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6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56:55
文档

第6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6章群体心理与行为1群体的定义与分类•1.1群体的定义–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人们加入群体的动机•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群体三个特征:•1.行为上有互动关系,发生相互作用;•2.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遵守同一的规范;•3.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有学者认为,群体意识是群体存在的关键因素。–群体成员的心理特征:•认为自己是群体的成员;•其他人认为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与群体的
推荐度:
导读第6章群体心理与行为1群体的定义与分类•1.1群体的定义–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人们加入群体的动机•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群体三个特征:•1.行为上有互动关系,发生相互作用;•2.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遵守同一的规范;•3.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有学者认为,群体意识是群体存在的关键因素。–群体成员的心理特征:•认为自己是群体的成员;•其他人认为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与群体的
第6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1 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1.1 群体的定义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人们加入群体的动机

•安全需要

•地位需要

•自尊需要

•情感需要

•权力需要

•实现目标的需要

–群体三个特征:

•1.行为上有互动关系,发生相互作用;

•2.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遵守同一的规范;

•3.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有学者认为,群体意识是群体存在的关键因素。

–群体成员的心理特征:

•认为自己是群体的成员;

•其他人认为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

•与群体的其他成员有着经常性的相互作用;

•成员之间互相制约;

•遵守群体的规范;

•追求共同的、相互依赖的群体目标;

•感到从群体的成员关系中得到需求的满足;

•有团结的集体知觉;

•面对其它的群体和个体,能团结一起;等等。

1 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1.1 群体的定义

–群体成员心理特征的总和构成了群体的心理特征。

–群体的这些心理特征,阐明了群体成员与非群体成员的心理差别,也是对群体的边界所做的界定。 

1 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1.2 群体的类型 

–群体的类型:

•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实际群体和假设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 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1.3 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分类  

•根据成因分为6类:

1 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积极作用:

–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

–融洽员工的感情

–激励和培训员工

–保障员工的利益 

消极作用:

–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

•削弱管理者的权力

–控制和束缚员工发展和上进

2 群体行为模型 

•为什么有的群体比其他群体更易于获得成功?

•影响群体绩效和员工满意度的因素都有哪些? 

 

3 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3.1 组织战略

•3.2 组织权力结构

•3.3 组织的正式规范

•3.4 组织资源

•3.5 人员甄选过程

•3.6 绩效评估和奖惩体系

•3.7 组织文化

•3.8 物理工作环境

4 群体成员资源 

•群体成员资源,是指群体中诸个体特点的组合。 

–能力:群体成员的智力和能力与群体绩效有关,但相关度不高,说明存在其他因素对群体绩效产生影响。

–个性特点:个性特征通过影响群体成员在群体内部的相互作用方式,将影响到群体的绩效。

5 群体结构  

•群体结构变量:

–正式领导;

–角色;

–规范;

–地位;

–规模;

–凝聚力;

–群体构成 。

5 群体结构  

•5.1 角色

–角色,是指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5 群体结构  

•5.1 角色

–角色统一性:对一种角色的态度和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当你要有效地扮演某一个角色时,你不仅需要执行特定的行为,还要保持与该角色相匹配的态度。

–角色知觉: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当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就是角色知觉。

–角色期待: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形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角色冲突:与一个人的角色相关的那些期望值之间的不一致被称为角色冲突。 

5 群体结构  

•5.1 角色

–角色冲突类型有3:

•1.多个角色之间存在寻求冲突,如一个人同时扮演经理、父亲、丈夫、儿子;

•2.同一个角色下几个需求不能兼容,如客户服务、预算、销售配额、伦理;

•3.个人价值观与角色间的冲突,如个人职业发展、社会活动时间、精力、自尊。

5 群体结构  

•5.1 角色

–组织成员往往有3种典型的角色表现: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维护角色。

      1.自我中心角色:指成员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这类角色表现对群体绩效带来消极作用。

      2.任务角色:指那些允许群体定义和追求群体目标的角色。

      3.维护角色:指建立和支持群体成员间积极的关系的那些角色。

5.1 角色

5 群体结构  

•5.2 规范

–所谓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群体规范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群体规范是在群体成员掌握使群体有效运作所必需的行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改变的;

•通过鼓励与行为规范相符的行为以及惩罚那些违反行为规范的群体成员,群体可以不断强化行为规范。

–群体规范往往会涉及4个方面:

       1. 绩效:努力工作的标准、需要遵守的工作程序、  

                       按时上班的重要性;

       2. 外观:着装要求、合适要抓紧时间、如何展现对

                       群体的忠诚;

       3. 社会交往:邀请何人共进午餐、工作之外的社会

                      交往;

       4. 资源分配: 如何分配工资、工作安排和完成工作

                       任务所需要的其他资源。

–管理人员应该注意:

              群体的规范是否与组织的目标一致 ?

• 从众行为  作为群体的一员,你渴望被群体接受,你就会倾向于按照群体规范做事。大量事实表明,群体能够给予成员巨大的压力,使得成员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标准保持一致。将这个结论进一步展开:如果个体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与群体中其他成员的看法很不一致,他就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趋使他与其他人保持一致。

–群体压力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5.3 地位

–地位,是指人们给群体或群体中的个体所确定的一致同意的等级。

•任何东西只要被群体其他成员看作是与地位有关的,它就具有地位价值。

–正式地位和非正式地位:地位可以是群体正式给予的,也可以通过教育、年龄、性别、技能、经验等特征非正式地获得地位。 

–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是在非正式的意义上看待地位问题的。

•非正式地位不一定不如正式地位。

–地位和规范  研究表明,地位会对群体规范的效力和从众压力带来有趣的影响。地位高的群体成员具有较大的偏离群体规范的自由和较小的从众压力。

–地位公平  要让群体成员相信群体中的地位等级是公平的,与正式地位相对应的外在标志(办公室、用车的标准等)对于维持公平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员工都期望一个人的所有和所得与其地位相一致。

•5.4 规模

–瑞格尔曼的拉绳实验:

      解释:

1.群体成员认为他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为保持公平,也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

2.群体责任的扩散,即群体活动的结果不能归结为个人的作用,个人认为自己的贡献无法衡量时,就会降低努力程度,群体的效率就会降低。

–社会惰化  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

–群体规模的增大,与个人绩效负相关。

–如何确定合适的群体规模?

1,小群体(7人以下)比起大群体,往往凝聚力更强,更倾向于寻求一致性。

2,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度降低。

3,大群体比起小群体决策速度快。

4,大群体比起小群体来说,人际关系复杂。

–5,大群体比起小群体,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性阻塞机会多,从而导致生产力水平降低。

–6,大群体的维持活动比小群体要求要高,包括激励、协调、标准的制定,从范围到质量的要求均不一样。

•7,大群体的社会惰化现象一般要比小群体多。因此,降低群体规模对生产力有正效应。但并

–如何确定合适的群体规模?

•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确定群体规模的下限,以保证能够一般地完成工作任务;

•确定群体的最恰当人数,这个人数能保证群体的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程度;

•群体规模的上限应当是,如果超过了这个人数,群体的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       

5 群体结构  

•5.5 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  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没有凝聚力,一群人就不能称作是一个群体。  

5 群体结构  

•5.5 凝聚力

–凝聚力的作用:

      第一,满意感。

      第二,沟通。

      第三,敌意。

      第四,对改革的阻碍。

      第五,群体意识。

      凝聚力,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 

5 群体结构  

•5.5 凝聚力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态度与目标的一致性;

         2.外部的威胁;

         3.群体规模;

         4.加入群体的难度:

         5.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6.奖酬;

         7.群体的绩效;

         8.领导作风等。

5 群体结构  

•5.5 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

•凝聚力是影响生产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与组织目标是否一致 。

      绩效规范:群体中形成的有关群体成员应当付出多大的努力和产出的规范。

–凝聚力对群体生产率的影响:        

•5.6 群体构成

–异质性:不同的人格、观点、技能、远见和性别的人。

–如果群体的任务是:

•常规性的,那么同质的群体可以做出更大的绩效,使成员得到更多的满意;

•复杂的,那么同质的群体则可能因为思路单一而提不出好的方案,在这方面,异质群体可以开阔视线,提出新颖的建议。 

–一个有趣的发现,即异质群体比同质群体人际关系要好,互相容易取得一致。

6 群体互动过程

•6.1 群体互动过程简介

群体互动过程包括:

–群体成员交换信息所使用的沟通模式;

–群体决策过程;

–领导行为;

–权力结构;

–群体冲突等。

6 群体互动过程

•6.1 群体互动过程简介

–协同效应:一个生物用语,指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发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协同效应在群体内同样存在。

•负协同效应:如社会惰化,组织内耗,是过程减量

•正协同效应:1+1>2,是过程增量

–群体过程对有效性的影响:

实际的群体有效性=潜在的群体有效性+过程增量-过程减量

6 群体互动过程

•6.2  群体决策过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众人拾柴火焰高”  

 

     群体决策一定比个人决策高明吗?

–群体思维:又称小集团思想(groupthink),指群体由于从众的压力,对不寻常的 、少数人的、不受欢迎的观点不能得出客观的评价,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更重要。

•群体思维常见的表现:

•群体成员往往忽视事实,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对持怀疑或不同意见者,施加压力;

•持怀疑或不同意见的人,则往往通过保持沉默,或者减低自己看法的重要性,来尽力避免与群体观点不一致;

•造成一致通过的错觉,如果某人沉默,大家往往认为他表示赞成,缺席者也被看成是赞成者。

–群体思维是一种伤害许多群体的疾病,会严重损害群体绩效。

–群体转移:群体讨论会使群体成员的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这个方向是讨论前他们已经倾向的方向,也就是说保守的将更保守,冒险的将更冒险。

–在有些情况下,群体更保守,更多情况下,群体决策倾向于冒险。

–群体转移是群体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产生的原因:群体决策分散了决策责任。

–思考:如何克服群体思维?

–群体决策技术

•脑力激荡法

•名义群体法

•德尔菲法

•电子会议法

•提喻法

•方案前提分析法

 

7 群体任务

•研究表明:

  1. 群体任务会影响群体规模的确定

  2. 群体任务还会影响群体互动过程,进而对群体绩效和群体成员满意度产生影响。

              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影响群体的有效性。

7 群体任务

•将群体任务简单划分为:

–简单任务(常规性的、标准化的)

–复杂任务(新颖而又非常规性的)

•面对复杂、相互依赖性较强任务,讨论和更多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解决问题,有效的沟通和低水平的冲突有助于提高群体绩效。

8 团队管理

•8.1 团队及其作用

–团队:由一群为数不多的员工组成的工作单元,他们知识和技能互补、彼此承诺协作完成共同目标,并保持相互负责的工作关系。

–团队通过其成员共同的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基于每个成员的不同角色和能力而尽力产生的乘数效应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简单之和。

8 团队管理

•8.1 团队及其作用

功能型团队

问题解决型团队 

自我管理型团队

跨功能型团队

虚拟团队

•虚拟团队是指在不同地域空间的个人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来进行合作。

•核心特征:目标、人、联系。

•虚拟团队运行中常用的三大类技术:

–桌面视听会议系统

–合作软件系统

–网络系统

是否所有的时候都适合建立团队?

•8.2 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规模适度

–成员的能力分布合理

–清晰的目标和有效的执行策略

–相互信任

–良好的沟通

–内部支持和外部支持

•合理的基础结构,包括适当的培训、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起支持作用的人力资源系统

•管理层给予团队完成工作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与外界的融洽关系

–高效团队的文化特征:

•团队精神;

•活力热忱;

•不断进取。

•如何塑造高绩效团队?

8 团队管理

•8.3 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工作的内容

•避免群体间的敌视

•在团队组织中加强交流

•组织的支持

–建立明确的目标,提供适当的资源,提供可靠的信息,培训与教育,定期反馈,提供技术支持

–营造团队气氛

•鼓励不同的意见

•奖励而不是惩罚

•以团队为整体奖励和以个人为基础奖励并用

•创造组织文化

•增进相互信任

文档

第6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6章群体心理与行为1群体的定义与分类•1.1群体的定义–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人们加入群体的动机•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群体三个特征:•1.行为上有互动关系,发生相互作用;•2.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遵守同一的规范;•3.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有学者认为,群体意识是群体存在的关键因素。–群体成员的心理特征:•认为自己是群体的成员;•其他人认为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与群体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