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2分)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填上合适的单位),若将他送到“天宫一号”,他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来工作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为 ℃.小明在测量了体温后用力甩了几下体温计,随后将其放在阳台上,晚上放学回家,发现体温计的示数是36.2℃,他以此断定这个温度是今天的 温度(选填“最高”、“最低”或“平均”)。
3.(2分)装在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封在钢罐中的密度为8kg/m3的气体被抽出一半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为 。
4.(2分)烈日下狗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并快速喘气,是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狗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快速喘气可以加快汗水表面的 ,这些都可以使汗水蒸发加快,而蒸发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从而使狗感到凉快些。
5.(2分)晴朗的冬日,公路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冰的 ;小明发现煎鸡蛋容易煳,水煮蛋却不会,这是因为油和水的 不同。
6.(1分)蝴蝶研究专家在茅山首次发现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将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 伸(选填“内”或“外”)。
7.(2分)如图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 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 透镜。(选填“凹”或“凸”)
8.(2分)儿童发烧时,为了降温常在额头贴上(如图甲所示)所示的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这是 现象;今年最火的网红食品“冒烟冰淇淋”(如图乙所示),其实它还有个名字:“液氮冰淇淋”,冰淇淋经过液氮处理后,吃在嘴里时液氮与口腔内部接触,发生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9.(2分)如图为一段物理创新实验视频的截图:图甲为原图,图乙为隔着空茶杯看此图片,图丙为隔着装满水的茶杯看此图片,茶杯到图片的距离相同。产生图丙所示的情形是因为光的折射所形成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成像特点类似于 (选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
10.(2分)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2:3,体积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若把甲物体截去,乙物体截去,则剩余甲、乙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3分)以下是小明估计的一些数据,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本次考试所在考场的室温约为40℃
B.健康成年人的腋下温度约为38℃
C.一本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
D.早餐喝的牛奶密度约为900g/cm3
12.(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B.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C.电线外层用塑料,是因为塑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超导体主要用于制作电饭锅等电热器
13.(3分)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草叶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枝头白霜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冬天,屋檐下的冰柱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14.(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B.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7.5cm<f<15cm
C.若将蜡烛稍稍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也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15.(3分)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比乙大
B.甲的密度是乙的4倍
C.甲的密度是0.5×103kg/m3
D.甲和乙的密度都跟各自的质量成正比
16.(3分)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熔化时间共用了20min
C.该物质温度为80℃时为固液共存状态
D.液态该物质凝固点为80℃
17.(4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实验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H各点,在需要时适当调整光屏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B.将蜡烛由H点向左移到G点时,光屏上的像变小了
C.将蜡烛放在E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大
D.将蜡烛由A点向右移到E点时,光屏应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18.(4分)有三个分别由铜、铁、铝制成的小球,已知ρ铜>ρ铁>ρ铝( )
A.如果它们的体积相等,铝球质量最大
B.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铜球体积最大
C.如果它们的质量、体积都相等,铜球的空心体积最大
D.如果它们的质量、体积都相等,三个球中最多有一个是实心的
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5分)如图所示,有三杯水甲、乙、丙放在室温为30℃的同一房间内,一杯是普通自来水,一杯是刚倒的开水,一杯是刚倒的冰水。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哪杯是开水,哪杯是冰水;并简要说明理由。
20.(6分)小梅今年3岁,她耳朵有点痛,需要服用扑热息痛糖浆,但她家里只有扑热息痛滴剂,而且没有标注3岁孩子的用量。滴剂与糖浆的作用相同,但要安全有效服用,滴剂中含扑热息痛的质量必须相同,扑热息痛糖浆和滴剂的说明如图所示。则:
(1)每毫升糖浆和滴剂各含扑热息痛多少毫克?
(2)在安全的前提下,要达到治疗效果,小梅每次需要服用多少mL的滴剂?
21.(7分)合格汽油的密度应该为0.7×103kg/m3,如果汽油的成分中含重油偏大,产品就是不合格的。由于重油的密度大于汽油,所以不合格汽油的密度会偏大,有的加油站通常使用密度瓶来检测汽油的密度。如果密度瓶空瓶的质量为15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350g。
(1)请计算分析后说明,通过什么方法就可以快捷地知道汽油是否合格呢?
(2)若该密度瓶装满汽油后的总质量为300g,那么该汽油的密度是多少,它是否合格?
22.(8分)小华妈妈买来一件由金铜制成的小猪摆件,据卖家称该摆件中含金量为50%(纯金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小华想办法测出了这只小猪摆件的质量为601g,体积为50cm3.(ρ金=19.3×103kg/m3,ρ铜=8.9×103kg/m3)
(1)请你计算这只小猪摆件的密度;
(2)通过计算判断一下卖家说的是否可信,若不可信,该摆件实际含金量是多少?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7分)现如今很多人喜欢用手机拍照,小敏了解到手机的镜头就是凸透镜,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她准备了如下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盒。
(1)在调节光具座上光学器材的高度时,蜡烛应该 (选填“点燃”、“不点燃”);
(2)小敏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像偏上(如图丙所示)为了使像能呈现在光屏,可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
(3)如图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后,该同学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说明该同学所带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5)我们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
次数
| 物理量 | 1 | 2 | 3 | 4 | 5 | 6 | 7 |
| 物距/m | 10.00 | 5.00 | 2.00 | 1.00 | 0.50 | 0.10 | 0.05 |
| 像距/cm | 0.500 | 0.501 | 0.502 | 0.503 | 0.505 | 0.526 | 0.556 |
(6)手机镜头也是凸透镜,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为什么不需要“调焦”呢?原来手机镜头焦距较小,拍摄时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比较 (填“大”或“小”),所以不需要“调焦”。
24.(7分)如图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图乙中温度计放置正确的是 。
(2)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 沸腾(选填“正在”或“还没”)。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将读出示数填入表格中如下。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5)甲、乙两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别用质量为mc和md的水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丁所示,分析图象可知,mc md。
(6)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时可以改用 (选填“大”或“小”)火继续煮较好。
25.(7分)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玄武石”,其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小明想测出这块石头的密度,于是开始进行实验: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他应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或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石”)端调节。
(2)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 (选填“增加”或“减少”)砝码,使天平平衡。
(3)天平平衡后,盘内砝码情况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石头的质量为 g:他将该石头放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计算得到该石头的密度为 g/cm3。
(4)该石头密度的测量值偏 ,原因是 。
26.(7分)在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实验用砝码盒中配备有100g、50g、20g、10g、5g的砝码
(1)小明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2)小明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时,估计总质量在85g左右。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50g、20g、10g、5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g的砝码,同时调节 ,直至天平平衡。
(3)若步骤A中的V=40mL,m=82.4g,测M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3。
(4)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同组的小雨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液体,测出与液体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你所持的观点是 。
A.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B.测出液体的密度偏小,不可取
C.能测出液体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解答】解:
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
若将他送到“天宫一号”,他的位置发生变化,但质量与位置无关,所以质量将不变。
故答案为:kg;不变。
2.【解答】解: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0”在“10”的下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其示数为﹣16℃;
(3)由于体温计比实验用温度计多了一个缩口,所以体温计内的液体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则体温计的示数在不甩的情况下是不会下降的,但是遇到更高的温度会上升,也就是说体温计显示的是它所接触到的最高温度,以此判断36.2℃是今天的最高气温。
故答案为:液体的热胀冷缩;﹣16;最高。
3.【解答】解:
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不变,因为密度不随物体的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密封在钢罐中的气体被抽出一半后,质量减半,但剩余气体的体积始终等于钢罐的容积不变,
根据ρ=可得,剩余气体的密度为=4kg/m3。
故答案为:不变;4kg/m3。
4.【解答】解: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狗伸长舌头时,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快速喘气,加快呼吸,可以加快汗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使汗水蒸发加快,而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所以狗感到凉快。
故答案为:空气流速;吸收。
5.【解答】解:
(1)除去道路上的冰雪,因不便于加热,但可以在道路上撤盐,让冰在更低的温度下熔化,利用“冰上撒盐后使冰的熔点降低”来除冰;
(2)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油的沸点多在300度左右,水煮蛋时,温度达到100℃就不再上升了,而油煎蛋时,温度可以达到更高,可以把蛋煎糊。因此,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沸点不同造成的。
故答案为:熔点;沸点。
6.【解答】解:
由图知,照片乙的像比照片甲的像要大,即拍摄照片乙时,应使像变大;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相机应适当靠近蝴蝶(减小物距),镜头略向外伸(增大像距)。
故答案为:外。
7.【解答】解: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由图可知,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即晶状体曲度大,焦距短,会聚能力强,在陆地上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相当于近视眼;所以,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正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前;凹。
8.【解答】解: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所以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升华吸热;
液氮冰淇淋”吃在嘴里时,液氮与口腔内部接触,液氮会吸收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为氮气。
故答案为:升华;汽化。
9.【解答】解:茶杯装水后,相当于凸透镜,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由图知,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实像;幻灯机。
10.【解答】解:(1)∵m甲:m乙=2:3,且V甲:V乙=3:2,
∴根据ρ=可知:=×=×=;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体积和质量无关,
∴甲物体截去1/3,乙物体截去2/3,两者的密度不变,
即==;
故答案为:4:9;4:9。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解答】解:A、本次考试所在考场的室温约为20℃左右;故A错误;
B、健康成年人的腋下温度约为37℃;故B错误;
C、一本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符合实际;故C正确;
D、早餐喝的牛奶密度约为1.1g/cm3,故D错误;
故选:C。
12.【解答】解:A、飞船采用密度小的材料才能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质量,以适应其工作的要求,故A错误;
B、集成电路中使用的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B正确;
C、塑料是性能良好的绝缘体,电线外层用塑料,可以避免漏电和触电,保证用电安全,故C错误;
D、超导体的特点是电阻为零,电流通过时不会产生热量,故不能用来制作电饭锅等电热器,故D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错误;
B、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正确;
D、屋檐下的冰柱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4.【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2f,2f>v>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故A错误;
B、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的位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即2f>15cm>f,30cm>2f;所以15cm>f>7.5cm,故B正确;
C、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故C错误;
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15.【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当V甲=V乙=2×10﹣3m3时,m甲=1kg,m乙=4kg,
则甲、乙的密度分别为:
ρ甲===0.5×103kg/m3,
ρ乙===2×103kg/m3,
所以ρ甲<ρ乙,即甲物质的密度比乙小,并且乙物质的密度是甲物质密度的4倍,故C正确,AB错误;
(2)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甲、乙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6.【解答】解:A、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故A错误。
B、该物质从第5分钟刚开始熔化到第15分钟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持续了10min,故B错误;
C、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故80℃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已知该物质的熔点为80℃,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液态该物质凝固点为80℃,故D正确。
故选:CD。
17.【解答】解:A、由图可知,F点位于焦点处,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的实像,物距等于焦距,不成像,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的虚像,所以F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故A正确;
B、将蜡烛由H点向左移到G点时,物体靠近焦点,所成的虚像将变大,由于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B错误;
C、将蜡烛移到E点时,成实像时物距最小,像距变的最大,即光屏成的像最大,故C正确;
D、移动蜡烛,即改变物距,像距也要随之改变,物近像远像变大,光屏应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ACD。
18.【解答】解:
A、知道铜、铁、铝的密度关系和体积关系,题目没有明确告诉球是实心还是空心,所以无法比较三球的质量关系,故A错;
B、知道铜、铁、铝的密度关系和质量关系,题目没有明确告诉球是实心还是空心,所以无法比较三球的体积关系,故B错;
C、质量相同的三球,因为铜的密度最大,所以三球中铜的体积最小,但球的体积相同,所以三球中铜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最大,故C正确。
D、质量相同的三球,因为铜、铁、铝的密度不相同,所以三球铜、铁、铝的体积不相同,但球的体积相同,所以三球最多一个是实心的,另外两个是空心的,故D正确;
故选:CD。
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解答】答:甲杯:开水;丙杯:冰水。
理由为:甲杯中烧杯内壁上有水珠,这是热水蒸发后的较高温水蒸气遇到较低温的杯壁液化而成的;丙杯中烧杯外壁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较高温水蒸气遇到装有冰水的较低温的杯壁液化而成的。
20.【解答】解:(1)若每毫升含量用ρ表示,
则ρ1===25mg/ml,
ρ2===50mg/ml;
(2)因为m1=m2,
m1=ρ1V1,m2=ρ2V2
所以ρ1V1=ρ2V2
V2===3ml。
答:(1)每毫升糖浆含扑热息痛25毫克;每毫升滴剂含扑热息痛50毫克;
(2)小梅每次需要服用多少3mL的滴剂。
21.【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得,瓶子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m水=350g﹣150g=200g,
因为瓶子的容积一定,即水和汽油的体积相等,
根据ρ=可得:=,即=,
解得:m汽油=140g,
则汽油和瓶的总质量m总=140g+150g=290g,
因为不合格汽油的密度偏大,所以装满密度瓶的话总质量会大于290g,
所以快捷方法是:将待检验汽油装满密度瓶称总质量,若总质量等于290g,则为合格汽油,大于290g,则为不合格汽油。
(2)汽油的质量m=300g﹣150g=150g,
汽油的体积V汽油=V容=V水===200cm3,
则该汽油的密度ρ===0.75g/cm3=0.75×103kg/m3>0.7×103kg/m3,
所以该汽油为不合格汽油。
答:(1)将待检验汽油装满密度瓶称总质量,若总质量等于290g,则为合格汽油,大于290g,则为不合格汽油。
(2)若该密度瓶装满汽油后的总质量为300g,那么该汽油的密度是0.75×103kg/m3,不合格。
22.【解答】解:
(1)这只小猪摆件的密度:
ρ===12.02g/cm3=12.02×103kg/m3;
(2)按卖家的说法,金和铜的体积相等,
则金的质量应为:m金=ρ金V金=19.3g/cm3×25cm3=482.5g,
铜的质量应为:m铜=ρ铜V铜=8.9g/cm3×25cm3=222.5g,
故该工艺品质量应该是m′=m金+m铜=482.5g+222.5g=705g>601g,
所以卖家的说法不可信。
设这件工艺品中金的实际质量为m'金,则铜的实际质量为601g﹣m'金,
由题知,两者的总体积为50cm3,
由ρ=得:+=50cm3,
解得m'金=2.5g,
故金的实际体积为===15cm3,
该摆件实际含金量为:×100%=×100%=30%。
答:(1)这只小猪摆件的密度12.02×103kg/m3;
(2)卖家说的话不可信。该摆件实际含金量为30%。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解答】解:(1)只有将蜡烛点燃,才可以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上;
(2)小敏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像偏上(如图丙所示)为了使像能呈现在光屏,可把蜡烛向上调;
(3)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将光屏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此时的物距是减小的,说明该眼镜对关系具有会聚作用,故是凸透镜,说明该同学所带的是远视眼镜。
(5)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u>0.50m时,像距v保持0.5cm几乎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当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就越接近焦距,故选D。
(6)因为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
故答案为:(1)点燃;(2)上;(3)照相机;远离;(4)远视;(5)D;(6)小。
24.【解答】解:(1)如图,A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B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C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D的使用是正确的。
(2)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表明水正在沸腾;
(4)由表格数据可知,水从第4min开始沸腾,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水的沸点低于100℃,所以此时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5)由公式Q吸=cm△t和图2可知,d在t1时间沸腾,c在t2时间沸腾,c的加热时间长,故c吸热多,比热容、温度变化量相同,吸热多的,质量大,所以md<mc;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沸点小于100℃,说明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6)因为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时可以改用小火继续煮,可节省燃料。
故答案为:(1)D;(2)正在;(4)98;小于;(5)>;(6)小。
25.【解答】解:
(1)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左端下沉,应该将左右两侧的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左右两侧的平衡螺母都向右调节。
(2)称量物体质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右盘砝码的质量较小,要增加砝码,使天平平衡;
(3)图中石头的质量m=50g+10+2.4g=62.4g,
石头的体积V=80cm3﹣60cm3=20cm3,
石头的密度ρ===3.12g/cm3;
(4)该石头密度的测量值偏大,原因是岩石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放入量筒后,会有部分水进入石头中(石头吸水),测得的体积小于真实值,导致测得的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右;(2)增加;(3)62.4;3.12;(4)大;石头是多孔蜂窝结构,会吸水,测体积时会导致体积的测量值偏小,导致测得的密度偏大。
26.【解答】解:(1)为防止容器壁粘液体带来实验误差,应先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体积,最后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用密度公式ρ=算出液体的密度。故正确顺序为:BAC;
(2)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50g、20g、10g、5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说明砝码质量偏大,应去下最小的即5g的砝码,同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图中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M=20g+10g+5g+2.4g=37.4g;
若步骤A中的V=40mL=40cm3,m=82.4g,
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m′=m﹣M=82.4g﹣37.4g=45g,
液体的密度为:ρ===1.125g/cm3。
(4)量筒的形状细高,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很容易掉下来摔碎不宜提倡,故A正确。
故答案为:(1)BAC;(2)5;游码;(3)1.125;(4)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