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能源排放因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45:03
文档

能源排放因子

农户情况第季度调查统计表4.1系统分析表1、系统数据分析Systemdataanalysis农户总人口/Totalpopulation农户平均人口/AveragePopulation沼气池总数量/NumberofTanks沼气池总体积/TotalSizeofTank沼气池平均体积/AverageTankSize个立方米/m3立方米/个项目实施前农户农户数量-总值--平均值-标准差-项目农户农户数量-总值--平均值-标准差-项目实施前后比较-非项目户农户数量-总值--平均值-标准差-与非项目户比
推荐度:
导读农户情况第季度调查统计表4.1系统分析表1、系统数据分析Systemdataanalysis农户总人口/Totalpopulation农户平均人口/AveragePopulation沼气池总数量/NumberofTanks沼气池总体积/TotalSizeofTank沼气池平均体积/AverageTankSize个立方米/m3立方米/个项目实施前农户农户数量-总值--平均值-标准差-项目农户农户数量-总值--平均值-标准差-项目实施前后比较-非项目户农户数量-总值--平均值-标准差-与非项目户比
农户情况第        季度调查统计表

4.1 系统分析

表1、系统数据分析 System data analysis

农户总人口/Total population

农户平均人口/Average Population

沼气池总数量/Number of Tanks

沼气池总体积/Total Size of Tank

沼气池平均体积/Average Tank Size

立方米/m3

立方米/个

项目实施前农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

农户

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实施前后比较
非项

目户

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与非项目户比较
4.2 能源利用分析

表2、能源利用效益分析Energy Saving Analysis

传统能源消耗/Trad. energy Consumed

沼气消耗Gas consumed1

总能源消耗/Total Energy consumed

沼气替代传统能源80%的月份数/Number of months biogas displaces 80% of traditional fuels

能源消耗成本/Cost of energy consumed

折合成标准煤 公斤/kg

折合成标准煤 公斤/kg

折合成标准煤 公斤/kg

元Yuan

项目实施前农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

农户

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实施前后比较
非项

目户

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与非项目户比较
1薪柴折算成煤的系数为0.571;秸秆折算成煤的系数为0.429;沼气折算成煤的系数为0.714。

传统能源是指除沼气以外的能源

4.3 种植业生产效益分析

表3 种植业生产分析/Crop production Analysis

作物产品总价值/Crop value

灌溉水用量/Irrigation 

water

产量/output

价格/price

面积/area

产量/output

价格/price

面积/area

公斤/亩kg/mu

元/公斤yuan/kg

亩/mu

公斤/亩kg/mu

元/公斤yuan/kg

亩/mu

立方/m3

项目实施前农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农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实施前后比较
非项目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与非项目户比较
4.4 养殖业生产分析

表4 养殖业生产效益分析/Animal production Analysis

动物产品总价值/Animal value

废水产生量/Waste water produced

产量/output

价格/price

产量/output

价格/price

公斤/kg

元/公斤yuan/kg

公斤/kg

元/公斤yuan/kg

元/Yuan

立方/m3

项目实施前农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农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实施前后比较
非项目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与非项目户比较
4.5 肥料农药施用分析

表5 肥料农药施用分析/Fertilizer & Pesticide Analysis

沼渣产量sludge produced

沼液产量Slurry produced

沼肥施用量/Biogas Fertilizer used

化肥施用量/Chemical Fertilizer

化肥总成本Total cos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农药使用量Pesticide used

农药总成本Total cost of Pesticide

公斤kg

公斤kg

公斤/亩kg/mu

公斤/亩kg/mu

元/亩Yuan/mu

公斤/亩kg/mu

元/亩Yuan/mu

项目实施前农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农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实施前后比较
非项目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与非项目户比较
4.6 清洁发展机制分析

表6 清洁发展机制数据分析/CDM data Analysis

粪便处理方式(堆肥)1Manure Treatment 1

粪便处理方式(粪池)2Manure Treatment 2

沼气排放量2/Methane vented

%%公斤kg

项目实施前农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

农户

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实施前后比较
非项

目户

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与非项目户比较
2根据IPCC的推荐,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气候各种畜禽的甲烷排放因子,其中在亚洲的温暖地区(年平均气温高于15 ℃且低于25 ℃的区域) , 每头猪的甲烷排放因子为4kg/ a。本项目按照4kg/ a计算。

沼气排放量:指非项目户

4.7 卫生与健康

表7 卫生和健康/Health and Sanitation

蚊蝇数量Quatantity of Flies and Mosquitoes

厕所有遮蔽的百分 Percentage of Indoor Toilet

呼吸和消化疾病发生率/Frequency of digestive disorders & respiratory diseases%

%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
项目实施前农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

农户

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实施前后比较
非项

目户

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与非项目户比较
4.8 环境效益分析

表8 环境效益/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薪柴消耗量/Fuel wood consumed

二氧化碳排放1CO2

二氧化硫排放2SO2

氮氧化物排放3NOx

烟尘排放4TSP

COD 排放

公斤/季kg/season

公斤/季kg/season

公斤/季kg/season

公斤/季kg/season

公斤/季kg/season

公斤/季kg/season

项目实施前农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农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实施前后比较
非项目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与非项目户比较
1二氧化碳排放CO2*:普通燃煤CO2排放系数民用为1.487吨/吨,生产用为1.671吨/吨,燃油CO2排放系数为2.795吨/吨,薪柴CO2排放系数为1.436吨/吨,秸杆CO2排放系数1.247吨/吨,沼气CO2排放系数为11.725吨/万立方米。

2二氧化硫排放SO2:普通燃煤SO2排放系数民用为13.4公斤/吨,生产用为18.2公斤/吨,燃油SO2排放系数为11.7公斤/吨。 

3氮氧化物排放NOx:普通燃煤NOx排放系数为1.45 公斤/吨计算。

4烟尘排放TSP :普通燃煤和秸秆的烟尘排放系数分别按照0.7公斤/吨和2.1公斤/吨计算。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排放是指除沼气外其他能源的排放。

项目投资/Investment

二氧化碳CDM收益1CO2 Value

二氧化硫排放收益2SO2 Value

氮氧化物排放收益3NOx Value

烟尘排放收益4TSP Value

COD排放收益5Value

元Yuan

元/季Yuan/season

元/季Yuan/season

元/季Yuan/season

元/季Yuan/season

元/季Yuan/season

项目实施前农户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

农户

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项目实施前后比较
非项

目户

农户数量
总值
平均值
标准差
与非项目户比较
4.9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表

9 环境经济效益/Environment Economic analysis

1计算方法:按照每吨二氧化碳10美元计算。

2计算方法: 二氧化硫(元)=0.6×二氧化硫排放量(公斤)/0.95

3计算方法:氮氧化物(元)=0.6×氮氧化物排放量(公斤)/0.95。

4计算方法:烟尘(元) = 0.6×烟尘排放量(公斤)/2.18。

5计算方法:COD(元)=0.7×COD排放量(公斤)。

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下)

2010-5-26

    (三)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

    以综合得分为指标,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进行类型划分。

    Ⅰ类地区:主要包括山西、河南、四川、河北4省,规模因子、速度因子以及综合因子的得分较高,强度因子和结构因子得分较低。区域特征为:能源消费总量高,商品化程度高,但利用效率低,人均能源消耗高,万元农业GDP能耗高。例如,山西省由于具有区域矿产资源优势,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大,以煤炭为主的商品能源比例达80%以上,但万元农业GDP能耗为13.16tce,是全国平均水平(2.16tce)的5倍左右,是广东、江浙一带的10倍之上。

    Ⅱ类地区:包括湖南、贵州、山东、重庆、黑龙江、广西、安徽7省(市),其中又可分为三个小类别。(1)黑龙江、山东地处北方,人均能源和有效热能需求高,属客观原因引起的能源高需求、高消费;(2)重庆、贵州和安徽三省(市)农村生活能源消费以非商品能源为主,能源转化利用效率低,属于低效利用引起的能源高消费;(3)湖南省能源利用效率高,万元农业GDP能耗仅为1.86tce,农村人民生活富足,商品能源需求高,属于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能源高消费。

    Ⅲ类地区:包括甘肃、辽宁、湖北、江西、云南、江苏、陕西、内蒙古、吉林、广东、、福建、北京、浙江14省(市、区)。区域能源消费特点主要体现在结构因子和速度因子上,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中商品能源比例较高,且增长较快,平均增长率可达25%左右。其中,甘肃、、内蒙古能源转化效率低,商品能源比例低,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其能源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商品能源利用增长率也得到了提高。

    Ⅳ类地区:包括天津、宁夏、青海、海南4个省(市)。天津市农村经济发达,能源消费商品化程度高,能源利用效率高,加之农村人口少,能源消费总量低,属于城镇化水平高、能源高效带来的生活能源低消费。宁夏、青海和海南3省,地处偏远,农村贫困人口多,生活能源供应紧缺,属于能源紧缺造成的低消费。

    (四)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空间格局

    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利用ArcGIS9.2软件,绘制出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的空间差异图(图1)。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以华北一西南地区为轴线向两边呈现逐渐递减趋势。华东一西南地区人口数量大,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能源消费属于人口指向型布局。此地带以东和以南的地区,是我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城镇化水平高,经济发达,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生活能源消费中商品能源、新能源比例较高,且能源利用效率高,万元农业GDP能耗低,属于我国能源消费的高效率、低消费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属于经济水平指向型布局。此地带以西和以北的农村地区,大多处于边远地带,交通极为不便,是我国贫困人口聚集地带,人民生活较为贫困,生活能源紧缺问题十分严重,属于贫困型低消费地区。

    四、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水平的区域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农村人口、农村经济状态是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不同的能源品种具有不同的利用效率,不同能源结构产生的组合能源效率也不同,这些都是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水平的影响因素。地区自然环境是农村人口生活能源客观需求的基础,区域传统能源和商品能源易获取程度也是影响农村生活能源选择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选取农村人口数量(P)、农村地区经济生产总值(E)、商品能源消费量(C)、温度(T)、秸秆资源量(S)以及煤炭生产量(M)等指标,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回归模型为:

    F=β1+β2P+β3E+β4C+β5T+β6S+β7M+μ  (4)

    基于SPSS16.0分析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看出,相关系数R=0.2φ(0.05)(30),表明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水平的综合得分与农村人口、农业GDP、商品能源比例、温度、秸秆资源量以及原煤生产量等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除商品能源比例和温度外,各变量系数P值均小于0.05,显著性较好。标准化系数(Beta)显示,农村人口数量、商品能源比例、温度、秸秆资源量以及原煤生产量与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水平综合得分呈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地区经济生产总值与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水平综合得分呈负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与上述分析基本相符。在影响因素上,根据t显著性检验,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人口数量和原煤生产量,其次为农村地区经济生产总值、商品能源比例和秸秆资源量,温度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综合水平影响的显著性相对较低。

    五、结论与建议

    长期以来,农村能源消费研究主要集中在能源结构与能源方面。从能源战略规划角度来看,能源消费现状不仅需要从总量变化方面进行评估,而且需要从区域差异和空间格局上进行把握,以使能源规划目标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有更为明确的针对性和良好的操作性。本文通过对我国29个省(市、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呈现出以华北一西南地区为轴线向两边逐渐递减的趋势,空间格局分布以农村人口和经济水平为主导指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口数量、商品能源比例、温度、秸秆资源量以及原煤生产量与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水平综合得分呈正相关关系,农村地区经济生产总值与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水平综合得分呈负相关关系。影响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空间格局的首要因素是农村人口和区域自然资源可获取情况,其次是农村地区经济生产总值和商品能源消费比例。

    区域差异是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重要特征。解决我国农村的能源紧缺问题,应在充分认识农村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背景下,结合国家整体能源体系战略规划,立足于区域实际,科学有效地进行农村能源发展战略规划设计,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Carley S.State renewable energy electricity policies: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J].Energy policy,2009,37(8):3071-3081.

    [2]郭菊娥,柴建,席酉民.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对我国单位GDP能耗影响效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4):38-43.

    [3]钟晓青,吴浩梅,纪秀江.广州市能源消费与GDP及能源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1):135-138.

    [4]王效华,冯桢民.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阶段划分研究[J].中国沼气,2001,19(1):46-49.

    [5]Zhou ZR,Wu WL,Wang XH.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rural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in northern China:A case study[J].Renewable&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9,13(1):176-182.

    [6]Byrne J,Zhou AM,Shen B.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of small-scale renewable energy options to meet rural livelihoods needs:AGIS-and life cycle cost-based assessment of Western China's options[J].Energy Policy,2007,35(8):4391-4401.

    [7]Berndes G,Hoogwijk M,Broek R.The contribution of biomass in the future global energy supply:a review of studies[J].Biomass and Bioenergy,2003,25(1):1-28.

    [8],沈镭.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1):9-19.

    [9]Liao CuiPing,Yan yongjie,Wu Chuangzhi.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Quantity of biomass residues resource in China[J].Biomass and Bioenergy,2004,27(2):111-117.

    [10]Li Junfeng,Hu Runqing,Song Yanqin.Assessment of sustainable energy Potential of Non plantation biomass resources in China[J].Biomass and Bioenergy,2005,29(3):167-177.

    [11]王效华,王正宽,冯祯民.中国小康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2):97-99

    [12]朱四海.中国农村能源:回顾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07,(9):20-25.

    [13]王效华,冯桢民.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区域划分[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24(4):103-06.

    作者简介:李光全(1982-),男,河南邓州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与能源经济;聂华林(1945-),男,陕西泾阳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与农村经济;杨艳丽(1983-),女,河南驻马店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方向是能源技术评价。

 

 

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空间格局变化 

2010-05-08 09:45 来源: www.xueshuqikan.cn 作者:中国期刊资讯网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74 

  为了检验模型中因子选择的合理性,首先通过(2)式的计算,对1996年我国29个省(市、区)农村生活能源的消费现状进行评价。方差最大(Varimax)正交旋转变换结果显示:人均标煤、人均热能、人均电力、万元农业GDP能耗等指标在因子F1上有较高载荷,命名为强度因子;总量增长率和商品能源增长率在因子F2上有较高载荷,反映了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称之为速度因子;能源消费总量、商品能源消费量、总有效热能等指标在因子F3上有较高载荷,反映了农村能源消费的总量水平,命名为总量因子;商品能源比例和新能源比例在因子F4上有较高载荷,反映了农村生活能源的消费结构,可命名为结构因子。然后依据评价模型得到1996年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的综合水平以及各主导因子的水平(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主导因子排序(总量因子和速度因子的正排序,强度因子和结构因子的负排序)与综合因子排序趋势基本一致,差别仅体现在水平相近的、个别省份名次先后顺序的确定上,说明所选择的主导因子与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的关系符合真实逻辑关系,能够反映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总体水平趋势,具有合理性。此外,表2中给出了按“能源消费总量”单一指标的排序结果,与综合因子排序相比,96.55%的省(市、区)结果发生变化。以、湖南为例,1996年湖南省农村生活能源消费1 601.15万tce,高于(1.15万tce),按能源消费总量排序位居第8位,但综合人口、经济和发展速度等其他因素,湖南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为-29.01%,万元GDP能耗2.02 tce、人均标煤300.8 kgce,远低于相应指标数值(6.86%、2.57 tce和694.96 kgce),综合分析下来,湖南省农村能源消费现状水平排名位于之后。综合因子评价法既反映了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总量,又体现了能源结构、消费强度以及增长速度等因素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的影响,是总量与人均、整体与局部统一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全面、科学地反映和衡量区域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水平,避免了用能源消费总量或人均能源消费量等单一指标对能源消费现状水平的片面评价。最后,按照(2)式,进一步计算出2000、2003和2006年的综合得分以及相应年度各主导因子的得分。 

  3.2 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空间格局 

  以综合得分为指标,选用分层聚类分析方法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水平进行类型划分。划分的基本思想是:同类样品的离差平方和较小,类间离差平方和较大。样品离差平方和公式为: 

   S t=∑n ii=1(X(t) i-X(t))′(X(t) i-X(t))(3) 

  式中:X(t) i表示类G t中的第i个样品;n t表示G t中的样品个数。 

  在上述分类基础上,利用ArcGIS9.2软件,绘制出1996、2000、2003和2006年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的空间差异图(见图1、图2、图3、图4)。 

  根据1996-2006年的空间格局图,可以发现空间格局 的演变包括以下几个特点:①结合1996、2000、2003和2006 

  间全国农村能源消费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农村能源消费状况在全国层面都得到了改善;②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水平的总体格局基本稳定,在四个时间点的布局图上,农村能源消费均大致以华北-西南地区为轴线向两边呈现逐渐递减趋势;这种格局的形成可能跟华北地区如山西、河北、河南等省煤炭资源丰富,农村能源消费中煤炭比例高,且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单位人均能耗和单位GDP能耗高,西南地区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等因素有关,属于资源—人口指向型布局;东南沿海地区如广州、福建、浙江等地是我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城镇化水平高,经济发达,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生活能源消费中商品能源、新能源比例较高,且能源利用效率高,万元农业GDP能耗低,属于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的高效率低消费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属于经济水平指向型布局。西北省(市、区)的农村地区大多处于边远地带,交通极为不便,是我国贫困人口聚集地带,人民生活贫困,生活能源紧缺问题十分严重,属于贫困型低消费地区。③在华北-西南地区轴线所划分成的两大区域之间能源消费水平的差异在不断增大,同时各自区域内农村能源消费水平的一致性倾向十分明显。④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作为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高水平地区得到不断强化,所涵盖的高水平消费省份数量不断增多。 

  3.3 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生活能源消费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是四个主导影响因子变化的综合结果。为了更好地反映空间格局演变的本质,本文以1996-2006年能源消费综合水平变化率(V)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以1996-2006年强度因子变化率(IV)、速度因子变化率(VV)、结构因子变化率(SV)以及总量因子变化率(GV)为解释变量,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我国农村生 活能源消费水平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回归 

  图1 1996年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空间格局图2 2000年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空间格局 

  变化率(IV)、速度因子变化率(VV)、结构因子变化率(SV)以及总量因子变化率(GV)为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除强度因子变化率和总量因子变化率外,各变量系数P值均小于0.05,显著性较好。根据标准化系数(Beta)显示,总量因子变化率(GV)、速度因子变化率(VV)与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变化率(V)呈正相关关系,而强度因子变化率(IV)、结构因子变化率(SV)与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变化率(V)具有负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与上述可能性原因分析基本相符。在影响因素上,根据显著性检验,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强度因子变化率(IV),其次为速度因子变化率(VV)、结构因子变化率(SV),总量因子在变化率(GV)的显著性相对较低。 

  4 结论与建议 

  着眼于农村能源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的目的,农村能源消费研究需要打破集中于能源结构与能源的局限,对能源消费现状的总量变化评估与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加以把握,以使能源规划目标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有更为明确的针对性和良好的操作性。本文通过对1996、2000、2003和2006年4个时间点上我国29个省(市、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评价和空间格局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在1996-2006年间,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普遍得到提高,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的空间格局基本已经形成以华北-西南地区为轴线向两边逐渐递减的态势,且趋势愈加明显;在华北-西南地区轴线所划分成的两大区域之间水平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各自区域内农村能源消费水平的一致性趋向明显;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作为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高水平地区得到不断强化。通过与经济发展水平格局和人口分布变化的叠加,在能源消费空间的分布基本可以在动态分析中对区域划分出若干消费类型:西北地区属于贫困型低消费地区,华北和西南地区属于人口规模型高消费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属于高效型低消费地区。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量因子变化率、速度因子变化率与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的变化率呈正相关关系,强度因子变化率和结构因子变化率与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的变化率则具有负相关关系;影响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空间格局变化的首要因素是能源消费强度,其次是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费结构。 

文档

能源排放因子

农户情况第季度调查统计表4.1系统分析表1、系统数据分析Systemdataanalysis农户总人口/Totalpopulation农户平均人口/AveragePopulation沼气池总数量/NumberofTanks沼气池总体积/TotalSizeofTank沼气池平均体积/AverageTankSize个立方米/m3立方米/个项目实施前农户农户数量-总值--平均值-标准差-项目农户农户数量-总值--平均值-标准差-项目实施前后比较-非项目户农户数量-总值--平均值-标准差-与非项目户比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