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标点符号我拿手
【趣味故事】 标点符号的争吵
你看,标点符号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到字典公公家开会来啦!逗号长得像小蝌蚪,句号像个鸡蛋,双引号像四个小蝌蚪在打架,冒号像两个小人一起回家,顿号像刚发芽的小豆子一样,感叹号像倒着的水瓶在滴水,问号像人的小耳朵,省略号像小朋友们在排队跑步,书名号像螃蟹的两只夹子。
字典公公说:“今天的会议是让大家说一下各自的作用,大家可以自由发言。”逗号漫漫地走上台来,说:“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我,大家读起来就无法喘。”句号马上跳上来说:“我能帮助大家喘气更长一点。”它们俩吵了起来。
冒号和双引号这两兄弟齐声说道:“你们俩别吵了!要说话的时候不是还得先用我们吗?”顿号说:“并列的词语不是还要靠我把它们分开吗?”感叹号说:“没有我,一篇文章就缺少了感情。”问号说:“我也是一篇文章不可或缺的一员呀!”
字典公公捋了捋胡子说:“我想,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才会使每篇文章都很精彩!”听完字典公公的话,标点符号们明白了。
【基础达标】 九龙壁
今天我游览了北海公园,亲眼见到了九龙壁。它那精美的造型使我赞叹不已。
九龙壁是闻名全国的艺术珍品,是一座用琉璃瓦砌成的影壁,高五米,长二十七米,厚一点二米。在九龙壁的正反两面,分别用七色的琉璃砖镶嵌成九条巨龙。它们色泽明丽,形态逼真,像在腾云驾雾似的,简直要冲出影壁,飞向天空。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它们瞪圆了双眼,怒目相视。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锐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着尾巴,轻蔑地瞧着对方,仿佛在说 你有什么了不起 敢和我较亮吗
这边一对巨龙正在对决,那边一对巨龙已经开战了。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之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
再看其他几条龙,也各有特色。它们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形态各异,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面对这工艺精美的九龙壁,我不禁感慨万分。我们的祖先,真是聪明而且心灵手巧啊!九龙壁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在第二自然段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赞叹不已:
妙不可言:
3.参考第四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4.用“‖”把文章分成三部分,归纳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5.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能力提升】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二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徒步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她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师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张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成为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10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名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而奉献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希望工程”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2.文章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
A.特定称谓 B.着重指出 C.表示引用
3.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样一张照片?
4.“大眼睛”成为“希望工程”后的影响是什么?
【拓展延伸】 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六十出头,已是满头银发,一副学者的模样。他不仅十分勤劳,对工作负责,而且对我很好。
每天一早,外公便( biàn pián )到建筑公司上班去了。他是一个工程师,整天都坐在办公室里搞设计。要是附近哪家要造房子,他们肯定会找到我外公。难怪大家都称外公为土专家呢。
外公不仅在工作上非常认真,而且对我也很好。如果我有什么问题请教他,他肯定尽( jǐn jìn )量帮我解决。
那次,市教育局、市科协等四个部门联合举办了一次“中小学科技大赛”。我准备做沙发模( mó mú )型。做的纸沙发长、宽、高分别要50厘米、50厘米、80厘米才合适,而且不能用胶布,因为用胶布是很不美观的。学校的老师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好法子来。放学后,我来到外婆家,对外公说了这件事,外公答应我一定想办法。
傍晚,外公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他家商量怎么做这个沙发。我们来到外婆家,外公说:“这个沙发我已经有些眉目了。坐垫用一张纸,靠背用一张纸,两个扶手各用一张纸,共四张纸。”我说:“外公,坐垫下面应该放一个‘井’字架,这样才牢靠。”爸爸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这样,我们一直讨论到9点多才回家。
第2天,我把讨论的结果告诉了老师 老师又做了修改 之后,我们做了一个大模型 这个模型做得非常棒
后来,我们参加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这里面,外公也有一份功劳哩。
我的外公学识渊博,又是设计专家。他真是我的好榜样啊!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2.给第六自然段填上恰当的标点。
3.选择合适的选项写到横线处。(只写序号)
文章先总写了外公 ,接着写 ,最后 。
A.外公因工作负责被大家称为专家,以及他帮“我”做模型,并使“我”的模型获了奖。
B.赞扬了外公是“我”学习的榜样。
C.不仅十分勤劳,对工作很负责,而且对“我”很好。
4.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这句话。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外公怎样的感情?
【真题训练】 粽子
每年快到端午节,住在怡保的家婆便大忙特忙。
白天,她抹粽叶、洗糯米、腌腊肉、剥栗子、切鱿鱼丝、浸冬菇。
忙到子夜,桌上堆起像山一样高的粽子。不是传统的三角形的,而是厚实的椭圆形的,每个足足一斤重。
凌晨一时,她正式生起炭火,把粽子放入巨型的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夜不眠,守在炭炉边,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在大锅里加水。垂在耳旁的鬓发,被汗浸透,火光一照,银亮银亮的。
此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着的神情,让我想起烧陶的艺人。
天泛鱼肚白了,粽子还在锅里滚。
她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乏一股脑儿地抹到湿湿的面巾上,又去守她的粽子了。
粽子足足“嘶叫”了10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
把粽子从锅里提出来,摆凉,然后,平均地分成几份,搁进竹篮里,让她几个远道而来的儿子携回家去,给媳妇、孩子们吃。
粽子里各种材料的香味,深深地渗进了粒粒分明、绝不黏牙的糯米里,食毕,余香犹存。
别人问她秘诀 她说 我的糯米不浸水 煮它十个小时 让它自然熟 自然香 别人学她 总学不成。
原因是:别人买不到她独有的两种“材料”———— 耐心与爱心。
1.按照原文填空。
( )的大锅 ( )的面巾 ( )的糯米
( )地添柴 ( )地渗进 ( )地煮
2.给第十一自然段的文字加上标点。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波浪线,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试着写一个比喻句。
4.家婆的粽子都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5.文中一次次写时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