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56:53
文档

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案

《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案【教案分析】文言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分值为13分,分别为3道选择题,1道翻译题,是易拿分项目,本教案针对学生基础进行指导,达到精准拿分、快速解题的效果。【篇目分析】 《狄仁杰传》是一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研究近几年文言篇目考察主要为人物传记类文章。《赈灾》是一篇借事说理文章,通过事件描述人物特点。本次课考察的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原文理解和翻译句子。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掌握它们的音、形、义;2、掌握文言文的答题思路3、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掌握课文结
推荐度:
导读《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案【教案分析】文言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分值为13分,分别为3道选择题,1道翻译题,是易拿分项目,本教案针对学生基础进行指导,达到精准拿分、快速解题的效果。【篇目分析】 《狄仁杰传》是一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研究近几年文言篇目考察主要为人物传记类文章。《赈灾》是一篇借事说理文章,通过事件描述人物特点。本次课考察的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原文理解和翻译句子。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掌握它们的音、形、义;2、掌握文言文的答题思路3、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掌握课文结
《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案

【教案分析】

      文言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分值为13分,分别为3道选择题,1道翻译题,是易拿分项目,本教案针对学生基础进行指导,达到精准拿分、快速解题的效果。

【篇目分析】 

     《狄仁杰传》是一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研究近几年文言篇目考察主要为人物传记类文章。《赈灾》是一篇借事说理文章,通过事件描述人物特点。本次课考察的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原文理解和翻译句子。

1.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掌握它们的音、形、义;

   2、掌握文言文的答题思路

3、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掌握课文结构;

   4、思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所要讲明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能自己释义、翻译,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掌握古代名人事迹,培养文学修养,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精准翻译句子,定位中心句,揣摩精当的语言。

2抓住文言文人物传记类文章借人和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80分钟)

一、设置话题,导入知识点

1、学生思考:文言文常考几种题型?你最喜欢做那种题型?

学生回答老师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2、学生回顾:九下所学的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总结规律,拓展相关人物事迹,适当激趣。

2.整体感知

1阅读文章前部分的知识链接,扫清知识盲点,了解阅读方法。

2作品知识背景介绍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三 品味语言

(一)诵读

1掌握生字词音和义:滞、斫、诤、裾、抔

  考场上不熟悉爱词义可以联系上下文语境和部首偏旁猜词义

2 生通读全文,师纠正断句。

  断句方法有:

A、按词语断读:一个词绝对不能断读开;

B、主谓之间断:主语与谓语之间往往有较大停顿;

C、按结构关系断:语句中有假设、承接关系的,可以根据关系断读开。

熟悉的课文进行巩固练习: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二)译读

1字词译读:

       坐:因犯···的罪   嘱:示意      止:停止    夺:使···改变  

       稍:缓和             忤:违背      斫:砍掉    诤:直言改正

学生找出常见实词与虚词,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如下:

 1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F、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2、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3、文言实词的活用

文言中有些词的性质可以临时改变,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被动用法等。

4、通假字:古书中用一个字替代另一个字的使用现象,叫通假。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5、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 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2全文翻译:

    生尝试翻译全文,师纠错并总结翻译六法:

1.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2.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3.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4.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另外,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停顿、凑足音节等作用,也可不译。

   翻译:狄仁杰在仪凤年间担任大理丞,一年之内审理判决了积压案件达17000件,没有一个认为冤屈再要求申诉的。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不慎砍伐了 太宗昭陵上的柏树而获罪,仁杰上奏,认为他的罪过应当免去其官职。高宗下诏命令立即处死他,狄仁杰又上奏说此人罪过不当处死。高宗气得变了脸色,说:“权 善才砍了昭陵的柏树,是让我背上不孝的罪名,必须处死他。”左右群臣都示意仁杰退出宫廷,狄仁杰说:“我听说违背圣意,违抗君王,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的 事,我以为并非如此。如果处在桀纣时代,的确很难办;但如果处在尧舜时代,就容易做到了。我今天有幸遇到了尧舜一样的贤君,所以不怕像比干那样被杀掉。过去汉文帝时,有人盗窃了高祖庙里的玉环,张释之在朝廷上向汉文帝诤谏,定罪时并没有将盗贼砍头示众。魏文帝准备要发配某个人,辛毗拉着文帝的衣摆而劝谏,也被文帝采纳。况且,贤明的君主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改变,忠诚的大臣却不能被威权所恐吓。如今陛下不采纳我的谏言,我死后,没脸面去见地下的张释之和辛毗。 陛下制定法律,悬挂在象魏之上,流放、处死等刑罚,都有其等级次序,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叫判处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准则,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陛下如果 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古人说:‘如果盗取长陵一捧泥土,陛下如何治他的罪?’如今陛下为了昭陵的一株柏树杀死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会说 陛下是什么样的君王?这就是我不敢奉命处死权善才,使陛下背上无道的恶名的原因啊!”高宗的怒气渐渐消解,权善才因之免于一死。

四 概括文章内容

 生总结人物的特点有哪些?概括并谈谈对这篇文言文的感想与启示。

   师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给予应试指导如下:

1.把握每篇课文的内容,即课文写了什么事情,写了什么人物,讲述了什么故事,描写了什么景物等等,最好能动笔简述出来,以训练考试答题的实际能力。

2.把握每篇课文的中心主旨,把每篇课文的主旨和读后的体会、感受、启示,动笔表达出来。

3.在答题时应依据试题要求,要联系上下文,透过一事、一言、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透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 完成课文后的练习

针对错题进行讲解,并连接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第二课时:(40分钟)

一 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加强记忆。

二 完成练习

 1学生自主阅读《赈灾》一文,并完成文章后的练习。

  2讲解错题,巧用方法解决问题。

  3翻译全文

清朝嘉庆十九年,江南大旱,无锡地势较高,受到的旱灾尤其严重。邑侯齐彦槐曾经有事去乡下,看见几千里大地空无所有,民间没有粮食用来做饭,锅下面没有薪柴,没有水可取用,为此感到悲痛担忧。官府像平日一样发放粮食。平价卖给百姓,比较方便。然而,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不可能因为一点粮食来到城里。所以官府平价出售粮食,仅仅能够惠及住在近处的百姓,不能惠及住在远处的百姓。殷富人家,把他们的粮食在乡下平价出售,那么远近都方便了。然而没有一定钱财的人,不能买进粮食。所以有人平价出售粮食,仅仅只能惠及比较贫穷的人,不能惠及非常贫穷的人。因为这,齐彦槐制定了安排赈灾的办法。到了今年三月,共计捐钱十二万四千多缗了。然而殷富人家,喜欢做善事,又在受灾的期间用粥来赈济,城里乡下设粥厂十多处,共计所捐的又不少于几万千缗,饥民靠此活命的人不计其数。哎呀,谁说人心的淳朴,风俗的淳厚,现在不如古代呢!

 4 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 课后作业

   完成1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

四 总结:

本次课是用《狄仁杰传》,《赈灾》两篇文章讲解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考察的重点仍是文言实词、虚词、原文理解和翻译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从而更能快速精准的解题。

文档

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案

《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案【教案分析】文言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分值为13分,分别为3道选择题,1道翻译题,是易拿分项目,本教案针对学生基础进行指导,达到精准拿分、快速解题的效果。【篇目分析】 《狄仁杰传》是一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研究近几年文言篇目考察主要为人物传记类文章。《赈灾》是一篇借事说理文章,通过事件描述人物特点。本次课考察的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原文理解和翻译句子。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掌握它们的音、形、义;2、掌握文言文的答题思路3、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掌握课文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