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要与不要的判别标准
在实施整理的过程中,企业对“要”与“不要”的物品必须制定相应的判别标准(如表4-2所示),以便员工根据标准实施“大扫除”。在制定标准时,一定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
表4-2 物品要与不要的判别标准
| 真正需要 | 确实不要 | |
| (1)正常的机器设备、电气装置 (2)工作台、板凳、材料架 (3)台车、推车、拖车、堆高机 (4)正常使用的工装夹具 (5)还有使用价值的消耗用品 (6)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样本 (7)栈板、图框、防尘用具 (8)办公用品、文具 (9)使用中的清洁工具、用品 (10)各种正在使用中的海报、看板 (11)有用的文件资料、表单记录、书报、杂志 (12)其他必要的私人用品 | 1.地板上 | (1)废纸、杂物、油污、灰尘、烟蒂 (2)不能或不再使用的机器设备、工装夹具 (3)不再使用的办公用品 (4)破烂的栈板、图框、塑料箱、纸箱、垃圾桶 (5)呆料、滞料和过期品 |
| 2.工作台和架子上 | (1)过时的文件资料、表单记录、书报、杂志 (2)多余的材料 (3)损坏的工具、样品 (4)私人用品、破压台玻璃、破椅垫 | |
| 3.墙壁上 | (1)蜘蛛网 (2)过期和老旧的海报、看板 (3)破烂的信箱、意见箱、指示牌 (4)过时的挂历、损坏的时钟、没用的挂钉 | |
| 4.天花板上 | (1)不再使用的各种管线 (2)不再使用的吊扇、挂具 (3)老旧无效的指导书、工装图 | |
员工可以根据物品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频率判定物品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员工应对保管对象进行分析,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明确放置场所,制作出“保管场所分析表”(如表4-3和表4-4所示)。
表4-3 保管场所分析表
| 序号 | 物品名称 | 使用频率 | 归类 | 是必需品还是非必需品 | 建议场所 |
| 一年没用过一次 | |||||
| 也许要用的物品 | |||||
| 三个月用一次 | |||||
| 一个星期用一次 | |||||
| 三天用一次 | |||||
| 每天都用 |
| 使用频率 | 处理方法 | 建议场所 | |
| 不用 | 全年一次也未使用 | 废弃处理 | 待处理区 |
| 少用 | 平均2个月~1年用1次 | 分类管理 | 集中场所(工具室、仓库) |
| 普通 | 1~2个月用1次或以上 | 置于车间内 | 各摆放区 |
| 常用 | 每小时都使用 | 工作区内随手可得 | 如机台旁、流水线旁、个人工具箱中 |
3.废弃处理基准
在实际工作中,不要的物品是永远存在的。对于不要的物品的处理方法,企业通常按照以下两个原则执行。
第一,区分申请部门与判定部门。
第二,由特定部门统一处理不要的物品。
例如,品检部负责对不要的物品进行档案管理和判定,设备部负责对不要的设备、工具、仪表、计量器具进行档案管理和判定,7S推进办公室负责对不要的物品进行审核、判定、申报,销售部负责处置不要的物品,财务部负责管理不要物品的处置资金。
不要物品的处理审核清单如表4-5所示。
表4-5 不要物品的处理审核清单
单位: 年 月 日
| 物品名称 | 型号规格 | 数量 | 不用原因 | 责任部门 处理意见 | 主管经理 处理意见 | 工厂处理 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