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钴(III)配合物的制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4:03:11
文档

钴(III)配合物的制备

钴()配合物(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的制备实验目的1.掌握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的制备方法;2.掌握利用同离子效应改变化合物溶解度的原理;基本原理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指含有配位键的化合物。配合物通常包括内界和外界两部分,如配合物[Co(NH3)5Cl]Cl2,方括号以内为配合物的内界,它是由中心离子(Co3+离子)和配位体(NH3分子、Cl-离子)以配位键结合的整体,又称配离子。配体中与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如[Co(NH3)5Cl]Cl2中,
推荐度:
导读钴()配合物(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的制备实验目的1.掌握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的制备方法;2.掌握利用同离子效应改变化合物溶解度的原理;基本原理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指含有配位键的化合物。配合物通常包括内界和外界两部分,如配合物[Co(NH3)5Cl]Cl2,方括号以内为配合物的内界,它是由中心离子(Co3+离子)和配位体(NH3分子、Cl-离子)以配位键结合的整体,又称配离子。配体中与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如[Co(NH3)5Cl]Cl2中,
钴()配合物(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的制备

实验目的

1. 掌握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利用同离子效应改变化合物溶解度的原理;

基本原理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指含有配位键的化合物。配合物通常包括内界和外界两部分,如配合物 [Co(NH3)5Cl]Cl2 ,方括号以内为配合物的内界,它是由中心离子(Co3+ 离子)和配位体(NH3 分子、Cl- 离子)以配位键结合的整体,又称配离子。配体中与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如 [Co(NH3)5Cl]Cl2 中,五个NH3 分子中的N原子、Cl原子都是配位原子,配位数是6。方括号以外的部分为配合物的外界。外界与内界以离子键结合。配合物能以晶体形式稳定存在,溶于水后,配离子,如[Co(NH3)5Cl] 2+,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溶液中。配合物这种性质与复盐不同,如AlK(SO4)2·24H2O虽能以晶体形式稳定存在,在溶解于水后,各种离子都是存在于溶液中。

配位数是配合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已知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有2、3、4、5、6、7、8、9、10、11、12,其中较常见的是2、4、6。

仪器、药品和其他材料

仪器:水浴、水浴锅。

烧杯(150 mL)、量筒(5、25×2、50 mL)、锥形瓶(250 mL、250 mL)、布氏漏斗、循环水泵、称量瓶、表面皿、滴管、玻璃棒。

药品:HCl(浓、6 molּL-1、0.5 molּL-1标准溶液)、H2O2(30%)、NH3·H2O(浓)、NH4Cl(固)、CoCl2·6H2O(固)、乙醇(无水)。

材料:冰、冰水、滤纸。

实验步骤

配合物制备

在250 mL锥形瓶中,溶解2.5 g NH4Cl于10mL水中,加入5克研细的CoCl2·6H2O粉末,待固体溶解后加入15 mL浓氨水。

产物置于通风橱中。在冷水浴并充分摇动下,用滴管逐滴加入约4 mL H2O2(30%)。不断摇动溶液,直至气泡终止放出。溶液中有深红色的 [Co(NH3)5H2O]Cl3 生成。然后慢慢地加入15 mL浓盐酸。在此过程中,即有红紫色沉淀生成。将混合产物置于水浴(60―70℃)中加热约20 min,并时时摇动。用冰水将瓶内产物冷却至室温,便有大量的红紫色的 [Co(NH3)5Cl]Cl2 析出(必要时可添加H2O2)。用布氏漏斗吸滤,用总量为25 mL的冰水分多次洗涤,再用冷却过的1 : 1盐酸洗几次,最后用乙醇再洗一次。将产品置于烘箱中,在110℃下干燥1小时。

数据记录和处理

序号操作现象说明
250mL三角烧瓶中加入2.5g NH4Cl+10mL H2O +5g CoCl2·6H2O

溶液呈紫红色,无沉淀CoCl2溶液呈紫红

+15mL NH3(AR)

溶液呈棕红色,无显著沉淀生成棕红色[Co(NH3)6]Cl2
逐滴加入4mL H2O2(AR),以水浴冷却,摇动

有气泡产生,后有嗞嗞声,烧瓶发热,有少量NH3味

H2O2分解产生O2

棕红色[Co(NH3)6]Cl2氧化为紫红色[Co(NH3)5Cl]Cl2

当嗞嗞声减小后(~15min)

摇动时有嗞嗞声出现,有NH3味产生,似有少量沉淀出现

加热加速氧化过程,沉淀应为紫红色[Co(NH3)5Cl]Cl2
滴加HCl(AR)15mL

加热至65℃(~20min)

出现棕红色沉淀,滴加HCl时出现白烟,摇动时有嗞嗞声,无氨味,有HCl味

同离子效应使紫红色[Co(NH3)5Cl]Cl2大量析出,过量H2O2继续氧化及分解,溶液应呈酸性

水浴冷却,后冰水冷却溶液颜色转为紫红,沉淀转为紫红,大量紫红沉淀析出降温致[Co(NH3)5Cl]Cl2溶解度下降

滤纸抽滤,25mL冰水洗;6M HCl洗三次,乙醇洗三次

得紫红色结晶[Co(NH3)5Cl]Cl2
产物称量:1.65g。

产率计算:M(CoCl2·6H2O)=237.93;M([Co(NH3)5Cl]Cl2)=250.44;

产率φ=1.65/5*250.44/237.93=31.35%。

思考题

1、CoCl2溶解时为何不先加NH3(aq.)?

答1:CoCl2在NH3溶液中将生成Co(OH)2沉淀,导致后续配位反应速度的缓慢(Co(OH)2+6NH3=[Co(NH3)6]2++2OH-),若先将CoCl2溶解后再加入,则可以直接生成[Co(NH3)6]2+(CoCl2+6NH3=[Co(NH3)6]Cl2),由于该反应未涉及沉淀溶解,故反应速度较快。

2、Co(III)配合物制备时,加热后段为何将溶液浓缩?

答2: [Co(NH3)6]Cl2氧化生成的[Co(NH3)5Cl]Cl2为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较大,为了提高配合物的回收率,需要在固体析出前对溶液进行浓缩,以减少溶解损失。

3、Co(III)配合物制备时,加热温度高低的利弊分析。

答2:在反应2[Co(NH3)6]Cl2+2NH4Cl+H2O2=2[Co(NH3)6]Cl3+2NH4OH,加入的H2O2除与Co(II)反应之外,尚有部分H2O2因直接分解而损失,导致Co(II)氧化率的降低,提高温度有利氧化反应速度加快,但也会导致更多H2O2分解。由于H2O2的分解速度随H2O2浓度及温度提高而加快,因此在氧化前期除需要缓慢加入H2O2,以免H2O2无效分解外,尚需采用冷水浴降低体系温度,但在大部分H2O2浓度较低时,氧化反应速度也将降低,此时可通过提高温度加快氧化反应速度,同时加快Cl-取代NH3使以下反应发生,[Co(NH3)6]Cl3+2HCl=

[Co(NH3)5Cl]Cl2+NH4Cl并通过蒸发除去部分水以提高Co的氧化率及配合物的回收率。

文档

钴(III)配合物的制备

钴()配合物(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的制备实验目的1.掌握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的制备方法;2.掌握利用同离子效应改变化合物溶解度的原理;基本原理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指含有配位键的化合物。配合物通常包括内界和外界两部分,如配合物[Co(NH3)5Cl]Cl2,方括号以内为配合物的内界,它是由中心离子(Co3+离子)和配位体(NH3分子、Cl-离子)以配位键结合的整体,又称配离子。配体中与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如[Co(NH3)5Cl]Cl2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