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说》导学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59:38
文档

《马说》导学案

《马说》导读阅读提示《马说》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阅读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
推荐度:
导读《马说》导读阅读提示《马说》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阅读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
《马说》导读

阅读提示

《马说》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阅读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主题。

3、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培养对人才的认识。

4、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学习的难点。

阅读指导: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阅读过程

初读课整体感知:

①给下列词语注音

骈死   祗    槽枥    粟   一石

②解释文言词

故虽有名马(   )    是马也(    )

才美不外见(   )    策之必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才(   )  执策而临之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文中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论证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7、“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

  8、各用一句话概括各段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本文写作意图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识别和选拔人才的困难及其严重危害。

    B、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讽喻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C、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众多的才智之士不得重用的真正原因,在于没有遇到像伯乐那样知人善任的人。

    D、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呼吁社会能有更多的像伯乐那样的人,使天下人才各得其用。

精读课文,升华提高

本文采用的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伯乐”是比喻__________;“千里马”是比喻________________;“食马者”是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为什么?

课外阅读

龙  说

韩愈

①龙嘘②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③光景④,感震电,神韩愈变化⑤,水⑥下土,汩gǔ⑦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yú !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⑧。”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 ①龙说:选自《杂说》,为其首篇,题目为编者加。 ②嘘:喷吐。 ③伏:遮蔽。 ④景:通“影”。 ⑤神变化:语出《管子·水地篇》“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为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 ⑥水: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⑦汩:漫。 ⑧云从龙:语出《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从:随,跟随。  韩愈

固:本来、当然。汩:淹没。无以:没有可以用来。信:确实、的确。9.于:比

译文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多么奇怪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简析:

  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龙说》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这篇根据典籍和传说写的杂感,用意很明显:作者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说明了圣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即圣君是要依靠贤臣建功立业,贤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识拔才能荷重行远,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通篇只就龙与云的关系着笔,从一个“灵”字着眼,所无一句点明本旨,可处处扣题。含蓄而又生动形象的写法,使行文委婉曲折,起伏跌宕,读来意味深远。“龙”与“云”相互依存,形象说明了圣君与贤臣相互依存。贤臣固然不可无圣君,而圣君更加不可无贤臣,说明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圣君与贤臣缺一不可。

练习:

  1.理解句子中文言虚词的含义。

①云固弗灵于龙也(于:    )

②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是:       )(乎:      ) 

③云亦是灵怪矣哉(亦:    ) 

④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若:    )(则:      )

2.理解句子中文言实词的含义。

①云固弗灵于龙也(灵:        )   

②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

(薄:    )(伏:      )(感:       )(神:    )

③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神:      )

④水下土,汩陵谷(水:       )(汩:       )

6.如果给本文找一个中心句,可以定格为:_________________   7.学习本文,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文档

《马说》导学案

《马说》导读阅读提示《马说》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阅读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