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 历史科 期末考试试卷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要求。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表格内。)
1.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拉开了序幕,世界的目光齐聚上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海在近代哪个条约中被辟为通商口岸(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2.2010年5月,上海代表中国第一次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历史上,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则开始于(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爱国运动
C.中国党的成立 D.辛亥
3.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一胜一负,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是否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B.是否是由组织领导
C.是否英勇作战 D.是否有国际援助
4.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
A.清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C.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清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5.在国共两党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以下哪一历史事件之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
A.日军占领沈阳 B.台儿庄战役
C.卢沟桥事变 D.西安事变
6.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大规模实践开始于( )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 D.洋务运动
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平均地权”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内容不包括( )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8.标志着打响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第一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
C.秋收 D.井冈山会师
9.抗日战争胜利后,下列关于当时形势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民渴望和平 ②美国推行“扶蒋” ③中国党积极争取国内和平 ④希望同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1909年全线通车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主持设计和修筑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是( )
A.侯德榜 B.詹天佑
C.张謇 D.严复
11.“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甲午战役割”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辛亥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欢呼”主要来自( )
A.满清统治结束 B.武昌胜利
C.列强宣布“中立” D.中华建立
1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主要是因为此后(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中国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国的领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14.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5.中华民族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16.每年的8月15日,全中国都要举行或大或小的纪念活动,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武昌的胜利 B.长征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争的胜利
17.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由材料可以判断,这一运动的性质是( )
A.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思想运动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D.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8.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出现的通讯手段是( )
A.有线电报 B.有线电话
C.无线电报 D.无线电话
19.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了“关门打狗”的战术。请问其中的“门”是指( )
A.沈阳 B.长春
C.锦州 D.大连
20.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小刚同学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选择一处目的地,在该地召开的一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遵义 B.瑞金
C.吴起镇 D.会宁
21.《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22.人民战争中直逼南京和武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粉碎重点进攻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23.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 D.维护清朝统治
24.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 是指( )
A.自强、求富 B.立宪、议院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25.近代以来,洋商、洋货在中国逐渐大行其道。而“中国制造”——民族工业的兴起则是在( )
A.明朝中后期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末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班别: 姓名: 学号:
八年级 历史科 期末考试答题卷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要求。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表格内。)
| 试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答案 | |||||||||||||||
| 试题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答案 |
26.阅读下列材料:
万急,延安
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请回答:
(1)这是谁发给的电报?(2分)
(2)类似的电报他发过几次?(2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2分)
(3)对此,中国党作出了什么决定?(2分)为什么?(4分)
27.历史昭示:落后就要挨打。
材料一 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华民族旧日辉煌不在,备受沧桑、历尽苦难。
(1)材料描述的是哪次侵华战争?(1分)这次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二 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强盗们的大火,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上了深深的伤痕,也焚毁了大清国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
(2)材料描述的是哪次侵华战争?(1分)其中的“强盗们”主要是指哪两个国家?“强盗们的大火”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材料三 民族的危亡警醒了千百万仁人志士,他们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终于推翻了清王朝,铲除了封建帝制,一幅波澜壮阔的救国画卷渐次展开。
(3)材料中“推翻了清王朝,铲除了帝制”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4)请列举这幅画卷中的救亡行动。(3分)
材料四 2010年2月26日,在台北火车站大厅举办了“文创台盐——盐雕及12兽首盐灯艺术展”。盐雕12兽首,取材于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海宴堂”前失散的12兽首,是圆明园失散铜铸兽首的精盐翻版再制。
(5)今天举办以“失散的圆明园兽首”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有何意义?(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