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有人说好,认为手机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有人却表示担忧,认为手机有可能毁掉我们的亲情。
对于手机对我们生活或情感的影响,你是怎么想的?请以“莫让手机毁掉我们的亲情”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范文:
莫让手机毁掉我们的亲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在天涯我在海角,而是我坐在你对面,你却低头玩手机。春节团聚,可能是情感欢聚的时刻,也可能使情感出现距离。
据工信部统计,截至去年3月底,中国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另有消息称,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3.54亿,超越美国、英国,成为世界上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可是,手机在给人们带来高度便捷的同时,却意想不到地拉远了情感的距离。
曾有媒体报道,一家三代一起吃饭,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孩子们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一怒之下摔盘离席。这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缩影。沉溺于手机的感官世界,淡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在我们周围已经越来越常见,成为一种值得警惕的社会现象。
有观点认为,这是亲情败给了高科技。这种所谓“工具论”的分析模式看似有理,实则过于简单。成年人都有基本的自制力,该怎么对待手机,在什么时候不该玩手机,大家都懂,可为什么就不愿意做?尤其是在春节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竟然能够置亲情于不顾。实际上,一些人已经得了“病”,患上了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现代人患上 “手机依赖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多年轻人缺乏独处的能力,需要从手机中寻找心理上的慰藉和踏实感;比如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需要手机的各种功能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寂寞。过度使用手机就像药物成瘾,一旦产生了心理上的依赖就难以戒除,于是就更加沉浸在自己用拇指建造的封闭世界里。
已经到了必须重视和反思这种“手机依赖症”的时候了。一个健康的社会人不应该如此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而错失和亲人朋友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从个体而言,需要重新给手机定位,强调其“工具性”,而不是“拟人性”;从社会层面,需要多方引导,以期形成一种社会共识:面对亲人低头玩手机,并非可以谅解的道德瑕疵,而是一种伤害他人和家庭的交往模式,以期形成一种浓厚的社会道德氛围,劝服更多人放下手机,重新投入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