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历年名词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41:24
文档

历年名词解析

04: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或者非常小的条件下,只要产权是明确的,那么,无论产权开始分配给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如果交易费用为零,市场均衡的最终效不受产权安排结果。(06、08)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一类物品。排他性,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实用该商品。竞用性,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
推荐度:
导读04: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或者非常小的条件下,只要产权是明确的,那么,无论产权开始分配给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如果交易费用为零,市场均衡的最终效不受产权安排结果。(06、08)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一类物品。排他性,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实用该商品。竞用性,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
04: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或者非常小的条件下,只要产权是明确的,那么,无论产权开始分配给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如果交易费用为零,市场均衡的最终效不受产权安排结果。(06、08)

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一类物品。排他性,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实用该商品。竞用性,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达到最大值以后再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费雪效应: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第一个揭示了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费雪效应是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变化。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变动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称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05)

国际储备:是指各国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也称“官方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其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国际储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能力,而且会影响世界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05:规模经济(内在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内在不经济))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1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08)

边际产品:指增加一单位某种投入(即生产要素)(其他投入品的数量保持不变)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是增加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搭便车(免费搭车者、免费乘车者问题):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用性的特征,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09)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08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采取任何行动。

06:自然垄断:有些行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在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个企业在这以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要。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09、11)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量(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描述了再某个特定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实际汇率:是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它是对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相对于另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一个概括性度量。实际汇率被定义为:式中,e为实际汇率,P和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E为名义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债券,以实施宏观货币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一、通过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二、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三通过影响利率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四、为证券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

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还会认为这是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成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11)

价格歧视:是指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一级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消费者剩余全部被垄断厂商占有,但资源配置有效率。二级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消费者剩余 部分被垄断厂商占有,资源配置接近有效率。三级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比如,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或对价格变化不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高的价格。)

(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品,转手又在高价处出售商品而从中获利的情况。)

07: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曲线、转换线简称PPF):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基础货币(货币基础、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话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09)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是指由于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收入效应则表示消费者效用水平发生了变化。)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它则决定了等产量去想凸向原点的几何性状。(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商品而愿意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它则决定了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几何性状。)

古诺解:在分析两个寡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问题上,假定两个厂商都准确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成本为零,并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制订能够使得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双寡头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每个厂商生产市场容量的三分之一,市场的这一产量称为古诺解。(12)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收支变动的比率,即。表示平衡预算乘数,表示收入的变动,是边际消费倾向。购买和税收同时增加相等的数额,从预算上看是平衡的,但国民收入增加。(12)

IS曲线:一条放映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LM曲线:一条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正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

08: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机会成本: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预防性动机(谨慎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指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按凯恩斯说法,处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就越大。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

09:道德风险: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 

货币幻觉:市场价格上涨时,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价值做出反应的现象。

经济租金:长期内,全部要素都可流动,则要素总收入超过机会成本的超额利润成为经济租金。(准租金:短期内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如厂房和耐久性设备)的收益被称为准租金,显然,准租金是固定总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租金:称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资源的服务价格为租金。)

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本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

10:最高限价(价格):它是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其目的往往是为了抑制某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尤其是为了对付通货膨胀,其不良影响是供不应求下导致市场上消费者排队抢购和黑市交易。(最低限价(支持价格):它是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其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预算线(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在寡头市场上,寡头厂商之间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其形成主要原因有: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运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料供给的控制,的扶植和支持等等。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三点:一、市场上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一、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二、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少,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三、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好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成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帕累托标准):在多人社会中,对A\\B两种状态,如果至少有一个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试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其公式是式中,R为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价格为不同年份(或时期)的预期收益;J代表该资本品在n年年末的报废价值;r代表资本边际效率。

(投资边际效率(MEI):当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价格会上涨,就是说R要增加,在相同的预期收益情况下,r必然缩小。由于R上升而被缩小了的r的数值)

奥肯定律: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数据,提出了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的经济关系,即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也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其中y为实际产出,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α为大于零的参数。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11: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商品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消费而意愿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商品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隐性成本: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福利经济学: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因此被称之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即所谓工资——价格螺旋。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求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此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成“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结构性通货膨胀:把通货膨胀的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例如部门间的发展速度不同、生产率提高速度不同、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程度不同等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12:收入指数化:针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而采取的一种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是指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工资也随之上升。通常规定,收入的增长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经济增长率。在实践中,货币收入增长,特别是在通货膨胀出现之后,要素所有者要求增加收入,会进一步推动通货膨胀。据说收入指数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但它更大的作用在于降低通货膨胀在收入分配上的影响。

净投资(诱发投资)是指为增加资本存量而进行的投资支出,即实际资本的净增加,包括建筑、设备与存货的净增加。净投资的多少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及利率等变化情况。总投资中去掉重置投资的部分为净投资。

(总投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

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称为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保证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作为固定资本的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磨损(因使用某项资产而造成的价值损失)、自然力的影响 (朽烂与腐蚀)以及逐渐的陈旧过时而影响正常的生产水平。 )

流量和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引致需求: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不是直接来自消费者,而是来自厂商。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求而是为了上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这种需求被成为引致需求。

超额利润(经济利润):企业的所有的现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总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就是指最大的经济利润。(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是以隐成本计入成本的,由于正常利润属于成本,所以,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

文档

历年名词解析

04: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或者非常小的条件下,只要产权是明确的,那么,无论产权开始分配给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如果交易费用为零,市场均衡的最终效不受产权安排结果。(06、08)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一类物品。排他性,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实用该商品。竞用性,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