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3、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区域是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据此回答1—2题。
1.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C.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2.将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四个干湿区域的指标属于( )
①自然指标 ②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 ③人文指标 ④单一指标
⑤距离海洋的远近 ⑥综合指标
A.③⑤⑥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3-4题。
3.若要及时获取南极冰川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
A.GIS B.RS C.GPS D.GPRS
4. 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农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土地荒漠化 ②土地盐碱化 ③地面下沉 ④环境污染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6.该农业区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②植被稀少,土质疏松
③灌溉方式不合理 ④过度开采地下水
⑤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A.①② B.①③ C.③⑤ D.④⑤
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
B.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
D.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
8.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
A.开垦草原,尽可能扩大耕地,多种粮食
B.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
C.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
D.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
2018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暨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于9月16日至18日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举行,主题为“低碳引领,智慧能源,创新发展”。 会展共设六大展区。分别为:能源创新展区、新能源展区、智慧能源展区、国际能源合作展区、能源技术成果交易区、山西展区。将通过图片、展板、视频、实物、模型等形式对能源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进行展览展示。结合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完成9~11题。
9.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发展工业明显匮乏的资源是( )
A.劳动力资源 B.铁矿资源 C.水资源 D.煤炭资源
10.山西省煤产量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B.煤炭质量不高
C.电力投资比重过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较小
D.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11.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鲁尔区和山西省可以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 )
A.调整工业布局 B.进行产业转移
C.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D.调整工业结构
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A.d处 B.c处 C.b处 D.a处
13.该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发生的河段是( )
A.c处 B.d处 C.a处 D.b处
14.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调节气候 D.美化环境
下图为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回答15-17题。
15.甲、乙两区域中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分别是( )
A.甲—冬小麦、甜菜、大豆; 乙—水稻、高粱、棉花
B.甲—水稻、油菜、棉花; 乙—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
C.甲—水稻、甘蔗、棉花; 乙—玉米、油菜、大豆
D.甲—玉米、橡胶、甘蔗; 乙—冬小麦、枸杞、番茄
16.图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水旱灾害 B.寒潮频繁 C.地广人稀 D.热量不足
17.图甲区域A、B平原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 )
A.平原狭小 B.技术落后 C.河网密布 D.人多地少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19.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
①库区及周边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 B.Ⅰ、Ⅲ C.Ⅲ、Ⅳ D.Ⅱ、Ⅳ
21.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减小洪水危害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信息和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读图回答22-23题。
22.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是( )
A.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B.市场经济比较完善
C.劳动力资源充足 D.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23.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要功能是( )
A.营销基地 B.研发基地 C.生产基地 D.终端基地
兰新高铁是连接甘肃、青海、三省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是欧亚桥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钢铁丝绸之路”。下图为兰新高铁部分路段示意图,据此回答24-25题。
24.下列不是兰新高铁设计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自然条件是 ( )
A.台风 B.暴雪 C.沙暴 D.低温
25.关于兰新高铁的建设,不正确的是 ( )
A.势必促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
B.可完善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
C.将加快西北三省与东部地区的联系
D.自然条件为影响建设的唯一因素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该地区面临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
A.水土流失 B.流域的综合治理
C.酸性土壤的改良 D.荒漠化的防治
27.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水资源丰富 B.热量充足
C.太阳辐射强 D.土壤肥沃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马铃薯、甘薯、木薯)之一,是热带湿地区域低收入农户的主要食用作物,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生产饲料等,还可以生产燃料乙醇。木薯是灌木状多年生作物,果实为地下块茎,原产热带美洲,适应性强,喜高温,不耐霜雪,现主要生长在热带及部分亚热带地区。据此完成28-30题。
28.江西、四川、贵州等省的南部地区对木薯进行了试种。在贵州南部地区,有的地方试种成功,而有的地方种植效果不好。下列有关种植效果不好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不足 B.降水太少 C.土层太薄 D.热量不足
29.广西的木薯淀粉加工厂有年加工淀粉300万吨的能力,但实际产量仅约50万吨。下列有关其原因的说法,可能的是( )
①农产品加工企业受原料供应影响,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②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工厂劳动力不足
③木薯种植面积有限,原料供应不足
④受市场需求影响,工厂限量生产木薯淀粉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0.中国、日本、美国是主要木薯产品进口国。以下国家最可能是木薯产品主要出口国的是( )
A.泰国 B.法国 C.朝鲜 D.新西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读我国两省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乙省优势能源资源开发有利条件有哪些? (3分)
(2)说明目前该省能源基地建设采取了哪些措施? (3分)
(3)试从地形和土壤两方面分析甲省南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利与弊。(5分)
32.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7分)
表1 中国与美国玉米带比较
| 项目 | 中国玉米带 | 美国玉米带 |
| 纬度 | 42°N~46°N | 37°N~45°N |
| 地形 | 平原、台地 | 平原、台地 |
| 土壤有机质 | 2% | 3%~6% |
| 无霜期(d) | 130~145 | 160~200 |
| 降雨量(mm) | 450~650 | 500~700 |
| 玉米面积比重 | 50%~60% | 50% |
| 玉米单产(kg/hm2) | 6750 | 7500 |
| 年份 | 稻谷 | 小麦 | 玉米 | 合计 |
| 2001 | 686.9 | 53.8 | 2609.5 | 3350.2 |
| 2003 | 541.0 | 22.1 | 2627.2 | 3190.3 |
| 2004 | 600.1 | 11.4 | 2901.5 | 3513.0 |
| 2005 | 654.0 | 9.5 | 2775.2 | 3438.7 |
(2)分析美国玉米单产高于中国的原因。(3分)
(3)中、美玉米带玉米生产均具有地区专业化生产的特点,请说明其优点。(3分)
(4)请根据表2中数据,说明吉林省2001~2005年三种谷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要说明影响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
(5)请说明促进中国玉米带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3分)
33.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2分)
材料:图中M河流河水年际变化小,具有“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特点,每当夏季来临,图中南部地区的河流每天都会出现一次洪峰。
(1)简析图中M河“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自然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南部地区的河流“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2分)
(3)影响图中铁路N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2分)
(4)为了防止图中南部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