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
| 《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 JGJ3-2002 |
|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 JGJ18-84 |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4-2002 |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 GB50300-2001 |
|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2-2002 |
|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DBJ01-51-2003 |
|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 | G329(一)~(九) |
3.1 塔吊选型原则
根据待建建筑造型特点及现场工期紧场地小,施工任务重的实际情况,选用三台塔吊,型号分别为一台JL5015、一台FG5518、一台C5016,其中JL5015、C5016由北京新震环宇机械设备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FG5518由北京明顺兴商贸有限公司提供。
为考虑施工安全,塔吊之间不互相干扰,自立塔开始保证2#塔吊比3#塔吊高10m,3#塔吊比1#塔吊高10m,且1#塔立塔时应高于高压线15m、3#塔吊要高于2#公寓不少于15m。(具体位置见附后的平面布置图)
3.2塔吊平面布置
| 塔号 | 与楼方位关系 | 与横轴关系 | 与纵轴关系 |
| 1#塔JL5015 | 楼西侧 | 距①轴7600mm | C、D轴间,距C轴3400mm |
| 2#塔FG5518 | 楼北侧 | 10-11轴间,距11轴6000mm | 距S轴10850mm |
| 3#塔C5016 | 楼东侧 | 距14轴5900m | C、D轴间,距C轴4150mm |
3.3塔吊参数
3.3.1 塔吊性能
| 塔型 | 塔身截面m | 塔基尺寸m | 最大吊重 | 最大半径 | 最小吊重 |
| JL5015 | 1.8*1.8 | 5*5*1.28 | 6t | 50m | 1.5t |
| FG5518 | 2.0*2.0 | 6.45*6.45*1.7 | 10t | 55m | 1.8t |
| C5016 | 1.*1. | 5.5*5.5*1.35 | 6t | 50m | 1.3t |
3.3.2.1 JL5015
| 臂长m | 14.4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30 |
| 重量t | 6 | 5.38 | 4.75 | 4.24 | 3.82 | 3.48 | 3.18 | 2.93 | 2.72 |
| 32 | 34 | 36 | 38 | 40 | 42 | 44 | 46 | 48 | 50 |
| 2.51 | 2.36 | 2.21 | 2.08 | 1.96 | 1.85 | 1.75 | 1.66 | 1.57 | 1.50 |
| 臂长m | 2.5-13.3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30 |
| 重量t | 10 | 8.19 | 7.19 | 6.39 | 5.73 | 5.18 | 4.73 | 4.33 | 3.98 |
| 32 | 34 | 36 | 38 | 40 | 43 | 46 | 49 | 52 | 55 |
| 3.68 | 3.42 | 3.18 | 2.97 | 2.78 | 2.53 | 2.31 | 2.12 | 1.95 | 1.8 |
| 臂长m | 13.72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30 |
| 重量t | 6 | 4.72 | 4.35 | 3.82 | 3.55 | 3.23 | 2.88 | 2.61 | 2.38 |
| 32 | 34 | 36 | 38 | 40 | 42 | 44 | 46 | 48 | 50 |
| 2.25 | 2.11 | 1.95 | 1.82 | 1.68 | 1.56 | 1.5 | 1.42 | 1.38 | 1.3 |
本工程地下室墙体模板采用GP70系列钢模板,框架柱模板采用可调钢模板,框架梁、顶板模板采用15 mm厚多层板,标准层墙体模板采用86系列全钢大模板。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和工程进度计划,确定计算参数如下:标准层结构按7天一层,塔吊每天工作时间按16小时计,每小时6吊,则共计672吊次/每层。
计算每标准层各种材料所需吊次,每吊平均重量按1.8吨计:
模板:1342m2 340吊
钢筋:88(kg/m2)×1686(m2)=148(t) 93吊
碗扣架:120(t) 75吊
方木、竹胶板: 30吊
其他材料: 50吊
合计: 588吊≤672吊次/每层
故塔吊的吊运能力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3塔吊基础设计
4.1 JL5015(1#塔吊)基础设计
JL5015塔吊要求的地基承载力不低于2.0×105Pa。根据地勘报告,该处地基持力层为③层细砂层(密实,级配良好,地耐力可达250KPa),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塔吊处基坑边坡进行土钉墙护坡。
塔吊基础根据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设计塔基尺寸5000×5000×1280mm,配筋见下图,Ф20@160双层双向,上下层钢筋之间设Ф14@320拉钩。混凝土采用C35,基础下100厚C15垫层。JL5015.24底架放在塔基下层钢筋上,并与塔基钢筋骨架焊接成一整体。预埋节焊接好以后,制作四个钢筋马凳,马凳高度450mm,按照预埋节四角尺寸对应放置,预埋节中心对应基础中心,塔吊基础节预埋件垂直度小于1/1000。
JL5015塔吊布置在基坑西侧,塔中距①轴7600mm,距C轴3400mm,距离结构外皮5000mm。塔吊基础底标高同结构底板底标高,基础上砌筑370厚围护墙(内径3.5m*3.5m,加圈梁、构造柱,截面均为370*370,配筋8Ф14,Ф6@200,沿墙身设Ф6@600的通长拉筋),其中靠基坑一侧墙与两边护坡相接,圈梁、构造柱相应伸长。塔吊基坑内、围护墙外回填土,墙内沿塔身砌筑300mm高挡水台,台内填细砂,挡水台外设潜水泵,遇雨及时向外抽积水。
JL5015塔吊基础配筋图
JL5015塔吊基础平面图
4.2 FG5518(2#塔吊)基础设计
FG5518塔吊要求的地基承载力为1.8×105Pa。根据地勘报告,该处地基持力层为③层细砂层(密实,级配良好,地耐力可达250KPa),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塔吊处基坑边坡进行土钉墙护坡。
塔吊基础根据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设计塔基尺寸50×50×1700mm,配筋见下图,上层双向钢筋Ф25@120,下层双向钢筋Ф25@120,上下层钢筋设Ф20@480拉钩。预埋节焊接好以后,制作四个钢筋马凳,马凳高度960mm,支撑面钢板为400×400×20,地脚钢板为100×100×10。按照预埋节四角尺寸对应放置,预埋节中心对应基础中心,塔吊基础节预埋件垂直度小于1/1000。混凝土采用C35,基础下100厚C15垫层。
FG5518塔吊布置在基坑北侧,位于10-11轴间,塔中距11轴6000mm,距S轴10850mm,距离结构外皮4050mm。塔吊基础底标高同结构底板底标高,基础上砌筑370厚围护墙(加圈梁、构造柱),墙砌筑形式、尺寸及配筋同1#塔,墙外回填土,墙内沿塔身砌筑300mm高挡水台,台内填细砂,挡水台外设潜水泵,遇雨及时向外抽积水。
FG5518塔吊基础配筋图
FG5518塔吊基础平面图
马凳示意图
4.3 C5016(3#塔吊)基础设计
C5016塔吊要求的地基承载力不低于2.0×105Pa。根据地勘报告,该处地基持力层为③层细砂层(密实,级配良好,地耐力可达250KPa),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塔吊处基坑边坡进行土钉墙护坡。
塔吊基础根据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设计塔基尺寸5500×5500×1350mm,配筋见下图,Ф20@165双层双向,上下层钢筋之间设Ф14@495拉钩。在基础节上穿上地脚螺栓,拧上螺母,每个地脚螺栓下横穿一根Ф22长1000mm的圆钢或钢筋。用细铅丝将地脚螺栓与钢筋固定,防止浇注混凝土时地脚螺栓倾斜;同时,用塑料布捆扎露在地面的螺栓头部,防止溅上水泥。由于地脚螺栓为特殊材质,严禁用焊接方法固定。预埋螺栓为M36的螺栓,强度级别不小于8.8级,其预紧力矩必须达到1.8KN. M混凝土采用C35,
基础下100厚C15垫层。
C5016塔吊布置在基坑东侧,距14轴5900m,位于C、D轴间,距C轴4150mm,距离结构外皮5500mm。塔吊基础底标高同结构底板底标高,基础上砌筑370厚围护墙(加圈梁、构造柱),墙砌筑形式、尺寸及配筋同1#塔,墙外回填土,墙内沿塔身砌筑300mm高挡水台,台内填细砂,挡水台外设潜水泵,遇雨及时向外抽积水。
C5016塔吊基础配筋图
C5016塔吊基础平面图
C5016塔吊地脚螺栓示意图
4.4 塔吊基础避雷接地措施
塔吊基础混凝土有良好的接地设施,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准备≥2.5m长三根ф33×4.5镀锌钢管,用40×4镀锌扁铁将三根钢管焊成长≥5m的等边三角形接地体(采取满焊,焊缝要≥80mm),将接地体埋入地下≥0.6m,然后用上述型号扁铁将接地体与塔身焊接(采取满焊,焊缝要≥80mm)。每个塔吊要求做两组。(见下图)
4.5 塔基施工注意事项
4.5.1 塔基的砼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安装塔吊。
4.5.2 塔基砼底按试验要求单独做一组试块,有单独砼强度试验报告。
4.5.3 塔吊在未投入使用之前,先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预埋锚固式塔吊基础马凳按照预埋节四角尺寸对应放置在基础垫层上,预埋节中心对应基础中心,基础节预埋件垂直度小于1/1000。支脚就位后,用电焊将其与马凳焊牢固定,避免浇砼时支脚错位,要求塔吊基础平面度小于1/750,四角对角线误差小于3mm,基础节预埋件垂直度小于1/1000。
4.5.4 基础周边应设置挡土墙,并采取防水措施保证基础内无积水。
4.5.5 塔吊每周观测一次,在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后必须观测一次,详细记录。
4.5.6 塔吊安装后,在无载荷情况下,塔身与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3/1000。
4.6 塔吊供电:单独设配电箱,线路布置见《临电施工方案》。
4.7 立塔时间:浇筑底板混凝土之前。
4.8 塔吊拆除时间:结构封顶后可拆除。
4.9 安全防护
4.9.1 塔吊安装完毕后,应全面检查安装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按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进行试运行检测,检验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吊索、吊具、吊盘、安全保险以及刹车装置等是否可靠。
4.9.2 塔吊必须安置变幅、吊钩高度限位器和力矩等安全装置。并保证灵敏可靠。
4.9.3 当风力达到4级以上时,不得进行顶升、安装、拆卸作业,风力达到5级以上,塔吊停止作业。
4.9.4 因图书馆及2#学生公寓在2#塔吊臂覆盖范围内;办公区在3#塔吊臂覆盖范围内;1#塔吊臂范围覆盖围墙外配电室,因此要特别注意塔吊行驶路径。操作前对塔吊司机进行操作交底,吊臂严禁经过生活区、办公区,并采取限位措施,严禁吊车载物经过场外学校教学生活区,在塔吊各允许行驶边界处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提醒塔吊司机注意避让。
4.9.5 因1#塔吊行驶时掠过南侧高压线,因此对塔吊臂覆盖范围内的高压线进行防护:用杉木搭设防护棚, 设置双排双立杆立杆间距1800mm, 横距5000mm,纵距1800mm,横杆步距1800mm,立杆高于电线杆2500mm,上铺木脚手板;防护架满挂大眼网,并设置警示灯。
5 塔吊操作要点
5.1 塔吊有专职司机操作,司机受过专业训练,且必须持证上岗。塔吊司机上岗前必须与项目部签定安全生产协议、机械安全协议、用电安全协议。
5.2 在工作过程中,禁止任何人上下爬梯,重物下方不得有人停留或通过。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大雪、大雨、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工作。
5.3 塔吊配有专用配电箱,并有可靠接地,所有电器设备外壳都应以机体妥善连接,电源开关应符合规定要求。接通电源,检查金属结构部分无漏电后方可上机。
5.4 作业前应做以下检查:机械结构的外观情况,各传动机构应正常;各齿轮箱、液压油箱的油位应符合标准;主要部位连接螺栓应无松动;钢丝绳磨损情况及绕滑轮应符合规定;供电电缆应无破损;各项安全限位是否灵敏。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休整。
5.5 空载运转,检查回转、起重、变幅等机构的制动器、安全限位、防护装置等确认正确后,方可作业。
5.6 塔吊工作时必需严格按照额定起重量起吊,不得超载,也不准吊运人员、斜拉重物、拔除地下埋物。
5.7 司机必需得到指挥信号后,方可进行操作,操作前司机必须按电铃,发信号。
5.8 重物平移时应高出其跨越的障碍物0.5m以上。
5.9 工作休息或下班时,需将塔吊臂杆转到顺风方向,并放松回转制动器。小车及平衡重移到非工作状态。吊钩提升到离臂杆顶端2~3米处。并切断电源总开关。
6 群塔操作要点
6.1 顶升原则:低塔提升时事先应先通知高塔提升,不可独自提升。
6.2 一般注意事项
6.2.1信号工和塔司每次转臂前必须看好塔吊大臂和小车的位置,符合安全要求后再指挥和操作塔臂,严禁两个塔吊在同一地点进行吊装作业。
6.2.2 施工间歇期间或不工作的塔吊必须进行固定,固定方向必须不能妨碍其它塔吊的正常施工。挂钩处必须用钢丝绳固定。如遇6级以上大风天气,塔吊必须停用,大臂顺风方向停置,挂钩位置收至操作室处。防止发生自由转臂时交叉相撞。
6.2.3起重吊车司机及信号指挥人员持证上岗,并应进行现场教育,要求司机和信号工对三台塔吊的高度和位置情况清楚。
6.2.4在塔吊运行过程中,严禁各塔臂进行交叉使用。
6.2.5信号指挥人员和司机必须熟悉所用各种信号,严禁随意改动。作业人员要听从指挥,穿戴好防护用品。
6.2.6所有参加作业人员都必须必须熟悉塔机的安全规程、遵守现场施工的各项安全规范及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6.2.7注意用电安全、必须设置避蕾装置和漏电保护开关。
6.2.8高空作业严禁物体坠落。
6.2.9严禁6级风以上进行塔吊安装作业。
6.2.10雨季和冻期起吊时必须采取防滑措施。
6.2.11运输构件时应支垫稳妥,捆绑牢固。运输过程中,避开各种障碍物。
6.3 群塔运行原则
6.3.1低塔让高塔。低塔机在转臂前,应观察高塔机的运行情况后再运行。
6.3.2后塔让先塔。在两塔机塔臂交叉区域内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域的塔机要避让先进入该区域的塔机。
6.3.3动塔让静塔。在两塔机塔臂交叉区域内作业时,在一塔机塔臂无回转、小车无行走、吊钩无运动,而另一塔机塔臂有回转或小车行走时,动塔机应避让静塔机。
6.3.4轻车让重车。两塔机同时运行,无载荷塔机应避让有载荷塔机。
6.3.5客塔让主塔。以各单位事先划分的工作区域划分塔机工作区域,若塔机塔臂进入非本单位工作区域时,客区域的塔机要让主区域的塔机。
6.3.6塔机在运行中,各条件同时存在时,必须按以上排序原则执行。
7 技术资料
7.1 混凝土试块报告、地质勘察报告、塔吊公司提供的塔基技术交底。
7.2 地基验槽记录、钢筋检验记录。
7.3 模板检查记录、塔吊垂直度、接地电阻测量。
7.4 塔吊基础表面平整度测量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