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社会心理学网上作业1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4:01:11
2012社会心理学网上作业1答案
一、单选题1、罗森塔尔等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A.皮克马利翁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光环效应2、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访谈法,另一种是 ( )。A.实验法B.问卷法C.观察法D.预测法3、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 )。A.初级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4、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别人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
导读一、单选题1、罗森塔尔等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A.皮克马利翁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光环效应2、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访谈法,另一种是 ( )。A.实验法B.问卷法C.观察法D.预测法3、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 )。A.初级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4、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别人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
| 一、单选题 |
| 1、罗森塔尔等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 |
| A.皮克马利翁效应 |
| B.首因效应 |
| C.近因效应 |
| D.光环效应 |
| 2、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访谈法,另一种是 ( )。 |
| A.实验法 |
| B.问卷法 |
| C.观察法 |
| D.预测法 |
| 3、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 )。 |
| A.初级社会化 |
| B.预期社会化 |
| C.再社会化 |
| D.继续社会化 |
4、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别人对他的看法,
| 这种现象属于( )。 |
| A.近因效应 |
| B.晕轮效应 |
| C.首因效应 |
| D.宽大效应 |
| 5、儿童期社会化被学者们称为( )。 |
| A.初级社会化 |
| B.基本社会化 |
| C.预期社会化 |
| D.再社会化 |
| 6、( )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
| A.自我 |
| B.自尊 |
| C.态度 |
| D.意识 |
| 7、( )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
| A.社会地位 |
| B.社会角色 |
| C.社会行为 |
| D.社会心理 |
| 8、三度归因理论是由( ) 提出来的。 |
| A.凯利 |
| B.海德 |
| C.维纳 |
| D.库利 |
| 9、( )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
| A.实验法 |
| B.调查法 |
| C.观察法 |
| D.问卷法 |
| 10、( )是一个独特而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尤其是在个体进入青春期后,他的影响日趋重要。 |
| 11、下列角色中属于规定性角色的是( )。 |
| A.父亲 |
| B.朋友 |
| C.外交官 |
| D.妻子 |
| 12、下列有关文化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文化具有普遍性 |
| B.文化具有共享性 |
| C.文化具有遗传性 |
| D.文化具有整合性 |
| 13、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 )。 |
| A.初级社会化 |
| B.基本社会化 |
| C.预期社会化 |
| D.再社会化 |
| 14、美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 )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在哲学知识内部建立了社会心理学的主题思想的创始人。 |
| A.罗斯 |
| B.卢梭 |
| C.奥尔波特 |
| D.鲍德温 |
| 15、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 |
| A.初级社会化 |
| B.基本社会化 |
| C.预期社会化 |
| D.再社会化 |
| 16、( )的“社会比较过程理论”认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业、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对比。 |
| A.罗森塔尔 |
| B.伍德 |
| C.希金斯 |
| D.费斯汀格 |
| 17、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过程理论”认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 )进行比较。 |
| A.比自己强的人 |
| B.与自己类似的人 |
| C.比自己差的人 |
| D.自己不熟悉的人 |
| 18、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 )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 |
| A.罗斯 |
| B.奥尔波特 |
| C.鲍德温 |
| D.塔尔德 |
| 19、下列角色中属于开放性角色的是( )。 |
| A. |
| B.朋友 |
| C.外交官 |
| D.法官 |
| 20、自我概念的内容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 |
| 二、多选题 |
| 1、社会心理学家莱维特通过研究,提出了个体获得成功的动机模式。其中包括多种不同的取向,它们是: |
| A.内部取向模式。 |
| B.外部取向模式。 |
| C.竞争取向模式。 |
| D.合作取向模式。 |
| E.权力取向模式。 |
| 2、个体社会化表现出的特点有: |
| A.个体的社会化是以其生物的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
| B.个体的社会化是共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
| C.个体的社会化在于青少年时期。 |
| D.个体社会化发展是均衡地进行的。 |
| E.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作用。 |
| 3、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家包括: |
| A.法国的卢梭。 |
| B.英国的霍布士。 |
| C.德国的勒温。 |
| D.美国的奥尔波特。 |
| E.美国的菲斯订格。 |
| 4、性别角色的基本特点有: |
| A.文化普遍性。 |
| B.文化制约性。 |
| C.相对稳定性。 |
| D.代际动态性。 |
| E.性别角色的多样性。 |
| 5、提出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的社会心理学家有: |
| A.奥尔波特。 |
| B.冯特。 |
| C.菲斯汀格。 |
| D.埃里克逊。 |
| E.帕森斯。 |
| 6、下列说法中,与“性别角色”定义相符的有: |
| A.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 |
| B.性别角色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发育自然会掌握的。 |
| C.性别角色的划定,决定着某一个体的社会化定向。 |
| D.性别角色是由社会和团体为男女规定的一套行为规范。 |
| E.性别角色的具体内容是普遍存在的,与文化背景没有联系。 |
| 7、影响内部动机强弱的因素有: |
| A.奖励。 |
| B.自我控制。 |
| C.自我决定。 |
| D.外部动机施加者的性格特点。 |
| E.外部动机施加者的生活环境。 |
| 8、社会心理学家把社会心理现象划分为不同层次来研究的,它们是: |
| A.个体水平的研究。 |
| B.团体水平的研究。 |
| C.社会水平的研究。 |
| D.集合水平的研究。 |
| E.集中水平的研究。 |
| 9、自我意识具有一系列的特征,其中有: |
| A.自我意识的客观性。 |
| B.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
| C.自我意识的形象性。 |
| D.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
| E.自我意识的倾向性。 |
| 1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格登关于警觉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说明: |
| A.激发动机与否,对当事者活动效果(成绩)没有影响。 |
| B.激发动机与否,对当事者活动效果(成绩)影响不明显。 |
| C.激发动机与否,对当事者活动效果(成绩)影响很大。 |
| D.激发动机的方式对当事者活动效果(成绩)有不同的影响。 |
| E.激发动机的方式对当事者活动效果(成绩)没有影响。 |
| 11、最可能影响性别角色心理差异的生理因素,主要集中在: |
| A.神经细胞元。 |
| B.遗传基因。 |
| C.性激素。 |
| D.大脑。 |
| E.淋巴腺。 |
| 12、社会化的因素主要包括: |
| A.社会文化。 |
| B.家庭。 |
| C.学校。 |
| D.同辈团体。 |
| E.大众传播工具。 |
| 13、下列说法中,与社会化概念相符的说法有: |
| A.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
| B.社会化是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条件发生变化的过程。 |
| C.社会化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的过程。 |
| D.社会化是一个学习道德规范的过程。 |
| E.社会化是个体转化的过程;社会控制是促使个体转化的手段。 |
| 14、性别角色心理差异的主要表现方面有: |
| A.攻击性。 |
| B.自信心。 |
| C.自我评价。 |
| D.焦虑。 |
| E.学习动机。 |
| 15、奥尔波把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 |
| A.自然的自我。 |
| B.生理的自我。 |
| C.文化的自我。 |
| D.社会的自我。 |
| E.心理的自我。 |
| 16、个人的自我意识是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它们是: |
| A.自我认识。 |
| B.自我体验。 |
| C.自我学习。 |
| D.自我控制。 |
| E.自我照顾。 |
| 17、下列说法中,与社会心理学定义相符的有: |
| A.社会心理学重视探讨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 B.社会心理学重视探讨自然界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 C.社会心理学强调探讨社会情境。 |
| D.社会心理学强调探讨自然环境。 |
| E.社会心理学同时注重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 |
| 18、社会心理学起源与发展经历的阶段大体上有: |
| A.神学的思辩阶段。 |
| B.哲学的思辩阶段。 |
| C.经验的描述阶段。 |
| D.科学的描述阶段。 |
| E.实验的分析阶段。 |
| 1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分为五种,其中有: |
| A.生理的需要。 |
| B.心理的需要。 |
| C.安全的需要。 |
| D.娱乐的需要。 |
| E.自我实现的需要。 |
| 20、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布鲁纳认为,人的内部动机由三种内驱力引起。它们是: |
| A.好奇的内驱力。 |
| B.生理的内驱力。 |
| C.胜任的内驱力。 |
| D.互惠的内驱力。 |
| E.敌对的内驱力。 |
| 21、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性别角色定型的基础包括: |
| A.直接获得。 |
| B.直接强化。 |
| C.模仿。 |
| D.观察学习。 |
| E.自我领悟。 |
| 22、心理学家布洛克认为,性别角色的发展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它们是: |
| A.前习俗阶段。 |
| B.理解习俗阶段。 |
| C.习俗阶段。 |
| D.发展习俗阶段。 |
| E.后习俗阶段。 |
| 23、成就动机,是个人拥有的一种想要做好事情的内在动力。与此相关的个人因素有: |
| A.个人对自己的高要求。 |
| B.个人对自己的高标准。 |
| C.个人的高体能水平。 |
| D.个人的高抱负水平。 |
| E.个人的高智能水平。 |
| 24、青年期,个体在自我意识中,实现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再统一的类型有: |
| A.自我肯定型。 |
| B.自我矛盾型。 |
| C.自我否定型。 |
| D.自我扩张型。 |
| E.自我萎缩型。 |
| 25、在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上,一般都以1908年为起点。因为这一年同时公开出版了两本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们是: |
| A.美国心理学家冯特的《社会心理学》。 |
| B.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 |
| C.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社会心理学引论》。 |
| D.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引论》。 |
| E.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的《社会心理学引论》。 |
| 26、社会化的内容包括: |
| A.政治社会化。 |
| B.民族社会化。 |
| C.法律社会化。 |
| D.道德社会化。 |
| E.性别角色社会化。 |
| 27、根据探讨社会心理现象的角度,社会心理学有: |
| A.生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
| B.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
| C.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
| D.比较技术的社会心理学。 |
| E.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 |
| 28、自我意识的功能是多方面,其中有: |
| A.自我认识的功能。 |
| B.自我评价的功能。 |
| C.自我扩张的功能。 |
| D.自我情绪体验的功能。 |
| E.自我控制的功能。 |
| 29、个体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社会化的类型有: |
| A.早期社会化。 |
| B.预期社会化。 |
| C.发展社会化。 |
| D.反向社会化。 |
| E.再社会化。 |
| 30、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的道德判断经过的发展阶段有: |
| A.道德判断从主观到客观。 |
| B.道德判断从强制到自愿。 |
| C.道德判断从他律到自律。 |
| D.道德判断从自发到自觉。 |
| E.道德判断从效果到动机。 |
2012社会心理学网上作业1答案
一、单选题1、罗森塔尔等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A.皮克马利翁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光环效应2、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访谈法,另一种是 ( )。A.实验法B.问卷法C.观察法D.预测法3、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 )。A.初级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4、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别人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