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的绝对值是
A. B. 6 C. D.
【答案】B
【解析】解:根据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得.
故选:B.
绝对值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非负数.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A、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A错误;
B、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B错误;
C、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故C错误;
D、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
3.在数,,0,,,中,属于整数的个数为
A. 4 B. 3 C. 2 D. 1
【答案】B
【解析】解:在数,,0,,,中,整数有,0,,属于整数的个数,3.
故选:B.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依此即可求解.
本题考查了实数的分类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
4.2018年1月的无锡市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预计无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0亿元将数值105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将数值105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故选:C.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时,n是负数.
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5.已知是方程的解,那么a的值是
A. 6 B. C. 5 D.
【答案】A
【解析】解:将代入,
,
,
故选:A.
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即可求出答案.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6.下列各式中,去括号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A、,故原题正确;
B、,故原题正确;
C、,故原题正确;
D、,故原题错误;
故选:D.
根据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进行分析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去括号,关键是掌握去括号法则.
7.已知是锐角,与互补,与互余,则与的关系式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与互补,与互余,
,.
.
故选:A.
根据补角和余角的定义关系式,然后消去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根据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列出关系式,然后再消去是解题的关键.
8.有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一个如图所示几何体,若现在你手头还有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如果保持俯视图和左视图不变,最多可以再添加小正方体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D. 5
【解析】解:若要保持俯视图和左视图不变,可以往第2排右侧正方体上添加1个,往第3排中间正方体上添加2个、右侧两个正方体上再添加1个,
即一共添加4个小正方体,
故选:C.
若要保持俯视图和左视图不变,可以往第2排右侧正方体上添加1个,往第3排中间正方体上添加2个、右侧两个正方体上再添加1个,据此可得.
本题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画法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注意看到的用实线表示,看不到的用虚线表示.
9.如图,点P是直线a外的一点,点A、B、C在直线a上,且,垂足是B,,则下列不正确的语句是
A. 线段PB的长是点P到直线a的距离 B. PA、PB、PC三条线段中,PB最短
C. 线段AC的长是点A到直线PC的距离 D. 线段PC的长是点C到直线PA的距离
【答案】C
【解析】解:A、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即点到这一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故此选项正确;
B、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此选项正确;
C、线段AP的长是点A到直线PC的距离,故选项错误;
D、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即点到这一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C.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垂线段最短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及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10.在数学中,为了书写简便,18世纪数学家欧拉就引进了求和符号“”如,;若对于任意x都有,则a,b的值分别是
A. 4, B. 4,20 C. , D. ,20
【答案】D
【解析】解:根据题意知,
则,
所以,
即,
则,,即,
故选:D.
由新定义知,整理可得,据此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数字的变化类,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新定义,并据此列出关于x的整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1.的相反数是______.
【答案】3
【解析】解:,
故的相反数是3.
故答案为:3.
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添上“”号.
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意义,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添上“”号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学生易把相反数的意义与倒数的意义混淆.
12.单项式的次数是______.
【答案】3
【解析】解:单项式的次数是3.
故答案为:3.
直接利用单项式次数确定方法分析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正确把握单项式次数确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13.如图,已知,OC平分,则______
【解析】解:,OC平分,
;
故答案为:.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的度数,再根据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即可得出答案.
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即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本题也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
14.已知线段,延长线段AB到C,使,点D是BC的中点,则______.
【答案】6
【解析】解:如图,
,,
,
点D是BC的中点,
,
.
故答案为:6.
先求出AC的长,根据,再求出BC,利用线段的和即可解答.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性质.
15.已知,则的值是______.
【答案】8
【解析】解:,
,
.
故填:8.
由已知,则,代入所求式子中即得到.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根据已知求得代数的部分值,代入到所求代数式求值.
16.定义,则______.
【答案】0
【解析】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
故答案为:0
原式利用已知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
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7.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折痕EF翻折,使点C、D分别落在点M、N的位置,且,则的度数为______
【解析】解:,,
,,
由折叠可得,,
,
,
故答案为:
依据,,即可得到,,由折叠可得,,进而得出,最后得到的度数.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问题,解题时注意:在折叠中对应角相等.
18.如图1所示的纸片,OC平分,如图2把沿OC对折成与OB重合,从O点引一条射线OE,使,再沿OE把角剪开,若剪开后得到的3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为,则______
【答案】114
【解析】解:是的平分线则或
又剪开后得到的3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为,
又,
则
故答案为:
是和的和,记作:是和的差,记作:.
若OC是的平分线则或.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度平分线将角平分后角之间的倍数关系.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
19.计算:
;
【答案】解:原式;
原式.
【解析】原式先计算乘法运算,再计算加减运算即可求出值;
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法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求出值.
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0.已知,.
当时,求的值;
若2A与B互为相反数,求x的值.
【答案】解:,,
,
当时,原式;
,即:,
解得:.
【解析】把A与B代入中,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x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利用相反数性质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x的值.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1.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已知的度数比的度数的2倍多.
求的度数.
若OE平分,OF平分,求的度数.
【答案】解:设,则,
.
,
解得,即:.
平分
,
平分,
,
.
【解析】首先设,由的度数比的度数的3倍多10度,且,可得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由OE、OF分别平分、,可得,,又由,即可求得答案.
此题考查了角的计算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2.0分)
22.解方程:
;
.
【答案】解:
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
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
【解析】根据解方程的方法可以解答此方程;
根据解方程的方法可以解答此方程.
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解方程的方法.
23.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都叫做格点.
按下列要求画图:过点C画AB的平行线CD;过点C画AB的垂线CE,并在图中标出格点D和E.
根据所画的图形猜测两直线CD、CE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解析】解:如图所示:DC,CE即为所求;
两直线CD、CE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故答案为:垂直;
的面积为:.
直接利用网格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直接利用网格进而得出直线CD、CE的位置关系;
利用所在矩形面积进而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进而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借助网格得出符合题意图形是解题关键.
24.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5:3三部分即:AB:BC::5:,M为AD的中点.
判断线段AB与CM的大小关系,说明理由.
若,求AD的长.
【答案】解:.
理由:设 x, x, x,则 x,
为AD的中点,
,
,
即:,
;
,即:,
,
解得,
.
【解析】设,,,则,根据M为AD的中点,可得,得到,即:,根据等式的性质即可求解;
由,可得,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25.某水果零售商店分两批次从批发市场共购进“红富士”苹果100箱,已知第一、二次进货价分别为每箱50元、40元,且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付款400元.
求第一、二次分别购进“红富士”苹果各多少箱?
商店对这100箱“红富士”苹果先按每箱60元销售了75箱后出现滞销,于是决定其余的每箱靠打折销售完要使商店销售完全部“红富士”苹果所获得的利润不低于1300元,问其余的每箱至少应打几折销售?注:按整箱出售,利润销售总收人进货总成本
【答案】解:设第一次购进“红富士”苹果x箱,则第二次购进“红富士”苹果箱,
根据题意得: ,
解得:,
.
答:第一次购进“红富士”苹果40箱,第二次购进“红富士”苹果60箱.
设其余的每箱应打y折销售,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其余的每箱至少应打8折销售.
【解析】设第一次购进“红富士”苹果x箱,则第二次购进“红富士”苹果箱,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结合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付款400元,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设其余的每箱应打y折销售,根据利润销售总收人进货总成本结合所获得的利润不低于1300元,即可得出关于y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取其中的最小值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26.有一科技小组进行了机器人行走性能试验,在试验场地有A、B、C三点顺次在同一笔直的赛道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90米甲、乙两机器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同向出发到终点C,乙机器人始终以50米分的速度行走,乙行走9分钟到达C点设两机器人出发时间为分钟,当分钟时,甲追上乙前4分钟甲机器人的速度保持不变,在分钟时,甲的速度变为另一数值,且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请解答下面问题:
、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米在分钟时,甲机器人的速度为______米分.
求甲机器人前3分钟的速度为多少米分?
求两机器人前6分钟内出发多长时间相距28米?
若6分钟后,甲机器人的速度又恢复为原来出发时的速度,直接写出当时,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450;50
【解析】解:乙机器人从B点出发,以50米分的速度行走9分钟到达C点,
、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米.
在分钟时,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在分钟时,甲机器人的速度为50米分.
设甲机器人前3分钟的速度为x米分,
则,
解得.
答:甲机器人前3分钟的速度为80米分.
当时,两人相距米,且时,两人相距总是30米.
分三种情况说明:
甲在AB间时,,解得,此情形不存在.
甲乙均在B右侧,且甲在乙后时,,解得.
甲乙均在B右侧,且乙在甲后时,,解得.
答:两机器人前6分钟内出发或相距28米.
.
故答案为:450,50;
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B、C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在分钟时,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可得在分钟时,甲机器人的速度乙机器人的速度米分;
设甲机器人前3分钟的速度为x米分,根据当分钟时,甲追上乙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甲在AB间时,甲乙均在B右侧,且甲在乙后时,甲乙均在B右侧,且乙在甲后时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解.
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