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集体备课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组织、协调和研究功能,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努力争取优秀办学成绩,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发展、感受幸福、走向成功,为学校创建名校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撑。
二、目的
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课业准备最具科学性,趣味性,达到最佳的讲课效果,让学生更快,更好学到知识,真正地实行资源共享,相互传播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更适应新课程下对教师的要求。
三、备课方法
(一)备前精心准备
每次集体备课前, 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备课的范围,整理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讨论的提纲,每位教师要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初备。(熟悉教材,领会目标及重难点等)。
(二)集体备课的实际操作
1、每位教师要深入剖析教材,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环节,力求做到新颖,高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环节清晰,师生活动具体,对文本理解深刻有课后成功的预感。对自己讲课是一种魅力展示,对学生听课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2、研究、分析、跟踪年段提高班和平行班学生的学业情况,把握住“尖子生的发展、中等生的优化、学困生的预防”原则,摒弃“一刀切,起步走”的教学模式,根据本年段学生的实际,在总复习教学过程中,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3、发扬集体力量,加强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提高备课质量,坚持每周一次备课组研究活动,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和研讨,通过“说”、“听”、“议”、“评”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备课组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4、按学校要求,备课组每位老师每学期力求开设一节公开课(课题、课型、时间、班级以科任老师向教研组报名为准)。
5、按学校统一部署及教研组要求,围绕课程改革,积极参与教研组开展的教研课题活动,根据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科实验和科学探究等教学,围绕课程改革,努力把“科学探究”、“实验探究”、“素质教育”、“美育教学”、“环保教育”、“节能意识”等新课标理念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树立“STS”和“爱国主义”思想。
6、积极配合年段,在平时的教学或课外活动过程中继续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学科扶差”辅导工作。
(三)、重视的教学环节
1.重视师生活动中的学生的参与性,主体性;重视导言的趣味性,科学性,启发性。
2.重视过渡的连贯性,巧妙性;重视环节的完整性,连接性。
3.上完课后,还要对集体备课的教案精雕细琢,联系上课的实际,继续完善课堂实践中的瑕疵细节,使之成为成功,完美教案。
四、教学进度安排及主备人表
| 周次 | 章节 | 教学内容 | 课时 | 主备人 | 备 注 |
| 1
|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 1.宇宙和微观世界 | 1 | 郭天云 | |
| 2.质量 | 1 | 刘浩 | |||
| 3.密度 | 1 | 曲宏进 | |||
| 2
| 4.测量物质的密度 | 2 | 郭天云 | ||
| 5.密度与社会生活 | 1 | 刘浩 | |||
| 第十一章 复习 | 1 | 郭天云 | |||
| 3
|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 1.运动的描述 | 1 | 曲宏进 | |
| 2.运动的快慢 | 1 | 郭天云 | |||
|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 1 | 刘浩 | |||
| 4
| 4.力 | 1 | 曲宏进 | ||
| 5.牛顿第一定律 | 1 | 郭天云 | |||
| 6. 二力平衡 | 1 | 刘浩 | |||
| 5
| 第十二章 复习 | 1 | 刘浩 | ||
| 11、12章综合 | 月考复习 | 2 | 郭天云 | 月考 | |
| 6
|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 1.弹力 弹簧测力计 | 1 | 郭天云 | |
| 2.重力 | 1 | 刘浩 | |||
| 3.摩擦力 | 1 | 曲宏进 | |||
| 7
| 4.杠杆 | 2 | 郭天云 | ||
| 5.其他简单机械 | 1 | 刘浩 | |||
| 第十三章 复习 | 1 | 曲宏进 | |||
| 8 |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 1.压强 | 2 | 郭天云 | |
| 2.液体的压强 | 1 | 刘浩 | |||
| 3.大气压强 | 1 | 曲宏进 | |||
| 9
|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1 | 郭天云 | ||
| 第十四章1-4节 复习 | 2 | 郭天云 | |||
| 10 | (11、12、13、14.4)章节 综合 | 期中复习 | 2 | 刘浩 | 期中 |
| 周次 | 章节 | 教学内容 | 课时 | 主备人 | 备 注 |
| 11
|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 5.浮力 | 2 | 曲宏进 | |
| 6.浮力的应用 | 1 | 郭天云 | |||
| 第十四章 复习 | 1 | 刘浩 | |||
| 12
|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 1.功 | 1 | 郭天云 | |
| 2.机械效率 | 2 | 刘浩 | |||
| 13
| 3.功率 | 2 | 曲宏进 | ||
| 4.动能和势能 | 1 | 郭天云 | |||
| 14
| 5.机械能及其转化 | 1 | 刘浩 | ||
| 第十五章 复习 | 2 | 曲宏进 | |||
| 15
| 第十六章 热和能 | 1.分子热运动 | 1 | 曲宏进 | |
| 2.内能 | 2 | 郭天云 | |||
| 16 | 3.比热容 | 2 | 刘浩 | ||
| 4.热机 | 1 | 曲宏进 | |||
| 17 | 5.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1 | 郭天云 | ||
| 第十六章 复习 | 2 | 刘浩 | |||
| 18
|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1.能源家族 | 1 | 郭天云 | |
| 2.核能 | 0.5 | 郭天云 | |||
| 3.太阳能 | 0.5 | 郭天云 | |||
| 4.能源 | 0.5 | 郭天云 | |||
| 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0.5 | 郭天云 | |||
| 19
| 第十七章 复习 | 1 | 曲宏进 | ||
| 全书 | 期末复习 | 3 | 刘浩 | ||
2013年3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