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39:03
文档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游褒禅山记(第三课时)课堂实录授课人:宁夏育才中学高一语文组王传玲一.导入:前两节课我们随王安石一起大体领略了褒禅山的优美,知道了褒禅山的三大景点:一寺二洞,即褒禅寺和前洞后洞。上节课我们还布置了作业题,要求大家以华山洞为参照物,画出虚拟示意图。那么,今天,我就请咱们班绘画水平比较好的牛佳伟同学上黑板给大家展示一下——其他同学的任务:1.用课文原句找出方位的证明2.背诵第3,4两个自然段『牛佳伟绘画大约四分钟,在黑板靠右侧;教师中间板书课题,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二.析图推结论:1.分析褒禅寺和
推荐度:
导读游褒禅山记(第三课时)课堂实录授课人:宁夏育才中学高一语文组王传玲一.导入:前两节课我们随王安石一起大体领略了褒禅山的优美,知道了褒禅山的三大景点:一寺二洞,即褒禅寺和前洞后洞。上节课我们还布置了作业题,要求大家以华山洞为参照物,画出虚拟示意图。那么,今天,我就请咱们班绘画水平比较好的牛佳伟同学上黑板给大家展示一下——其他同学的任务:1.用课文原句找出方位的证明2.背诵第3,4两个自然段『牛佳伟绘画大约四分钟,在黑板靠右侧;教师中间板书课题,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二.析图推结论:1.分析褒禅寺和
游褒禅山记(第三课时)课堂实录

授课人:宁夏育才中学高一语文组 王传玲

一.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随王安石一起大体领略了褒禅山的优美,知道了褒禅山的三大景点:一寺二洞,即褒禅寺和前洞后洞。上节课我们还布置了作业题,要求大家以华山洞为参照物,画出虚拟示意图。那么,今天,我就请咱们班绘画水平比较好的牛佳伟同学上黑板给大家展示一下——

其他同学的任务:1.用课文原句找出方位的证明

                2.背诵第3,4两个自然段

『牛佳伟绘画大约四分钟,在黑板靠右侧;教师中间板书课题,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二.析图推结论:

1.分析褒禅寺和前洞

师:好,牛佳伟同学已经给我们画完了,他的绘画水平的确不错,咱们重点看示意图是否正确。 

师:既然是以华山洞为参照物,那么我们就先看华山洞。但是图上没有华山洞,而是写的前洞后洞,那华山洞在哪儿?

生齐答:华山洞就是前洞。

师: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华山洞,可以用课文原文,丁玉——

丁玉:“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师:好,你把这个句子翻译出来。

丁玉:所说的华山洞,就是因为它是华山的阳面命名它的。

师:翻译的比较好,注意了判断句的翻译方法,丁玉请坐。这个句子还有一个此类活用的词,把它找出来,并说明活用情况。

生齐答:“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教师板书“名”:名词—动词』

师:这个句子还说明了华山洞即前洞的方位,咱们看牛佳伟画的对不对?『教师指图』

生:对

生:不对

师:后面同学,前洞到底在华山的哪个方向,为什么?

生1:在华山南面,因为“阳”是山的南面的意思,所以牛佳伟把前洞的位置画错了,画成了在山的东边了。

师:非常好!请坐!后面同学,请你说说褒禅寺的位置,并判断牛佳伟同学的画对不对。

生2:“距其院东五里”,应该是在洞的西面五里,牛佳伟画的正确。

师:这个句子里有没有词类活用?

生:有,是“东”,翻译为“向东”,名词作状语。

师:好,你先请坐。咱们一起分析这个“东”是不是名词作状语。 『板书“距其院东五里”』

师:大家看,如果“东”作状语,那么它修饰的应该是句子的什么成分,或者是什么词性的词?

生:谓语,应该是动词,(有些人醒悟了)

师:那么这里的“东”后面的“五里”?

生:(恍然大悟)噢,是数量词,不是动词,不是名词作状语!

师:非常好!文言文中,方位名词经常作状语,所以有些时候容易误解,大家一定要学会自己分辨,根据词性和搭配。

师:根据牛佳伟的画和课文原文,我们已经弄清了褒禅寺和前洞的方位了,下面我们再看作者记游的重点——

2.分析后洞

师:再看牛佳伟画的后洞,它的方位正确吗?后面同学请用原文回答。

生3:“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就是后洞。

师:那后洞是在山的那个方向?

生3:也是南面,距离前洞五六里,他画的正确。

师:好,你请坐。从这幅画我们也可以看出,前后洞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不同。

    3.对比前后洞,得出结论

师:后面同学,请你给大家比较一下前后洞,提示:从环境和游者方面,可以用第三自然段的句子回答。

生4:前洞“夷以近”,游者众;后洞“险以远”,游者少。

『教师边听边板书』

师:找的很准确!请坐。从图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二洞地理位置和环境不同。因为又平又近,所以游人多;因为险要遥远,所以游人少。但是,就是这很少的人,要想看到“非常之观”,也必须有很多条件。有哪些条件?请用课文原文回答,找同学起来把这几句背诵一下,马珍--

马珍:“有志矣……而不……随以止也,故非有志者……”

师:同桌起来接着背诵

生6:老师,我也背的不熟

师:你们都坐下。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把这几句背诵下来。

『生自由背诵,师走道间转,了解学生背诵情况。』

师:好,时间到。我们现在一起背诵一下,“有志矣,--”开始!

『生背诵,师巡视,有多半学生能背诵下来了。』

师:现在咱们再看这些条件,后面同学,请简单概况。

生7:要有“志”,还要有“力”,还要有“外物”辅助。

『师边听边板书』

师:概况的很准确而且简洁,请坐。这三个条件都满足了,才能“至矣”,如果不“至”,那么,哪些情况会后悔,哪些情况不后悔?请后面同学回答。

生8:如果有“力”而不“至”,“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如果“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就不会后悔,别人也不会嘲笑。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三个条件,“志”是最重要的。请坐!

师:简单地说,由前后洞的比较,我们也有了心得体会,就是尽志无悔。『教师板书』

     4.分析仆碑,再得结论

师:看完了一寺二洞,我们再看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仆碑”,作者又从这个倒下的石碑上看到了什么?后面同学回答。

生9:他看到残存的文字,知道了华山的本名是“花山”,从而得出了结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也”。

『师边听边板书』

师:简单地说,就是作者从仆碑得出“学者……深思慎取”的结论,好,请坐。

三. 鉴赏主旨句

师:作者游褒禅山得出两个结论,哪句是本文的主旨句?

生齐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师:为什么不是“学者……深思慎取”?张娟请回答。提示:从课文的详略想。

张娟:因为后一句是作者只是从仆碑看出的,文章大部分是写后洞和关于后洞的议论,仆碑是略写,所以从写作重点上看,也应该是前一句是主旨句。

师:好!主旨句跟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相呼应,是哪一句?请同桌回答。

生10:是“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师:是的,“我”后悔的原因重点在于“随之”,也就是上面三个条件中的哪个条件没达到?

生:“志”!

师:好。

四. 课堂随笔练习

师:王安石认为要想看到“非常之观”,需要三个条件,最重要的是要“尽志”。那么,你怎么认为?联系生活和学习,说说你对“志,力,物”三者关系的理解。现在给大家四分钟时间,快写!

『学生思考写随笔四分钟,教师在下面转,了解学生写作情况。』

师:好,时间到。哪位同学写完了?给大家念念。好,张文文---

张文文:『他的随笔出色之处在于,他联想到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师:新颖!(面向全体学生)张文文同学想到了“天时,地利,人和”,他认为和“志,力,物”的关系相类似, 最重要的是“人和”,“尽志”,非常好!其他同学写完了没有?

『几名学生举手,但是下课铃声响了。』

五.布置作业 

师:有好多同学都写的差不多了,时间关系,咱们就不念了,大家写完之后,誊抄在作业本上,要“深思慎取”,要“尽志”!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主版                                                  副版

前洞 :夷以近,游者众    『学生绘画』

后洞 :险以远,至者少     志,力,物

 

                           尽志无悔                     『个别字音字义』

仆碑  学者……深思慎取

记叙                议论

课后反思:

1.课堂节奏把握不准确,前半部分用时较多,导致教学设计的“总结虚词‘其’的用法”环节没来得及在课堂展现;

2.对学生的提问以指名为主,虽然覆盖面较大,但是没有顾及到有些想要自由表达观点的学生,而提问到的又有的不会;

3.有的问题设计仍有“一呼百应”现象,显示了教师设计问题不够科学;

4.优点:课堂有“赞美声”,“惊讶声”和“笑声”。

这是我昨天的课堂实录,基本上按照课上步骤写的(有些地方是课堂即兴,不能用文字详写),热切期望得到您的指导!感谢的听课指导和真诚鼓励,谢谢您!

                                                          王传玲

                                                        2008-12-26

文档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游褒禅山记(第三课时)课堂实录授课人:宁夏育才中学高一语文组王传玲一.导入:前两节课我们随王安石一起大体领略了褒禅山的优美,知道了褒禅山的三大景点:一寺二洞,即褒禅寺和前洞后洞。上节课我们还布置了作业题,要求大家以华山洞为参照物,画出虚拟示意图。那么,今天,我就请咱们班绘画水平比较好的牛佳伟同学上黑板给大家展示一下——其他同学的任务:1.用课文原句找出方位的证明2.背诵第3,4两个自然段『牛佳伟绘画大约四分钟,在黑板靠右侧;教师中间板书课题,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二.析图推结论:1.分析褒禅寺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