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通过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遵医行为,使高血压病人了解用药、运动饮食等相关知识,并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大量研究表明,要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单纯依靠医院诊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开展社区人群防止的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高血压综合干预,为探索在社区居民中开展防治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并发症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系指病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严重并发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人们生存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而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病人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活动与过程,从而避免或减少危险因素,实现减少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在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达国家对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早,而我国开展的相对晚,边远地区开展更晚
目录
一、高血压的基本知识…………………………………………………………………………3
1.1高血压的发病因素…………………………………………………………………………3
1.2高血压的诊断………………………………………………………………………………3
1.3高血压发病的症状………………………………………………………………………3
1.4高血压的并发症……………………………………………………………………………3
1.5高血压的高危因素………………………………………………………………………4
二、健康教育的方法…………………………………………………………………………4
2.1建立高血压档案…………………………………………………………………………4
2.2健康教育的方式…………………………………………………………………………4
三、健康教育的内容…………………………………………………………………………5
3.1心理指导…………………………………………………………………………………5
3.2饮食指导…………………………………………………………………………………5
3.3用药指导…………………………………………………………………………………6
3.4运动指导…………………………………………………………………………………6
3.5劳逸结合…………………………………………………………………………………6
3.6出院指导…………………………………………………………………………………6
四、健康教育的目的…………………………………………………………………………7
致谢……………………………………………………………………………………………8
参考文献………………………………………………………………………………………9
一、高血压的基本内容
高血压是世界高发的流行病之一,在我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成直线上升趋势,调查显示没10年上升速度达到25%。中国有一亿多高血压患者,且城乡差异逐渐减小,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
1.1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目前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可能于遗传。钠盐摄入较多、精神过度紧张、体重超重等有关。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①年龄男>55岁,女>65岁;②吸烟;③高胆固醇血症;④糖尿病;⑤家族早发冠心病史,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
1.2高血压的诊断
在平静座位状况下,先后两次不同时间按正确方法测量血压均超过140/90mmhg则考虑为高血压。
表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 类别 |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 正常血压 | <120 | <80 |
| 正常高值 | 120~139 | 80~ |
| 高血压: | ≥140 | ≥90 |
| 1级高血压(轻度) | 140~159 | 90~99 |
| 2级高血压(中度) | 160~179 | 100~109 |
| 3级高血压(重度) | ≥180 | ≥110 |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40 | <90 |
1.3高血压的发病症状
大多数高血压初期没有明显症状,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颈部紧板、眼花、乏力、失眠,有时可有心悸和心前区不适感等症状,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1.4高血压的并发症
脑、心、肾、眼底血管损伤,并出现相应表现。
1.4.1脑血管意外
脑动脉硬化,可发生脑动脉血栓形成和微小动脉瘤,如果动脉瘤破裂则引起脑出血。
1.4.2心力衰竭
左室后负荷过重,心肌肥厚与扩大,可出现心力衰竭。
1.4.3肾衰竭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引起肾小球肥大、硬化,最终导致肾衰竭。
1.4.4视网膜改变
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后发展为硬化、视网膜动脉狭窄、渗出、出血、视乳头水肿。
1.4.5高血压危象
头痛、烦躁、眩晕、心悸、气急、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
1.4.6高血压脑病
临床表现一脑部症状和体征为特点,严重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抽搐,甚至昏迷。
1.4.7脑血管病
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血栓、腔隙性脑梗死等。
1.5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高血压目前呈现出“三高”,“三低”,“三不”的状况。“三高”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低;“三不”即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爱服药、不爱用药。
二、健康教育的方法
2.1建立高血压档案
通过临床诊断后,实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身高、饮食习惯、嗜好(烟、酒)、家族史和教育背景等。健康档案内容全面、充分,健康档案不是将简单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关于健康的相关信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收集居民的健康信息,不仅能记录病史、病程、诊疗情况,还可以完成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医生可以随时地提取有关信息,快速全面的了解情况。
2.2健康教育的方式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形式、方式多样化。
2.2.1集中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
2.2.2在社区和医院成立健康教育大课堂,定期对教育对象进行集体指导,大众传播。
2.2.3对入院病人进行个别指导,评估病患者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要,制定具体计划,突出重点,目标明确。
2.2.4行为训练,让病患及家属掌握自测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也可以由专业医护人员现场示范自救的方法及各种会发生的意外情况,让患者参与训练,争取让患者熟悉掌握各种方法。
三、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密切相关。由于高血压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职业、环境、遗传、饮食、食盐摄入过多、肥胖等因素有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能彻底治愈高血压的良方,对高血压的治疗基本上是对症下药。因此即使血压降到正常也并不意味着就治好了高血压,而需要终生坚持治疗,控制血压,避免发生脑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3,4]。一旦确诊,病人心理负担加重,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与病人要充分认识到治病的长期性,在心理上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在战胜疾病之前首先战胜自我。教育内容分为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指导、劳逸结合、出院指导。
3.1.心理指导
高血压病人有着病程长、见效慢、多反复发作的特点,病人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情绪波动大,身心疲惫,血压恒定性增高,多数病人潜在着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疏导,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与疾病做顽强斗争,同时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这样对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正效应”作用[5,6]。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理解病情的基础上,在接受、支持和保证三原则进行治疗性接触,参与病人交谈,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给病人以直接性的心理援助。②心理调整,稳定情绪: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提出改变不良性格和生活习惯的方法,使病人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好处。③加强医疗行为指导,具体落实医疗措施和心理治疗方案,减轻病人恐惧和焦虑,保持其心理平衡。
3.2 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 g~6 g以下。低胆固醇饮食,以进食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对肥胖者应总热量,控制饮食,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少吃甜食,甜食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促进动脉硬化。戒烟少酒,因烟酒过多引起心肌梗死,少食咖啡、浓茶、刺激性饮料,忌暴饮暴食。宜食含钾高的食物,如黄豆、番茄、芹菜等,以及各种绿叶蔬菜、水果,如香蕉、橘子、芹菜、西红柿、苹果等。宜多食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食物,如鱼、牛奶、瘦肉等。多食含钙食物,美国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病人,每天坚持摄入高钙食物能使2/3左右的人受到明显降压效果,含钙食物很多,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虾皮等。
3.3 用药指导
①按时按量长期用药:耐心、细致地为病人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长期治疗的必要性。指导病人必须按时按量长期用药,忘记服药或根据自我感觉血压高低增减药量,可导致血压波动,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到损害,引起并发症。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后综合征,即出现血压迅速升高和心悸、多汗、烦躁等症状。②药物的选择:轻度高血压病人使用降压药时应从单一的小剂量开始;中、重度高血压应选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用药,可增加药效减少不良反应。③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的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等。尤其对联合用药、服首剂药物或增加药量的病人给予特别提示。预防方法是: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在服药后最初几小时,改变姿势,特别是从卧位、坐位起立时,动作要缓慢。服药时间可选在平静休息时,服药后继续休息一段时间再活动。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时,应取头低足高位,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3.4运动指导
根据病人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进行有规律的适当运动,如慢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初始为10 min~15 min,一般为30 min,每周3次~5次,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如运动出现胸闷、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3.5 劳逸结合
保证合理的休息与睡眠,对睡眠不好者睡前应听催眠曲、热水泡脚,必要时可用镇静剂,不要观看刺激、恐怖影视或参加刺激性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换体位时要慢,防止一过性低血压,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大便干燥,大便燥结时可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禁止憋气、用劲。
3.6 出院指导
为病人制订详细的自我护理计划,指导其学会自我护理的技术。要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血压及测量血压时的注意事项,活动后休息10 min后再测血压,袖带不要裹得太紧或太松,应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的“四定”原则。坚持服药,勿随便停药、减药,观察血压变化,使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并定期去医院复查。如果在服药过程中血压下降过快,同时伴有头晕、头昏等脑部缺血症状应积极寻找病因及时就诊,调整药物。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勿发怒生气、保持心情愉快、平稳乐观,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四、健康教育的目的
4.1改变病人的遵医行为,使其遵从医嘱和治疗方案,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
4.2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高危因素。
4.3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血压及其危险因素水平。
4.4通过健康教育使其指导坚持服药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使人们建立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并发症。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刘云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参考文献
《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2月第4期供稿
张蕊、张丽:关注临床带教中提高护士人文素质的必要性(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25)
内科教材
护士资格考试轻松过
钟光珍、那开宪、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新指南解读。中国临床卫生,2009.37(2):67
陶寿淇,武阳丰等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41
《全科护理》2009年10月7卷3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