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4:00:29
文档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作者:唐秀宁    文章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680    更新时间:2008-2-14-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我认为,新课程下教师的备课应该经历一个由“从无到有”到“从有到无”的复杂的智力过程,从而完成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全新建构。具体阐述如下:一、“从无到有”面对教学内容,教师备课的目的就是预先构建自己的教学设计,
推荐度:
导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作者:唐秀宁    文章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680    更新时间:2008-2-14-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我认为,新课程下教师的备课应该经历一个由“从无到有”到“从有到无”的复杂的智力过程,从而完成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全新建构。具体阐述如下:一、“从无到有”面对教学内容,教师备课的目的就是预先构建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
- 作者:唐秀宁    文章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680    更新时间:2008-2-14 -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

我认为,新课程下教师的备课应该经历一个由“从无到有”到“从有到无”的复杂的智力过程,从而完成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全新建构。具体阐述如下:

  一、“从无到有”

  面对教学内容,教师备课的目的就是预先构建自己的教学设计,通常的形式就是通过备课写出教案。也就是说,教师备课的第一步是通过复杂的智力活动来设计教学诸环节,经过研究教材、查阅资料、分析学生等工作,整理出成熟的教案的时候,也就完成了由没有教案到有教案的过程,即“从无到有”。可以说,这是任何一个合格教师都必须做的一项常规工作,不少教师在备课方面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新课程更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强调备课内容的人文性。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备课优势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新课标,备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来。具体来说,应该做到“四备”。

  1.备出理念。

  理念决定行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成为我们备课的核心理念。传统的备课更侧重于考虑教师如何“教”,而新理念下的备课则更侧重于考虑学生如何“学”。“新课程”看一节课的成败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精彩。“以学生学习为主”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教师是否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交给了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担当起“首席”的角色。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学生的学习的需要。从教学目标的的确定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首先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所有的细节都是针对学生的“学”设计的而不是针对教师的“教”设计的,或者说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总之,教师眼里真正有了学生,心里装着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架子放下,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教师的“首席”作用才得以发挥。

  2.备透教材。

  虽然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互动的,但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可以脱离教材海阔天空的发挥,还是应该扎扎实实地走进文本。教师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传统意义的“吃透教材”仍然是我们备课的法宝。要想“吃透教材”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走进教材”。所谓“走进教材”就是教师专心研读教材本身,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从学生的角度去反复研读课文,直至充分理解,准确把握。然后再查阅相关的教辅资料,补充和深化原有的理解和把握。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其二是“走出教材”,即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和多方面能力的渗透,主要包括知识点的关联,课内外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思维方法和思想教育的渗透等等。教师要善于多渠道收集和整合相关信息,手头的教学参考资料,网络的教学资源,生活中的语文素材等都是我们备课需要参考的内容,但决不要被现有的教参资料了自己的思想,语文教师要善于读书,敢于思考,能够拥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能够具有自己的语文思想。我们的备课应该以教材为支点,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借教材这个点深入到生活的面。把文本和生活,语文和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3.备准学生。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需要,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同一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的需要,同一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需要等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和原有经验,以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另外,学生的情感状态也非常重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求知欲和兴趣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总之,只有备准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备好自己。

  新课程的教学,除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外,也要注意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要备课堂语言,备教态动作,备课堂应变等,有效地利用好个性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语文个性。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化,教师应巧妙地把个人能力包括语文素养、音乐素养、美术素养等最大限度的外化为课堂细节,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发挥出来而不是个人表演出来。

  总之,在新课标下的备课,要把过去备课中只关注具体课文的肢解和知识的填塞转变为关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应该是一种开放、合作、发散的备课。

  二、“从有到无”

  思路清晰了,教案成熟了,是不是就可以放胆的按照预先构建的教案来组织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先看两种我们常常见到的新课型。

  一种是翻版的“清君入瓮式”。这种课型不同于传统的“请君入瓮”式教学,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自顾自地慷慨讲解,不再像过去那样生灌硬输。而是努力按照新课标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备课,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情况,但真到了课堂上,常常还是精心设计布局,然后十分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思路,最后顺理成章的完成教学目标。整堂课无比顺利,甚至还有不少精彩的镜头,掌声叫好声也时时有。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如果我们冷静地反思,就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窠臼,教师还是一丝不苟的实施自己设计好的教案,还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走,来努力完成教师的预定目标。学生一旦提出与教师预先的设计相左的想法或疑问,稍有偏离轨道的动机,教师就赶快牵引,努力纠偏,再把学生引导过来。这样,学生的思维智慧和创造激情常常是方兴即息,教师的教学意义也功亏一篑。这种翻版的“请君入瓮”式教学,其实是变相的传统教学。

  另一种是“信马由缰式”。教师的确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做到了尊重学生,于是课堂成了学生放任自由的天下,上课动辄就让学生讨论问题,要不就是多种形式的问答。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对学生的回答,也总是用“很好”、“非常好”等鼓励性词语一味地进行肯定。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求”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说就可以放任学生,不论有没有讨论的必要都要讨论,不管学生的回答合不合理都一味肯定,这其实也是对新课标的误解和扭曲。“自主、合作、探求”的学习方式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并不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相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的艺术性的要求更提高了,指导难度更大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更加注重合作交流,鼓励思考和探求新知识。这些活动中老师的“首席”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始终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要,和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一起进行研究学习,教师在学生眼中只是一个有更强的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是学生可以请教问题的优秀生。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了一个“好学生”而不是“好老师”,也许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认为,我们需要二次备课。需要把我们预先设想的方案重新打破,重新备课,从每个教学环节的细节备起。特别注意的是要明确备课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学生,可以说学生是我们备课的中心内容。等把原有的成熟教案备得消失了,才真正做到了“无案”胜“有案”的境界。这时,进入课堂后我们就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运行状态随时调整,教案随机生成。至此,教师的备课完成了由“预先构建”到“现行构建”的过程。这样,开发的多元的“以人为本”的课堂机制生成了。当然,现行构建的有效性既取决于教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把握,更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开放型或突发性的问题的选择、、升华和激励。

文档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作者:唐秀宁    文章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680    更新时间:2008-2-14-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我认为,新课程下教师的备课应该经历一个由“从无到有”到“从有到无”的复杂的智力过程,从而完成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全新建构。具体阐述如下:一、“从无到有”面对教学内容,教师备课的目的就是预先构建自己的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