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文简析】
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意在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神州谣》让我们感悟祖国的伟大,《传统节日》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贝”的故事》这一课通过讲述“贝”让我们体会到汉字构造的奇妙,《中国美食》则通过讲述我国菜肴来揭示我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四课分别以壮丽河山、传统节日、汉字、美食为题来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将收获更多有关我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体会作为华夏子孙深深的自豪之情。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与传统文化有关。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自学过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课的复习,需要基于学生的自学情况,进一步分析进行学习。
【学习目标】
1.学生要认识71个字,会写36个字。
2.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
3.学生要会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应用。
【学习重、难点】
1.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和语言表达能力。
2.加深学生生活常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习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预设 | 批注 |
| 板块一:回顾本单元课文 1.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传统文化) 2.围绕这个专题安排了哪些课文? 师:本单元三篇课文《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取材角度多元,讲述了许多与传统相关的知识。 板块二:复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读,强调易错的读音和生字。 2.听写,同桌批改,并订正。 3.复习本单元的形近字、近反义词、四字词等。 板块三:复习课文内容 1.《神州谣》 (1)介绍了我国哪些代表性的壮丽山河?(黄河、长江 、长城、珠峰) (2)说一说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黄河的特点是河水水流湍急,长江的水量更大,暗潮涌动,波涛汹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 长城的特点是很长,是个大工程,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珠峰是指“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非常的高,直插云霄。 (3)从哪里看出各民族大团结的景象? (4)完成语文作业本第4题 2.《传统节日》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3)完成语文作业本第4题 。 3.《“贝”的故事》 (1)贝壳是什么?(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3)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4)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5)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6)完成语文作业本第3题。 4.《中国美食》 (1)图片中,介绍了哪些美食? (2)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哪些烹调方法? (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凉拌、煎、 红烧”的烹调方法。) (3)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 学习活动一:复习方法,再查字典 (1)一起回顾两种查字典的方法。 (2)完成语文作业本《语文园地三》第4题 (3)小组内交流,对了夸夸他,错了帮帮他 (4)班级内校对 |
|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传统文化 《神州谣》 《传统节日》 《“贝”的故事》 《中国美食》 | |
| 【作业设计】 1.完成《语文作业本》1-12页剩下的题目 | |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