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生命周期_经营战略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_基于蒙牛乳业的案例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44:29
文档

生命周期_经营战略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_基于蒙牛乳业的案例研究

第3卷第3期2010年6月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JournalofManagementCaseStudiesVol.3No.3Jun.2010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生命周期、经营战略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基于蒙牛乳业的案例研究许艳芳,付捷思(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基于对蒙牛乳业的个案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认为:生命周期、经营战略是影响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及变迁的两个重要因素;生命周期直接影响民营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模式,经营战略影响民营企业对金融资本的
推荐度:
导读第3卷第3期2010年6月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JournalofManagementCaseStudiesVol.3No.3Jun.2010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生命周期、经营战略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基于蒙牛乳业的案例研究许艳芳,付捷思(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基于对蒙牛乳业的个案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认为:生命周期、经营战略是影响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及变迁的两个重要因素;生命周期直接影响民营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模式,经营战略影响民营企业对金融资本的
第3卷第3期2010年6月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Journal of Management C ase Studies

V ol.3N o.3

Jun.2010

工商管理案例研究

生命周期、经营战略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

———基于蒙牛乳业的案例研究

许艳芳,付捷思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基于对蒙牛乳业的个案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认

为:生命周期、经营战略是影响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及变迁的两个重要因素;生

命周期直接影响民营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模式,经营战略影响民营企业对金融资本的

需求量,进而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此外,生命周期通过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

选择而影响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民营企业依据生命周期、经

营战略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

关键词:生命周期;经营战略;民营企业;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1692(2010)0320194209

0 引 言

在过去30年内,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民营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出现并壮大。这一部门的产出在2004年就已占据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以上,并且一直处于跳跃式增长中[1]。到目前为止,它是中国收入和就业增长的最重要的来源。无论以何种方式度量,民营部门毫无疑问是中国未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日益增长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然而,在中国,大量民营企业消失得如同它们出现时一样快,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困境,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发展的一个瓶颈。已有文献表明,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许多。Brandt和Li指出,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下,私营企业主和他们的公司在外部融资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处于劣势地位[2]。Fan, Wo ng和Zhang也指出,中国有关法规对待民营企业是不公正的,其中包括对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条件更苛刻,而且中国的金融部门同样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因为民营企业在中国刚开始发展,存在众多不规范之处[3]。

在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实背景下,成立于1999年的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

收稿日期:2010201218

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72106),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10XND011)。

作者简介:许艳芳,女,山西大同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投融资行为、内部资本市场;付捷思,女,黑龙江依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

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却在短短10年的时间内,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为今天中国乳业的龙头老大。蒙牛乳业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克服“融资难”的瓶颈并迅速成长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显然对学术界和实务界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尽管有关公司融资的财务理论众多,但这些理论是在西方金融市场发达的现实背景下提出的,而且主要是针对可以自由选择融资方式的大企业的,用来分析我国金融背景下民营企业特别是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民营企业的融资行为,显然不太合适。因此,分析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行为需要一个更加全面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在中国特殊的金融环境下,生命周期、经营战略是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及变迁的两个重要因素: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影响民营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而经营战略通过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的替代和转换影响民营企业对金融资本的需求量。有鉴于此,本文将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分为非正式制度融资模式、半正式制度融资模式、正式制度融资模式三种,分析生命周期、经营战略如何影响蒙牛乳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及变迁。

本文其他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简要回顾民营企业成长发展中的融资环境及可供选择的融资模式,为下文的讨论提供制度性背景资料;第二部分从生命周期及经营战略的视角,将蒙牛乳业迄今为止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分析蒙牛乳业在不同生命周期及经营战略下采用的融资模式,揭示蒙牛乳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及变迁历程;第三部分提出一个整合的模型,阐述生命周期、经营战略如何影响蒙牛乳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及变迁,并刻画了生命周期、经营战略影响其融资模式选择及变迁的基本路径;第四部分为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1 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及融资模式分析

1.1 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简要追溯民营企业的起源和随着时间的演变,能够为我们了解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发展中的融资环境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中国首批民营企业,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恢复的那些小规模的个人企业和家族企业(又称个体户)。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城市里的私企也开始发展,对商业和服务业中的国有企业进行了有力补充。但按当时的规定,这些个人或家族企业不得雇用多于7名员工。1988年,中国有关部门正式通过规定,允许私企雇用8名及更多的员工,这为中国民营部门的崛起奠定了法律基础。在1992年视察南方后,中国民营部门加快了发展速度。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更进一步解除了对私有制的。2001年,民营企业家首次被允许加入中国党。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讯号,表明私有的经济资产在社会和法律上得到了正式承认。从行业分布来看,在1978年或更早,在中国惟一获承认的是那些国家拥有的企业或由国家管理的企业。除农业外,这些企业几乎贡献了中国所有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雇用了中国城市全部的劳动力。但到目前为止,除了通讯、电力、国防等个别行业外,民营企业的身影无处不在。

但是,与中国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势头不相称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尽管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是中国的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比其他转型和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更严重的金融资本约束[4]。一方面,就发行股票、证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脱胎于中国转型经济中,其设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国企改革服务,因此从一开始国有控股企业就在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上占据了核心位置,民营企业在证券市场上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2000年以后,中国证券市场进入快速走向规范化的新阶段,证券市场发行制度改革取消了额度制,在新的发行核准制下,尽管民营企业获得了相对公平的发行上市机会,但发行上市的门槛非常高,一般的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在证券市场上市的机会。2004年6月,中小企业板的推出,似乎为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便利。但与国外的创业板不同,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其上市条件和非中小企业板的完全相同,而且上市前还有几年漫长的辅导期以及高额的辅导费用,这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难以通过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另一方面,就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方式而言,由于中小民营企业拥有的可供担保的有形资产和无形

591

 第3期许艳芳等:生命周期、经营战略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资产(特别是商誉)较少,加上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诚信,导致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取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的能力有限。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事实上还存在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信贷偏好的差别,从而进一步制约了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获取信贷资金的能力[5]。

总之,从正式的融资制度来看,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一直不太乐观,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国内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是在一个融资受到极大的、半自由化市场环境下运营发展的,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市场环境更具特殊性。

1.2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

尽管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太乐观,但它们在特殊的融资环境中,也在尝试着其他融资模式。除资本积累等内源性资金外,储小平等将民营企业融通外源性资金方式划分为两种:正式金融制度型融资、亲情熟识网融资。正式金融制度型融资是指企业通过正式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融资,包括发行股票、债券及银行信贷等;而亲情熟识网融资是指通过亲缘、血缘等社会关系网融资,包括家族或朋友借款以及私人贷款等民间融资方式[6]。他的研究表明,这两种融资模式在民营企业发展中并存着,但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上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就中小民营企业来说,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很难通过正式金融制度融资,亲情熟识网融资成为中小民营企业获取外源性资本的主要融资方式。程兴华将民营企业融资模式分为外生性融资契约模式、内生性融资契约模式两种,其中外生性融资契约是指标准化的外源性融资契约,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而内生性融资契约是指非标准个性化融资契约,如民营企业从私募资本市场上取得资金[7]。他的研究表明,在外生性融资契约中,契约设计的条款、要求的约束条件都是外生的。一般来说,中小民营企业想要顺利进行融资活动,就必须满足标准化融资契约所要求的约束条件,基本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在内生性融资契约中,企业在私募资本市场上通过私募基金等机构融资,属于非标准化的外生性融资契约。在中小民营企业与外部投资者的融资交易中,不同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自身条件各异,而不同的外部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互不相同。与此相适应,私募融资无需像制度性融资那样只有在严格的约束条件下才能有效地运作,它既可以突破正式金融对融资企业的信用记录、规模、赢利性、担保等方面的,又能够以灵活的条款设计来吸引外部投资者和补偿投资风险。因此,尽管中小民营企业还不能通过股票、债券等外生性融资模式在较高层次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如愿获得资金支持,但中小民营企业可以放弃对较高层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依赖,沿着中小民营企业既有的融资路径,在现行的金融制度框架内,通过私募资本市场寻求能够适合中小民营企业资本形成特征及其发展水平的“内生性”融资契约,以实现外源性融资。

借鉴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中国民营企业融通外源性金融资本划分为三种模式:非正式制度融资、半正式制度融资、正式制度融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蒙牛乳业生命周期、经营战略与融资模式选择及变迁之间的关系。本文中的非正式制度融资是指各种民间融资方式,如亲友借贷与私人借贷等,其内涵和外延与储小平等定义的“亲情熟识网融资”相同。这种融资以企业家个人积累起来的个人声誉、人际关系以及其他的血缘、地缘、业缘等社会关系网络为基础,利用传统差序格局的泛化,逐渐地将利益原则引入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把有利于获取资源的个人关系,经过“拟亲缘”过程,编织入自己的关系网络并转化为民间融资的“制度化”渠道。这种融资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依附于以血缘关系、亲缘关系为核心的“熟人社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与封闭性,其融资规则主要是习俗、惯例、传统道德和宗法制度,有时契约、合同、协议和法律也会应用于其中。半正式制度融资是指在私募资本市场上,通过私募基金等机构融资,其内涵与外延与程兴华定义的“内生性融资契约”相同。这种融资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属于非标准化的外生性融资契约,由中小民营企业在私募资本市场上与外部投资者进行“一对一”的谈判以及相互间的“讨价还价”而达成。正式制度融资是指通过正式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融资,包括股票、证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也包括银行信贷融资方式,其内涵和外延与程兴华定义的“外生性融资契约”相同。正式制度融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属于标准化的外源性

691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3卷 融资契约,契约设计的条款、要求的约束条件都是外生的,是大型企业特别是股份公司筹资金融资本的主要模式。上述三种融资模式在层次上有所不同,呈现由低层次资本市场向高层次资本市场递进的特征。民营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可供选择的融资模式也不同。在初创期,民营企业主要依赖低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逐渐向高层次转变。

2 蒙牛乳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与经营战略下的融资方式选择

2.1 蒙牛乳业的成长历程:基于生命周期及经

营战略的视角

蒙牛乳业从创立伊始,就是一家典型意义上的民营企业。从1999年创立至今,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蒙牛乳业就从注册资本仅为900万元的一个乳业末流企业,发展为中国乳品行业“大哥大”。从生命周期及经营战略的视角看,蒙牛乳业近10年的成长历程可大致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期的“蒙古牛”经营战略阶段(1999年~2001年)。1999年创业初期的蒙牛乳业,与当时的乳业巨头“伊利”相比,在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都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惟一可以让董事长牛根生欣慰的就是蒙牛乳业创业团队中的“人力资源”,他们都具有丰富的从事乳品行业的经验。因此,在制定这一阶段的经营战略目标时,蒙牛乳业并没有高喊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而是考虑自身的资源基础以及外界市场形势,将其战略立足于本区市场的开拓,制定了“创建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战略目标。

在“蒙古牛”战略的指导下,蒙牛乳业建厂后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占领市场,到第二年2000年就完成销售额2.94亿元,乳业排名第11位;到第三年2001年就完成销售额8.5亿元,乳业排名第五位,在内蒙古乳业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伊利,从而在三年内实现了“创建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战略目标。

第二阶段:成长前期的“中国牛”战略阶段(2002年~2003年)。从2002年开始,蒙牛乳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再继续秉承“内蒙古第二品牌”的战略思想,已经不符合蒙牛乳

业的发展要求。牛根生及时修正了经营战略,开始放眼全国,经营战略从“蒙古牛”转向“中国牛”,大胆地让蒙牛乳业与伊利站在了同一条竞争线上。

在“中国牛”战略的指导下,蒙牛乳业2002年营业收入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成立时的第1116位一举跃升至第四位;2003年其营业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当年的40.715亿元,增长了近110倍,仅次于伊利,跃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从而实现了“2003年成为中国乳业领导品牌”的战略目标。

第三阶段:成长后期的“世界牛”战略阶段(2004年至今)。其实,蒙牛乳业的“中国牛”与“世界牛”发展并不能完全割裂,在蒙牛乳业2002年开始进行全国扩张的时候,就在通过与国际化金融资本合作积累国际经验,因此,“世界牛”与“中国牛”并行不悖,成为蒙牛乳业发展的两条主线。特别是蒙牛乳业2004年6月在主板成功上市后,为其“世界牛”经营战略奠定了基础。因此,本文将蒙牛乳业成功上市的2004年作为“世界牛”战略的起点。

在“世界牛”经营战略的指导下,蒙牛乳业2006年营业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当年的162.46亿元,增长了439倍,年均发展速度高达139%,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上升为第二位;2007年9月发布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00.21亿元,同比增长32.8%,首次跃居国内同行业首位;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中国奶业整体业绩大幅下滑,蒙牛乳业的销售业绩也受到很大影响,但2008年仍然雄踞内地奶企榜首。

2.2 不同生命周期及经营战略下蒙牛乳业融

资模式选择及变迁

2.2.1 初创期“蒙古牛”战略下蒙牛乳业的非正式制度融资模式

在初创期,“蒙古牛”经营战略的实施,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但作为初创期的中小民营企业,蒙牛乳业同样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一方面,就正式制度融资模式而言,蒙牛乳业作为一家新进入企业,在企业的规模、声誉劣势和资本信贷市场的不完全以及在转型经济中“民营企业受到的歧视”的环境下,难以获得、国有商业银行等机构的金融支持,而发行债券和股票对当时的蒙牛乳业而言更不可及;另一

791

 第3期许艳芳等:生命周期、经营战略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方面,就半正式制度融资模式而言,尽管蒙牛乳业有可能引入私募资本融资,卡普兰等的研究表明,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过早引入私募资本,必然会造成公司控制权的部分丧失[8],这是对公司控制权有“切肤之痛”的牛根生所不愿看到的。在这种环境下,蒙牛乳业筹集金融资本的惟一方式是非正式制度融资,即通过亲熟型关系网,依靠向亲戚、朋友之间的私人借贷来解决资金来源。

由于非正式制度融资模式能够筹集到的资本数量有限,在这一阶段,蒙牛乳业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密集型活动,而是利用自身在人力资本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管理创新降低企业对金融资本的需求量,缓解融资压力。例如,在创业初期,蒙牛乳业秉承“先有市场,后有厂房”的经营思路,在生产方面采用“虚拟生产”方式,没有自己建立厂房、购买设备,而是用300万元承包、租赁、托管一批企业,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本优势对其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使蒙牛节约出一大笔资本性支出。除了在生产领域采用“虚拟生产”外,蒙牛乳业还把奶站基地、运输车辆与员工后勤系统都外包给了其他社会主体来运营,把传统的“体内循环”变为“体外循环”,缓解金融资本压力。在品牌方面,蒙牛乳业借用地域品牌和行业领军品牌,实施“借船出海”广告战略,其广告是“向伊利老大哥学习,做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采用跟随、模仿的方式,借用行业品牌优势,降低自身的广告费用,节约金融资本。

总的看来,在融资模式上,初创期实施“蒙古牛”经营战略的蒙牛乳业,在可供选择的融资模式中,并没有选择大规模的私募融资,而是积极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①,通过管理创新降低企业对金融资本的需求,依靠私人借贷等非正式制度融资模式来保证此时的资本需求。由于非正式融资模式筹集到的金融资本风险较小,为创业初期的蒙牛乳业提供了便利,也减少了外部私募融资可能带来的诸多约束条件。另外,在融资的控制权安排方面,牛根生坚持控股

原则,即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时任何人的出资不得高于牛根生,这就使得蒙牛乳业的控制权与决策权高度集中于牛根生一人,在创业初期有利于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决策,也保证了蒙牛乳业的自主性。

2.2.2 成长前期的“中国牛”经营战略与蒙牛乳业的半正式制度融资模式

2002年起,蒙牛乳业逐渐发展壮大,公司经营战略由“蒙古牛”转变为“中国牛”,先前的只靠“关系”或者原始人出资的非正式制度融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蒙牛乳业高速成长的需要,而通过管理创新缓解融资压力已不可行,因此蒙牛乳业开始寻觅其他的融资模式扩充金融资本。当时国内中小企业板尚未引入,而蒙牛乳业作为发展中的中小民营企业,也不具备在主板上市的条件,因此,对蒙牛乳业而言,通过正式制度融资仍然不可行。在这种背景下,蒙牛乳业惟一的选择是利用半正式制度融资模式,引入私募资金。经过近一年的艰苦谈判,2002年,蒙牛乳业进行了首轮增资,摩根、鼎辉和英联三家外国私募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被成功引入,总计注入资金2597万美元;2003年,蒙牛乳业又进行了二次增资,三家国际投资公司再次投入3523万美元,为蒙牛乳业的扩张提供了充足的金融资本支持。

在引入私募资本的过程中,公司权利安排问题是最为关键的。对牛根生及其管理团队而言,拥有公司控制权是能够接纳私募资本的底线,而对摩根等战略投资者而言,获取投资收益并在蒙牛乳业上市后成功退出是其最关心的问题。由于私募资本属于半正式制度融资安排,是非标准化的外源性融资契约,因此可由中小民营企业在私募资本市场上与外部投资者进行“一对一”的谈判以及相互间的“讨价还价”而达成。正是基于私募资本的这一特征,蒙牛乳业和三家外国私募基金最终达成契约。表1列示了蒙牛乳业创业者和三家外国私募基金在首轮融资中控制权安排方面的相关情况。

①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在蒙牛乳业裂变创业之前的母体企业———伊利公司已得到了很好的历练,这是蒙牛乳业可以依赖人力资源缩减资金需要量的前提。

1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3卷 表1 控制权安排情况

Tab.1 Control rights arrangement

现金流权投票权

初始状态良好3不利初始状态良好3不利创业者9.4%51%9.4%51%51%9.4%私募基金90.6%49%90.6%49%49%90.6%

  注:初始状态是指私募基金投入资金时的权利安排。为了避免创业者的道德风险,激励创业者努力,双方签订了对赌协议。良好表示如果创业者能够实现对赌协议中规定的目标,公司权利的安排情况;不利表示如果创业者不能实现对赌协议中规定的目标,公司权利的安排情况。换言之,对赌协议使公司控制权安排依据企业的业绩,具有相机性特征。3表示对赌协议的执行结果。

  表1显示,在首轮融资中,以牛根生为代表的蒙牛乳业创业者,以9.4%的现金流权,控制着51%的投票权,保持了对公司的控制权;而摩根等三家外国私募基金以90.6%的现金流权,控制着49%的投票权。同时,为了避免创业者的道德风险,保护私募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双方签订了对赌协议。对赌协议规定:未来一年,如果蒙牛乳业实现高速增长,蒙牛乳业创业者的每股股票可以分拆为10股,实现现金流权和投票权的统一。

张维迎认为,企业最优权利安排取决于企业成员的相对重要性和相互监督的效力[9]。在蒙牛乳业的非正式融资模式中,蒙牛乳业创业者在初始安排中,能够以较少的现金投入获得绝对的控制权,正是依赖其管理团队独特的人力资本。由于企业已进入成长期,蒙牛乳业管理团队的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证实,增强了管理层在与国外私募基金谈判时的筹码,使管理层最终能以较少的金融资本投入获得绝对的控制权。2003年,由于蒙牛乳业创业者成功地实现了对赌协议中规定的经营目标,按照对赌协议的相关条款,蒙牛乳业创业者的股票每股拆分为10股,从而使其现金流权变为51%,与控制权相同,实现了现金流权和投票权的统一。

私募基金两次向蒙牛乳业投资,标志着蒙牛乳业的融资模式由非正式制度融资模式向半正式制度融资模式变迁。

2.2.3 成长后期“世界牛”战略与蒙牛乳业的正式制度融资模式

获得私募基金的金融资本后,2004年初蒙牛乳业又进行了一系列上市前的准备,并于2004年6月于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上市的内地乳制品企业。以此为界,标志着蒙牛乳业的经营战略从“中国牛”转向“世界牛”,也标志着蒙牛乳业正式进入国际金融市场。

在“世界牛”的经营战略下,蒙牛乳业对金融资本的需求更加庞大,正式制度融资模式成为蒙牛乳业筹集金融资本的主要渠道。尽管2004年蒙牛乳业通过IPO筹集资金达13.74亿港币,但资金仍不能满足公司经营战略的需求。此外,蒙牛乳业上市前就曾与摩根等私募基金签订过协议,牛根生承诺,10年内外资股东可以随时增资持有蒙牛股份。2008年8月,受三聚氰胺、特伦苏“OMP”事件的影响,蒙牛乳业股价从年初的30港元左右一度跌至6港元。2008年11月,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为避免蒙牛乳业被外资收购的风险,四处求援,甚至泪洒“万言书”。国内不少企业家纷纷伸出援手,帮助蒙牛乳业渡过难关,但蒙牛乳业控制权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2009年7月6日,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中粮集团与厚朴基金共投资61亿港元共同组建一家新公司(其中中粮集团持股70%),分别向蒙牛乳业认购新股以及向老股东购买现有股份,新公司在分别完成相关收购后将持有蒙牛乳业扩大后股本的20%,成为蒙牛乳业第一大股东。在此笔交易中,中粮集团是长期持股的战略投资者,在蒙牛乳业未来的董事会11名董事中占3个名额,且均为非执行董事。中粮集团不参与蒙牛乳业的具体经营管理,不改变现有的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不改变目前的战略方向。可见,中粮集团成为蒙牛乳业的实际控制人后,仅仅作为蒙牛乳业长期持股的战略投资

991

 第3期许艳芳等:生命周期、经营战略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

者,而由蒙牛乳业原管理层继续行使经营控制权。

蒙牛乳业2004年在主板市场IPO; 2009年引入中粮集团作为其战略投资者。这一系列融资行为表明,蒙牛乳业由半正式制度的融资模式向正式制度的融资模式变迁。

综上,在蒙牛乳业的成长过程中,其融资模式的基本演变路径是:非正式制度融资、半正式制度融资、正式制度融资。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蒙牛乳业的融资模式从低层次的资本市场逐渐向高层次的资本市场变迁。3 生命周期、经营战略与民营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及变迁:一个整合

模型

在“融资难”的特殊金融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如何选择融资模式,从而克服“融资难”这一瓶颈并实现快速成长?本部分以蒙牛乳业为例,讨论民营企业如何依据生命周期、经营战略选择其融资模式并进行适时调整。图1是一个整合模型,它说明生命周期、经营战略等因素如何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及其变迁

图1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及变迁的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式

Fig.1 An integrated model of factors affecting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

financing pattern selection and transition

  图1显示,总体而言,在中国特殊的金融背

景下,有两个因素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选

择及变迁:生命周期、经营战略。笔者认为,生

命周期对民营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及变迁有直接

影响;经营战略通过改变企业对金融资本的需

求量而间接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及变

迁。同时,生命周期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

进而对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及变迁产生

影响。

首先,生命周期影响民营企业可供选择的

融资模式及其变迁。一般而言,企业发展遵循

生命周期规律,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民营企业,

由于其规模、资信、赢利能力不同,可供选择的

融资模式不同。处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很难

从高层次的资本市场上通过正式制度融资模式

筹资。随着企业发展,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后,民

营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强,其融资模式从非正式

制度融资模式向半正式制度融资模式、正式制

度融资模式转换。蒙牛乳业的融资模式为此提

供了有力的证据。

其次,经营战略是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模式

选择及变迁的间接因素。不同的经营战略决定

了企业对金融资本的需求量不同,从而间接影

响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在初创期的“蒙古牛”

战略阶段,蒙牛乳业凭借其人力资本方面的优

势,实行“虚拟生产”,在品牌、市场开发上采用

跟随策略,最大限度地减低对金融资本的需求,

不需要进行大规模融资,加上对公司控制权方

面的关注,采用非正式制度的融资模式是最佳

的选择;到了成长前期,随着“中国牛”战略的实

施,单纯依靠人力资本管理创新进行租赁、跟随

等策略,已不再可行,企业需要较大规模的金融

资本进行生产设备、品牌、技术开发上的投入,

以进一步抢占国内市场,对金融资本的需求成002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3卷 为发展的约束力,而原来的非正式制度融资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企业对金融资本的需求。在这种情境下,蒙牛乳业转向高一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半正式制度的私募基金来融通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在此阶段,经过创业期的努力,蒙牛乳业管理层的人力资本价值也已经外在化,这使得管理层在与私募基金的谈判中,具有更多的筹码,能够在大量引入金融资本的同时,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随着对赌协议经营目标的实现,管理层的人力资本进一步转化为金融资本,实现了投票权和现金流权的统一。到了成长后期,要实现“世界牛”的经营战略,蒙牛乳业需要在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更大的投入,因此需要更多的金融资本的支持。在这种背景下,蒙牛乳业的融资模式从半正式制度的融资模式向正式制度的融资模式转变,通过在主板市场首发上市,以及引入中粮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来解决金融资本的短缺。

再次,生命周期决定企业经营战略,从而间接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及变迁。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有不同的经营战略。在初创期,蒙牛乳业的经营战略是“蒙古牛”,主要采用非正式制度的融资模式;在成长前期,蒙牛乳业的经营战略是“中国牛”,主要采用半正式制度的融资模式;在成长后期,蒙牛乳业的经营战略是“世界牛”,主要采用正式制度的融资模式。

总之,在中国特殊的金融环境下,生命周期、经营战略共同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及变迁。蒙牛乳业的案例分析表明,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变迁路径是:从低层次的资本市场向高层次的资本市场转化,即从非正式制度融资模式逐渐向半正式制度的融资模式、正式制度融资模式转变。

4 小 结

在本研究中,笔者探讨在中国特殊的金融背景下,生命周期、经营战略如何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及变迁。依据蒙牛乳业的数据及资料,我们建立了一个整合的框架图,借此表明生命周期、经营战略是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及变迁的两个重要因素。生命周期是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及变迁的直接因素;经营战略通过改变企业对金融资本的需求进而间接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及变迁。此外,生命周期通过影响经营战略的选择,进而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及变迁。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民营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及经营战略选择适宜的融资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对学术界进一步理解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和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

尽管本文有一些独到的结论,但仍然存在局限性,这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首先,本研究的结论是建立在单一企业的资料与数据之上。由于本文的主题过去很少有人涉及,采用定性的案例分析方法是合理的。但是,笔者承认,本文的研究结果并不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将来的研究需要分析本研究建立的框架是否适用于其他民营企业。

其次,在本研究中笔者分析了民营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及变迁的影响因素。按照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现实中的融资契约是不完全的,不可能穷尽未来出现的各种状态,致使控制权安排成为融资契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对合约各方的未来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变迁中,究竟哪些因素影响民营企业控制权安排,对转型经济中的民营企业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最后,在全球“国退民进”的现实背景下,蒙牛乳业却上演相反的一幕,采取“民退国进”的战略。在中国转轨经济这种特殊的下,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的紧密合作,是否会取得比单纯的民营资本更多的优势,从而提升公司业绩。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显然也是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徐淑英,边燕杰,郑国汉.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与

绩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Brandt L,Li H.Bank discrimination in transition eco2

nomics:ideology,information,or incentives[J].Jour2

nal of C omparative Economics,2003,31:3872413 [3]Fan P H J,Wong T J,Zhang T.Politically2connect2

ed CEOs,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ost2IPO per2 formance of China’s partially privatized firm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84:3302357 [4]Neil G,Tenev S,Wagle D M.China’s Emerging

Private Enterprises:Prospects for the New Centu2

ry[M].Washington: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2

102

 第3期许艳芳等:生命周期、经营战略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ration,2000:1232134

[5]张捷,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

化[J].世界经济,2002(9):13219

[6]储小平,王宣喻.私营家族企业融资渠道结构及其

演变[J].中国软科学,2004(1):62267

[7]程兴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新研究:融资路径依

赖型与内生性契约构建[J].经济管理,2008(16):

10215

[8]Kaplan S N,Stremberg P.Financial contracting

theory meets the real world: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venture capital contracts[J].Review of Eco2 nomic Studies,2003,70:2812315

[9]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1999

Life Cycle,Business Strategy,and the Selec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Financing Patterns:a C ase Study B ased on Mengniu Diary

X U Y an2fang,FU Jie2si

(School of Busines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 he case of Mengniu Dairy Company,t his paper const ruct s and integrates t he2 oretical f ramework,and point s out t hat life cycle and business st rategy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selection and transition of p rivate enterprises’financing patterns in China.The life cycle directly affect s private enterprises’optional financing patterns and t heir t ransitions;and t he business st rategy affect s t he demand for financial capital of p rivate enterp rises and t hereby indi2 rectly affect s t he selection and transition of p rivate enterp rises’financing patterns.In addition, t he life cycle affect s t he selection and transition of p rivate enterp rises’financing patterns by af2 fecting t he choice of business st rategy.

K ey w ords:life cycle;business st rategy;p rivate enterprises;financing pattern 202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3卷 

文档

生命周期_经营战略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_基于蒙牛乳业的案例研究

第3卷第3期2010年6月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JournalofManagementCaseStudiesVol.3No.3Jun.2010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生命周期、经营战略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基于蒙牛乳业的案例研究许艳芳,付捷思(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基于对蒙牛乳业的个案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认为:生命周期、经营战略是影响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及变迁的两个重要因素;生命周期直接影响民营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模式,经营战略影响民营企业对金融资本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