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失焦虑量表测评大学生的效度和信度"
李琦王佳宁赵思琦贾彦茹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25通信作者:王佳宁wjn@hrbnu.edu.cn)
【摘要】目的:检验错失焦虑量表(FoMOs)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方法:选取哈尔滨市2所高校的大学生共1021名,其中553名(样本1)用于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468名(样本2)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间隔2周后,在样本1中选取86名进行重测。在样本2中选取228名施测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FIS)检验效标效度。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错失信息恐惧、错失情境恐惧2个因子,累积解释量表总变异量的57.42%;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x W=3.90,CH=0.95,GFI=0.97,TLI=0.92,IFI=0.95,RMSEA=0.08);效标效度检验显示.FoMOs中文版与STAI,FIS得分均呈正相关(r=0.30、0.31,均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系数为0.72,2个因子的a系数分别为0.78、0.70;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5,2个因子的分别为0.80和0.66。结论:错失焦虑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样本中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以作为评估大学生错失焦虑程度的工具。
【关键词】错失焦虑;效度;信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R74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19)004-0312-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9.04.014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4):312-317.)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 in college students
LI Qi,WANG Jianing,ZHAO Siqi,JIA Yanru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150025,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Juining.wjn@hrbnu.edu.cn
[Abstract]Objective:To examine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FoMOs)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Methods:Totally1021subjects were recruited in the study,553college students(sample1) were recruited to complete the test version for item an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468college students(sample2) were tested with formal version for furth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Totally 86students from sample1were retested for test-retest reliability with two wccks interval.The criterion validity was tested with the 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the Intensity Scale(FIS)by choosing228students from sample2.Results:The explanatory factor analysis produced2factors including fear of miss information and fear of miss situation.The accumulating explanatory rate of the2factors was57.42%,and the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FoMOs had a good construct validity(x/df=3.90,CFI=0.95,GFI=0.97,TLI=
0.92,IFI=0.95,RM SEA=0.08).The FoMOs scores were extreme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cores of ST A l
and FIS(r=0.30,0.31,Ps<0.001).Cronbach z s a coefficients were0.72for the total scale and0.85for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ies for the2factors were0.78and0.70,and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ies for the2factors were0.80and0.66.Conclusion:The revised Chinese Version of the Fear of Missing Out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G20I6004)scal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and it's a reliable tool to assess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fear of missing out.
[Key words]Fear of Missing out;validity;reliability;college students
(Chin Ment Health J,2019,33(4):312-317.)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具有社交的需要,大学生群体在社交需要上具有迫切性的特征,强烈的人际交往需要使大学生希望能够了解他人、与他人分享生活经历⑴,大学生处在使用社交媒体最为频繁的年龄段,网络社交是其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⑵。错失焦虑(fear of missing out,FoMO)一词最初由美国作家安妮•斯塔梅尔于2011年提出,她将错失焦虑描述为一种人人皆有的倾向,好奇他人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断追踪社交网站、想要经常与朋友互动、为错过了朋友们一起做的事情而失落,都是错失焦虑的外在表现⑶。随后J.WALTER THOMPSON情报网将其界定为个体为错过某事而持续焦虑的状态,个体不一定知道他们到底错过了什么,但其仍为他人可能正在度过精彩时光而感到恐惧⑷。本研究采用Przybylski等的定义,即个体因担心错失他人精彩的经历、收获而产生的一种弥散型焦虑⑸。错失焦虑是焦虑的亚类,即错失焦虑是一种特殊的焦虑类型⑻。错失焦虑亦为一种特质变量,即每个人生来具有不同程度的错失焦虑倾向,同时错失焦虑的表现会受到诸如环境和人际等因素的影响⑺。错失焦虑外在表现为线下情境中不愿意错过与朋友的聚会[3'8],线上情境中频繁登陆社交媒体、刷新社交网站内容⑼等,错失焦虑的内在心理特征则为一直渴望了解他人所做之事⑸。高错失焦虑者有更大的风险发展出一些非适应性的行为,更容易被社交媒体这一低成本的平台吸引。
个体的错失焦虑水平影响其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高错失焦虑的个体会更频繁地使用社交媒体3小。除了一般性的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外,错失焦虑还会影响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⑷、社交媒体成瘾")、网络通信障碍⑴等非适应性的网络使用行为。除与网络相关的行为以外,错失焦虑也对个体的分心学习、分心驾驶⑸、饮酒行为造成影响。综合来说,较高水平的错失焦虑会使个体沉迷社交媒体,产生一些非适应性的问题行为。因此,错失焦虑对个体的影响机制以及如何控制个体
的错失焦虑水平是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问题。而有效 的错失焦虑测量工具则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撑。
Przybylski等编制的错失焦虑量表(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FoMOs)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错失焦虑测量工具,该量表包含线上与线下情境、测量个体总体程度上的错失焦虑。量表以居住在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个体作为被试,被试年龄在18-62岁,结果显示FoMOs为单因子结构⑸。在美国青少年群体中对FoMOs进行检验,也表现岀了良好的信效度⑴],目前该量表已被翻译为土耳其语⑷、阿拉伯语冋版本。Fo-MOs在阿拉伯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研究U"表明,原始条目中有8个条目能够满足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这8个条目被纳入到2个因子之中,不同于原FoMOs的单因子结构。该量表在不同文化下表现岀了不同的因子结构,说明其需要在更多的文化群体中进行信效度的检验。量表的编制者Przybylski 等也发现错失焦虑会受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因此其建议在不同背景下对FoMOs进行验证⑸。
随着对错失焦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更为具体的错失焦虑类型,如线上背景中的状态性错失焦虑(state-FoMO in theonline context)7\\社交媒体错失焦虑(FoMO about social media)[,9)等,错失焦虑的测量工具也因此得到了细化和丰富,但目前最为广泛使用且信效度较高的测量工具仍为FoMOs。国内对于错失焦虑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至今只有宋小康等基于信息管理学视角编制的移动社交媒体错失焦虑量表该量表测量的对象为社交媒体错失焦虑这一更为细化的错失焦虑类型,仅以线上情境中的错失焦虑作为测量目标,不足以全面反映个体错失焦虑的状况。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修订F o MO s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较为实用的测量工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样本1(用于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哈尔滨市2所大学,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施测与在宿舍楼下方便取样的方式发放问卷600份,得到有效问卷553份,有效率为92.2%,其中男生248,女生305人;大一103人,大二257人,大三126人,大四23人,研究生44人;年龄18-27岁,平均年龄(22±5)岁。
样本2(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聚合效度、区分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选取哈尔滨市2所大学,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施测与在宿舍楼下方便取样的方式发放问卷500份,得到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为93.6%o其中男生201人,女生267人;大一84人,大二153人,大三150人,大四34人,研究生47人;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2±5)岁。
选取样本1中的100人进行2周后重测,回收有效问卷86份,其中男生32人,女生54人;大二46人,大三37人,研究生3人;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22±5)岁。选取样本2中的250人测量效标效度,回收有效问卷228份,其中男生98人,女生130人;大二124人,大三101人,研究生3人;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2±5)岁。
1.2工具
1.2.1错失焦虑量表(FoMOs)⑸
共10个条目,采用5级计分(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 =完全符合),总分越高代表个体的错失焦虑水平越高。
本研究征得原作者授权后对该量表进行翻译,根据中国文化背景及汉语表达习惯,在保持量表原有含义不变的情况下,以表达清晰、易于理解为标准,由2名心理学研究生将量表条目翻译成中文。在此基础上,再由I名英文专业老师将其回译成英文,将回译的英文条目与原量表条目进行对照,并加入1位心理学专家参与评估讨论。最后,调整翻译后的10个条目,尽量使条目内容简明易懂。1.2.2效标工具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共40个条目,分为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与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2个分量表。每个条目采用1(完全没有)〜4(非常明显)4级计分(其中19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高。已有研究”一⑼显示,T-AI的条目4不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所以本研究删除了该条目。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930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 Intensity Scale,FIS严1:共8个条目,前2个条目采用自我报告法,测量个体在社交网站中的朋友数量和使用时间;后6个条目测量个体与社交网站的情感联系强度以及社交网站在个体生活中的重要性,采用1(很不符合)~5(非常符合)5级计分。将所有条目得分标准化后相加得到总分,总分越高表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越大。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810
1-3统计方法
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采用题总相关进行条目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Promax斜交旋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AMOS22.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作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Fo-MOs中文版总分及其2个因子分的相关性,量表总分及2因子分与STAI、FIS得分的相关性;采用Exps小程序计算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CR)和平均方差抽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来考察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使用Cronbach a系数评估内部一致性信度。
2结果
2.1条目分析
分别计算10个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根据相关系数大于0.30且删除条目后总体a 系数提高的标准筛选条目。结果发现,10个条目 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47-0.之间(均P<0.001)o因此,10个条目均符合保留标准。
2.2效度分析
2.2.1结构效度
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romax 斜交旋转法对样本1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0.75,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小于0.001,表明适合进行结构分析"依据因子负荷不低于0.40且排除多重负荷条目的标准,结果删除了条目5(对我来说,能理解朋友正在开的玩笑很重要)、条目6(有时,我担心我是否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刷新动态和资讯上)。删除条目后,主成份分析和斜交旋转法分析发现,产生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有2个,方差的总解释率为57.42%,最终得到8个条目的FoMOs中文版。根据条目的意义,2个因子分别命名为错失信息恐惧与错失情境恐惧,各条目的因子负荷见表1。
表1FoMOs中文版各因子的条目及负荷矩阵(n=553)
因子条目因子负荷错失信息恐惧1我害怕其他人比我有更多精彩的经历、收获。0.84 2我害怕我的朋友比我有更多精彩的经历、收获。0.86
3当我发现我的朋友玩得很开心的时候没有我,我会感到烦恼。0.72
4当我不知道我的朋友在忙什么时,我会感到焦虑。0.72错失情境恐惧7当我错过了和朋友见面的机会时,我会感到烦恼。0.75 8当我玩得开心时,在线与大家分享发生的事对我来说很重要(比如,更新状态)。0.72
9当我错过一个已经计划好的聚会时,我会感到烦恼。0.69
10当我外出旅行时,我仍密切关注朋友的最新动向。0.67
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探索性因子分析中得到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根据修正指标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增设了条目3与条目4之间的共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各拟合指数基本符合测量学标准,模型见图1。以原量表⑸的单因子结构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指数不符合测量学标准。两因子与单因子的模型拟合指数见表20
2.2.2因子之间及两因子与总分的相关性
FoMOs中文版总分与错失信息恐惧、错失情境恐惧2个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78、0.76,均P<0.001),2个因子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 0.19,P<0.001)。
2.2.3效标关联效度
FoMOs中文版总分及错失信息恐惧得分与STAI总分及2个分量表得分均正相关;FoMOs中文版总分及2个因子得分均与F1S总分呈正相关(表3)。
图1FoMOs中文版的结构方程模型
表2模型的拟合指数(«=468)
模型2匕df CFI GFI TLI IFI RMSEA
两因子70.1618 3.900.950.970.920.950.08
单因子157.25169.830.860.920.750.860.14
2.2.4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0.79、0.70,AVE分别为0.52、0.51,说明该量
FoMOs中文版中,2个因子的CR分别为表的聚合效度较好。错失信息恐惧因子与错失情境
恐惧因子得分相关系数的平方值为0.04,小于
AVE 的估计值,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2. 3信度分析
内部一致性信度:总量表的Cronbach a 系数
为0.72,错失信息恐惧、错失情境恐惧的Cron
bach a 系数分别为0.78、0. 70 o
重测信度:总量表的重测信度(r )为0.85, 错失信息恐惧、错失情境恐惧的重测信度分别为
0. 80 和 0. 66 0
特质焦虑量表;FIS,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
表3
FoMOs 中文版的效标关联效度(r, n=228)
项目
FoMOs 总分
错失信息 错失情境恐惧
恐惧
STAI
0. 30 • • •0. 39 • * * 0. 07状态焦虑0.21 …0. 29 … 0. 03特质焦虑
0. 35 * * *
0. 45 * * * 0. 09
FIS 总分0.31 …0. 18***
0.29
注:• •p<0.001o FoMOs,错失焦虑量表;STAI,状态-
3讨论
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样本修订错失焦虑量
表,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删除了条目5和条目
6O 在阿拉伯的F o MO s 修订版本中,同样删除了条 目5,究其原因,一方面,阿拉伯语版FoMOs 和
本研究均以大学生群体作为样本,不同于以成年人
为样本的原始量表,这个条目中所提及的“能够
理解朋友的玩笑”反映了在对话中能否跟上朋友
节奏的日常情况,可能该条目更能反映较大年龄的
错失焦虑者的情况。他们害怕自己不了解时尚的新
词汇,“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害怕因为各自忙于 工作和家庭而不清楚朋友的玩笑背后的笑料,并且 在出现不懂朋友的笑料的状况时,他们会尤其关注
而且“补习”自己不懂的笑料。因此条目5所涉 及的情况可能更适用于较大年龄的群体而非大学
生。另一方面,阿拉伯语版本的研究以科威特的大 学生为被试群体,与本研究的被试群体同是亚洲文
化下的样本,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可能是导致条目5 在本研究中被删除的原因。本研究还删除了条目 6,究其原因,FoMOs 侧重人际相处过程中的错失 焦虑,量表涉及的内容多为与知晓他人经历相关的 内容,而条目6的内容较为宽泛,不仅包含获取他
人最近经历这一层面的含义,而且涉及对社会上的 新颖信息进行关注的这层含义,因此在本量表中,
条目6的因子负荷并未达标。
结构效度分析显示,原量表所使用的单因子结
构模型拟合指标不符合测量学标准,2因子模型是
较为适合中国大学生的量表结构。FoMOs 是Przy- bylski 等根据错失焦虑者害怕错过的精彩的经历、
活动和对话等生活情况,运用项目反应理论编制而
成的量表,其虽然是目前在西方国家较为通用的错
失焦虑测量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但由于错失焦
虑的概念近几年才得到关注,相应的理论结构尚不 完善,已有研究表明FoMOs 的因素结构较不稳 定〔7]。FoMOs 在阿拉伯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
验发现,FoMOs 原始量表的10个条目中,有8个
条目能够满足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这8个条目被纳
入到2个因子之中,但该研究并未对错失焦虑量表
的这2个因子命名醮]。本研究将2个因子分别命
名为错失信息恐惧和错失情境恐惧,错失信息恐惧 的条目内容与错失焦虑者害怕错过的信息有关,比 如害怕自己不知道别人精彩的经历、害怕自己不知
道朋友聚会的消息,该因子反映的是错失焦虑的内 在心理特征;错失情境恐惧的条目内容与错失焦虑
者在特定情境中被引起的焦虑有关,这些情境大多
为错失焦虑者与较为亲近的人的互动,该因子反映 的是错失焦虑者被特定情境所激发的情绪和行为表
现。本研究结果显示,F o MO s 中文版具有良好的 心理测量学属性。
在效标关联效度上,FoMOs 中文版总分及2 个因子得分均与FIS 总分呈正相关,这与已有研究 结果类似①⑺⑷;错失焦虑作为焦虑的一个亚类,
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的错失焦虑与焦虑水平表现出
正相关〔⑵,在本研究中,FoMOs 中文版总分及错
失信息恐惧因子得分与STAI 总分及2个分量表得
分均正相关,但错失情境恐惧因子得分与STAI 总
分及2个分量表得分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首先
就错失信息恐惧与焦虑的关系而言,错失信息恐惧
涉及的内容弥散在错失焦虑者的生活中,个体会长 时间处在担忧他人是否经历了精彩事件的情绪中,
该因子反映了错失焦虑所具有的弥散的焦虑情绪的 属性,个体在对此量表做答时也处在这种弥散性的 焦虑情绪之中,这也许是错失信息恐惧与状态焦虑 分量表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的原因。另一方面,错
在信度上,量表总体及其2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都较高,重测信度也达到了测量学标准。
综上所述,FoMOs中文版的效度及信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可以作为评估我国大学生错失焦虑程度的工具。FoMOs中文版测量内容为个体总体程度上的错失焦虑,即个体的特质在当前环境的影响下所表现岀的错失焦虑水平,请使用者注意区分该量表与其他量表侧重的不同。本量表所含因子与原量表有所不同,这有待于未来的研究对此进行验证和探讨。此外,对量表的翻译可能会导致个体对量表内容的了解与英文版本有所不同,在今 后的修订中,anxious,worried,bother,fear,in jokes等词如何表述最为恰当,亦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1]李岩.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心理障碍分析[J].理论导
刊.2006.(11):94-96.
[21平凡,韩磊,周宗奎.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709-714.
13]FoMO SA,the fear of missing out[N/OL].The Huff Post(2011 -5-25)[2018-6-15].https://www.huffingtonpost com/an-nie-stamcll/fomo-thc-fear-of-missing-_b_817253.html?utm_hp _ref=black-swan.
[4)Miranda C.Fear of Missing Out(FOMO)[EB/OL].J.WALTER
THOMPSON INTELLIGENCE.(2011-5)[2018-6-15].http:
//www.jwtintelligcncc.com/production/7FOMO_JWT_Tren-dReport_May2011.pdf.
[5]Przybylski AK.Murayama K.Dchaan CR,et al.Motivational,emo
tional.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fear of missing out[J].Comput Human Behav,2013,29(4):1841-1848.
[61柴唤友,牛更枫•褚晓伟,等.错失恐惧:我又错过了什么?UJ.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3):527-537.[7]Wcgmann E,Oberst U,Stodt B,et al.Online-specific fear of miss
ing out and internet-use expectancies contribute to symptoms of internet-communication disorder[J].Addie Bchav Rep,2017,5(C): 33-42.
18]Morfold M,Gate SF.Oh my god you arc so missing out[EB/OL].
San Francisco Chronicle.(2010-8-4)[2018-6-15].https:// www.sfchronicle.com/entertainmcnt/morford/articlc/Oh-my-
God-you-are-so-missing-out-2536241.php
[9]Fake C.FOMO and social media[EB/OL].Caterina.Net(2011-
4-12)[2018-6-15].https://caterina.net/2011/03/15/fomo-and-social-media/.
I10]Beyens I,Frison E,Eggermont S."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 adolescents'fear of missing ou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dolescents z social needs, use,and related stress[J].Comput Human Bchav,2016,(12):1-8.
[11]Perrone MA.FoMO:Establishing validity of the 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 with an adolescent population[D].NEW YORK:ALFRED UNIVERSITY,2016:1-74.
[12]Elhai JD,Levine JC,Dvorak RD,et al.Fear of missing out,need
for touch,anxiety and depression are related to 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J].Comput Human Bchav,2016,63(C):509-516. [13]Cheever NA,Rosen LD,Carrier LM,et al.Out of sight is not out of
mind:the impact of restricting wireless mobile device use on anxiety levels among low,moderate and high users[J].Comput Human Behav,2014,37(8):290-297.
[14]Hong FY,Chiu SI,Huang DH.A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use of mobile phones by Taiwanese university female students[J].Comput Human Behav,2012.28(6):2152-2159.
[15]Blackwell D,Leaman C.Tramposch R,et al.Extraversion,neuroti
cism,attachment style and fear of missing out as predictors of social media use and addiction[J].Pers Individ Differ,2017,116(13):69 -72.
[16]Riordan B,Flett J,Hunter J,et al.Fear of Missing Out(FoM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MO,alcohol use,and alcohol-related consequ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J].Ann Neurosci Psychol.2015, 7(2):1-7.
[17]Gokler M,Aydin R,Nal E,et al.Determining validity and reliabili
ty of Turkish version of 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J].Anadolu Psikiyatri Dergisi,2016,17(1):53-59.
[18]Al-Menayes J.The 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validation of the Ara
bic version and correlation with social media addiction[J].Int J Appl Psychol,2016,6(2):41-46.
[19]Tresnawati FR.Hubungan antara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den-
gan fear of missing out about social media pada mahasiswa[J].J Ilmiah Psikologi,2016,8(3):179-185.
[20]宋小康,赵宇翔,张轩慧•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错失焦虑症
(FoMO)量表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1):96-105.
[21]郑晓华,舒良,张艾琳,等.状态-特质焦虑问题在长春的测试
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13-15.
[22]付建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构想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216-217.
[23]李文利,钱铭怡.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中国大学生常模修订[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1):108-114.
[24]孙晓军,连帅磊,牛更枫,等•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
响: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 24(1):32-35.
编辑:靖华
2018-06-15收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