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在民主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金田的原因和爆发;太平天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资政新篇》;天京的沦陷;太平天国的意义;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作用。(示范校)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材料,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中的主张不能实行的原因。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指导思想的积极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动无法完成民主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从《课标》的要求来看,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分析出农民在民主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其作为中国人民抗争史和探索史地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历程,从而不断推动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分析和论证农民在民主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书中对此论述的较少,学生必须通过其内容和当时的社会条件等史实来进行评价。教师可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分析。
三、教材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金田”
教学要点:此目主要讲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必然性及其爆发。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2)金田。
第二目“天国兴衰”
教学要点:1)定都天京;2)《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3)太平天国的内乱;4)《资政新篇》的提出;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5)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教学过程
| 教学进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方法及手段 |
导入设计 一、金田 二、天国兴衰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课堂总结 6、课后练习(略) | 教学导言:有人说,中国近代史的许多重大事件,几乎都同广东有关。为了反抗封建压迫和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无数广东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剧。太平天国的将士就是这些仁人志士中的杰出代表。 情境营造:出示浮雕《金田》,为什么这个事件能成为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呢? 的原因和爆发 提问;阅读课文和所学知识,思考归纳在广西金田发生的原因? 提示:(1)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人民灾难更重;(2)战费和赔款负担沉重,吏治,人民困苦;(3)广西地瘠民穷,自然灾害严重。 过渡:在这种背景下,1851年金田爆发了。 1.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1853――1856) 出示《太平天国前期进军路线》,展示其过程。 提问:太平天国的兴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表现在三个方面: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军事上进行北伐和西征;制定了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出示《天朝田亩制度》的材料,归纳其目的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提示: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和方法等。 提问: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谈谈你对《天朝天亩制度》的认识?它在当时能够实施吗? 提示:(1)积极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2)局限性: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天朝田亩制度》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产物。占领南京后,太平天国就处于战争状态。至今学者们也没有找到按《天朝田亩制度》分土地的证据,倒是有很多实行“圣库制度”记录。对劳动成果的分配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比较容易做到,取消商品买卖也可以强制实行于一时,但这都违背了经济规律,不可能长久。况且,对劳动成果的分配也不是平均主义,上层领导生活奢侈、妻妾成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并不是此纲领的最初目的。 2)太平天国的内乱 出示天国内部生活材料和书中石达开出走的材料,提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教训? 过渡:内乱导致天国元气大伤,几乎是“朝中无将”。洪秀全被迫起用年轻将领。并颁布了《资政新篇》。 3)《资政新篇》的提出 结合课本小字内容,谈谈你对《资政新篇》的认识。(示范校) 提示;洪仁 提出的《资政新篇》是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新方案。但是它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限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并没有真正实行。 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失败标志是什么? 提问: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展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通过图示回顾本课内容,强调重点。 | 学生读书归纳并能举例解释。 看图,读书找出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 小组间讨论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在书中标明。 学生归纳。 能够把握本节课的结构。 |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带着问题看书,能够准确抓住“有效信息”,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 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认识农民在民主时期的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一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尽管课本中并没有《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但是《课程标准》要求“认识农民在民主暑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学生能够做到论从史出,提高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局限于课本) 认识农民在民主时期的局限性。 认识到农民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所作的努力,不仅有军事上的,也有思想上的。 | 多媒体导入图片。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学生合作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
外国媒体对太平天国失败的看法;官府横征暴敛等。
六、教学资源建议
书籍:孙海泉等《天国殒落:太平天国》;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卷》等。
网络:中学历史风云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等。
七、学习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理解度(和自己课前预想的作对比)。
2、通过课堂检测来检验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完成情况。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有哪些。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示范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