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路小学 于春晓
陪伴孩子们学习现在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每个孩子有着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想法。每一种生活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不同的生活认识,也正是因为这因素使得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常常出现许多特别的课堂生成。
记得在二年级时有一篇课文名叫《三个儿子》,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是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孝敬自己的父母。怎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涵而不是通过枯燥的讲大道理来实现呢?我尝试着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尝试着表演的形式来感受文章意境,在我认为我已经把课文要传达的东西已经都说完了时,我提出了“你们想对故事中的人物说点什么?联系你的生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我本想着课文说到这个份上应该孩子们能说出要学习的精神,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我刚满意他们的回答时,有一位平时比较很少回答问题的孩子举手了,我连忙叫起了他,他说:“我觉得第三个儿子的妈妈太不自信了,这么好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夸夸他呢?别的孩子没他好,可是他们的妈妈都会表扬自己的孩子。”听了后,我为之一震,我先愣了一下,然后想到他很难得提出问题的,我可不能打击他。可这个问题的角度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想想,这个孩子的妈妈是二婚的,他是妈妈前夫的儿子,现在妈妈又怀上一个小弟弟。妈妈虽然也爱她可是很少顾及到他。他呢,是一个很善良的孩子,很听话很热心很单纯,虽然自己有时候管不住自己,但他一直在努力在做好。他多么希望妈妈能赞美自己几句。我想他在读课文时从第三个儿子的身上感受到了自己的生活,于是提出了这样地问题。我缓了一下神,借着这个问题和他说:“知道吗?这是一种美德叫做——谦虚。我们以前学过一句名言叫‘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他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谦虚的人。大家试想一下,这三个儿子以后会怎样?”大家又开始新的讨论:“谦虚的儿子以后会一直很孝顺,而那两个挺多了赞美的儿子可能会自高自大、自以为是”他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眼神中显得更加坚定一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