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班级 | 组次 | 实验时间 | 实验地点 | 实验小组成员 |
| 3.8 | ||||
| 实验 名称 | 骨骼 | |||
| 实验 目的 |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 |||
| 实验 器材 | 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 | |||
| 实验 步骤 | (1)队列训练——运动; (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3)呵护“小娃娃”——保护内脏器官。 | |||
| 实验现象记录 | 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 |||
| 实验结论 | 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等作用 | |||
| 班级 | 组次 | 实验时间 | 实验地点 | 实验小组成员 |
| 3.15 | ||||
| 实验 名称 | 关节 | |||
| 实验 目的 | 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 |||
| 实验 器材 | 木棒、胶带等物品 | |||
| 实验 步骤 |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 |||
| 实验现象记录 | 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 |||
| 实验结论 | 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 |||
| 班级 | 组次 | 实验时间 | 实验地点 | 实验小组成员 |
| 3.16 | ||||
| 实验 名称 | 肌肉 | |||
| 实验 目的 |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 | |||
| 实验 器材 | 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手臂活动模型。 | |||
| 实验 步骤 |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1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1步和第2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 |||
| 实验现象记录 |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 |||
| 实验结论 |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 |||
| 班级 | 组次 | 实验时间 | 实验地点 | 实验小组成员 |
| 3.21 | ||||
| 实验 名称 | 运动的快慢 | |||
| 实验 目的 | 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 |||
| 实验 器材 | 皮尺、秒表。 | |||
| 实验 步骤 | 1)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花多时间? 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走5米花多长时间? (2)用正常步伐走5秒能走多远? 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5秒钟走了多远? | |||
| 实验现象记录 | 运动的快慢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 | |||
| 实验结论 | 认识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 |||
| 班级 | 组次 | 实验时间 | 实验地点 | 实验小组成员 |
| 3.22 | ||||
| 实验 名称 | 小车的运动 | |||
| 实验 目的 | 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 |||
| 实验 器材 | 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 |||
| 实验 步骤 |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 |||
| 实验现象记录 | 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 |||
| 实验结论 |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 |||
| 班级 | 组次 | 实验时间 | 实验地点 | 实验小组成员 |
| 3.29 | ||||
| 实验 名称 | 摆 | |||
| 实验 目的 |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 |||
| 实验 器材 | 铁架台、量角器、记时器、米尺、线若干、钩码。 | |||
| 实验 步骤 | (1)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 (2)汇报结果。 (3)教师问出错的小组,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做一遍。 (4)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 |||
| 实验现象记录 | 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 |||
| 实验结论 | 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 |||
| 班级 | 组次 | 实验时间 | 实验地点 | 实验小组成员 |
| 3.30 | ||||
| 实验 名称 | 力在哪里 | |||
| 实验 目的 |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的运动、形状的影响,体验力的大小 | |||
| 实验 器材 | 玻璃弹子、橡皮泥、弹簧秤、钩码、苹果、小刀、相关图片等。 | |||
| 实验 步骤 | 1、学生拿一小团橡皮呢或面粉,朝不同方向用力,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2、学生活动。 3、合作交流。 4、问:这说明了什么? | |||
| 实验现象记录 |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 |||
| 实验结论 | 知道力的普遍存在 | |||
| 班级 | 组次 | 实验时间 | 实验地点 | 实验小组成员 |
| 4.5 | ||||
| 实验 名称 |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 |||
| 实验 目的 | 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 | |||
| 实验 器材 | 弹簧、橡皮筋、钢尺、海绵、硬币、弹簧秤、钩码等。 | |||
| 实验 步骤 | 1、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弹簧与钩码多少的对比实验: ①让学生自己提出设计方案。 ②然后要求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最佳方案,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导。 2、问: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的拉伸长度有什么变化和规律? ①小组讨论。 ②汇报交流。 | |||
| 实验现象记录 | 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 | |||
| 实验结论 | 知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 |||
| 班级 | 组次 | 实验时间 | 实验地点 | 实验小组成员 |
| 4.13 | ||||
| 实验 名称 |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 |||
| 实验 目的 | 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 |||
| 实验 器材 | 方向示意图,直尺。水瓶 绳子,火箭升空及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录像或图片 | |||
| 实验 步骤 | 1、谈话:牛顿经过反复思考,对此提出了令人信服的两个解释。 2、出示地球上物体重力的方向示意图,讲解牛顿的第一种解释。 3、讨论:重力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重力? 4、游戏:抓尺子(或铅笔) | |||
| 实验现象记录 | 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 | |||
| 实验结论 | 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 |||
| 班级 | 组次 | 实验时间 | 实验地点 | 实验小组成员 |
| 5.11 | ||||
| 实验 名称 | 摩擦力的秘密 | |||
| 实验 目的 |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和摩擦力 | |||
| 实验 器材 | 弹簧秤、带钩的重物(或钩码)、圆杆铅笔、油。 | |||
| 实验 步骤 | 1、讨论:摩擦力是从何处产生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讲解:摩擦力。 3、提问: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运动是否产生摩擦力? | |||
| 实验现象记录 | 了解了减少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 |||
| 实验结论 | 知道了什么是摩擦现象 | |||
| 班级 | 组次 | 实验时间 | 实验地点 | 实验小组成员 |
| 5.18 | ||||
| 实验 名称 | 降落伞 | |||
| 实验 目的 | 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 |||
| 实验 器材 | 线段、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代、剪刀、秒表、材料袋内制作降落伞的材料。 | |||
| 实验 步骤 | 1、观察材料。 2、提问:制作降落伞时应注意什么?3、讲解制作方法。 4、学生进行制度。 5、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 | |||
| 实验现象记录 | 知道了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 | |||
| 实验结论 | 增大或减少空气阻力是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 |||
| 班级 | 组次 | 实验时间 | 实验地点 | 实验小组成员 |
| 5.23 | ||||
| 实验 名称 | 预测 | |||
| 实验 目的 | 懂得预测的含义以及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 | |||
| 实验 器材 | 量筒、水、5个玻璃弹子、烧杯、食盐、天平 | |||
| 实验 步骤 | 1、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预测:下面哪一种情况下粉笔下落不易粉碎? 2、学生预测。 3、你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4、 试验前先讨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试验的真实性。 进行实验,然后汇报试验的结果 | |||
| 实验现象记录 | 一种情况出现后会出现的现象有几种可能 | |||
| 实验结论 | 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