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 赫克、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因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而获奖。这一成果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可以使人类造出复杂的有机分子。
2009年,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 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 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 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贡献而获奖。
2008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 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 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奖。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 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5年,法国科学家伊夫 肖万、美国科学家罗伯特 格拉布和理查德 施罗克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领域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 切哈诺沃、阿夫拉姆 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 罗斯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而获奖。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彼得 阿格雷和罗德里克 麦金农,分别表彰他们发现细胞膜水通道,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这是47岁的化学奖得主罗德里克 麦金农。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彼得 阿格雷和罗德里克 麦金农,分别表彰他们发现细胞膜水通道,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这是54岁的化学奖得主彼得 阿格雷。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 阿格雷和罗德里克 麦金农因在细胞膜通道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 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 维特里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 诺尔斯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 夏普莱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