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八年级上地理教材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46:57
文档

八年级上地理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地理教材分析七一中学王以忠一.八年级上地理课程标准【1】1.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领土面积,在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2.人口与民族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3.自然环境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自然资源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什么类型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运
推荐度:
导读八年级上地理教材分析七一中学王以忠一.八年级上地理课程标准【1】1.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领土面积,在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2.人口与民族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3.自然环境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自然资源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什么类型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运
八年级上地理教材分析

七一中学  王以忠

一.八年级上地理课程标准【1】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领土面积,在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3.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自然资源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什么类型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比较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6.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二.初中地理教材设计理念

1.教材设计体现生活实际

由于地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新的地理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活动与阅读材料,

突出的体现了地理课程在生活中具有深刻的落脚点。例如教材74页中对家乡耕地的减少的调查报告。

2.教材设计为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

       为改变应试教育对学生思维方式的禁锢,活跃课堂气氛,在地理教材中出现的大量地理现象和社会事实。这些都使得教材在编排上更具有灵活性。

   3.加强学生学习技能和能力培养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阅读地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主动探究学习地理知识。在教材中的活动讨论中,同学们交流彼此学习所得变单一被动学习为合作主动学习。这些对培养学生获取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三.教材内容编排【2】

第一章 从世界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位置优越  国土辽阔 34个省级行政区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东多西少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56个民族民族的分布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众多的河湖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开发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

人均不足自然资源与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第三节水资源

  水是宝贵的资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工业与我们 工业的空间分布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四.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章  从世界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重点内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学会在地图上查阅邻国及其濒临的海洋

学会在地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简称和行政中心

逻辑联系:位置(纬度和海陆) 领土面积行政区域

学习方式:阅读分析;(做游戏)

地理位置:(1)特征:半球位置、大洲与大洋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五带位置等

(2)优越性:气候、农业、交通等

国土辽阔:领土四至(季节差异)、陆疆和海疆(资源丰富)、邻国(发展对外贸易与合作)

34个省级行政区:三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可做填图游戏。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重点内容:了解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国情和人口国策(国情教育)

知道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

逻辑联系:人口增长快(计划生育)

人口东多西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学习方法:阅读图表(折线图、密度图和柱状图);计算人口密度;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从学生的感受中认同,而不做学术推理)

例如:(1)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读图说明晚婚晚育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的意义

(2)读图比较我国西北、东南人口分布的差异

(3)针对“促进人口向西部迁移的利弊”展开讨论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重点内容:了解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国情教育)

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读图说明我国各民族的地域分布特征

逻辑联系: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

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学习方法:欣赏感受;(个人或小组合作)搜集资料

景观图片——多民族的大家庭

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

分布图——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促进文化交融和经济发展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课标解读举例: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 的主要特征。

(重点在地形、地势特征,避免记忆大量地形名称及分布。可适当介绍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对我国地形(势)作简单评价。说明一,大致了解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有利于判断某地区属哪一阶梯;说明二,了解各阶梯主要地形类型,可了解主要地形区分布)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资料包括气温降水分布图、气候统计资料、直方图、示意图(如季风)等

(2)对气候主要特征,还要求分析其影响因素。

(3)气候特征包括复杂多样(分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4个干湿地区、5种气候类型);季风气候显著(包括热、亚热、温带三种类型)

(4)影响气候因素可结合上述特征学习;气候特征评价可与同纬度地区比较。

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A)、主要河流可从地图上找出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及内流河。

(B)、长江、黄河概况包括源流概况,人地关系中的突出问题:长江水能、航运、洪水等;黄河水能、泥沙及地上河等。)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重点内容: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

认识地形和地势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逻辑联系: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山区面积广大

学习方法:归纳总结,读图找规律

——地形复杂多样

 (1)地形类型齐全

 (2)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地势分布特征

   (1)东高西低

   (2)三级阶梯界线

 ——地形类型的比例特点

   (1)山区面积广大(60%)

   (2)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重点内容:了解我国南北气候差异

了解我国东西干湿差异

认识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

逻辑联系:气温(南北差异)+降水(东西差异)——气候复杂多样

学习方法:探究——用分布图和气候图实证分析与推测

例1、冬季气温分布(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温度带的划分(气温差异+农业生产实际)

例2、植被和民居景观(反映干湿地区的分布)

年降水量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干湿地区划分(降水与蒸发的匹配)

例3、季风气候

(1)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季风气候特点

(2)读冬季风风向,了解季风的成因

(3)读图认识季风区分布范围及其影响

例4、气候复杂多样

综合分析气温和降水要素

了解我国气候的总体特征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重点内容: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了解黄河各河段的防灾减灾措施

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对策

逻辑联系:河湖概况

水文特征——黄河(水害治理)

长江(资源利用)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体验式地学习(提供问题解决情境)

(1)河湖概况

内流河和外流河及其分布

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汛期、结冰期)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重大工程课标解读举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包括:总量大,种类全,主要利用类型分布不均,难利用土地比重大等。突出耕地特点及利用保护,可结合实例,尤其是当地实际情况。

资料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一些国家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统计图表、一些具体事例等。)

第一节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重点内容: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作用

举例说明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国情教育)

逻辑联系:自然资源(种类和作用)——资源节约和保护——我国资源国情

学习方式:读图讨论;运用数据资料比较,得出结论;

例1、图3.1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作用

例2、图3.3保护可再生资源的意义

例3、以国土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河流径流量、森林面积等为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重量丰富,人均不足,一方面要重视节约和保护资源,另一方面要保证资源供给(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渠道)

第二节土地资源

重点内容: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结构特征和分布特征

树立合理利用、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逻辑联系:

【3】

学习方式:讲练结合;析图找规律

例如:读图分析

人均耕地不足(与其他国家相比较)

比例构成不尽合理(难利用土地多)

分布不均(耕地和林地集中在季风区)

土地资源破坏严重(阅读漫画图3.15,讨论城市化、生态破坏、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水资源与第二节是姊妹篇

重点内容: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我国是一个贫水国

联系气候和河流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工程措施)

逻辑联系:有限的水资源——水资源短缺——节水、保护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学习方法:归纳、推理;实地考察(节水保水意识和行动)

(1)水资源是有限的与水危机(读图3.16,设立水日的意义)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现象:南丰北少;夏秋多,春冬少

成因:降水和河流分布状况

对策: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3、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课标解读举例: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分布指耕、林、牧、渔业的主要分布区,由此归纳农业的地区差异(东西部、南北部的差异),并简析自然原因。(资料包括地图、文字等。)联系实际指联系当地或其他地区,并通过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状况对比说明农业的地区差异。

所举实例可抓住某一要素的不同情况加以比较:如从地形角度;从热量角度等。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重点内容:了解铁路线命名方法,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

能够举例说明我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及其特点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的依据

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学会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线路

逻辑联系:

通论(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

面和线(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铁路、公路干线)

点(交通枢纽及其重要作用)

应用(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学习方法:读图练习;案例分析

例1、四大米市

(1)四大米市的位置分布(长江流域)

(2)米的源地(气候和生产力)

(3)米的售出(市场消费群体)

(4)运输条件(大宗物流,当时的生产力)

例2、基础设施建设(修路)促进五岭县经济发展

(1)五岭县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2)制约五岭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解决瓶颈1:交通建设

(4)解决瓶颈2:项目投资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重点内容:运用资料说明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地区分布特征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和措施

举例说明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逻辑联系:农业与生产生活——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地区分布特征、地区分布的成因(以南北差异为例)

农业发展的困境和对策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注重学科的横向联系(生物)

例如: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东西对比(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业部门)

(2)南北对比(耕地类型、熟制、主要农作物和地形、气候的关系)

(3)山地农业(垂直差异、立体种植)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重点内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工业区

运用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举例说明我国高薪技术产业的发展条件

逻辑联系:什么是工业——工业的空间分布——高新技术产业

学习方式:运用数据、资料,结合读图分析总结;案例分析

例如:工业的空间分布

(1)由点到面的呈现方式

面:图4.26分布大势

点:图4.27辽中南地区,图4.28沪宁杭地区

(2)综合分析地理事物: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

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等;过去、现在、未来

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陈澄、樊杰.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  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  地理 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文档

八年级上地理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地理教材分析七一中学王以忠一.八年级上地理课程标准【1】1.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领土面积,在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2.人口与民族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3.自然环境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自然资源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什么类型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