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短歌行》,我将从教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短歌行》是语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本单元题目是“诗言志”, 安排的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要求学生能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能从对具体语句的品味和意象入手,感受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对作品进行诵读涵咏。《短歌行》是曹操的传世名作之一。诗以“忧”字统领全篇,写出诗人为何而“忧”,如何解“忧”,从而表达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二、说学情
所执教的班级是高一普通班,虽然学生经过必修一二三相关诗歌单元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诗歌理解和鉴赏能力,但是,由于汉魏诗歌时代久远,语言精炼,加上用典和引用较多,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教学难点设置为诗歌理解。诗歌本应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而以往重在诗歌的理解,对诵读指导的较少,所以本课诵读指导会作为重点来处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把握“忧”的内涵
(2)反复诵读,体会曹操的情感变化
(3)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 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古以来,中国诗人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借着酒尽情的挥洒着诗兴,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你记得一些和酒有关的诗句吗?【比如苏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王翰的“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豪情壮志。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表达的是思乡之情,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曹操的传世名作之一《短歌行》,看作者对酒当歌书写了怎样的英雄情怀和政治抱负。(板书课题作者)
(二)背景介绍
据考证,这首诗大概是创作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冬,当时曹操已经54岁。借着官渡大战胜利后的声威,以及成功统一北方后形成的昂扬的战斗意志与雄厚的军事实力,他亲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之岸,要一举荡平孙刘两家的势力。大战前夕,曹操设宴犒劳众文臣武将,酒宴进行至半夜,忽然听见夜空中传来鸦鹊的叫声,一会儿,鸦鹊往南飞去。此情此景激发了曹操的灵感和思维。他走出营帐,面对浩瀚天宇和苍茫大地,当场赋诗一首。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短歌行》。
(三)解题
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过渡:其实,我觉得若给诗加个小题目,对酒当歌,那会更好。李白边喝酒边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将进酒更是高歌“与尔同销万古愁”,可谓是豪气酒气冲天。喝酒的时候诗人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请自读诗歌,标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四)初读感知
1.3分钟后看灯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
2.范读体会感情基调(慷慨激昂、悲壮豪迈)
过渡:诗歌就要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赏析一下这首诗
(五)品味赏析
1.第一节
(1)“对酒/当歌”,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唱得慷慨激昂。但很快就变了,“人生/几何”,——人的岁月能有多少呢?调子陡然变低,有消极之味。“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短暂,就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很快就给蒸干了;逝去的日子只恨太多。起首四句,调子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极具音乐美。我们说过,每人喝酒的心情不同,代表的感情也不同,这里诗人为什么喝酒?(生:忧,人生苦短)
师:而且短得就像――(生:朝露。)作者苦于失去的日子那么多。[板书:对酒当歌 忧的是人生苦短。]
师:诗人“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慨当以慷——这是作者为了押韵而调换了语序,实际是当以慷慨。(慷慨:指因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产生的一种不平静的感情。)诗人的忧愁难于排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要借助杜康来解忧。(参照注释:杜康是相传古代发明造酒的人,这里用作酒的代称。)
能不能解忧?(生:不能。)
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明明忧从心中而来,还要用酒来解忧。其实这种忧人生之短,每个人都会有。比如辛弃疾:在梦中,了却君王天下事之后,却突然降回无情的现实——可怜白发生。再如苏轼高唱大江东去后,最后还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师:这里,作者也是觉得人生很短,觉得人生不够用。为什么不够用,因为作者——要做大事,一统天下。
师:曹操用不着我给大家多作介绍,作为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韬武略,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在中国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那他想要实现人生理想,首先迫切需要做的是什么呢?(生:招纳贤才。)为的是什么?(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板书:求贤若渴 为的是一统天下]
所以曹操这首短歌行唱的是一首英雄的慷慨悲歌。[板书:英雄的慷慨悲歌]
(2)指导诵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一小节,体会一下其中的情感。
(3)过渡:对酒当歌,诗人忧人生苦短,可是诗人没有过度地纠结在这个问题上,很快跳出了这个窠臼。我们看第二小节
2.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作品的风格突然在这儿转向了。大家朗读这里时,语调应该变得情意缠绵,就象是情话款款柔情。为什么呢?大家可以参照注释,这首诗原来是《诗经》里的情诗。你的衣领颜色青青,我内心深长地思念着。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正是因为你啊,我总喜欢低吟《子衿》这诗章。也就指出了“忧思难忘”的原因。
呦呦四句出自《小雅·鹿鸣》本是周代朝廷与民间宴请宾客的诗句,鹿喜欢群居,每当找到地上的蒿草,便呦呦地呼唤同伴相聚而食。这里曹操用来再次表达自己对贤才的礼遇。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
这八句的详细解释就是:那青衣领的学子,使我心中思念之情连绵不断。平生只为思君故,吟诵低回唱至今。声音悠长群鹿叫,穿梭原野吃蒿草。我有八方好宾朋,弹瑟吹笙笑盈盈。作者写得何等美丽!作品由慷慨激昂转入柔情蜜意。(这里深切的表达诗人对贤才的真诚思慕,对归来人才的欢迎与重视)大家把这几句读一下。(学生朗读)
过度:请同学们自读后面八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第三节
第三节谁来读一下?你为什么这样读?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把人才比作天上的月亮,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为此诗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伤不觉起心,时隐时现难断绝。于是,诗人付诸想象,希望贤才“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大家参照注释,枉是屈驾之意。这句是说,希望客人能长途跋涉,从四面八方屈驾前来探访我曹操。(当然,曹操作为丞相,且是实际掌权之人,可以说是在皇上之上,也即万人之上。用枉字,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尊重。)作者想象大家在一起谈天宴饮,宾主契合,重温昔日的情谊,何等畅快。这一层前面写贤才不来的惆怅,后写畅饮的欢快,正反对照,忧喜交织,写出了诗人求贤的心情,以及诗人对贤才的礼待。所以前面要读得慢一点,后面语调就可以轻快欢畅点。
4.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句化景为情,以乌鹊南飞的图景比喻这些无所适从的贤士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要读出惆怅;曹操劝他们莫要彷徨,要善于选择明主贤君,也即是说要归依他曹爷。这要读得急促高亢,显示出曹操的急切心情。
最后四句揭示全诗主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山水,比喻自己的博大胸怀(比兴手法)。以周公自勉,表明自己竭诚待贤的决心。作者发出了一个召唤,举周公的例子作结,气势是宏大的,意义是深远的。要读得铿锵有力慷慨激昂。“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吐哺,谓正在吃饭时贤士来访,为不怠慢贤士,赶紧把碗放下去接待。这个典故用在这里突出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5.小结
现在赏析完了这首诗,同学们应该知道此诗的脉络是很清晰的。全诗共八行,每两行一节。第一节,写人生易逝功业未成,作者感慨万千。由此渴望有贤才来助他完成统一大业。第二节表达了他思慕贤才的情怀,访求贤才的态度。第三层照应和强调了一二层:为求贤而愁;会待贤以礼。最后以周公作比呼唤贤才来归依他,自己将会象周公一样接待。
好,再读一遍,注意读出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开篇之后便感叹人生几何,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每个人,无法避免的是死亡。我一直以为,中国缺少死的教育,但是,面对死亡,每一个人的想法与感情都不一样。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些人则觉得尘归尘,土归土。陶渊明说的“死去……”大化境界。古诗十九首有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陆游在死之前,放心不下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同人对待死亡的作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曹操,他对待死亡,他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否调子过于消极,会把人引向及时行乐呢?其实,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蕴含着向上的人文精神。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他也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赶快归依我曹操,及时施展才华。(作者带着感伤的情调,叹息人生短促,追求及时行乐,这与曹操为了建功立业而急于思待贤才有关。深感时不我待,当然如果离开具体的历史背景,一味追求及时行乐,是需要加以批判的。)
师:其实,说到死,人们总是比较忌讳的。实际上,忌讳可以理解,避讳就没有必要。大家是否想到一个问题。这些诗篇的作者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丰富的遗产,中国历史下了篇章,他们为自己的生命涂沫的亮色,足以永生。(呵呵)老师认为吗,作为平凡的我们,立曹爷爷的那种大志,未免自欺欺人。觉得做人“胸无大志”,“鼠目寸光”点也未尝不好。在立下你的志向之后就别再去想太远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你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过好这一天,晚上临睡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我过得很好。生命应该珍惜,而珍惜最好的方法是用行动去做事情,包括去亲近,享受生活。这样,至少咱们会少点遗憾。
(七)作业
曹操历来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曹操?请用“曹公,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
五、说板书:板书在赏读课文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提纲挈领,便于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英雄的慷慨悲歌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