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试卷
命题:高三语文组 审稿: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叨光 (tāo) 翘首(qiáo) 大转盘 (zhuǎn) 雪泥鸿爪(zhǎo)
B.鸭肫(zhūn) 欺诳(kuáng) 刨花板 (bào) 称心如意(chèn)
C.修葺(qì) 伺候(cì) 花骨朵 (gǔ) 物阜民安(fù)
D.瓜蔓(wàn) 档次(dàng) 夹生饭(jiá) 曝背谈天(p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龙门阵的内容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既有正经八百庄重严肃的素龙门阵,也有嘻皮笑脸怪话连篇的荦龙门阵。既有远古八荒古香古色龙门阵,也有出自身边顶鲜活的龙门阵。
B. 《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摹拟、写实,和中国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
C.至于那些阿谀奉迎而赢得上位的宵小,贪墨起家而显赫一时的污吏,则有的早早地落了现世报,有的在身后遭起底,骂名讫今,殃及子孙。
D.从萤屏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院,从舞台到广场……今年的五一假期,文化市场分外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学生乃至大众而言,生僻字虽然不是汉字学习的重点,同时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B.获得幸福的关键不在于遵守某些标准或者避免某些问题,而在于保持着一种谦卑而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痛苦和希望。
C.上海人不会像北京人那样耻于言利,也不会像北京人那样在内心深处憎恶买办气和市侩气,或装作对挣钱不以为然,对钞票满不在乎。
D.美国互联网也曾乱象丛生,2009年的大卫·惠特克事件使谷歌因医药广告监管上的漏洞被罚款5亿美元,这成了美国治理互联网广告乱象的分水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广东伤医事件发生后,对该起案件第一时间进行督办,责成地方依法严惩犯罪分子,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处理情况,切实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B.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C.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人类的益处时,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D.汉绣注重构图,讲究纹饰,花鸟鱼虫、龙虎凤凰、飞禽走兽,皆可绣以为纹,写实与抽象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风格。
5.在下面这段文字末尾画线处补写一个结论性的语句,总结前文,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30个字。(3分)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显平地。”在生活中确实如此,但在艺术中,光用平地去显出高山似乎就显得不够,故有些绘画还要在半山腰画云雾烟霞,这就是画家郭熙所说的:“想画出山之高,直接画出山巅不足以显出其高耸;反而在山腰上画些云雾,才能凸显山的高峻。”不仅高与低是这样,大与小也是这样,像敦煌壁画或一些寺庙中的雕塑,中间的神像很高大,两旁的侍从很矮小,可见,有意识地用“小”衬托出“大”来。这些, 。
6.历时百年的某重点中学计划于2016年6月25日开设讲坛,拟邀请往届知名校友回母校作讲座,其宗旨为“明德、砺学、致远”,请你以学校的名义拟写一封邀请函。
要求:①表达母校对校友的真挚之情,能唤起校友对校园的回忆;②交代清楚事由,表明宗旨;③语言简明得体;④字数不超过120字。(5分)
尊敬的×××校友:
您好!
敬祈惠允!
顺颂时祉!
××高级中学
年 月 日
7.依据下列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修辞手法与示例一致,所写诗句需与上下语句连贯。(4分)
她的眼是温暖的太阳;/不然,何以她一望着我,/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
她的眼变成了忧愁的引火线;/不然,何以她一盯着我,/我沉溺在愁海了呢?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法国文学批评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在他的著作《S/Z》中以慢镜头拍摄的方式对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萨拉辛》进行文本分析,将《萨拉辛》全文(中文译本有两万多字)分解为五百六十一个语段单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五百六十一帧画面),之所以划分得如此细密,巴特是想告诉读者,文本是怎样一帧一帧地编织而成的。
如果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来分析作品,那么一部作品是由情节、性格、言语、思想、形象等几大要素构成的,批评家要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剧作思想的设置等方面来讨论作品,如果以形式主义方法来读解,则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学层面,转喻和暗喻,或者陌生化效果等,这些都不是他想要达成的目的。当然作为结构主义大师的巴特,也不想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解文本,他发明了诸多语码,来缝合这一文本,因此这五百六十一个单位尽管长短不一(一个单位既可以是一个词语或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段对话,或者是长长的段落),但是每个单位至少包含着一个或多个语码。巴特将这些语码总共归纳为五种:意素语码、文化语码、象征语码、阐释语码和选择行为语码(或者称之为情节语码),并逐词、逐句或逐段来阐释这些语码在文本中各自的功能。
那什么是语码?语码不同于语义,所谓语码可以看成对语义的诱导和归类,詹明信认为,罗兰·巴特的“语码”是从信息理论中借用来的术语,即我们可理解为一种语码基本对应某一种信息的类型,如文化语码“有点像格言式的智慧或对普遍的行为、事件和生活的常识的仓房,当需要某个具体细节的时候,它就会被说出来”。而意素语码(即人的语码)则指向人物的性格特征。
罗兰·巴特的意思是,文学文本之所以能产生意义,不是因为读者通过文本读到了现实生活,而是文本中的那些语码作用于我们的理解习惯,使读者以为自己把握了现实生活。由此,詹明信解释道,现实主义的叙述并非是话语天生具有的结构,而是某种视觉上的幻象,是由某些作为“符号”在起作用的细节产生出来的所谓真实效果。联想到现代小说,詹明信认为:“现代文学对情节的抛弃被更好地理解为对旧的叙述组成结构的抛弃。”
其实这种语码划分方式既能解析《萨拉辛》,也能解析其他小说,或者其他非虚构作品。詹明信既然称之为“文本的意识形态”,也就意味着这种解析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文学,对文学以外的文本,如历史的、新闻的或社会学的文本均可适用,进一步可适用于一切叙事文本。
8.下列对文中“语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萨拉辛》中的五百六十一个单位尽管长短不一,但是每个单位至少包含着一个或多个语码。
B.语码与语义不同,可以看成是对语义的诱导和归类,文化语码说出来时,往往以具体的某个细节呈现。
C.语码是从信息理论中借用来的术语,一种语码基本对应某一种信息的类型。
D.文化语码有点像格言式的智慧或对普遍的行为、事件和生活的常识的仓房,意素语码则指向人物的性格特征。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学批评家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来分析作品,则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学层面,转喻和暗喻,或者陌生化效果等。
B.以形式主义方法来读解文学作品,要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剧作思想的设置等方面来讨论作品。
C.现实主义的叙述是某种视觉上的幻象,是由某些作为“符号”在起作用的细节产生出来的所谓真实效果。
D.语码划分方式既能解析《萨拉辛》,也能解析其他小说,或者其他非虚构作品,但不可适用于一切叙事文本。
10.请根据上文概括罗兰·巴特对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萨拉辛》文本做语码分析的意图。(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錾磨师傅(有删节) 耿 立
在这黄壤的平原深处生活的人,早晨或黄昏时候,谁没见过背着錾子褡裢的石匠,从村外如草绳的路上走来,苍老,深邃。
就有一天清晨,驴子在磨道一踏,一踏,一踏,四只蹄子仿佛要走碎那寂寞。有了褡裢的叮当轻轻地操了异地的方言在说:该洗磨了,让驴子也歇歇蹄脚。父亲一边用高粱杪子扫帚扫磨盘上的碎颗粒,一边应承:吁!驴儿就住了踢踏,一副谦和的模样,眼睛被布蒙着。
这是一个平原里的人都熟悉的石匠,一年总有几回从村庄走过。他走过来,把褡裢从肩头一甩,锤子錾子互相碰响。父亲与石匠就在驴子前的空地上,各自提下裤裆,蹲下,互相递上纸烟,霞光的斑斓里有了剪影般的影子,映在磨道边的屋墙上。辣辣的烟雾弥漫着,很浓。
天到半下午,太阳的光减了力量,在阴凉里就有点冷。錾子和锤子单调的闷音叮叮当当响。磨盘上,錾子沿着原先的槽子,一点一点地拱。石匠师傅全然不在意我的存在,哼起歌子来:
“怀揣着雪刃刀,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啊呀哭,哭号陶,急走羊肠去路遥,天,天哪!且喜得明星下照,一霎时云迷雾罩。”
节拍沉郁慷慨,虽然是在师傅的嗓子眼里,但呼出的气却有一种破笼而出的挣扎,在叮当的錾子里穿行。
在师傅的眼窝里,我看出了水珠,汪汪的,本是干涸的松皱的眼袋忽的明亮。
我问唱的什么?他放下锤子。“《夜奔》。”
“《夜奔》是什么?”
“就是夜里走路到梁山。逼得夜里走路。”
梁山,在我们平原的边缘上。但为何成为“夜奔”,我还是不明白。师傅说,大了,有了识见,就会明白。①
我问师傅见过山吗?他笑了,说他就从很远的深山里,在农闲的时候到平原来,凭着手艺叮叮当当地挣钱。在我的眼睛里,师傅是见过世面的人,很神秘,那一錾一錾的有节奏的声音,也像是魔力和韵调。
平原外的一切是什么模样?师傅问我想跟他走吗。
“想!”
“为什么呢?”
“天天吃煎饼。”
师傅放下錾,把锤子放到磨盘上,“孩子,你还小。”他摸着我的头顶说。
“大山不好吗?”
这一问,好像捅到了师傅的苦处。他摇摇头, “你还小,哪里都有作难的时候啊,大了,等你见到山,经历了,就明白了。②”我感到师傅的话极深奥,就想他许是不愿意带我去看山看水磨。
我有点想哭,就缠着他,让他等着我,等我长大了,到山里去找他,师傅乐了。
父亲看我如此的样子,就说拜石匠做师傅,将来能拿动锤子錾子,可以背着褡裢的年纪,就跟着师傅到平原外走动。于是,我恭恭敬敬地叩了头。父亲打了酒,杀了一只鸡,配上从地里摘下的还有黄花的黄瓜。
第二天师傅走了,我和父亲送他到村外的土路。一个光光的脑壳,一个褡裢,一把錾子叮当着远了。
这以后的日子,师傅在霜降的时候,都会来我们的村子。
每次师傅来的时候,总不会空手,带一些平原不常见的物件,煎饼、山核桃、榛子……他从褡裢里掏出那些东西的时候,总会说“我的小徒弟”。我发现师傅十分地珍爱师徒关系,在学屋里,我曾比较老师和师傅,觉得老师不会给我带来平原外的神奇,而师傅说,等我大一点,他就会给我打一把錾子和锤子,和他到平原外走一走。
有一年,到了霜降,师傅没来,到了寒露,师傅还没来,村子里的几家磨都钝了,变得喑哑。贴近年关的时候,我在村外看到了一个背褡裢的人,他告诉我师傅死了,在一家的磨道里,拿着錾子,忽然一放锤子,一口气没上来,走了。
我听了,伤心地哭了起来,平原外牵念我的人走了,我对平原外的牵念也减了许多。我常想,也许,收我做徒弟,他本身是不当真的,但他对一个平原孩子的爱却是十分珍重的。也许师傅有许多的苦楚,我想到他第一次不自制地在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面前唱起《夜奔》。后来,我在空余时,喜欢起篆刻,工具也置备齐全。我有一个愿望,哪天就刻一方肖像印章,内容是林冲在雪夜,斜背着长,端处,挑着的是酒葫芦,也是天黑得紧,雪也下得紧……
11.简析①②两处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12.赏析文中画曲线的句子。(3分)
13.简要概括錾磨师傅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14.联系全文,简析“我”在文中的作用。(4分)
15.联系全文,简析文章结尾画线句的意蕴。(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尹焞字彦明,一字德充,世为洛人。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颐曰:“子有母在。”焞归告其母,母曰:“吾知汝以善养,不知汝以禄养。”于是终身不就举。颐既没,焞聚徒洛中,非吊丧问疾不出户,士大夫宗仰之。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说书,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朱震引疾告去,时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于是召安国,俾以内祠兼侍读,而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资善堂翊善朱震疾亟,荐焞自代。上指奏牍曰:“震亦荐焞代资善之职,但焞微聩,恐教儿费力尔。”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又移书秦桧言:“今之上策莫如自治自治之要内则进君子而远小人外则赏当功而罚当罪使主上孝弟通于神明道德成于安强,勿以小智孑义而图大功,不胜幸甚。”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
秦桧当国,得求去之疏,遂不复留。十二年,卒。
当是时,学于程颐之门者固多君子,然求质直弘毅、实体力行若焞者盖鲜。颐尝以“鲁”许之,且曰:“我死,而不失其正者尹氏子也。”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可以干禄乎哉 干:求取
B.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 劝:劝勉
C.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 舁:抬着
D.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除:免除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作文祭颐而后行 吾尝跂而望矣
B.不知汝以禄养 虽董之以严刑
C.颐尝以“鲁”许之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学于程颐之门者固多君子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洛阳人尹焞年少时师事程颐,他德行高尚、正直刚毅,终身不参加科举考试。士大夫们都推崇仰慕他。
B.当时从学于程颐的固然有很多君子,程颐认为尹焞无论学问修养还是实践上均胜人一筹,因此对尹焞寄托了极高的希望。
C.文中对尹焞母亲形象的刻画,点墨不多,却言简义丰,一句话中就可看出她作为母亲对儿子的鼓励支持。
D.文章通过对人物正面言行的刻画,他人举荐的侧面烘托,多角度地表现了尹焞的才华,识时事明进退,淡泊名利的个性。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今之上策莫如自治自治之要内则进君子而远小人外则赏当功而罚当罪使主上孝弟通于神明道德成于安强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4分)
②然求质直弘毅、实体力行若焞者盖鲜(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画 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 :(sǒng)耸,挺; 身:悚身。②镟: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
21.诗歌从“素练风霜起”起笔,有什么好处?(3分)
22.结合全诗,简析这首诗尾联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
23.“人生而有欲”是荀子的人性论学说“ ”的根据。(1分)
24.简单概述“礼”产生的缘起。(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锦瑟》李商隐)
(2)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报任安书》司马迁)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苏轼)
(4)_________________,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_________________,斜光到晓穿朱户。(《蝶恋花》晏殊)
(5)女娲炼石补天处, 。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凭箜篌引》李贺)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今年三月九日至十五日,围棋人机大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结果出乎多数人预料,“阿尔法围棋”以四比一战胜了韩国李世石九段。
“春信香深雪,冰肌瘦骨绝。梅花不可知,何处东风约。”这是一首咏梅诗,作者的名字叫“微微”。微微是个人工资能。
人类创造的人工智能以及智能机器人正在挑战并超越人类的智慧,有人欣喜,有人怀疑,有人惶恐……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金华一中高三考前模拟考试
语文参
1.B(A大转zhuàn盘 C花骨gū朵 D夹jiā生饭)
2.B (A“荦”改成“荤”,C“讫”改为“迄”, D“萤”改成“荧”)
3.D (A 应为“但是”,表转折;B应为“遵守”一般与“规则”“纪律”这些规定行动,而“遵循”一般是跟“原则”“标准”等搭配。C应改作“不以为意”)
4.C(A语序不当,应为“第一时间对该起案件进行督办”B杂糅D并列不当,“花鸟鱼虫、龙虎凤凰、飞禽走兽”是交叉关系)
5. 都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对比,是映衬手法的有意识的运用。
6.(5分)【答案示例】
往昔校园笔砚相亲、晨昏欢笑,今日时光似已疏淡,然菁菁校园、萋萋庭草犹记您意气风发、怀揣梦想之当年!(能表现出深情且语言优美感人的2分)
吾校百年,其命维新。学校拟于2016年6月25日开设讲坛(表明时间的1分),旨在“明德、砺学、致远” (表明宗旨1分)。诚邀您为母校学子做品行、学业和人生规划方面的指导(交代事由,内容阐释1分)。
7.【答案示例】(汪静之《伊底眼》原诗):
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
伊底眼是快乐的钥匙;/不然,何以伊一瞅着我,/我就住在乐园了呢?
(句式结构相似一致的2分,修辞手法使用得当2分)
8.A (A项不是对“语码”的理解。)
9.C (AB两项的内容正好相反。D原文是“进一步可适用于一切叙事文本”。)
10.①想告诉读者,文本是怎样一帧一帧地编织而成的;(1分)②文学文本的意义,在于文本中的那些语码作用于读者的理解习惯,使读者以为自己把握了现实生活。(2分)
11.答:行文前后呼应(1分);体现錾磨师傅只身在外闯荡,孤单、寂寞、历经沧桑、饱含无奈的心理(2分)。
12.①运用白描手法,动作、细节描写,(1分)②表现了石匠招揽生意的熟练主动,熟知人情世故;(1分)③反映出乡民之间简单淳朴、相互信任的关系;(1分)④描绘出一幅石匠走村串户錾磨的乡间风情画。(1分)(答出3点即3分)
13. 錾磨师傅是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山民。(2分)他手艺高超、勤劳乐观;(1分)他历经沧桑,生活艰辛却坚忍;(1分)他与人和善,珍惜缘分,即使对“我”这个小徒弟也特别珍爱。(1分)
14.第一人称的叙述增强故事的真实性;(1分)通过“我”这一孩子的视角观察成人世界,以孩子的天真懵懂好奇,增强人物的神秘感,烘托錾磨师傅这一主要形象;(1分)“我”在錾磨师傅的影响下,开启了心智,逐渐成长;(1分)通过“我”的回忆叙述,表达了对錾磨师傅的感恩怀念之情。(1分)
15.“夜奔”内容的描写,照应了前文师傅的忘情哼歌。(1分)更深一层的体现出“我”对师傅当年唱《夜奔》时的心情的理解;(1分)并含蓄表达师傅的坚忍、乐观精神对“我”的深刻影响;(1分)以及对勤劳、不幸、坚忍的肯定与悲悯;(1分)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情景,也增强了錾磨师傅结局的悲剧色彩。(1分)
16.D(除:授予职位)
17.B(介词,用。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C,代词,他,指代尹焞/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性;D,介词,在,向/介词,表示被动)
18.A(原文“少师事程颐,尝应举”与“终身不参加科举考试”矛盾)
19.今之上策,莫如自治。自治之要,内则进君子而远小人,外则赏当功而罚当罪,使主上孝弟通于神明,道德成于安强
20.①下诏让他做秘书郎兼说书,急速起用他,尹焞才入朝进见就职。(得分点:“以”“趣”“ 始”,句子通顺1分)
②然而要找像尹焞这样正直刚毅、身体力行的人却少有。(得分点:“求”“鲜”,定语后置句型需译出)
21.⑴起笔以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是怎么回事呢?(2)刻画画鹰的气势,吸引读者。(3)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3分,每点1分)
22.(1)最后两句承上收结,大意是说: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2分)(2)表现作者嫉恶如仇的激情,(1分)奋发向上的凌云之志。(1分)
23.人性恶。(人性本恶)
24.人天性中就有欲望,有欲望就有外求,有外求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混乱,于是天下不太平。人厌恶混乱,追求和平有序,于是就有了对欲望进行调养节制的迫切需求。因此,以调养节制欲望的为核心精神的“礼”就诞生了。
译文:礼是怎么来的?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却实现不了,就不能不想办法去索取,索取却没有度量分界,就不得不争执,争执就发生,导致贫穷。先王非常讨厌,于是制定礼仪来作为度量分界,用来满足人们的欲望,给予人们的索取,使得欲望的满足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终止,物质的给予不会过分的顺从于欲望,欲望和物质两者相辅相成,这是礼出现的原因!
25.(1)一弦一柱思华年;望帝春心托杜鹃 (2)屈原放逐;厥有《国语》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4)槛菊愁烟兰泣露;明月不谙离别苦
(5)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
【参考译文】
尹焞字彦明,一字德充,世代都是洛阳人。年少时师事程颐,曾参加进士考试,打开试题,上有诛杀元祐党人的议题,尹焞:“哎,这样还可以凭借这求得侍 禄吗!”没答题就走了出来,告诉程颐说:“我不再参加进士考试了。”程颐说:“你有母亲在。”尹焞回去禀告他的母亲,母亲说:“我指望你安分守己来赡养 我,但不指望你当官用俸禄来孝顺我。”从此他终身不再参加科举考试。程颐死后,尹焞在洛阳聚徒讲学,没有悼念丧者或慰问病者的事就不出门,士大夫们都推崇 仰慕他。
靖康初年,种师道推荐说尹焞德行高尚可以安置在皇帝身边以备劝勉讲论,皇帝将他召到京城,但不想留下他,赐号为和靖处士。第二年,金兵攻陷洛阳,尹 焞全家被害,尹焞死而复生,弟子们将他抬着放到山谷中才免于一死。绍兴四年,停留在涪州,开辟了三畏斋来居住,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他。侍读范冲举荐尹焞代替 自己,授为左宣教郎,充任崇政殿说书,尹焞称病辞谢。范冲奏请赠给尹焞五百金作为路费,派遣漕臣奉召到涪州亲自请行。六年,他才开始上路,写文章祭拜程颐 之后才走。
朱震称病求去,这时赵鼎已经离任,张浚独自做宰相,于是召来胡安国,让他担任内祠之职兼任侍读,又上章举荐尹焞,称说他的学问修养有远超时人的地方,请求下令江洲的守臣迅速将他送到京城。尹焞又一次称病辞谢,皇帝说:“尹焞可说是安于退让啊。”下诏让他做秘书郎兼说书,急速起用他,尹焞才入朝进见 就职。资善堂翊善朱震病情加重,推举尹焞代替自己资善堂的职务,皇帝指着奏书说:“朱震也推荐尹焞代替自己资善堂的职务,只是尹焞稍微有点耳聋,恐怕教育 诸儿感到吃力。”不久,尹焞称病告假,授予礼部侍郎兼侍讲,这是金派遣张通古、萧哲前来议和,尹焞上疏又给秦桧写信说:“现在的上策,是自己图治。自己图 治的要领,在内要进用君子并且罢黜小人,对外要赏赐应当奖赏的人并且惩罚应当治罪的人,使皇帝的孝悌之心通达于神明,贤明的道德造就国家安定强盛,不要用 琐屑细小的智慧和道义来图谋大的功业,那么将不胜幸运。”他的上疏和信都未获回报,于是尹焞坚决辞却了新的任命。
秦桧执掌国政,得到了尹焞求去的上疏,于是不再挽留。十二年,尹焞去世。
当时,从学于程颐的固然有很多君子,然而要找像尹焞这样正直刚毅、身体力行的人却少有。程颐曾经用“鲁”来称许他,而且说:“我死之后,不失正道的是尹氏之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