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目的
1.了解负反馈放大器的调整和分析方法;
2.加深理解负反馈放大器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进一步掌握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实验电路:
实验原理:
1.含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组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如图所示,电路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第一级和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互不干扰,加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可以提高电路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2.负反馈对电路动态性能的影响
(1)引入负反馈降低了电压放大倍数
(2)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3)负反馈可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
(4)串联负反馈可以增加输入阻抗,并联负反馈可以减小输入阻抗;电压负反馈将减小输出阻抗,电流负反馈将增大输出阻抗
本实验中的电路由两级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在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构成负反馈放大电路。这样电路既可以稳定输出电压,又可以提高输入电阻。
实验内容: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测量两个三极管的静态参数,应满足UBEQ1=UBEQ2=0.6~0.8V,调节RW1和RW2使两个三极管的UCEQ1=UCEQ2=(1/4~1/2)VCC,将放大器静态时测量的数据填入下表。ICQ1和ICQ2可通过发射极对地电压计算求得。
| 参数 | UCEQ1 | UEQ1 | UCEQ2 | UEQ2 | ICQ1 | ICQ2 |
| 测量值 | 3.656V | 1.503V | 3.656V | 1.601V | 2.444mA | 5.818mA |
2.电压放大倍数及稳定性测量
测量条件为:在负反馈放大器输入端输入正弦信号,频率为1kHz,测量到输出的波形不失真即可。
用示波器在输出端监测,若负反馈放大器输出波形出现失真,可适当减小输入电压幅度。然后分别使电路处于有(接Rf)、无(不接Rf)反馈状态,分别测出输出电压U0,并计算Au和Auf 。
保持上述条件不变,将VCC将低3V,或升高3V,测出Au1和Au2、Auf1和Auf2,然后重新计算变化量∆Au和∆Auf 、相对变化量∆Au/Au和∆Auf/Auf。将 数据记录入下表中。
| 参数 | 无反馈 | 有反馈 | ||||
| VCC | 12V | 9V | 15V | 12V | 9V | 15V |
| Au,Auf | Au | Au1 | Au2 | Auf | Auf1 | Auf2 |
| 191.88 | 168.17 | 200.95 | 8.62 | 9.58 | 8.14 | |
| ∆Au,∆Auf | ∆Au1=Au2-Au=9.07 ∆Au2=Au-Au1=23.71 | ∆Auf1=Auf2-Auf=-0.48 ∆Auf2=Auf-Auf1=-0.96 | ||||
3、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
测量方法与电压放大倍数及稳定性测量相同,采用换算法分别测出有无反馈时的输入输出电阻。测量时,输入信号为f=1kHz,Us=2~3mV的正弦信号,以负载开路时输出波形不失真为前提。测量结果填入下表中。其中U01为负载RL开路时的输出电压;Uo为接入负载时的电压。
| 状态 | Us | Ui | Uo1 | Uo | Ri | Ro |
| 无反馈 | 3mV | 3.775mV | 1.125V | 814.134mV | 8.7Ω | 341.93Ω |
| 有反馈 | 29.608mV | 36.585mV | 15.23Ω |
4、观察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测试条件为:保持无反馈和有反馈两种状态下的输入信号幅度相同,使电路处于无反馈的条件下,在输入端接入幅度为3mV,频率为1kHz的正弦限号,逐渐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使输出的波形出现明显失真。再接入反馈,记录输出信号和输出波形,并将波形填入下表。
| 电路状态 | Us(mV) | Uo(mV) | 波形 | |
| 无 反 馈 | 调节Us,使 Uo波形出现明显失真 | 6 | 1718 | |
| 有 反 馈 | 输入Us与无反馈时相同 | 6 | 68.00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