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备年级 语文学科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一)默写(10分)
1.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宿建德江》)
2.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3、江碧鸟逾白,_______________。(《绝句(其二)》)
4、_________________,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江南春》)
(二)基础积累与运用(6分,每题2分)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忐忑 轻歌慢舞 云崖
B.菜畦 悬崖绝璧 肃穆
C.疾驰 余音绕粱 苍穹
D.憧憬 惟妙惟肖 搀扶
7.以下对于高尔基《童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包括《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阿廖沙是因为他的父亲患病死了,母亲把他托给外祖父、外祖母养育。从而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C.高尔基《童年》,外祖母是贪婪、专横、聪明能干的人,小茨冈是乐观纯朴的人。
D.《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8、为划线处选择准确的关联词语( )(2分)
这雪峰、绿林、繁花围绕着的天山千里牧场,________给人一种低平的感觉,__________位置却在海拔两三千公尺以上。(选自碧野《天山景物记》)
A.不但……而且 B.因为……所以 C.虽然……但 D.即使……也
二、文言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9—10题(4分)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本诗的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__,诗中的“闼”的意思是__________(2分)
10、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护田”“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隐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D.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的无奈和苦痛。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6分)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1、用现代白话文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2分)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启示,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做任何事情都要向内行请教,无论其身份地位。
B.艺术创作要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做事不能死板,要会灵活变通。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5题(4分)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②。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③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④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就之,幸而得息⑤。
【注释】①突:烟囱。曲突,使烟囱弯曲。②积薪:堆积的柴草。③不(fǒu)者:如果不这样的话。不:同“否”,否则。 ④嘿(mò)然:不说话的样子嘿,同“默”。 ⑤息:同“熄”,灭。
14、文中“客”提出“曲突徙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回答)(2分)
15、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多方面的,下列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凡事要有预见,使潜在的隐患消除,才能保平安。
B、要善于听取他人合理意见,否则是会吃亏的。
C、说不吉利的话,是不受欢迎的。
D、讽刺了那些一意孤行,不懂得防患于未然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12分)
穷人(节选)
(1)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2)“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3)“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4)“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5)“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6)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7)“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8)“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9)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10)“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1)“哦?什么时候?”
(12)“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13)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4)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15)“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16)“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账子。
16、文中桑娜两次沉默,原因分别是:(4分)
第9段中第一次沉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段中第二次沉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上下文,第(13)节中“嗯,是个问题!”一句中的“问题”是指_______________。(2分)
18、结合全文,品味第(14)节“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3分)
19、下列关于整篇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写女主人公桑娜将孩子抱来家中后激烈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
B.渔夫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在收养来看邻居孩子问题上他跟妻子不谋而合,这一情节强化了小说的主旨。
C.小说以女邻居西蒙的死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既赞颂了人世间美好的品质和行为,更控诉了社会的不平和罪恶。
D.小说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明可感的人物形象打动着读者的心。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5题(16分)
母亲的书
琦君
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毎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阁王殿里,面目狰(níng)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
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仔,修理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下黄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一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大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大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把它的小翅膀踩断了。小鸡叫得好凄惨,母鸡在我们身边团团转,咯咯咯地悲呜。母亲身子一歪,还差点摔了一跤。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地流,我也要哭了。
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
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里的《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我当时觉得“宛在水”不大懂,而且有点滑稽。最喜欢的是头两句。“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
《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20、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面目狰(níng)______________
21、文中“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提及“二十四节气”。请再写出两个节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不可以写文中出现的节气)(2分)
22、作者回忆了与母亲的书相关的一些往事。请认真阅读这篇文章,然后填写下表。(4分)
| 母亲最喜欢的书 | 喜欢的原因 |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 橡皮纸书 | (1) | (3) |
| 《十殿阎王》 | (2) | |
| 黄历 | 书里有母亲做事的依据(书里有许多生活常识) | |
| 《本草纲目》 | 书里有外公传授给她的医学常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对本文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现了母亲是一个爱读书、尊重知识的人。
B、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爱和思念。
C、表现了母亲的贤惠善良以及我对她的思念。
D、表现了母亲对家庭的无私付出和对我的关爱。
四、写作(42分,其中写字2分)
26、以“生活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参】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江清月近人。
2、五岭逶迤腾细浪,
3、山青花欲然。
4、柴门闻犬吠,
5、多少楼台烟雨中。
6、D (2 分) 7、C (2 分) 8、C (2 分)
二、文言诗文阅读(16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 9-10 题(4 分)
9、 王安石,小门(2 分)
10、D (2 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 11—13 题(6 分)
11、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翘)着尾巴在斗,错了!(2 分)
12.、B 、 D (2 分)
13、 B (2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 15 题。(4分)
14、看到灶头的烟囱笔直,灶旁堆放着柴火,存在着火灾隐患。 (2分)
15、C (2分)
(一)
16(2+2 分)桑娜不知道如何向丈夫交待抱回孩子的事。
桑娜不知道丈夫会如何对待西蒙的孩子,等着他做决定。
17、大人死了,孩子们无法生存。(2分)
18、写出了桑娜当时的动作和神情,表现了她的冷静、坚定。(3 分)
19、 C (3 分)
(二)
20、狞(1分)
21.夏至、立冬等。(1分)
22、①书里藏着母亲对自己母亲和丈夫的思念。②书里有母亲做人的准则。
⑤做人真诚,热爱生活,贤惠,勤劳朴质。(4分)①——②每题1分,③题2分。
23、肖像,生动表现了母亲看绣喜鹊时的专注和认真,暗示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为下文母亲看父亲的信做铺垫。 (3分)
24、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樱桃的鲜红,赞美了外婆的刺绣的水平之高。(或:表现母亲对外婆留下的东西,格外的珍惜)(3分)
25、C(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