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4篇课文。所选的4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 内容 | 课时 | 教学要点 |
| 北京的春节 | 2 | 1.会写38个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 2.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4.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受古诗表达的情感;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5.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
| 腊八粥 | 2 | |
| 小青蛙 | 3 | |
| 藏戏 | 1 | |
| 习作 | 2 | 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
| 语文园地一 | 2 | 1.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能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通过书写提示,提高书写速度。 5.背诵《长歌行》。 |
本单元围绕“走进外国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三篇课文,它们都是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通过故事梗概及节选的部分内容,向我们介绍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骑鹅旅行记》(节选)通过介绍小男孩尼尔斯的奇妙遭遇,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力;《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介绍了汤姆·索亚的一次传奇历险,让我们领略了外国小说的奇妙与精彩。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 内容 | 课时 | 教学目标 |
| 鲁滨逊漂流 记(节选) | 2 | 1.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了解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方法。 4.通过把握文章脉络,总结全文梗概,大致理解文意。 5.了解小说文学的趣味性,体会文章详略对于情节的作用。 6.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
| 骑鹅旅行记(节选) | 2 | |
| 汤姆·索亚历 险记(节选) | 1 | |
| 口语交际 | 1 | 围绕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 |
| 习作 | 2 | 1.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 2.了解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学会表达。 4.通过广泛阅读课外名著,感受名家的写作风格。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 |
| 快乐读书吧 | 3 | 1.能沉下心来读世界名著,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2.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学习做读书笔记。 3.了解名著的价值,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
本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主题,编排了《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匆匆》一文紧扣“匆匆”二字,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写了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的细致、微妙的心理变化。
| 内容 | 课时 | 教学要点 |
| 匆匆 | 2 | 1.会写20个字,正确读写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匆匆》中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光阴荏苒,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感受《那个星期天》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叙事方式,体会作者这一天的心情变化。5.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通过字谜学习,了解和体会合体字及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
| 那个星期天 | 2 | |
|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 1 |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总结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的写作方法。 2.尝试选择心情、场景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感受或情感。 |
| 习作例文 | 1 | 1.自读文章,把握主要内容。 2.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
| 习作 | 2 | 1.选择一种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理清思路。 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
本单元围绕“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 内容 | 课时 | 教学要点 |
| 古诗三首 | 2 | 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无私奉献的品质。 |
| 十六年前的回忆 | 2 | |
| 为人民服务 | 2 | |
| 金色的鱼钩 | 1 | |
| 口语交际 | 1 |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
| 习作 | 2 | 1.选择恰当的素材表达你的心愿,再根据心愿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 2.用修改符号修改文章,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
| 语文园地 | 2 | 1.学习文章开头与结尾的表达方法及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并积累事物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古诗。 |
本单元围绕着“科学与发现”这一主题,安排了《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文言文二则》中,《学弈》讲述了两个人同时学下棋,效果却大不一样的故事;《两小儿辩日》讲述了两个孩子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表里的生物》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体现了小孩的好奇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论证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描绘了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 内容 | 课时 | 教学要点 |
| 文言文二则 | 2 | 1.会写22个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注意朗读停顿;能背诵文言文。 3.能对照《文言文二则》中的注释,知晓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明白《表里的生物》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领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更加丰富的想象。 |
| 表里的生物 | 2 | |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2 | |
|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 1 | |
| 口语交际 | 1 | 练习辩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全面地看待事情、处理问题。 |
| 习作 | 2 | 发挥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
| 语文园地 | 2 |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的好处。 4.欣赏楷书书法作品,了解楷书字体的特点。 5.积累有关改革创新的古语名言。 |
本单元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一主题,安排了“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回忆往事”这一板块分为两个活动阶段,第一阶段:了解活动建议,通过协作的方式记录难忘的小学生活,制作成长纪念册。第二阶段:阅读《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双红圈》《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3篇材料,感受小学生活的美好,激发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依依惜别”板块的内容为:在毕业之前,通过举办毕业联欢会、写信、写毕业赠言等方式,为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上一个的句号。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 内容 | 课时 | 教学要点 |
| 难忘小学生活 ——制订活动计划 | 1 | 指导选择活动主题;制订活动计划。 |
| 难忘小学生活 ——阅读交流与指导 | 机动 | 1.了解几种文体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以及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3.懂得科学、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4.欣赏学生的几则毕业赠言。 |
| 难忘小学生活 ——中期交流与指导 | 机动 | 1.了解各小组活动开展情况。 2.各小组展示阶段性的活动成果。 3.对活动开展有困难或进度较慢的小组,予以指导和督促。 |
| 难忘小学生活 ——成果展示与汇报 | 1~2 | 1.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分享难忘的小学生活。 2.展示成长纪念册。 3.展示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 4.交流自己所写的书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