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端午节介绍(详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46:18
文档

端午节介绍(详细)

端午节的介绍【篇一:端午节相关资料】端午节相关资料1、知识资料。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又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艾节、夏节、龙日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传说,是为了纪念2000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
推荐度:
导读端午节的介绍【篇一:端午节相关资料】端午节相关资料1、知识资料。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又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艾节、夏节、龙日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传说,是为了纪念2000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
端午节的介绍

【篇一:端午节相关资料】

  端午节相关资料

 1 、知识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 端午节,古称 “ 重五 ” ,与九月九日称 “ 重九 ” 之意相同,又称 “ 端五 ” 、 “ 端阳 ”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艾节、夏节、龙日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传说,是为了纪念 2000 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国伟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吃五黄 ( 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黄豆芽 ) 、挂五端 ( 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 、佩香囊等习俗。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常把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二起。古时,五月五日又称为 “ 恶月恶日 ” ,吃五黄饮雄黄、挂五端于门庭、采杂药做香囊等风俗可能出自上古,其目的在于驱邪避魔、驱毒避虫。现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渐已消失外,其余的习俗已流传邻近诸国,如:赛龙舟等,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2 、教学资料。

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 人,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 —— 楚国。他爱护百姓,帮助楚王治理国家,使楚国变得很强大,楚王很信任他。王后和奸臣们看见楚王这么信任屈原,心里很不高兴,经常凑在一起商量害屈原。他们拼命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动员楚王相信最强大的敌国 —— 秦国的话,放弃跟其他小国家做朋友。屈原坚决反对楚王相信敌人的话,一再劝说楚王不要与周围的国家绝交。楚王非常生气,撤掉了屈原的官职,将他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坚持与周围的国家断绝了朋友关系。秦国见楚王中了计,就派了很多兵去攻打楚国。楚国被打败了,楚王也被秦国捉去,最后死在了秦国。

  屈原虽然 被免除了官职,但他非常关心自己的国家,他担心楚国的命运,常常整夜睡不着。在听到楚国被打败、楚王死在秦国的消息后,他非常伤心。他昏昏沉沉地走了几天,来到了汨罗江边,用力 向江心一跳,很快沉了下去。屈原死的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老百姓们听说后,争着划船,到处去捞屈原,赛船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为了纪念屈原,人们还用竹叶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饱了不伤害屈原。

活动一:屈原的故事(语言)

  活动目标:

 1 、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 、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 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3 、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

活动二:童谣《拍手歌》(语言)

  活动目标:

 1 、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 、迁移有关端午习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图片、实物。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 、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1) 交流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经验。

 (2) 欣赏童谣《拍手歌》,理解主要 内容。

2 、学习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 尝试朗诵童谣。

 (2) 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3) 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3 、迁移端午经验,尝试续编童谣。 ( 如:五月五,是端阳,香包带,香满堂;五月五,是端午,龙船下水人跳舞。 )

 4 、记录并欣赏幼儿创编的童谣。

  活动三:观看赛龙舟(社会)

  活动目标:

 1 、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习惯,感受竞赛活动的热闹气氛。

【篇二: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简介

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 “ 五 ” 与 “ 午 ” 通, “ 五 ” 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 “ 端午 ” 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 “ 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 。端午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 “ 诗人节 ” ,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 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 2008 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 年 5 月 20 日,该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句

  端午

  年代:【唐】   作者:【文秀】   【七绝】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浣溪沙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节祝福语

  端午到了,我送你一个爱心粽子,第一层,体贴!第二层,关怀!第三层,浪漫!第四层,温馨!中间夹层,甜蜜!祝大家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端午节快乐!

  五月五,是端阳 ;  门插艾,香满堂 ;  吃粽子,蘸白糖 ;  出门望,麦儿黄 ;  桃枝插在大门上,龙船比赛喜洋洋。祝您端午节快乐 !

【篇三:端午节节日简介】

端午节节日简介

划龙舟

  端午节(英文为 dragon boat festival 或 double fifth festival )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 5 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 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

 2009 年 9 月 30 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 代表作名录》。

2  节日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 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2]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 “ 端阳节 ” 。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 “ 重午节 ” 或 “ 重五节 ” ,有些地方也叫 “ 五月节 ” 。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 这一天为 “ 天中节 ”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 “ 午日以兰汤沐浴 ” 。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 “ 解粽节 ” 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上记载着: “ 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 “ 五月初五 ” ,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 “ 重午 ” 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 “ 菖蒲节 ” 。

3  节日历史

节日起源

  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3]

1 、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 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 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 278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 “ 扑通、扑通 ” 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  民间习俗

佩豆娘

  过端午节,是中国 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 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文档

端午节介绍(详细)

端午节的介绍【篇一:端午节相关资料】端午节相关资料1、知识资料。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又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艾节、夏节、龙日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传说,是为了纪念2000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