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43:20
文档

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浅谈中国国际收支摘要: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结合我国最近几年的国际收支情况,阐述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并由此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对策。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影响对策一、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及我国的现状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可以看
推荐度:
导读浅谈中国国际收支摘要: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结合我国最近几年的国际收支情况,阐述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并由此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对策。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影响对策一、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及我国的现状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可以看
浅谈中国国际收支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结合我国最近几年的国际收支情况,阐述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并由此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收支 双顺差 影响 对策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及我国的现状

    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可以看出中国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一直保持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增加趋势,这在国际经济历史上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出现保持双顺差十几年是绝无仅有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至今已累计了近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成为世界第一外汇资产持有国。

   下表是我国2001-2009年经常项目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表。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

(单位:亿美元)元)
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经常账户贷方3179387551957006903511479146781725814846
借方3005352147376320742746109601299711874
差额17435445868616082532371842612971
资本和金融账户贷方995128321963433481965329219769874
借方796016692326355966848475096016
差额34732252711066296673511448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理局

    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265亿美元,同比下降6%;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0亿美元,同比增长48%;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780亿美元。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经济双顺差的格局并没有改变,2001-2008年,经常账户顺差逐年走高。一方面反应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已有明显的改善,出口竞争力已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内部经济失衡的问题——高储蓄带来的内需不足,迫使出口猛增,使得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赖外向型贸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大。

    而资本与金融项目虽然起伏较大,但顺差格局依旧没有改变。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逐年拉大,虽然依托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近年来我国境内机构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大幅增长。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局面。这是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吸引外资的决定的,我国为了弥补本国资金和技术的不足,大量引进外资。而且,由于我国国企改革进展缓慢,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鼓励收购与兼并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

进入2009年来,经常项目顺差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降,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均受到较大打击且复苏缓慢,使得外需持续低迷、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同比下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货物贸易出口和进口均在多年持续增长后出现下滑。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国内高储蓄率的情况,流动性过剩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经常项目的顺差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同样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的投资环境恶化,大量境内投资者对于境外投资的信心开始不足,使得资本流出开始缩减。而由于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大量的境外投资者再次开始将投资目标转向中国。使得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进一步拉大。

2、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纵观这几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它确实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一)积极影响

    1、由于长期处于双顺差,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了我国的对外清偿能力。

    2、较高的清偿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信誉,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的时候,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到各类贷款。

    3、数量巨大并且不断增加的外汇储配影响了我国的货币供给量,外国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市场,需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行交易,从而直接扩大了我国的货币供给,缓解了通货紧缩的压力。

   4、巨额的外汇储配为我国应对金融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巨额的外汇储备功不可没。

(二)消极影响

    1、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商品出口增长过快,加大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在其他产业发展的不协调,比例不适度,使得短期内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2、国际收支的大量顺差,给我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增加又影响了我国货币供给量,成为货币供给的另一重要来源。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在于外国资本流入本国之后,需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行交易活动,从而直接扩大了我国的货币供给。货币投放不断扩张,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加大货币操作的难度,长此以往,会形成银行流动性过剩,增加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影响物价长期稳定的同时,也容易使资金大量流向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房地产、股市等,增加投资反弹和资产泡沫压力,制约宏观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3、过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加大,国内经济得发展更多的依靠扩大出口和投资扩张的拉动,一但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就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2008和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的巨大打击,国外经济萧条,外贸订单和进口额不断下降,东南沿海众多外贸加工企业相继倒闭,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4、过大的收支顺差加大了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之下,市场上形成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还会引起短期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并且有可能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

    5、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和外汇储备的较快增加,容易引发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经常账户的顺差来源于净出口的增加,是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结果。出口的迅猛增长必然会加剧全球出口市场的竞争,对他国的出口构成威胁,很容易引起他国的攻击和报复,日益增多的国际摩擦也随之而来。

三.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的对策

(一)性建议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层次的国内和国外原因,这意味着仅仅依靠市场行为是无法改变其失衡的现状,必须依靠出台进行宏观。针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提出以下方面的建议

1、货币应着眼规避高外汇储备带来的通胀风险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我国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扭转,所以依靠货币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并不现实,只能对其因势利导。根据前文分析,高额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为了维护汇率的相对稳定,央行增大了货币供应量,使得流动在市场的资金过量,增大了通胀风险,造成了目前严重的银行流动性过剩。因此,我国货币需要通过调节流动性,使国际收支水平符合整个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继续加强和改进流动性管理,控制基础货币的增长速度,减少外汇占款增加带来的通胀压力。

2、财政应着眼于进一步扩大内需

   财政通过公品的投资,增加国内的公共支出,这样就会刺激内需。因而,企业生产的产品就会在国内市场销售,在生产额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导致出口额度的减少。由于国内需求的增加就会扩大进口,我国的贸易顺差就会相应的缩小。财政通过加大对资本项目的调节力度,通过积极有效利用外资,鼓励外资投资的领域,实现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大幅减少并实现基本平衡。同时,还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支持,鼓励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境外投资协调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大企业走出去的力度,从而,逐步减少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甚至使其变为逆差。通过财政的支持,还可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并且要完善进口促进,加大进口扶持力度,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进口。

3、完善保障机制保证居民生产生活

   刺激内需的根本在于刺激国内消费,国内消费的根本又在于居民的消费,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低,住房、教育、医疗成本过高的情况严重削减了国内居民的消费欲望,阻碍了国内需求的增长。依靠出台相关,使居民的正常生活有所保障,才能根本上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应的完善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减轻国民的医疗负担;运用宏观手段加大抑制房价的力度,降低居民的住房成本;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改变目前居高不下的教育成本。只有居民的正常生活得到足够保证,才能促使其消费其他产品,真正意义上扩大内需。

(二)贸易性建议

1、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纠正出口商品的成本扭曲

   (1)提高出口商品的劳动成本。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为1200美元左右,仅相当于日本的2.1%、美国的2.2%、德国的2.8%和英国的2.9%,新型工业化国家的5-15%。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低是我国国情,也是优势,但如果滥用优势、以损害劳动者利益来换取竞争优势,不是发展经济的目的。应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改善劳动条件,增加社会保险投入。

   (2)提高出口商品的资源、环境成本。我国出口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性产业和资源密集性产业,并且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甚至有些地区为了完成吸引外资的计划引进了污染严重超标,被他国强制迁出的企业。巨大的资源消耗,恶劣的环境污染都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应尽快理顺和完善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状况;通过经济调节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2、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提高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能力

   (1)完善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形成在全球经济协商中的一致声音,积极参与到全球或是区域内的多方位的对外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营造一个稳定的国际和区域内的安全环境,提升在区域贸易结构中的主导作用。

   (2)加强合作促进相互投资进一步增长,扩大东亚国家资金投资渠道。协调东亚各国经济体与区域内投资相关的财税、金融、外贸、管理和制度,建立投资处境机构,构建合理的投资合作机构等。

文档

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浅谈中国国际收支摘要: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结合我国最近几年的国际收支情况,阐述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并由此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对策。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影响对策一、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及我国的现状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可以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