨 B. 股骨 C. 胫骨 D. 脊柱 E. 肱骨 | |
| 答案:D | |
| 21. 有泡沫细胞性肉芽肿的麻风类型是 A. 瘤型麻风 B. 结核样型麻风 C. 界限类麻风 D. 未定类麻风 E. 其他类型麻风 | |
| 答案:A | |
| 22. 钩端螺旋体病横纹肌病变最明显为 A. 腓肠肌 B. 肋间肌 C. 股二头肌 D. 肱二头肌 E. 膈肌 | |
| 答案:A | |
| 23.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是 A. 蚊子 B. 猪 C. 犬 D. 鼠 E. 猴 | |
| 答案:D |
A. 无干酪样坏死
B. 异物巨细胞
C. 坏死不如结核彻底
D. 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
| E. 没有类上皮细胞 | |
| 答案:A | |
| 25. 淋病引起的病变特征是 A. 急性化脓性炎 B. 女性常引起输卵管炎,男性常引起睾丸炎 C. 首先感染尿道引起尿道炎 D. 少数患者可发生菌血症及败血症 E. 病变不转为慢性,受累器官不发生粘连 | |
| 答案:A | |
| 26. 引起鹅口疮的真菌为 A. 放线菌 B. 曲霉菌 C. 毛菌 D. 念珠菌 E. 隐球菌 | |
| 答案:D | |
| 27. 隐球菌最易侵犯的脏器是 A. 脑 B. 肺 C. 肠 D. 肝 E. 心 | |
| 答案:A | |
| 1. 哪项属于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 A .局灶性肺结核 B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C .浸润性肺结核 D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E .结核球 | |
| 答案:ACDE | |
| 2. 下列哪项是儿童肺结核的特点 A .初次感染,缺乏免疫力 B .易于通过淋巴道播散 C .大多愈合 D .症状明显 E .易通过支气管 . 血道播散 | |
| 答案:ABC | |
| 3. 伤寒小结主要有哪些细胞组成 A .巨噬细胞 B .淋巴细胞 C .浆细胞 D .类上皮细胞 E .伤寒细胞 | |
| 答案:AE | |
| 4. 关于局灶型肺结核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病变多位于右肺尖部 B .多数以增生性改变为主 C .病人常有明显临床症状 D .属于非活动性肺结核 E .免疫力降低可发展为浸润型肺结核 | |
| 答案:ABDE | |
| 5. 关于结核结节,下列叙述哪项 正确 A .上皮样细胞由巨噬细胞转变而来 B .典型结核结节有干酪样坏死 C .上皮样细胞胞浆少 D .多个上皮样细胞可融合成朗汉斯巨细胞 E .朗汉斯巨细胞胞核可超过 100 个 | |
| 答案:ABDE | |
| 6. 下列哪些是结核病常见的播散途径 A .接触 B .淋巴道 C .血道 D .泌尿道 E .呼吸道 | |
| 答案:BC |
A . 纤维素
B . 坏死组织
C . 中性粒细胞
D . 真菌
| E . 细菌 | |
| 答案:ABCE | |
| 8 . 肠伤寒分期包括 A .髓样肿胀期 B .出血期 C .坏死期 D .溃疡期 E .愈合期 | |
| 答案:ACDE | |
| 1. 原发综合征 | |
| 答案: 肺原发综合征: 肺的原发灶 、 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 |
| 2. 伤寒小结 | |
| 答案: 伤寒小结: 伤寒细胞 常聚 集成 团 , 形成 小结节 , 称 为伤寒肉芽肿 或 伤寒 小结 , 是伤寒特 征 性病变, 具 有病 理 诊断 意义 。 | |
| 3. 树胶样肿 | |
| 答案: 树胶样肿: 又称梅毒瘤 ( syphiloma ) 。病灶灰白色 ,大小不一,镜下才可见到,大小至数厘米不等。该 肉芽肿韧质而有弹性 , 如树胶 , 故而得名树胶样肿 。 | |
| 1. 简述继发性肺结核病的临床病理分型 | |
| 答案:概念:指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 类型:① . 局灶性肺结核;② . 浸润性肺结核;③ .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 核;④ . 干酪样肺炎;⑤ . 结核球;⑥ . 结核性胸膜炎; | |
| 27. 简述结核结节的镜下形态 | |
| 答案: 典型结节有干酪样坏死,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外周局部聚集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 |
| 28. 简述伤寒的肠道病变特点 | |
| 答案: 答:肠道病变分为四期:①髓样肿胀期:起病第一周,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略肿胀,隆起于黏膜表面,以集合淋巴小结最为典型;②坏死期:起病第二周,局部肠黏膜坏死;③溃疡期:起病第三周,坏死肠黏膜脱落形成溃疡,严重者可以发生穿孔;④愈合期:起病第四周,肉芽组织增生修复。 | |
| 1 . 典型结核结节的中心部分往往有 A. 朗汉斯巨细胞 B. 上皮样细胞 C. 干酪样坏死 D. 单核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 |
| 答案:C | |
| 2 . 细菌性痢疾主要发生于 A. 乙状结肠和直肠 B. 回盲部 C. 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D. 整个结肠 E. 回盲部和升结肠 | |
| 答案:A | |
A. 呼吸系统
B. 泌尿系统
C. 神经系统
D. 消化系统
| E.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
| 答案:E |
| 4 . 伤寒小结(伤寒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是 A. 上皮样细胞 B. 多核巨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巨噬细胞 E. 浆细胞 |
| 答案:D |
| 5 . 伤寒病肠穿孔主要发生在 A. 髓样肿胀期 B. 坏死期 C. 溃疡期 D. 愈合期 E. 以上都可以发生 |
| 答案:C |
| 6 . 原发性肺结核病时原发灶多位于 A. 肺尖 B. 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C. 肺锁骨下区 D. 肺上叶上部 E. 肺下叶下部 |
| 答案:B |
| 7. 肠伤寒病变最常见的部位在 A. 回肠末端 B. 盲肠 C. 升结肠 D. 乙状结肠 E. 直肠 |
| 答案:A |
| 8. 继发性肺结核临床最常见的类型是 A. 局灶性肺结核 B. 浸润性肺结核 C. 干酪样肺炎 D. 肺结核球 E.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
| 答案:B |
| 9. 下列哪种疾病的溃疡愈合后易导致肠腔狭窄 A. 肠结核 B. 急性细菌性痢疾 C. 阿米巴痢疾 D. 伤寒 E. 肠真菌病 |
| 答案:A |
| 10 . 从有传染性的角度来看,开放性肺结核主要是 A.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B.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C. 慢性粟粒型肺结核 D. 局灶型肺结核 E. 浸润型肺结核 |
| 答案:A |
| 11 . 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叙述,下列那项是正确的 A. 原发灶通常为多个 B. 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 C. 患者常呈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 D. 结核菌素试验绝大多数阴性 E. 常有明显咳嗽咯血等呼吸道症状 |
| 答案:B |
| 12 .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变特点 A. 浆液纤维素性炎 B. 纤维素性化脓性炎 C. 浆液出血性炎 D. 纤维素性出血性炎 E. 假膜性炎 |
| 答案:A |
A. 局灶性肺结核
B. 浸润性肺结核
C. 干酪性肺炎
D. 结核性胸膜炎
| E. 结核球 |
| 答案:C |
| 14 .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是 A. 渗出性病变 B. 原发综合征 C. 增生性病变 D. 坏死性病变 E. 肺下叶的下部 |
| 答案:B |
| 15 . 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归中,最好的方法是 A. 吸收消散 B. 纤维化 C. 纤维包裹和钙化 D. 病灶扩大 E. 溶解播散 |
| 答案:A |
| 16 . 结核球直径大小常为 A. B. cm C. 2 -5 cm D. 7 -8 cm E. 12-15 cm |
| 答案:C |
| 17 . 急性细菌性痢疾典型肠道病变是 A. 出血性炎 B. 卡他性炎 C . 假膜性炎 D. 化脓性炎 E . 浆液性炎 |
| 答案:C |
| 18. 肺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是; A 浆液性炎 B 纤维素性炎 C 空洞形成 D 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 E 纤维素样坏死 |
| 答案:D |
| 19. 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肠溃疡呈: A. 环形 B. 烧瓶状 C. 与肠的长轴平行的椭圆形 D. 火山口状 E. 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浅溃疡 |
| 答案:E |
| 20 . 骨结核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A. 指骨 B. 股骨 C. 胫骨 D. 脊柱 E. 肱骨 |
| 答案:D |
| 21. 有泡沫细胞性肉芽肿的麻风类型是 A. 瘤型麻风 B. 结核样型麻风 C. 界限类麻风 D. 未定类麻风 E. 其他类型麻风 |
| 答案:A |
| 22. 钩端螺旋体病横纹肌病变最明显为 A. 腓肠肌 B. 肋间肌 C. 股二头肌 D. 肱二头肌 E. 膈肌 |
| 答案:A |
A. 蚊子
B. 猪
C. 犬
D. 鼠
| E. 猴 |
| 答案:D |
| 24. 树胶样肿不同于结核结节是 A. 无干酪样坏死 B. 异物巨细胞 C. 坏死不如结核彻底 D. 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 E. 没有类上皮细胞 |
| 答案:A |
| 25. 淋病引起的病变特征是 A. 急性化脓性炎 B. 女性常引起输卵管炎,男性常引起睾丸炎 C. 首先感染尿道引起尿道炎 D. 少数患者可发生菌血症及败血症 E. 病变不转为慢性,受累器官不发生粘连 |
| 答案:A |
| 26. 引起鹅口疮的真菌为 A. 放线菌 B. 曲霉菌 C. 毛菌 D. 念珠菌 E. 隐球菌 |
| 答案:D |
| 27. 隐球菌最易侵犯的脏器是 A. 脑 B. 肺 C. 肠 D. 肝 E. 心 |
| 答案:A |
| 1. 哪项属于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 A .局灶性肺结核 B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C .浸润性肺结核 D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E .结核球 |
| 答案:ACDE |
| 2. 下列哪项是儿童肺结核的特点 A .初次感染,缺乏免疫力 B .易于通过淋巴道播散 C .大多愈合 D .症状明显 E .易通过支气管 . 血道播散 |
| 答案:ABC |
| 3. 伤寒小结主要有哪些细胞组成 A .巨噬细胞 B .淋巴细胞 C .浆细胞 D .类上皮细胞 E .伤寒细胞 |
| 答案:AE |
| 4. 关于局灶型肺结核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病变多位于右肺尖部 B .多数以增生性改变为主 C .病人常有明显临床症状 D .属于非活动性肺结核 E .免疫力降低可发展为浸润型肺结核 |
| 答案:ABDE |
| 5. 关于结核结节,下列叙述哪项 正确 A .上皮样细胞由巨噬细胞转变而来 B .典型结核结节有干酪样坏死 C .上皮样细胞胞浆少 D .多个上皮样细胞可融合成朗汉斯巨细胞 E .朗汉斯巨细胞胞核可超过 100 个 |
| 答案:ABDE |
A .接触
B .淋巴道
C .血道
D .泌尿道
| E .呼吸道 | ||
| 答案:BC | ||
| 7.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肠粘膜表面的假膜(伪膜), 具有 : A . 纤维素 B . 坏死组织 C . 中性粒细胞 D . 真菌 E . 细菌 | ||
| 答案:ABCE | ||
| 8 . 肠伤寒分期包括 A .髓样肿胀期 B .出血期 C .坏死期 D .溃疡期 E .愈合期 | ||
| 答案:ACDE | ||
| 1. 原发综合征 | ||
| 答案: 肺原发综合征: 肺的原发灶 、 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 ||
| 2. 伤寒小结 | ||
| 答案: 伤寒小结: 伤寒细胞 常聚 集成 团 , 形成 小结节 , 称 为伤寒肉芽肿 或 伤寒 小结 , 是伤寒特 征 性病变, 具 有病 理 诊断 意义 。 | ||
| 3. 树胶样肿 | ||
| 答案: 树胶样肿: 又称梅毒瘤 ( syphiloma ) 。病灶灰白色 ,大小不一,镜下才可见到,大小至数厘米不等。该 肉芽肿韧质而有弹性 , 如树胶 , 故而得名树胶样肿 。 | ||
| 1. 简述继发性肺结核病的临床病理分型 | ||
| 答案:概念:指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 类型:① . 局灶性肺结核;② . 浸润性肺结核;③ .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 核;④ . 干酪样肺炎;⑤ . 结核球;⑥ . 结核性胸膜炎; | ||
| 2. 简述结核结节的镜下形态 | ||
| 答案: 典型结节有干酪样坏死,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外周局部聚集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 ||
| 3. 简述伤寒的肠道病变特点 | ||
| 答案: 答:肠道病变分为四期:①髓样肿胀期:起病第一周,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略肿胀,隆起于黏膜表面,以集合淋巴小结最为典型;②坏死期:起病第二周,局部肠黏膜坏死;③溃疡期:起病第三周,坏死肠黏膜脱落形成溃疡,严重者可以发生穿孔;④愈合期:起病第四周,肉芽组织增生修复。 | ||
| 29. 试述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 ||
| 答案: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的比较 : 比较项目 | 原发性肺结核 | 继发性肺结核 |
| 感染次数 | 初次 | 再次 |
| 好发人群 | 儿童 | 成人 |
| 免疫力 | 无 | 有 |
| 病理特点 | 原发综合征 | 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复杂,较局限 |
| 起始病变 | 上叶下部和下叶上部近胸 膜处 | 肺尖部 |
| 播散途径 | 多经淋巴道或血道 | 支气管 |
| 病程 | 短,大多自愈 | 长,需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