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古代汉语(2)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42:31
文档

古代汉语(2)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2)                     第四章语法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古汉语中实词活用的条件,能辨析词类活用现象,掌握古汉语中特有句型、习惯句式、常用虚词的常见用法,以及一些特殊结构。教学内容:一、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1)使动用法的本质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示兼语结构的内容(2)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名词的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1)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名词的意动用法3.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为一般动词4
推荐度:
导读古代汉语教学大纲(2)                     第四章语法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古汉语中实词活用的条件,能辨析词类活用现象,掌握古汉语中特有句型、习惯句式、常用虚词的常见用法,以及一些特殊结构。教学内容:一、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1)使动用法的本质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示兼语结构的内容(2)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名词的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1)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名词的意动用法3.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为一般动词4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2)

                     

第四章  语法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古汉语中实词活用的条件,能辨析词类活用现象,掌握古汉语中特有句型、习惯句式、常用虚词的常见用法,以及一些特殊结构。

教学内容:

一、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1)使动用法的本质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示兼语结构的内容

     (2)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名词的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1)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名词的意动用法

3.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为一般动词

    4.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5.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为动词的语法条件

二、古汉语的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要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常常前置

    3.用“是(之)”等复指前置宾语

4.宾语直接前置

三、古汉语的判断句

1.判断句的含义

2.判断句的表示法

     (1)用“……者,……也”式及其省略形式

     (2)否定判断句用“非”于名词谓语前

(3)表示申明辨白的判断,常用“乃”、“即”、“惟(维)”于名词谓语前

(4)利用判断词“为”、“是”表示判断

3.判断句的活用

      (1)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

      (2)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复杂内容

      (3)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原因

四、古汉语的被动句式

1.被动句式的含义

    2.常见的被动句式

(1)用介词“于”引出主动者

      (2)用“见”或“见……于……”式

      (3)用“为”或“为……所……”式

      (4)“被”字句

五、常用虚词

    1、虚词的种类

    2、常用虚词

之其者所 以而则于 是矣乎哉 然若尔夫 莫或为诸 也邪焉与 因且乃毋

盖唯曾固 彼耳弗遂 岂但非勿

  (虚词可以按词类分组讲授,也可以以字为纲来讲授,讲授中要抓住四点:词性、用法特点、含义、如何翻译)

    3.特殊结构

    “者”字结构;“所”字结构;有所、无所;何所、所以;所谓;有以、无以、可以、是以、是以;然则、既然、虽然;若夫、至若、至于

第五章  音韵

教学目的、要求:

初步了解音韵学的研究对象、资料和方法,上古、中古语音系统及古今语音演变的主要规律,反切及古代的注音方法,以及音韵知识的运用。本章点到为止,不必拓宽。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音韵学

    1.音韵学的定义

    2.音韵学同现代语音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音韵学有民族性,将语音作为一个系统来观察研究;语音学适用于全人类。将语音作为生理、物理现象来研究。

    (2)联系:语音学是学习、研究音韵学的基础。

    3、音韵学研究的资料:

    (1)古代的韵文及押韵的散文

   (2)形声字的谐声偏旁及各种异体字

    (3)古书中的注音、声训材料

    (4)古代的韵书、韵图、反切

    (5)方言及译音材料

4.学习音韵学的基本方法:

    (1)理解概念,搞清规律

    (2)加强记忆

(3)要有“时代”观念

(4)联系古书和方言实际

二、中古的语音系统

    1.中古的声母系统

     (1)守温三十六字母及其拟音

     (2)术语:字母、声纽;五音、七音;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2.中古的韵母系统:

(1)《切韵》、《唐韵》、《广韵》商介

     (2)《广韵》的206韵及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

     (3)《集韵》、《礼部韵略》和平水韵

     3.中古的声调系统:平上去入四声

三、上古的语音系统

     1.上古的声母系统

     (1)关于上古声母的五个重要观点: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日归泥,照二归精、照三归端,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2.上古的韵母系统

     (1)古今语音的不同;“叶韵”、“叶音”

     (2)古韵研究情况简述

     (3)上古十一类三十韵部及其拟音

3.上古的声调系统

四、反切和古代的注音方法;

    1.什么是反切

2.反切的原理:上字取其声,下字取其韵;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四声

第六章  诗词格律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诗词格律知识,能比较熟练地分近体诗的平仄等。

教学内容:

一、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

     表现在四个方面:句数的字数、押韵、平仄、对仗

二、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1.句数和字数

2.押韵

3.平仄(常见拗救)

4.对仗

三、近体诗的句法特点

第七章  古注与古文的标点和翻译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句读与标点符号的差别和联系,了解标点古文的要求和方法,能正确地标点一般性难度的文言文;明确古文翻译的一般要求与技巧,能将一般文言文的句子、段落、篇章译成现代文。了解古注的类型、体例、术语。

教学内容:

一、古书的句读

二、句读与标点符号的差别、联系

三、标点古书的基本要求

四、标点古书的基本方法

五、翻译的基本要求

六、古注的类型及编排体例

    1.类型:传注、章句、义疏、集解、其他

    2.体例:《十三经注疏》等

第八章  修辞

教学目的、要求:

通晓古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方式,熟练掌握互文、并提等修辞手法,能正确分析古文中的修辞现象。

教学内容:

一、比喻:明喻、隐喻、博喻

二、代称

    1.代称与比喻的界限

2.常见的代称用法(1)用性状、特征等代原物;(2)用泛称代特称;(3)用特称代泛称

三、并提    

四、互文

    1.互文与并提的界限

2.互文的主要类型:(1)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2)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同义词互训

五、其他

1.引用:引言、引事、引文

    2.夸饰

    3.倒置

4.委婉

5.双关等

文选

(二)后一学期

1.非攻(《墨子》)

2.胠箧(《庄子》)

3.百川灌河(《庄子》)

4.察传(《吕氏春秋》

5.五蠹(《韩非子》)

6.《诗经》(选五首,《柏舟》、《静女》、《公刘》、《黍离》、《蒹葭》)

8.唐诗选(选五首,杜甫《登高》、《旅夜书怀》、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晚晴》、李白《侠客行》)

9.唐宋词(选三首,李白《菩萨蛮》、柳永《八声甘州》、苏轼《水龙吟》)

学时分配建议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绪论1课时
工具书3课时
文字10课时
词汇12课时
语法15课时
音韵9课时
诗词格律6课时
古注与古文标点、翻译3课时
修辞6课时
练习讲评2课时(练习课外进行)

机动2课时
文选(精讲)36课时
总计105课时
教材:王力.古代汉语(一、二、三、四). 第3版.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5月

参考书目:

1、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古代汉语. 第2版.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2月

2、朱星.古代汉语.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

3、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 第2版.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年3月

4、荆贵生.古代汉语. 第2版.济南:黄河出版社,1997年6月

5、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6、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年

7、何九盈、蒋绍愚.古汉语词汇讲话.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年

8、马汉麟.古汉语语法提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执笔人:谢传荣    审核人:朱岩    专业负责人:陈义海

文档

古代汉语(2)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2)                     第四章语法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古汉语中实词活用的条件,能辨析词类活用现象,掌握古汉语中特有句型、习惯句式、常用虚词的常见用法,以及一些特殊结构。教学内容:一、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1)使动用法的本质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示兼语结构的内容(2)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名词的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1)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名词的意动用法3.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为一般动词4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