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班级 得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选项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是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选出加横线的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
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先王以为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 B. ②③⑤相同 C. ①⑤相同 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
7、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8、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9、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 ①②⑤/ ③④
10、与 “树之以桑”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1、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
1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
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
14、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
15、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 )
①谨庠序之教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⑦ D.②④⑤
16、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
1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③树之以桑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王道之始也 ⑥填然鼓之 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⑧未之有也 ⑨察邻国之政 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
18、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19、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
20、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
B.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弃甲曳(yè)兵 饿莩(fú) 养生丧(sāng)死
B.鸡豚(tún) 不入洿(wū)池 畜(chù)养
C.数罟(shù gǔ) 狗彘(zhì) 不可胜(shēng)食
D.孝悌(tì) 衣帛(bó) 庠(xiáng)序之教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
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捡”,捡拾。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责备。
2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 (在,介词)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介词)
③请以战喻 (用,介词)
④可以无饥矣 (能够,动词)
⑤以时入山林 (按,介词)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介词)
⑦填然鼓之 (代词,指代战鼓)
⑧申之以孝悌之义 (代词,代百姓)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⑥⑦⑧ C.②③④⑥⑧ D.②③⑤⑥⑧
2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 名词作动词,鼓噪起来。
B.树之以桑 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带宾词“帛”,作动词,穿上。
D.谨庠序之教 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2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不过”。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戴,通“载”,承担。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同“途”,道路。
26.填写《孟子》中的名句。
(1)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尽心上》)
(2)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
27、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是说作战时后退了50步的人讥笑后退100步的人,说他不中用。比喻自己和别人有同样的缺点和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去讥笑别人。课文运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8.加序号的几句话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9.简要说明画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这种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0.填空。
孟子所主张的“仁政”的内容,概括地说包括两个方面,即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孟子在论述中侧重于____________这一方面。
31.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