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动碎石桩施工工艺标准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加固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松散砂土和人工填土地基工程。
2 术语和定义
2.1
振冲碎石桩
系利用振冲器水冲成孔,填以砂石骨料,借振冲器的水平及垂直振动,振密填料,形成碎石桩体(称碎石桩法),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改善土体的排水将压通道,并对可能发生液化的砂土产生预振效应,防止液化。适用于加固松散砂土地基。对于粗砂土地基,则利用振冲器的振动和水冲过程,使粗砂土结构重新排列挤密,孔隙比可大大减小,相对密度显著增加,因而可不必另加砂石填料(称振冲挤密法)。
它的特点是:可提高地基承载力,节省三材,施工简单,加固期短,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使用碎石、砂子、卵石、矿渣等填料,费用低廉。
3 施工准备
3.1 材料要求
填料可用坚硬、不受锓蚀影响的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矿渣以及砾砂、粗砂、中砂等,粗骨料粒径以20~50mm较合适,最大粒径不宜大于80mm,含泥量不宜大于5%,不得含有杂质、土块和已风化的石子。
3.2 主要机具设备
3.2.1 振冲机具设备
包括振冲器、起重机和水泵。常用型号及技术性能见表5236—1
表5236—1 振冲器的技术参数
| 型 号 | ZCQ-13 | ZCQ-30 | ZCQ-55 | BL-75 |
| 电机动功率(KW) 转 速(r/min) 额定电流(A) | 13 1450 25.5 | 30 1450 60 | 55 1450 100 | 75 1450 150 |
| 不平衡重量(kg) 振动力(kN) 振 幅(mm) | 29.0 35 4.2 | 66.0 90 4.2 | 104.0 200 5.0 | 160 7.0 |
| 型 号 | ZCQ13 | ZCQ30 | ZCQ55 | BL75 |
| 振冲器外径(mm) 长 度(mm) 总重量(t) | 274 2000 0.78 | 351 2150 0.94 | 450 2500 1.60 | 426 3000 2.05 |
可采用8~15t履带式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汽车吊或轨道式自行塔架等。
3.2.3 水泵及供水管道
要求水压力为400~600kPa,流量20~30m3/h,每台振冲器备用一台水泵。
3.2.3 控制设备
包括控制电流操作台、150A电流表、500V电压表以及供水管道、加料设备(吊斗或翻斗车)等。
3.3 作业条件
作业条件与“灰土挤密桩施工工艺标准”的作业条件同。
4 施工操作工艺
4.1 振冲试验
施工前应先进行振冲试验,以确定成孔合适的水压、水量、成孔速度及填料方法;达到土体密实时的密实电流、填料量和留振时间(称为施工工艺的三要素)。一般控制标准是:密实电流不小于50A;填料量为每米桩长不小于0.6m3,留振时间30~60s。
4.2 振冲法施工工艺
见图5236—1。
4.3 振冲造孔顺序方法
可按表5236—2选用。
表5236—2 振冲造孔方法的选择
| 造孔方法 | 步 骤 | 优 缺 点 |
| 排孔法 | 由一端开始,依次逐步造孔到另一端结束 | 易于施工,且不易漏掉孔位;但当孔位较密时,后打的桩易倾斜和位移 |
| 跳打法 | 同一排孔采取隔一孔造一孔 | 先后造孔影响小;易保证桩的垂直度;但要防止漏掉孔位,并应注意桩位准确 |
| 围幕法 | 先造外围2~3圈(排)孔,然后造内圈(排),采用隔圈(排)造一圈(排)或依次向中心区造孔 | 可防止桩向较松一侧偏移;能减少振冲能量的扩散,振密效果好,可节约桩数10%~15%,大面积施工常采用此法;但施工时应注意防止漏掉孔位和保证其位置准确 |
定位→成孔→清孔→填料→振实。
4.5 振冲施工
应先按图定位,然后将振冲器对准孔点,以1~2m/min速度徐徐沉入土中,每沉入0.5~1.0m,在该段高度悬留振冲5~10s进行扩孔,待孔内泥浆溢出时再继续沉入,使形成0.8~1.2m的孔洞,当下沉达到设计深度时,留振并减少射水压力(一般保持0.1MPa),以便排除泥浆进行清孔。亦可将振冲器以1~2m/min的均速沉至设计深度以上30~50cm,然后以3~5m/min的均速提出孔口,再用同法沉至孔底,如此反复1~2次,达到扩孔的目的。
4.6 成孔后孔内加料
把振冲器沉入孔内的填料中进行振密,至密实电流值达到规定值为止。如此提出振冲器、加料、沉入振冲器振密,反复进行直至桩顶,每次加料高度为0.5~0.8m。在砂性土中制桩时,亦可采用边振边加料的方法。
4.7 振密过程
宜小水量补给喷水,以降低孔内泥浆密度,有利于填料下沉,便于振捣密实。
5 质量标准
振冲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见表5236—3
表5236—3 振冲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 施工质量验收的规定 | 检查方法 | ||||
| 项 | 序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 ||
| 单位 | 数量 | ||||
| 施工质量验收的规定 | 检查方法 | ||||
| 项 | 序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 ||
| 单位 | 数量 | ||||
| 主控项目 | 1 | 填料粒径 | 设计要求 | 抽样检查 | |
| 2 | 密实电流(粘性土) 密实电流(杀性土或粉土) (以上为功率30KW振动器) 密实电流(其他类型振动器) | A A
A | 50~55 40~50 (1.5~2.0)A0 | 电流表读数 电流表读数,A0为空振电流 | |
| 3 | 地基承载力 | 设计要求 | 按规定方法 | ||
| 一般项目 | 1 | 填料含泥量 | % | <5 | 抽样检查 |
| 2 | 振冲器喷水中心与孔径中心偏差 | mm | ≤50 | 用钢尺量 | |
| 3 | 成孔中心与设计中心偏差 | mm | ≤100 | 用钢尺量 | |
| 4 | 桩体直径 | mm | <50 | 用钢尺量 | |
| 5 | 孔深 | mm | ±200 | 量钻杆或重锤测 | |
成品保护与“灰土挤密桩施工工艺标准”的成品保护相同。
7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同“灰土挤密桩施工工艺标准”、“砂桩、砂井施工工艺标准”中的安全措施。
8 施工注意事项
8.1 振冲桩施工完毕,振冲最上1m左右时由于土覆压力小,桩的密实难以保证,宜于挖除,另作垫层,或另用振动碾压机进行碾压密实处理。
8.2 振动施工结束后,除砂土地基外,应间隔一不定期时间方可进行质量检验。对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为3~4周,对粉土地基为2~3周。
8.3 振冲法用于处理粘粒含量小于10%的粗砂、中砂地基,亦可采用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又称振冲挤密砂桩法)。主要是利用振动和压力水使砂层液化,砂颗粒相互挤密,重新排列,孔隙减少,从而提高砂层的承载力和抗液化能力。
8.4 振冲法不适于在地下水位较高、土质松散易塌方和含有大块石等障碍物的土层中使用。
8.5 冬期施工应将表层冻土破碎后造孔。每班施工完毕,应将供水管和振冲器内积水排净,以免冻胀损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