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题
一、填充题
1. 计划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
2.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3.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4.我们有时用“计划工作”表示动词意义上的计划内涵。
5.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地展开和细化。
6.计划工作具有秩序性,其最主要的秩序表现为计划工作的纵向层次性和横向协作性。
7.可以用计划对组织目标的贡献来衡量一个计划的效率。
8.计划工作必须追求时间与空间、明确性、程序化程度等方面的平衡。
9.根据计划的程序化程度,可以把计划分为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10.从职能空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及人事计划,这其中,业务计划是组织的主要计划。
11.根据涉及时间长短及范围广狭的综合性程度标准,可以将计划分为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12.战略性计划显著的两个特点是长期性与整体性。
13.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可以将计划分类为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14. 面向行动和面向未来是计划的两大显著特征。
15. 目的或使命决定组织的性质,是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
16.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17.组织的目标结构包括组织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
18.目标结构描述了组织中各层次目标间的协作关系。
19.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中探求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基本方法有演绎法和归纳法。
20.将某一大前提应用到个别情况,并从中引出结论的方法是演绎法。
21.从个别情况发现结论,并推论出具有普遍原则意义的大前提的方法是归纳法。
22.企业内部的物料可分为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
23.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24.开环的MRP能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相关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与数量,但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能力的有关约束条件。
25.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26.组织需要将抽象的目的和使命细化为组织的目标。
27. 是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陈述书。
28.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依据。
29.计划工作的目的是所有行动保持同一方向,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0.目标结构描述了组织中各个层次目标间的协作关系。
31.衡量代价时不仅要衡量时间、金钱或者生产等,而且还要衡量个人和集体的满意程度。
32.计划的编制过程就是决策的落实过程。
33.战术性计划是战略性计划的落实。
34.流程再造是指对企业的现有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再设计,然后重新构建新的流程的过程。
35.流程再造应该围绕结果而不是任务进行。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相关需求的是A.原材料的需求。
A.原材料的需求 B.客户订购的产品 C.售后维修需要的备品备件
2.下列属于需求的是C.科研试制需要的样品。
A.半成品的需求 B.零部件的需求 C.科研试制需要的样品
3.描述产品的零件结构,把主生产计划展开成零件计划的是B.物料清单 。
A.物料需求计划 B.物料清单 C.生产作业计划
4.落实最终产品的出产进度的计划是B.主生产计划。
A.资源需求计划 B.主生产计划 C.物料需求计划
5. A.能得到最大的剩余 的计划是有效率的。
A.能得到最大的剩余 B.成本等于收益 C.详细
6.下列不属于基本MRP的依据的是D.人员配置。
A.主生产计划 B.物料清单 C.库存信息 D.人员配置
7.采购管理不确定B.促销人员 。
A.合理的定货量 B.促销人员 C.优秀的供应商
D.最佳的安全储备
8.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9.下列关于财务计划、人事计划与业务计划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业务计划与人事计划是为财务计划服务的。
A.业务计划与人事计划是为财务计划服务的
B.财务计划研究如何从资本的提供和利用上促进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C.人事计划分析如何为业务规模的维持或扩大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
10.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计划不包括C.修改计划。
A.拟定可行性行动计划 B.评估计划 C.修改计划 D.选定计划
11.最常见的对重要前提条件预测的方法是A.德尔菲法。
A.德尔菲法 B.头脑风暴法 C.提喻法
12.闭环MRP的组成中不包括B.营销计划。
A.能力需求计划 B.营销计划 C.采购作业计划
13.计划是A面向未来的D.面向行动的。
A面向未来的 B.过去的总结 C.现状的描述 D.面向行动的
14.在经营计划调整方法中,A.滚动计划法适用于品种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调整。
A.滚动计划法 B.启用备用计划法 C.时间序列分析法 D.综合评价法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计划?
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这项行动安排工作包括: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实现方式,进度规定,行动结果的检查与控制等。我们有时用“计划工作”表示动词意义上的计划内涵。因此,计划工作是对决策所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提供一种合理的实现方法。
2.简述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
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说它们是相互区别的,因为这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我们是从“管理的首要工作”这个意义上来把握决策的内涵的。在从事这项活动之前,组织当然必须首先对活动的方向和方式进行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但计划与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这是因为: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决策制定过程中,不论是对内部能力优势或劣势的分析,还是在方案选择时关于各方案执行效果或要求的评价,实际上都已经开始孕育着决策的实施计划。反过来,计划的编制过程,既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也是决策的更为详细的检查和修订的过程。无法落实的决策,或者说决策选择的活动中某些任务的无法安排,必然导致决策一定程度的调整。
3.计划具有哪些性质?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查计划的性质: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4.规则与程序、规则与有什么区别?
规则不同于秩序。其一,规则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其二,可以把程序看作是一系列的规则,但是一条规则可能是或可能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规则也不同于。的目的是指导行动,并给执行人员留有酌情处理的余地;而规则虽然也起指导行动的作用,但是在运用规则时,执行人员没有自行处理之权。
5.简述开环MRP。
MRP的基本任务是:
(1)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需求)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
(2)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然而,要正确编制零件计划,首先必须落实最终产品(在MRP中称为成品)的出产进度计划,即主生产计划,这是MRP展开的依据。其次需要知道产品的零件结构,即物料清单,把主生产计划展开成零件计划;同时需要知道库存数量才能准确计算出零件的采购数量。因此,基本MRP的依据是:
(1)主生产计划(MPS);
(2)物料清单(BOM)
(3)库存信息。
6.什么是闭环MRP?它与开环MRP有什么区别?
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MRP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的生产能力约束条件。因此,除了要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外,还要制定能力需求计划,同各个工作重心的能力进行平衡。只有做到能力与资源均满足负荷需求时,才能开始执行计划。在能力需求计划中,生产通知单是按照它们对设备产生的负荷而进行评估的,采购通知单的过程与之类似,检查它们对分包商和经销商所产生的工作量。执行MRP时要用生产通知单来控制加工的优先级,用采购通知单来控制采购的优先级。这样,基本MRP系统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称为闭环MRP。
7.与MRP相比,MRP2有何改进?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把销售、采购、财务、工程技术、信息等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并称该集成系统为制造资源计划,记为MRP2。MRP2最大的成就在于把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进行集成。
(1)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向物料管理延伸,实施对物料的采购管理,包括采购计划、进货计划、供应商账务和档案管理、库存账务管理等等;
(2)由于系统已经记录了大量的制造信息,包括物料消耗、加工工时等,在此基础上扩展到产品成本核算、成本分析;
(3)主要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大纲的依据是客户订单,因此向前又可以扩展到销售管理业务。
8.什么是战略性计划?试描述战略性计划的特点。
战略性计划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其特点有:长期性、整体性。
长期性:指战略性计划涉及未来较长时期;整体性:指战略性计划是基于组织整体而制定的,强调组织整体的协调。
9.生产控制模块包括哪些方面?
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
四、简答题
1.计划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1)根据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从职能空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及人事计划;
(3)根据涉及时间长短及其范围广狭的综合性程度标准,可以将计划分类为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4)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可以将计划分类为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5)根据计划的程序化程度,可以将计划分为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2.解释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
(1)目的或使命: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它决定组织的性质,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
(2)目标:组织的目的或使命往往太抽象,太原则化,它需要进一步具体化为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
(3)战略:战略是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主要目标和去决定和传达对想要成为什么样组织的预期。
(4):是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但不是所有都是陈述书,也常常会从主管人员的行动中含蓄地反映出来。
(5)程序:程序是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它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类活动的切实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必要的活动进行排列。
(6)规则:规则没有酌情处理的余地 。它详细地阐明明确的必须行动或非必需的行动 ,其本质是反映了一种必须或无须采取某种行动的管理决策。
(7)方案: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它包括目标、、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要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的其他因素。
(8)预算: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3.计划的编制包括哪些工作步骤?
(1)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决策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是指期望的结果。目标为组织整体、各部门和各成员指明了方向,描绘了组织未来的状况,并且作为标准可用来衡量实际的绩效。计划工作主要任务是将决策所确立的目标进行分解,以便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活动环节,并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目标。
(2)认清现在:认识现在的目的在于寻求合理有效的通向对岸的路径,也即实现目标的途径。认清现在不仅需要有开放的精神,将组织、部门置于更大的系统中,而且要有动态的精神,考查环境、对手与组织自身的随时间的变化与相互间的动态反应。
(3)研究过去:研究过去不仅是从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更重要的是探讨过去通向现在的一些规律。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对前提条件认识越清楚、越深刻,计划工作越有效,而且在于,组织成员越彻底地理解和同意使用一致的计划前提条件,企业计划工作就越加协调。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包括三个内容:拟定可行性行动计划、评估计划和选定计划。
(6)制定主要计划:拟定主要计划就是将所选择的计划用文字形式正式地表达出来,作为一项管理文件。拟定计划要清楚地确定和描述5W1H的内容。
(7)制定派生计划:基本计划几乎肯定需要派生计划的支持。
(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编制预算,一方面是为了计划的指标体系更加明确,另一方面是企业更易于对计划执行进行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