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北京十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学生用卷20...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57:39
文档

北京十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学生用卷20...

北京十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命题人:胡小蒙复核人:范晓媛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时,收答题卡。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第II卷(共42分)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每题仅有一个最佳选项。1.下列仪器通常不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②③⑤B.③④⑤C.①④⑥D.①③⑤2.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
推荐度:
导读北京十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命题人:胡小蒙复核人:范晓媛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时,收答题卡。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第II卷(共42分)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每题仅有一个最佳选项。1.下列仪器通常不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②③⑤B.③④⑤C.①④⑥D.①③⑤2.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
北京十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

命题人:胡小蒙   复核人:范晓媛

考生须知1. 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时,收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II卷(共42分)

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每题仅有一个最佳选项。

1.下列仪器通常不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 ②③⑤    B. ③④⑤    C. ①④⑥    D. ①③⑤

2.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她们在青蒿素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提取青蒿素通常可以用乙醚浸取,这与下列哪种方法的原理相同(  )

A. 分液法    B. 过滤法    C. 结晶法    D. 萃取法

3.“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第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A. 是溶液    B.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不能透过滤纸    D. 静止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4.下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和摩擦力均忽略不计)。其中能表示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

A.     B. 

C.     D. 

5.下列物质中,体积为22.4L的是(  )

A. 20℃时18 g水

B. 常温常压下1 mol氨

C. 标准状况下含6.02×1023个原子的Cl2

D. 标准状况下44 g二氧化碳

6.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②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氮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③1L 2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含氯离子为4NA 

④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分子数为NA 

⑤32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2NA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

7.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是(  )

A. 将58.5gNaCl溶解在1L水中

B. 将1L10mol/L的浓盐酸加入9L水中

C. 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D. 将10g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mL

8.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银白色固体    B. 密度比水大

C. 能与水剧烈反应    D. 可保存在煤油中

9.关于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正确操作方法(  )

A. 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B. 加热煮沸氯化铁溶液

C. 把氯化铁溶液滴入热水中

D. 把饱和的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沸水中

10.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大量共存,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

A. Cu2+、NO3-、SO42-    B. Na+、OH-、Cl-

C. Ba2+、Na+、SO42-    D. H+、NO3-、CO32-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不同

B.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C.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

D.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碱性氧化物

12.下列关于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沙土覆盖

B. 大量氯气泄漏时,应顺风往低处跑

C. 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D.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A. 2H2+O22H2O    B. HCl+NaOH=NaCl+H2O

C. CH3COOH+HCl=CH3COONa+H2O    D. Ba(OH)2+H2SO4=BaSO4↓+2H2O

14.下列对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标注正确的是 

A.  

B.  

C.  

D.  

15.废水脱氮工艺中有一种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过量NaClO使NH4+完全转化为N2,该反应可表示为2NH4++3ClO-=N2+3Cl-+2H++3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氯元素被还原

B. 还原性NH4+<Cl-

C. 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2,转移6 mol电子

D. 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不可以直接排放

16.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CO32-+2H+=CO2↑+H2O

B.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CO2+2OH-=CO32-+H2O

C. 银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NO3+Cl-=AgCl↓+NO3-

D. 铁钉放入稀盐酸中:2Fe+6H+=2Fe3++3H2↑

17.关于O2与O3气体,下列比值一定为2:3的是(  )

A. 若两种气体所占体积相同,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

B. 若两种气体原子数相同,两种气体的质子数之比

C. 若温度及压强相同,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

D. 若两种气体的质量相同,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

18.下表为部分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20℃)。

在表中所涉及的离子范围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可以用银溶液检验Cl-

B. CO32-会干扰氯化钡溶液对SO42-的检验

C. 澄清石灰水可用于吸收CO2等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

D. 向硫酸银浊液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最终得到BaSO4沉淀

19.100mL 0.3 mol•L-1 Na2SO4溶液和50mL 0.2 mol•L-1 Al2(SO4)3溶液混合后(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40 mol•L-1    B. 0.50 mol•L-1    C. 0.20 mol•L-1    D. 0.25 mol•L-1

20.在100mL 0.1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mL溶有0.010mol CuSO4 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 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 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n(Cl-)=0.01mol

D. 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n(Cu2+)=0.01mol

21.下列四种情况下,与向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离子方程式相同的是______。

A.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

B.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恰好显中性

C.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D.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过量

                          

第II卷(共58分)

22.(9分)粗盐中除含有Ca2+、Mg2+、SO42— 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盐提纯而得到的。

(1)除杂过程中加入试剂的顺序及作用分别是:

①加入过量的   NaOH溶液  ,以除去    Mg2+     。 

②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_,以除去____________。      

③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_,以除去____________。 

④加入适量的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_____________(填玻璃仪器名称),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的作用。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                                。蒸发时:                                 。

23. (7分)(1)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

①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Ⅱ中铜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③结合Ⅰ、Ⅱ实验现象可知Fe2+、Cu2+、Ag+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2)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H2O。该反应物中还原产物是______;若反应中转移了0.3mol电子,则氧化产物的质量是______g。

(3)将少量Cl2通入FeBr2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这个事实说明FeBr2的溶液中具有还原性粒子的还原性强弱为______。

(4)黑火药爆炸时发生反应:2KNO3+S+3C=K2S+N2↑+3CO2↑,2mol KNO3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24.(14分)生活中有许多与化学相关的数据表格。

Ⅰ.下图是某儿童微量元素体检报告单的部分数据: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分析项目检测结果单位参考范围
1锌(Zn)

115.92μmol/L66~120

2铁(Fe)

6.95mmol/L7.52~11.82

3钙(Ca)

1.68mmol/L1.55~2.10

……
根据上表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儿童______元素含量偏低。

(2)报告单中“μmol/L”是______(填“质量”、“体积”或“浓度”)的单位。

(3)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维生素C的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Ⅱ.生活中为了长鲜花的寿命,通常会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下表是0.5L某种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及含量,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质量(g)

摩尔质量(g/mol)

①蔗糖(C12H22O11)

25.00342
②硫酸钾(K2SO4)

0.25174
③高锰酸钾(KMnO4)

0.25158
④阿司匹林(C9H8O4)

0.17180
⑤银(AgNO3)

0.02170
( 1)上述鲜花保鲜剂成分中,属于盐的是______(填序号)。

(2)欲配制500mL该鲜花保鲜剂,有如下操作步骤:a.把称量好的保鲜剂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b.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mL容量瓶中;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e.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①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______。

②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烘干才可用于溶液配制

C.摇匀溶液后静置,溶液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应再次加水至刻度线

③若出现如下情况,所配溶液浓度将偏高还是偏低,没有进行操作步骤d,会______;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会______。

(3)写出该鲜花保鲜剂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式:______mol/L(可以不化简)。

25.(14分)已知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为研究NaCl是否为电解质,甲、乙、丙三位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NaCl属于______.

A.钠盐      B.盐酸盐    C.碱

(2)下列反应都有NaCl生成:

A.NaOH+HCl=NaCl+H2O

B.2Na+Cl2=2NaCl

C.Cl2+2NaOH=NaCl+NaClO+H2O

①其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②标准状况下,11.2L Cl2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C选项中的反应.假设完全反应,可得Na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3)图2中使用的是500mL 0.1mol/LNaCl溶液,该溶液中NaCl的质量是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如图所示装置中图1灯泡不亮,图2灯泡发亮,由此甲同学得出结论:NaCl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Na+和Cl-,所以NaCl是电解质.乙、丙两位同学认为结论不合理.

①乙同学认为还应该补充实验,检验熔融态的NaCl是否导电,你认为是否有必要?______(填“是”或“否”),说明你的理由:______.

②丙认为实验设计不够严谨,因为NaCl溶液是混合物,还应补充实验,请写出该实验方案______.

26.(14分)某学习小组合作研究过氧化钠的性质。

【研究一】研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过程如下(图1)。

向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观察到酚酞变红后又褪色。

(1)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______。

(2)针对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小组同学查阅了相关资料(如图2所示),甲、乙同学分别提出了假设,并合作进行了验证实验。

甲同学:因NaOH溶液的浓度过大而使溶液褪色。

乙同学:因生成了H2O2而使溶液褪色。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1

取少量上述反应液于试管中,                                       

溶液未变红色。甲同学的假设不成立。
实验2

取少量上述反应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固体,观察现象。

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为O2),溶液未变红。

反应液中存在H2O2

实验3

取少量                       溶液,滴入H2O2溶液并不断振荡。

溶液红色褪去。

H2O2可起到漂白作用

综合上述实验,小组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假设成立。

【研究二】研究过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4

向少量Na2O2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有微量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再加入少量MnO2

有大量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实验5

向等量Na2O2固体中加入浓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
再加入少量MnO2

有微量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 3)小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

①根据实验4,Na2O2与稀盐酸反应放出O2的过程主要分两步,写出两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5,反应体系中被氧化的微粒有                          。

③对比实验4、5,丙同学得出结论:Cl-浓度影响了其还原性,因而产生了不同现象。小组其他同学对他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原因是                          。

文档

北京十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学生用卷20...

北京十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命题人:胡小蒙复核人:范晓媛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时,收答题卡。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第II卷(共42分)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每题仅有一个最佳选项。1.下列仪器通常不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②③⑤B.③④⑤C.①④⑥D.①③⑤2.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