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内容 | 永远的校园 | ||||
| 授课日期 | 课时数 2 | 授课班级 | |||
| 教学 目标 | 将作者谢冕的怀念母校的感情与同学们的爱校联系起来,引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让同学参与进来,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对自己所在学校的校园精神作一发掘和阐述,从而深刻体会作为教育教学重镇的学校所应该具备的精神内涵。 | ||||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 2、感受北大的人文精神,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思索自身发展进程; | ||||
| 教学工具 | 板书 多媒体 | ||||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你们正直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正在铸就一个梦,一个用理想和信念造就的梦。同学们拥有什么理想?请五位同学分别说下。 同学们都拥有自己的理想,相信你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懈,一定会离梦想越来越近。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想考入北大,现在想想确实是一个梦,但当时好多小朋友的梦想都是考入北大。 2003年2月25日,在首都北京发生了二起震惊中外的爆炸案,先后发生在清华大学的荷园餐厅和北京大学的农园餐厅,虽然比不上恐怖份子驾机撞毁世贸大楼那样引人注目,但在很少发生恐怖流血冲突的中国来说,这的确也算得上是惊天动地的事情了,最引人深思的是:恐怖份子为什么要选择清华和北大进行作案呢?案情侦破之后,答案浮出水面,而这个答案竟让人哭笑不得,因为犯罪谷子声称:“制造爆炸案的目的是为了出名。”你对北大的了解有多少呢?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PKU),创建于1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1911年辛亥爆发,翌年改为现名;1916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全国的学术和思想中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今天我们来共同品读《永远的校园》,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北京大学,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下永远的校园的模样。 二学习新课 1请学生自行标记好段落标号,带着问题分组来朗读; (1)“蒲公英种子”有什么象征意味? 将自己比喻为一颗小小的种子 (2)文章介绍了北大校园的哪两层面的东西? 空间物质层面的北大校园,“历史的和精神的存在”的抽象的校园(重点) (3)找出你喜欢的描写燕园景物的句子 a湖光塔影和青春的憧憬联系在一起,益发充满了诗意的情趣。 b燕园其实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余步;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 c从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烟景,从镜春园进入郎润园,从成府小街东迤,入燕东园林荫曲径,以燕园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扩张,那里有诸多这样的道路。 (4)燕园的记忆包括了哪些? 师长 各具风采 治学严谨;同学 存在差异 友谊真醇;氛围 切磋知识 进军科学 (5)北大的精神包括哪些? (6)北大的灵魂 (7)校园为什么是永远的? 第二课时 将第一课时的问题进行分析。 | |||||
| 课堂练习与小结 | 课文运用排比、比喻、象征,句式整齐,语言优美,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 ||||
| 课外作业 | 《学练同步》全部做好 | ||||
| 教学后记 | 课堂分组朗读每段,时间消耗未达到预想效果。下次请同学自行阅读,再选择重点段落朗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