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盛 凯(197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施环境及控制。
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思考
盛 凯,张衍林
(华中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 文章总结了我国户用沼气在技术、规模、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方面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关键
性问题,对我国农村户用沼气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户用沼气;现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Ο3456(2007)04Ο0050Ο03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Marsh G as Construction in China
SH EN G Kai ,ZHAN G Yan 2lin
(College of En gi neeri ng and Technolog y ,H uaz hong A g ricult ural Uni versit y ,
W uhan ,H ubei ,430070)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 he stat us quo of household marsh gas in technology ,scale ,com 2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t 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paper also analyzed some crucial problems in t he present stage and p 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of household marsh gas in t he count ryside of China.
K ey w ords household marsh gas ;stat us quo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发展沼气是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实现能源可再
生的有效途径。农村户用沼气的建设,是解决农村
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农村可持续
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进入
21世纪,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大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开始重点支持农村沼气项目:2002年,2号文件把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六小工程”;2003年,决定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计划2003~2010年间投资610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50亿元[1];根据国家最新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从2006年起,将大幅
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
普及户用沼气,通过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
厕、改厨、改路、改水,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户用沼气正处在快速发展期。 一、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现状1.技术日趋成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户用沼气工程的发展都存在各种制约因素。早期主要是厌氧微生物
研究技术上的困难,建设实用的沼气池很少;70年
代初,由于建设材料和池型设计不合理,导致建好的池子质量差,不少池子漏水、漏气、不产气,在使用几年后大量报废,使沼气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从80年代开始,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开始掌握沼气发酵的微生物原理,并分离出几十种产甲烷菌,沼气应用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近十几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强了沼气科研力度,池型设计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全国95%以上采用了投资少、结构合理、坚固耐用、容易出料的水压式沼气池,在使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农村家用沼气池建设技术日趋成熟,一些技术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70期)2007(4)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2.规模迅速扩大,农村用能结构有所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发酵原料充足,用能分散的中国农村地区,户用沼气建设发展迅猛。1996年~2004年,我国户用沼气拥有量以年增长率超过2%的速率持续上升,截至2004年,已发展到1541万户[2]。沼气规模的扩大,改变了农村直接燃烧秸秆和薪柴的用能习惯,农村用能结构开始有所调整。沼气消费量占农村用能比例由0.33%上升至0.72%。由于沼气提供的有效能高于秸秆和薪柴提供的有效能,且经济环保,因此,大力发展适合新时期要求的新型农村清洁能源———沼气势在必行。
3.综合利用领域扩大,促进经济效益提高
沼气工程发展初期,主要还是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地区能源紧缺的问题,没有把发展农村能源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从90年代开始,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开始与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紧密相连。近年来农业部提出要加强以沼气为核心的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努力扩大“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实施规模,因此沼气的综合利用开始了大规模的展开。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沼气综合利用户已达10万户之多,沼气应用已由简单的照明、炊事,逐步扩大到发电、保鲜、储粮、孵化,沼渣沼液也用于养殖、浸种、育苗、施肥等。户拥一口8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约400m3,可解决4~5口人全年生活用能,节柴2000公斤以上,每年还可以提供有机肥料约20吨,如果包括综合利用带来的其他经济效益,户均节支增收超过1500元。沼气综合利用已成为解决农村能源、资源紧缺、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措施。
4.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中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长期以来,由于难以获得现代能源供应和服务,大多数农村居民的生活能源主要是直接燃烧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2000年农村生活用能总量3.7亿吨标煤,其中直接燃烧的秸秆和薪柴为2.06亿吨标煤,占用能总量的55.7%[3]。这种用能方式使生物质过量消耗,大气有害物质增多,并且污染了农村生活环境和周围水体。沼气使用的推广,将优质、清洁的沼气燃料逐步替代煤油、薪柴等能源,降低了大气中CO2、SO2、NOX及烟尘浓度,改善了空气质量,保护了绿色植被和水资源,降低了生态污染;同时,有机废物变成燃气和肥料,可以提高农业效益,降低农民生产成本,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以说,发展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二、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存在的关键问题
1.技工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
国家根据目前的发展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要求,规划到2010年全国沼气池总量将达到5000万户以上[3],平均每年新增沼气池数量约为600万口。按照每个技工年建沼气池30~50口计算,一年需20~30万名技工。但是,我国现有沼气生产从业人员少,合格技工仅在10万名左右,技工数量严重不足;另外,由于受到其他行业的冲击,沼气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建设队伍不稳定,不能满足农村沼气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的需要。
2.户用沼气发酵原料供给不平衡
随着农村多元经济的发展,户用沼气发酵原料的供给出现了不平衡。有的地区集约化、规模化饲养牲畜,产生的动物排泄物已超过人们对用能、肥料的需求,很多粪便随便堆积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而另一些农户开始放弃家庭牲畜的饲养,沼气原料又日益紧缺。农村人口向外转移也成为发酵原料供给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有的农户由于剩下的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和小孩,无力通过饲养牲畜来保证沼气原料的供给,生活用能有时都得不到保证。
3.配件质量有待提高
经过多年的使用,发现户用沼气零配件质量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管道开裂,导气管腐蚀、漏气,开关漏气、寿命短,沼气灯罩破裂、纱罩使用寿命短,灶具回火、漏气、使用寿命短等,严重影响了沼气的正常使用。
4.后继管理和服务体系薄弱
目前,农村沼气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科技水平、意识的差异,造成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户缺乏沼气池的日常维护技术,在沼气使用中缺乏完善和规范的后续管理、维修、服务体系,如沼气零配件供应渠道不畅,有的农户装上脱硫剂后从未更换,有进出料服务需求的,找不到服务载体等;另外,相关人力不足,大部分省只在县级有农村能源办公室,办公室成员3~7名,不能适应农村户用沼气快速发展和运行
15
第4期盛 凯等: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思考 市场化的需要,这也严重影响了沼气建设效益正常发挥和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加快技工培训速度,适应大规模建池需求
沼气技工数量应该符合建池数量的需要。在加大建池规模的同时,必须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的力度,经常开展沼气技术标准、技术规程、技术模式等新知识的培训,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大批懂技术会操作的沼气生产工;另外,各地在建设速度上应与建设力量相匹配,切忌超能力发展。
2.积极培养多元化沼气发展模式
我国农村经济和自然条件各地有别,可持续发展户用沼气,应与当地能源需求情况、沼气资源、经济水平保持一致,促进原料的多元化发展。如积极研究农业废弃物———秸秆、青草的发酵原理及工艺;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地区,有偿供应原料,既解决了户用沼气原料短缺问题,又分散处理了集中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染问题;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区,可将小、中型沼气工程与小沼气电站工程共同发展,采取集中供气、有偿供应的方法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3.提高沼气配件质量,促进户用沼气发展
户用沼气灶具及配件是保证农户能高效持久使用的关键之一,必须保证质量。今后,对灶具及配件等关键设备(如灶具、输气管、脱硫器)必须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招投标活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招投标规定执行,招投标过程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严把质量关,保证农民放心使用;中标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要对项目区沼气灶具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指标进行定期抽检,发现与招标技术指标不符的质量问题,及时公布,并计入该企业下年度的招标成绩。
4.加强后继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农村户用沼气可持续发展
在目前沼气建设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要巩固和发展沼气建设成果,必须建立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运作市场化的多元化有效后续管理模式:在抓好修建沼气池的同时,必须加大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使农民掌握沼气日常管理、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等技术;加强沼气后续服务的宣传和推广,以国债项目村为中心,每300~500沼气户建立一个服务网点,并由财政扶持,配置一套钢模具、一套进出料设备、一辆进出料运输车及配件备件等;积极探索有偿物业管理机制,选择示范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适应当地实际的户用沼气物业化管理站,户用沼气物业化管理公司(组织),户用沼气物业化管理行业协会等组织,通过这些经营形式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管理费用。如在物业管理费中应免费的内容和有偿服务的收费标准,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双方利益,探索出一条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我国今后发展户用沼气要因地制宜、加强培训、质量第一,走物业化管理道路,重视综合利用的效益,探索出符合农村沼气发展的后继服务经营模式和生产规模,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我国农村户用沼气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齐振宏.循环经济与生态园区建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13(5):1112114.
[2] 张天柱.中国清洁生产的研究与制定[J].化工与环保,
2000,20(4):4324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编.中国农村能源年鉴[M].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陈万红)
2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7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