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情境的选取与设计_李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55:41
文档

高中地理教学情境的选取与设计_李虹

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体现教学的民主意识,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分析讲解了本课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后,笔者就让学生分组小结讨论中国古代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趋势。讨论相当热烈,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综观中国古代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总体的特点和趋势呈现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集权得到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等等。也有学生利用“历史纵横”中宋真宗时期皇权受到的“证据”提出自己的质疑,认为这一事例可以作为君主的“否证”。
推荐度:
导读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体现教学的民主意识,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分析讲解了本课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后,笔者就让学生分组小结讨论中国古代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趋势。讨论相当热烈,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综观中国古代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总体的特点和趋势呈现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集权得到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等等。也有学生利用“历史纵横”中宋真宗时期皇权受到的“证据”提出自己的质疑,认为这一事例可以作为君主的“否证”。
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体现教学的民主意识,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分析讲解了本课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后,笔者就让学生分组小结讨论中国古代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趋势。讨论相当热烈,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综观中国古代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总体的特点和趋势呈现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集权得到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等等。也有学生利用“历史纵横”中宋真宗时期皇权受到的“证据”提出自己的质疑,认为这一事例可以作为君主的“否证”。正反观点激烈交锋,深入理解了任何政治制度的建立必须“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道理。事实证明,通过课堂“留白”,为学生创设“议”的空间,能激励他们聚精会神,充分监控自己的历史思维活动的参与,通过课堂的探讨和交流增长知识、形成共识,从而提升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不仅影响着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学习过程的优化、学习结果的检查和修正等认知因素的,而且还会渗透到对学习兴趣、态度、动机水平、注意程度、情绪状态等非认知因素的。有效开发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

然,从而提升历史教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5.

[2]梁瑞兵.元认知与历史教学[J ].咸宁学院学报,2006(05):280.

[3]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话不仅肯定启发的作用,也强调了启发前设计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设计教学情境,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地理学科与自然界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选取和设计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开拓知识的视野,提升思维的探究能力,从而使地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教学情境的选取途径

有效设计教学情境的前提,是选取合适的情境。1.选取精彩图片设计情境

图片呈现在情境设计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地理学科,有着丰富多彩的图片可供选择。选取对比强烈的图片,可以对学生视觉产生冲击。例如,在教学“印度半岛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时,笔者选择了两幅对比度强烈的图片:一幅是印度半岛遭受水灾,田地村庄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的情境;另一幅是印度半岛遭受旱灾,土地开裂寸草不生的情境。然后,运用这两幅图片引导学生展开对“西南季风势力强弱、来得迟、来得早对印度半岛农业生产影响”的学习,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

□李虹

(嘉兴市第一中学,浙江嘉兴

314050

2.选取经典材料设计情境

西方教育家卡尔·罗述斯有一段名言:“……能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都是自己发现并化为己有的知识。”为此,采用富有文学艺术特征的生动文字设计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新知识;同时,让学生把所阅读的文字材料与相关地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提升素养。例如,在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节课的导入时,笔者曾目睹过三位教师采用了不同材料进行的导入。A老师使用了《虫草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牧民挖掘的只是虫草,为什么最终失去了家园”,让学生通过对故事中涉及问题的思考,理解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 老师采用我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里收集的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并配以一幅山水画,让学生思考“能否想象诗中所描述的地区当时的自然地理景象”“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朗朗上口的古诗配以想象丰富的画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理解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老师则采用一篇“驴友日记”,要求学生将日记中所描述的“云雾里仙子出浴般的山峰、平地木屋旁悠闲的牛羊、穿梭于林间的潺潺溪流……”的优美文学语言转化为地理语言,从而阐述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这些诗画、故事、日记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而顺利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3.选取精彩视频设计情境

网络进入校园已不新鲜,教师需要做的是如何利用网络选取情境,使教学更形象、生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例如,在教学“生物进化”一课时,可以采用《恐龙灭绝之谜》的视频,使课堂充满科学探究的氛围;或采用《动物进化》的视频,形象地向学生展现了动物从海洋走向陆地、从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发展到高级动物——

—人类的过程。笔者曾见一位教师教学“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一课时,把课题改为“一个由遥感引发的血案”,其导入就选用了美国电影《国家公敌》中的一段视频,并从影片中引申出一个个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对片中男子实施抓捕行动?”“影片中美国抓捕行动中主要利用了哪些技术?”“为什么在有卫星帮忙情况下还要出动直升机?这两种遥感方式各有什么优点?”通过上述情境,学生不但理解了有关的地理信息,学习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4.选取经典实验设计情境

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并非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习得过程,更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要让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要关注学生,动员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成为情境的主角。例如,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

—先将3千克的土壤分成相等的两份,分别置于两个较大的盘子,堆成形状大体相同的两个圆锥体,在其中一个土堆上覆盖一层草皮;然后,分别将200毫升水在距土堆顶部20厘米的高度上慢慢淋至两盘内,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沉积在土堆边缘泥土的多少。为了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让学生试着改变实验中的某个要素,如“把形状大体相同的两个圆锥体”改成“形状不同的两个圆锥体,一个坡度大,一个坡度缓”让学生想象变化的结果。同样是这个实验,另一位教师则更放手,索性把泥土、树叶搬进了教室,让学生亲自上讲台堆“山坡”、盖树叶、浇水、观察实验结果,真正体现了让学生动手做这一理念的价值——

—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会记住,做过了才学会。

5.选取生活现象设计情境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问题。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在情境设计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到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挖掘可设计教学情境的资源。例如,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时,可以用一张反映校园边上的河流等周边环境的照片,让学生观察照片上有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它们之间存在什么联系,让学生观察这些自己每天生活中都能目睹的景象,就一下子拉近了生活与知识的距离。在教学“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课时,可以对同一街道,用反映上世纪70年代面貌的老照片和反映现在面貌的新照片进行比较,以创设容易让学生动情的“既熟悉又陌生”的乡土情境。还可以把学校边上的公交站牌与市中心和城乡结合部的公交站牌进行对比,以此来反映城市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城市化的不同进程,以及人口疏密、商业兴衰等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在讲“季风”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的旗杆上国旗的飘动方向,或观察从教室窗户里吹进来的风,用这些学生司空见惯的身边事物、真实情境去有效地诠释地理学科的自然和人文特点,从而充分地体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

二、教学情境设计的原则

选好合适的教学情境后,还要就情境进行裁剪、设问、呈现方式、呈现时间等方面的设计。为了使之最优化,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1.情境设计要注重实效性

把枯燥的地理知识镶嵌在情境中,使地理变得真实而有意义,固然是我们每个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的一向追求,但同时还要考虑学情、课情、课堂有效时间的合理分配等因素。如有教师在教学“环境变迁”一课时,把一张空白的生物发展阶段表挂在黑板上,让每位学生都拿着地质年代的动物、植物的图片,排队上黑板粘贴,这一安排本意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由于没有考虑教育的对象是高中学生这一学情,粘贴游戏过于简单,让学生排队上黑板粘贴又浪费了课堂时间,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个课例说明,情境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必须注重实效性。

2.情境设计要具有真实性

许多教师在设计情境时,经常会用上乡土知识或学生的生活素材,以突出情境的真实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课时,用了当地的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并在图上标注了当地学生熟悉的一些村落,既营造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以致用。但同样是这节课,另一位教师使用了教材上一幅图,然后在图上作了个标注,就权当本地的村落,明显不够真实,不仅达不到让学生兴奋起来的效果,还可能对学生产生弄虚作假的不良导向。

3.情境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价值的情境一定内含着有价值的问题,后者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的特点,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问题的“目的性”,是指问题应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因为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是问题的价值所在;情境问题的“适应性”,是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体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进入有效思维状态;情境问题的“新异性”,是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要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例如,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之后,会对水文、地形、土壤、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该问题的目的性很明确,也有一定的新异性,能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植被与水文、地形、土壤、气候之间的关系,但在适应性方面却没有很好地考虑到高一学生区域地理知识薄弱的实际情况,学生对黄土高原的“水文、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并不了解,又怎么能说得出“影响”呢?教师设计问题情境时若能配上相应的地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问题设计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4.情境设计要考虑对学生的导向性

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教师应通过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激发美好的情感,感受、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当然,忧患意识教学也不能少,只是在情境中加入负面案例时,必须有度的控制,不让学生因负面案例的影响而对现实生活和人类前景导致情绪悲观、意志消沉,影响学习的热情,甚至影响对生活、对人生的憧憬与希望。所以,教师要多创设正面、阳光的情境,如人类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净化空气、改变气候有积极的影响等,让学生产生美好的体验。

5.情境设计应考虑整节课的前后呼应教学情境的设计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与我们设计的情境的整体性、完美性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设计的情境如能在一节课中首尾呼应,则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流畅、完整,具有整体性。例如,前面提到的《虫草的故事》导入中让学生思考的问题———“牧民挖掘的只是虫草,为什么最终失去了家园?”的设计,目的就是通过一节课的分析,最后让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作出正确的回答。

又如,在教学“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课时,有位教师先让学生做了一个热身游戏:玩多米诺牌。等到课程结束时,又让学生观看了《访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呈现动物灭绝的“多米诺效应”画面的一段视频,因为课前学生已动手玩过多米诺牌,所以此时能更深地理解环境变迁对生物的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学生学得积极不积极、主动不主动、效果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情境的质量高低。愿我们的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与创新,在课堂上设计更贴切、更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

的乐趣!□

◢随着网络的普及,传统的以课堂为唯一教学场所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QQ 这个即时交流工具符合高中学生张扬个性的优势,而

QQ 空间,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课外学习、抒发心情和相互交流的良好平台,为英语教学开辟出一块新阵地。据百度和北京大学共同创立的中国人搜索行为研究中心正式发布的《2007中国空间社区(博客)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界的博客访问数量增长飞快,年增长率达到62.5%,其中,腾讯的博客服务

QQ 空间在流量和访问用户量两方面表现最好,综合排名第一,对广大热衷自我表现的青少年用户而言特别具有吸引力。[1]可见,QQ 空间已经成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这也引起了教育者和研究者的注意,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在教学中使用QQ 空间。从其在英语教学领域的发展看,QQ 空间将能成为继多媒体课件、教育教学网站、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辅助手段之后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也将能为英语教学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一、QQ 空间的含义

QQ 空间是腾讯公司基于广大QQ 用户和博客发展的需求而开发的,是集学习、生活、交友为一体的综合信息交流平台,用户可以在QQ 账号中直接登录和访问。QQ 空间具有博客的功能,可以书写日记,上传自己的图片,听音乐,写心情,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自己。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设定空间的背景、小挂件等,从而使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特色。当然,QQ 空间还为精通网页的用户提供了高级的功能:可以通过编写各种各样的代码来打造自己的空间。

二、QQ 空间的优势和应用

现代教学非常注重自主学习。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学习,自然也不例外。《英语课程标准》明□温湘频赖文斌

(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

334001)

*本文为江西省教改课题“教师博客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项目编号JXJG-09-16-16)部分成果

文档

高中地理教学情境的选取与设计_李虹

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体现教学的民主意识,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分析讲解了本课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后,笔者就让学生分组小结讨论中国古代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趋势。讨论相当热烈,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综观中国古代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总体的特点和趋势呈现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集权得到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等等。也有学生利用“历史纵横”中宋真宗时期皇权受到的“证据”提出自己的质疑,认为这一事例可以作为君主的“否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