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林业经济学复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42:58
文档

林业经济学复习

林业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绪论1、林业的概念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理利用,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并且能够持续经营森林资源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2、林业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正确处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问题。3、林业的特点:(1)生产周期的长期性、自然性和再生性;(2)生产经营的风险性;(3)经营成果和效用的多样性;(4)森林经营的公益性。4、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是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多种自然产品的物质生产系统;(2)是农业物质产品的保障和支持系统;(3)是人类生活环境的
推荐度:
导读林业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绪论1、林业的概念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理利用,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并且能够持续经营森林资源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2、林业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正确处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问题。3、林业的特点:(1)生产周期的长期性、自然性和再生性;(2)生产经营的风险性;(3)经营成果和效用的多样性;(4)森林经营的公益性。4、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是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多种自然产品的物质生产系统;(2)是农业物质产品的保障和支持系统;(3)是人类生活环境的
林业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

1、林业的概念

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理利用,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并且能够持续经营森林资源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2、林业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正确处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问题。

3、林业的特点:

(1)生产周期的长期性、自然性和再生性;

(2)生产经营的风险性;

(3)经营成果和效用的多样性;

(4)森林经营的公益性。

4、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是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多种自然产品的物质生产系统;

(2)是农业物质产品的保障和支持系统;

(3)是人类生活环境的保障系统;

(4)是全球生态平衡的维持系统。

5、什么是林业碳汇

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在林业中主要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第一章 世界林业及林业经济发展

6、我国的森林覆盖率:20.36%

7、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创始人:德国人卡洛维茨

8、什么法正林,法正林的条件是什么,创始人是谁

法正林:在一个作业级内,每一个林分都要符合标准林分要求,要有最高的木材生产量,同时不同年龄的林分应该占相等的面积,并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从而永远不断地从森林取等量的木材。

条件:(1)法正林分排列(2)法正的生长量(3)法正的龄级分配(4)法正的蓄积量

创始人:德国经济学家洪德斯哈根

9、如何评价法正林

优点:(1)对木材的永续利用是有价值的;年采伐量 = 年生长量

(2)用法正林的标准去衡量现实的森林,就会发现差距,具有现实意义;

(3)法正的林分排列有利于天然更新,对环保有积极意义;

(4)法正林理论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

缺点:(1)法正林条件过于苛刻,很难实现。

(2)法正林是一种简单再生产,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3)法正林不考虑外部因素。

10、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最大贡献

认识到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在培育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利用,才能使森林持久地为人类发展服务。

11、森林多功能理论的最大贡献

使人类全面认识森林产物,使从木材均衡收获的永续利用向多种资源、多种效益永续利用的转变。它承认非木材林产品和森林的自然保护与游憩价值绝不亚于木材产品的价值。

12、林业分工论的意义

通过专业化分工途径,分类经营森林资源,使一部分森林资源与工业有机结合,形成现代林业产业体系,而另一部分森林主要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形成林业生态体系。

13、近自然林业阐述的两个道理

(1)林分越接近自然,各种树种关系越和谐;(2)林分越适应于立地条件,产量越大。

14、简述林业经营思想转变的意义

(1)永续利用理论是人类认识了林业的第一次飞跃;

(2)森林多功能理论是人类认识林业的第二次飞跃;

(3)近自然林业理论是人类认识了林业的第三次飞跃;

(4)森林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认识了林业的第四次飞跃。

第二章 我国林业及林业经济发展

15、1962年《寂静的春天》,1962年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16、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1)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

(2)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3)林业产业的可持续性

(4)林业和科技的可持续性

17、1961年国家发布了《关于研究林权、保护山林和发展林业的若干》重申了谁造谁有的

18、1978年以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为标志,我国走向生态建设工程。

19、什么是林业三定

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20、简述我国林业建设的战略重点

(1)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3)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

(4)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5)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

(6)切实保护木材供给;

(7)大力发展木本粮油;

(8)积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

21、我国林业的五大转变是什么

(1)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2)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

(3)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

(4)由无偿使用森林的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转变;

(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22、森林法把森林分为哪几类,其中商品林、公益林包括哪些

分类: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防护林

商品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

公益林:特用林、防护林

23、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区别

(1)资金投入不同

(2)森林流转不同

(3)采伐不同

(4)划分和审批的权限不同

(5)林权权利人拥有的林权不同

(6)征占用两类林地的审批权不同

(7)改变林地用途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4、什么是林权,内容是什么

林权:是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林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内容:(1)采伐利用权

(2)林中、林下资源的采集权

(3)生态效益补偿权

(4)流转权和担保抵押权

(5)森林景观的开发利用权

(6)品种权

25、集体林权改革的主要任务、目标、措施是什么

任务:(1)明晰产权,70年(2)勘界发证(3)放活经营权

(4)落实处置权(5)保障收益权(6)落实责任

目标: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

措施:(1)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

(2)规范林木林地的流转;

(3)建立支持集体林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

(4)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

(5)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

26、天保工程的三大目标是什么

(1)保护现有森林资源;

(2)加快森林培育步伐;

(3)妥善安置富余林业职工。

第三章 林业生产要素

27、林地资源的经济学特性

(1)林地质量的差异性;

(2)林地即是自然资源,又是人工资本;

(3)资源的有限性;

(4)林地的地域性和不可替代性;

(5)林地使用效益是综合效益。

28、林价的概念(广义、狭义)

狭义林价: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

广义林价:森林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

29、林价在营林生产活动中的作用

(1)林价能真实地反映林木的价值;

(2)林价的确定,使林木工艺成熟或经济成熟变为现实,从而缩短了生产经营周期,降低了投资风险;

(3)林价具有标尺的作用,它可以反映经营状况和立地条件;

(4)实施林价,能使林产品价格趋于合理,林价背离价值过大的现象得以克服。

30、林价的计算方法(正算法、逆算法)

正算法:林价 = 营林生产成本 + 山价 + 利息 + 利润 + 税金

逆算法:

31、什么是森林生态效益

森林资源本身具有的生态效用性和森林生态功能利用产生的效益总和。

32、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1)状况评价:

A、森林覆盖率B、人均森林面积及其变化率

C、森林蓄积量及其变化率D、森林灾害面积及其比重

(2)功能评价:A、生态效益B、社会效益C、经济效益

(3)结构评价:A、森林结构B、龄级评价C、环境评价

33、生态效益补偿的解决途径有哪些

(1)投入渠道:

A、财政投入B、征收生态补偿金C、主要收益者投入D、林业部门投入

(2)补偿的途径

A、明确向受益主体征税B、地方财政投入C、国家投入

34、生态效益补偿的内容:A、营林直接投入B、间接投入

C、灾害损失D、利息E、非商品林经营的利益损失

第四章 林业经营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35、轮伐期的概念、含义

概念: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用的时间。

含义:(1)轮伐期是一种经营周期,包括抚育、采伐、更新的全过程;

(2)轮伐期确定了资本从森林资本形态向货币资本形态转化的时间;

(3)轮伐期以不同森林成熟作为标准。

36、什么是最佳经济轮伐期,有哪些影响因素

边际收益 = 边际成本时立木的年龄

影响因素:(1)利率

(2)更新成本

(3)土地生产力

(4)森林的非木材产品及服务价值

37、首先提出社会林业概念的人:印度林学家威士托比

38、什么是社区林业,其本质是什么

社区林业:以农村社区为对象,农民参与为主体,通过各种相关的利益群体参与林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环境和林产品的经营管理活动。

本质:(1)主体的参与性

(2)主体的收益性

(3)社区林业实际上是民众的林业

39、参与式林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思想核心是什么

基本原则:(1)建立伙伴关系;

(2)尊重乡土知识和群众的技术、技能;

(3)重视项目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思想核心:强调了发展过程的主体是积极的、主动的人,只有人的发展在项目实施中得到强化,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有效益的发展。

40、印度独创的社区林业发展模式:联合森林管理

41、什么是森林认证,森林认证的目标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森林认证:又称为森林可持续认证,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利用的工具,包括森林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链认证。

目标:(1)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森林生产力,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2)促进并保证林产品的市场准入。

特点:(1)认证需求的自愿性

(2)认证基础的市场性

(3)认证利益方的参与性

(4)认证过程的透明性

(5)认证结果的公正性

(6)认证机构的性

42、高保护价值森林的概念

是指由于其具有很高的环境、社会经济基础、生物多样性或景观价值而具有显著和关键重要性的森林。

第五章 林产品市场

43、林产品的概念

是用于商品交换的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木材及其制品、林化产品、林副产品以及与森林生态服务业、森林旅游业和其他森林服务业务相关的服务项目。

44、一般林产品市场的特点:

(1)供给约束

(2)木材产品供给的地域性

(3)木材价格对供求的影响速度和强度较低

(4)需求的多样性和广泛

(5)林产品商业标准化程度低。

中国林产品市场的特点:

(1)供求约束突出

(2)资源供给的地域性强

(3)计划和市场机制同时发挥作用

(4)林产品市场管理分散

(5)替代产业发展迅速

(6)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

45、解决木材供需平衡的途径有哪些

(1)加快森林培育;

(2)大力发展人造板产业;

(3)适量进口木材和其他林产品;

(4)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木材加工出材率;

(5)做好木材的防护、替代和节约。

46、影响木材供给因素:

(1)资源状况;

(2)木材生长状况;

(3)生产成本;

(4)流通领域存量;

(5)市场需求量;

(6)市场价格水平;

(7)国际林产品产量;

(8)对未来的预测

47、中国主要林产品贸易特点

(1)林产品贸易基本上属于单向补缺型贸易;

(2)林产品进口数量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上升;

(3)林产品进口品种、进口渠道多元化发展;

(4)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5)形成一批具有优势的林产品。

48、森林旅游的经济学特点

(1)综合性和关联性强

(2)敏感性

(3)垄断性和竞争性共存

第六章 林业企业管理基础

49、综合性林业企业可划分成哪几个生产过程

(1)营林生产

(2)木材采运生产

(3)木材机械加工

(4)林产品化学加工

(5)多种经营

50、林业生产过程的特点

  (1)生产过程的多样性

  (2)生产过程的周期长短不一

  (3)营林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不一致性

  (4)生产过程地域分散性

  (5)生产过程效益的二重性

51、林业生产的所固有的特点对林业企业有哪些要求

(1)资源的有限性和生产的长期性,要求企业管理树立长远的观点;

(2)林业生产的综合性,要求注意整个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3)林区资源的多样性,要求合理安排企业内的生产结构,注意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

(4)森林功能、效益的多样性,要求林业企业与其他相邻部门和企业保持协调,共同为林业生产发展作贡献;

(5)林业生产的分散性和季节性,要求合理组织其生产过程。

文档

林业经济学复习

林业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绪论1、林业的概念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理利用,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并且能够持续经营森林资源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2、林业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正确处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问题。3、林业的特点:(1)生产周期的长期性、自然性和再生性;(2)生产经营的风险性;(3)经营成果和效用的多样性;(4)森林经营的公益性。4、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是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多种自然产品的物质生产系统;(2)是农业物质产品的保障和支持系统;(3)是人类生活环境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