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什么是学分制?我校实施的学分制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以学分绩点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学分制主要内容:弹性学制、选课制、学分计量制、学分绩点制、主辅修(含双学位)制、学分互认制、学业导师制、免修免听制、补考重修制。
2.什么是弹性学制?
学生在校时间(含休学,停学时间)最多可以延长至7年(5年制为8年),提前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可以提前至3年毕业(5年制为4年)。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在3-7年间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5年制为4-8年)。学生按专业提供指导性的教学计划,由学生自主选择每学期修读的课程,安排学习进度。
3.什么是选课制?
除新生第一学期课程由学校预置外,其它学期课程均实行网上选课,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按学校规定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选课。
(1)公共基础课程:必修部分选师、选时、选级(课);选修部分选师,选时,选课。如思想政治理论课选师、选时;体育课选课、选师、选时;大学英语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选级、选师、选时。
(2)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部分选师,选时;选修部分选师,选时,选课。
(3)实验课:选师、选时、选项目。
4.什么是学分绩点制?
根据学生修读课程的学分数和学习成绩计算学分绩点,以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量化指标。
百分制成绩成绩绩点
90-100 4.0-5.0
80- 3.0-3.9
70-79 2.0-2.9
60-69 1.0-1.9
60分以下0
5.什么是学业导师制?
学业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一种辅助制度,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
6.什么是培养方案?
本科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是审核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基本依据。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学期与学制、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结构及应修学分比例和教学计划表。
7.什么是创新学分?
创新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在学校认定的各类科技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技能(资格)认证、社会实践、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成果,通过申请和认定后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8.学生毕业是如何规定的?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毕业鉴定合格者,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9.学生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首先要能获得毕业证书;其次是培养方案规定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必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平均学分绩点达1.5及以上(从2010级实施)。
10. 补考、重修成绩如何记载?
学分制下一门课程免费补考1次,补考不合格者,只能申请重修,所有重修学生均应参加重修课程(含开班重修)的期末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该课程学分。考核成绩按实得分数记载。
11.学分学费如何结算?
学分制下学费收缴采用学年初预收,学年终结算,多退少补的方式。即在第一学年开学时按学年制的学费标准预收学分学费(45个学分)和专业学费,在学年结束时,学校计算出每生的专业学费和实际修读的学分学费总额,然后根据多退少补原则进行结算,在学生毕业时还要进行最后一次总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