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设备合理使用的前提条件。
1.1 根据设备的能力安排生产,不准超规范及负荷使用。
1.2 保证有适宜设备正常工作的条件,包括设备的安装、设备的完好、设备的使用环境、设备的使用条件、设备运行有关的安全措施、设备的三大规程、设备的检测和操作人员的素质。
2 对主要生产设备应制定三大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2.1 三大规程是操作规程、维护规程和检修规程。
2.2 岗位责任制应包括基本职责、应知应会、权利、考核办法四部分。
3 对主要生产设备实行三定:定人、定机、定责。
4 设备的润滑实行五定:定人、定质、定量、定时、定点。
5 设备使用前,应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安全和业务管理三方面的教育,持证上岗。
6 操作工人应具备“三好”“四会”基本功,遵守设备操作的五项纪律。
6.1 “三好”是指管好、用好、修好设备。
6.2 “四会”是指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6.3 设备操作的五项纪律是:
a、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操作设备;
b、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换)油;
c、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交制度;
d、管好工具和附件,不损坏,不丢失;
e、发现故障应停机检查。自己不能处理的,通知检修人员。
6.4 设备操作中执行“准”:
a、不准超负荷(超重、超载、超速、超压、超温等);
b、不准取消安全防护装置;
c、不准无润滑运行;
d、不准乱拆乱动;
e、不准无证操作。
7 设备维护应遵循整齐、清洁、润滑、安全四项要求,执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十字方针。
8 对主要生产设备,必须设有五种使用记录:运行记录;交记录;点巡专检记录;检修记录和事故、故障记录。特殊设备如锅炉、变电站等另按有关规定设置使用记录。
9 操作工必须认真执行交制度。
9.1 交时,必须查明设备各部是否有故障或损伤。
9.2 检查所有开关、手柄及自动进给装置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9.3 检查所有传动带接头是否牢固,松紧适合否。
9.4 检查所有摩擦部位润滑情况,油杯油孔是否被赃物堵塞。
9.5 检查所有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安全可靠。
9.6 检查所有各部清洁干净情况。
9.7 进行空转试机,检查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9.8 若设备很脏或有故障,应拒绝并上报。
9.9 人未认真检查若发生事故,人应负全部责任。
9.10 人如果故意不向人介绍设备情况,发生事故,若非明显由人造成,应由人负全部责任。
10 对主要生产设备,必须实现三级维护保养。
10.1 日常维护
10.1.1 日常维护由操作者进行
10.1.2 日常维护内容:
a、设备的清洁、润滑和定期清洗;
b、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注意运行情况。发生故障,及时排除或停机上报。
10.2 一级保养
10.2.1 又叫设备的定期维护。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辅导,按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的维护。
10.2.2 一级保养内容:
a、对设备易保养部位和重点部位进行拆卸检查;
b、彻底清洗设备外表和内部;
c、检查疏通各润滑系统,检查冷却系统;
d、检查调整各传动、操作机构配合间隙及安全防护装置,紧固各部位零件;
e、检查并排除一般性故障及隐患;
f、电器部分由维修电工负责保养,按要求进行。
10.3 二级保养
10.3.1 设备的二级保养以维修人员为主,操作者参与,并按计划定期进行。
10.3.2 二级保养的内容:
a、含一级保养内容;
b、全面清洗润滑系统,换油全面清洗冷却系统;
c、检查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安全措施。全面调整各处间隙,排除故障,消除隐患;
d、修复或更换必要的磨损零件,刮研必要的磨损部位;
e、全面清除设备的漏油、漏气、漏水现象;
f、使设备达到运行正常,安全可靠,达到完好标准。
11 对主要生产设备,必须按计划定期进行小修、项修和大修。凡联动系统生产设备,在主体设备大修同时,对所有辅助设备及辅助设施均应随之大修。
12 完好设备标准通则
12.1 基础稳固,无裂纹,腐蚀,油污。
12.2 零部件完整,五内部缺陷,磨损在允许值以内。
12.3 运转正常,无跑、冒、滴、漏。
12.4 仪器仪表和安全防护装置及配套设施齐全。灵敏可靠。
12.5 达到设计性能和核定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