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省某市业务技术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0一一年四月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述 (1)
1.2.项目建设单位情况 (2)
1.3.项目预期目标 (3)
1.4 研究依据与工作概况 (4)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1.6 结论 (5)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7)
2.1某市概况 (7)
2.2自然条件 (8)
第三章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 (10)
3.1. 项目提出的背景 (10)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
3.3、需求分析 (13)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17)
4.1、选址原则 (17)
4.2、场址现状 (17)
4.3、建设条件 (18)
4.4.用地优劣势评价 (21)
第五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22)
5.1建设目标 (22)
5.2 建设内容及规模 (22)
第六章建设方案 (25)
6.1规划设计依据及要求 (25)
6.2总平面规划布局 (26)
6.3结构设计说明 (28)
第七章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 (30)
7.1 电气 (30)
7.2给排水 (35)
7.3消防 (38)
7.4通讯和网络 (39)
7.5暖通 (40)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42)
8.1编制依据 (42)
8.2编制原则 (42)
8.3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43)
8.4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43)
8.5环境保护措施 (45)
8.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47)
第九章节能 (48)
9.1设计依据 (48)
9.2设计原则 (49)
9.3节能设计要求 (49)
9.4用能分析 (52)
9.5节能节水措施 (54)
第十章消防 (56)
10.1 编制依据 (56)
10.2 消防 (56)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管理 (59)
11.1项目建设工期 (59)
11.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9)
11.3组织机构 (60)
11.4工程施工与管理 (61)
11.5人力资源配置 (62)
第十二章项目招标方案 (63)
12.1编制依据 (63)
12.2招标内容 (63)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7)
13.1估算范围 (67)
13.2主要编制依据 (67)
13.3建设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8)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71)
14.1 编制依据 (71)
14.2 成本估算 (71)
14.3 财务分析 (72)
14.4 财务分析结论 (73)
第十五章综合评价 (74)
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75)
16.1结论 (75)
16.2 建议 (75)
附件:
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2.《用地预审报告书》
3.《环境影响报告批复》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5、发改局可研批复
6、节能审查表
附图:
1、某市行政区域图
2、建筑平面布置图
3、现有技术用房照片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某市业务技术用房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地点
某市建国街(某市一中原址)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4 建设规模及内容
根据某省厅吉公传发[2010]951号《关于编报全省业务技术用房投资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拟建的某市业务技术用房建设项目,选址在某市建国街,某市一中原址。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次业务技术用房建设,警犬用房、警务训练基地暂不列入投资计划,故加以调整。调整后,某市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887.38万元,总建筑面积8206平方米,其中:业务技术用房7670平方米,附属用房536平方米。项目建设工期15个月(不含前期工作),拟从2011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到2012年8月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1.1.5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总投资为1887.38万元。申请国家补助资金943.68万元,省级配套
资金471.8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71.85万元。
1.1.6 项目建设单位:
某市
1.1.7 建设期:
建设年限:24个月,2010年9月——2012年8月。
1.1.8. 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就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条件、环境保护、安全措施、建设工期、项目组织与实施、投资估算与筹措、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
1.1.9. 项目地理位置
该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某市建国街,占地6000平方米,拟于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某市业务技术用房新建工程,项目拟建九层,建设的主要内容为业务技术用房。该项目靠近某市行政中心,符合某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1.2.项目建设单位情况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某市。
又经批准,撤销某县设为某市,某县又易名为某市。
某市的职责是: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防范打击恐怖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管理交通、消防、危险物品;管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国籍、入境事务和外国
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维护国(边)境地区治安秩序;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场所和设施;管理集会、和示威活动;监督管理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监察工作;全市情报信息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承办市、某市交办的其他事项。
某市是某市主管全市工作的职能部门,分别接受某市和白山市领导。某市现设有内设机构13个(科室队),现有在编民警235人,其中派出所人员10人,监管场所人员6人。
某市现任。
1.3.项目预期目标
项目拟建九层框架结构的业务技术用房7670平方米,配套附属设施用房536平方米;及场地硬化、绿化。项目争取在2012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本项目按照立足现实,适当超前的原则规划、建设。项目全面竣工交付使用后,一方面应解决目前某市业务技术用房严重紧缺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处警设备成旧、通讯指挥落后和快速出警不便的问题,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未来若干年内打击刑事犯罪、维持社会安定、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改善民警的办公和生活条件,更好的服务社会,维护社会的稳定。
1.4 研究依据与工作概况
1.4.1研究依据
⑴《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
⑶《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⑷《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标准》
⑸国家计委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⑹《某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5);
⑺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⑻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⑼《某市业务技术用房项目建设规划》
⑽某市可研报告的委托书;
⑾业主提供的与项目有关的基础资料。
1.4.2可研报告编制范围
(1)通过对项目拟建地区经济发展和某市办公环境现状进行调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2)确定项目地址用地与总平面规划;
(3)通过调查和测算分析,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技术初步方案;
(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拟定投资计划和实施进度安排建议;
(5)定性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和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
(6)从技术、经济、环保、社会等各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
济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提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某市业务技术用房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 场区总占地面积m
2 6000
2 本项目占地面积m26000
3 建筑物占地面积m21419.75
4 现有建筑面积m25550
5 新建建筑面积m28206
6 项目总投资万元1887.38
7 年成本元721.68
8 单位使用效益投资元/ m22300
9 单位功能运营成本元/(m2.a)879.45
1.6 结论
将某市用房建设项目建设成为设施配套、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院落,对于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维护社会稳定及法律尊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按照立足现实,适当超前的原则规划、建设。项目全面竣工
交付使用后,一方面可以解决目前某市业务业务技术用房严重超负荷运转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未来若干年内打击刑事犯罪、维持社会安定、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改善民警的办公和生活条件,更好的服务社会,维护社会的稳定。
本项目建设条件基本具备,外部交通、通讯、供水及供电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支持条件较好。
本项目符合某市总体规划要求,基本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效益,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某市概况
某市位于某省东南部,幅员3008.5平方公里,全市辖7个乡(镇)、6个街道,人口2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2%。
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山清水秀,风景旖旎。雄奇壮观的长白山,赤壁林立的珍珠门,天水一色的苇沙河渔场,鸭绿江对岸的异国风情等别具特色。
为发展地方经济,1992年11月7日经省批准成立了某经济开发区,享受省赋予某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某市设有国家一类口岸,中朝边境有公路大桥相连接,是某省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具有边贸、外贸进出口权。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等机构健全,可开办一切进出口业务。
“十五”期间,某市抓住了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公路、电力、通信、供水、供热、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全市齐动员,举市大筑路”活动,使公路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五年用于公路建设资金达9.8亿元,修建公路418公里。先后完成了某至八道江界、某至大湖、某至抚松等公路。随着全市人民企盼已久的沈长线老岭遂道工程于2005年9月29日竣工通车,某公路交通构建了“两纵两横、四个出口”的路网格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提升了某区位优势,加快了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按照建设
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规划,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十五”期间每年都以10多万平方米的速度,对旧城进行改造,初步建立了三公里林产工业区、临城经济开发区、建国商贸区新市边贸区、六道沟、花山工业集中区。完成了文明小区、世纪春小区、西成小区、交通小区、迎宾小区等10余个花园式住宅小区建设。每年都投资数千万元对城市道路、绿化美化、灯光等工程进行更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整体功能,市容和环境卫生质量逐年改善。通讯事业和信息网络建设迅猛发展。
2.2自然条件
l)气候条件
本项目区气候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昼夜温差大;夏季热而不燥,雨量充沛,日照适中;秋季凉爽,多晴朗天气:冬季长,干燥寒冷。夏季1962年6月17日为历史上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在1、2月可达-28℃一34℃。年平均气温4.7℃,冬季平均气温零下9.9℃,夏季平均气温零上20.7℃。最大降水量为1960年1238.4毫米,雨季集中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占全年总量的60%,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以上。降雪多集中于11、12月,积雪深达40-50厘米,给公路交通运输造成困难。历年各月最大平均自然风速2.0m/s,最小平均自然风速0.8m/s。无霜期多为140-150天,初霜期在9月下旬,终霜期在4月下旬。最大冻结深度1.50米,初冻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解冻时间一般在次年的4月末。
2)水文地质
场区场地地层为双元结构,上部为透水性差的亚砂土,粉细沙层,下部为透水性较强的砂卵石层,地下水埋藏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型潜水、
硅酸盐类溶洞裂隙水、碎屑岩裂隙孔隙隙承压水、玄武岩孔洞裂隙水、基岩风化壳网状裂隙水等五大类型。地下水位较高,埋深一般为2m,地下水向河下游河床方向排泄。
3)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速度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有关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的规定,本项目建设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
第三章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
3.1. 项目提出的背景
(1) 建国以来,党和对机关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和业务技术用房建设工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我国的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某市的事业同全国一样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扰滥社会治安秩序、侵害公民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应有的制止和惩罚,有效地预防和制止了重大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主要违法犯罪的发生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2)自成立以来,经费投入不足,原有设施一直未得到很好地改善,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和业务技术用房十分简陋和拥挤,已成为制约、影响正常业务工作和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能力的主要因素,此种状况已极不适应当前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有效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形势要求。
(3)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区、市对加强和完善机关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和业务技术用房建设工作的要求,业务技术用房新建工程拟在建国街某市一中原址进行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维护全区社会治安秩序、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保护公民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管理户政国籍入境出境事物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
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集行政办公于一体的地方机关设施,将充分发挥机关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职能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人身自由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4)当前正值社会转型期,因不同矛盾引发的各类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各类件,冲击机关,门虽迅速处警,也投入了大量警力,及时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但已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暴露了机关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预防、制止能力不足,使社会治安维护手段和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现代公共安全的新要求。为此,决定自2007年起加大对机关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和地(市)、县级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投资力度,争取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根本解决机关监管场所和地(市)、县级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建设问题。
(5)某市经济发展较快,蕴藏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为负责社会治安管理的机关—,担负着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为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建设是政权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法律的守护者,是人民公平正义的保护神,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一道重要防线,肩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2010年某市已把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建设业务技术用房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1)某市,现有民警和工作人员235人,其中派出所10人,监管所6人,内设机构13个。现办公楼位于兴隆街,建于2006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50平米,业务技术用房46间,房屋使用率为100%。由于房间紧张,地下车库也改建成办公室使用。
(2)目前业务技术用房已无法适应办公要求。由于大院占地面积较小,主体建筑面积小、楼层低矮,附属建筑零乱,与住宅之间的小院狭小拥挤。
(3)建筑设计不合理,所有办公房间面积过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办公要求,许多先进设备无法配置。
(4)业务技术用房紧张,通讯指挥、机要室、档案室和训练室及部分内设机构无法安置,业务技术用房严重不足。
(5)辖区面积较大,居民21.6万,人口众多,特别是市区作为某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捷,人员和物流量大,治安形势复杂。加之地处老城区中心地带,街狭窄,人员和机动车流量大,交通安全存在很大隐患。面对新时期严峻的治安形势,老化、狭小、设备成旧、通讯指挥落后的办公楼已不能适应繁重的保卫任务,成为制约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6)原办公楼是由某市划拨使用的,某市无该楼房的产权。
因此,解决业务技术用房的问题非常迫切和重要。
2、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市关于地方机关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和业务技术用房建设的要求。
现有的业务业务技术用房受以前建设条件,规划、设计落后,通讯、信息网络、电子监控设备均未安装,各类办公及附属场所面积未能达标,特别是快速出警不便的问题,已不能适应当前治安、刑事及处置突发性事件的需要。根据、建设部、国家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鉴于现业务技术用房现状,建设现代化的、功能齐全的业务办公大楼已迫在眉睫。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落实物质建设计划,加强建设速度,提高建设水平,解决现有业务技术用房在功能上存在着严重不足的现状,本项目的建设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是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文明社会、提高办案效率、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鉴于以上原因,某市经过充分研究,并经上级有关部门同意后,决定兴建业务技术用房。
3.3、需求分析
1.建设业务技术用房是某市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某市的城市发展和扩张,对于某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长期以来,市对改善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治
安进行了不懈努力,社会治安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目前仍在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1)社会治安维护任务依然繁重,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辖区面积较大,人口众多,特别是市区作为某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人员和物流大,治安形势复杂。当前正值社会转型期,因不同矛盾引起的群体性矛盾事件时有发生,极易导致被个别坏人利用制造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治安环境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仍然威胁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面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预防制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目前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预防战略和预防体系。
(2)现有民警和工作人员235人,现办公楼位于兴隆街,建于2006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50平米,业务技术用房46间。因业务技术用房紧张,通讯指挥、机要室、档案室和训练室及部分内设机构无法安置,专业技术队伍力量薄弱,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较低。目前业务技术用房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预防控制机构设置不健全,内部结构不合理,全从事专业技术的人员不足20人,设置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当突发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暴发时,应对能力较为薄弱。
(3)业务技术用房紧张,软件建设受到影响,技术储备能力不足,无法解决公共安全事件疑难和关键问题。对于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所需的器械、装备、个体防护用品、等物资,由于缺乏资金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