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对分公司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评定,确保人员持续符合检测工作的需要。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分公司人员培训和资格评定。
3.职责
3.1实验室经理负责批准培训目标和计划,对关键岗位人员授权。
3.2实验室质量经理/主管负责人员技术档案的建立和维护。
4.程序
4.1人员管理要求
4.1.1为达到公司质量方针的目标,各实验室应配备数量和技术能力足够的人员。实验室经理应确保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以及评价结果和签署报告的人员的能力。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对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对于新进的人员、操作新设备的人员、按新方法进行试验的人员,应需要安排适当的监督。
4.1.2实验室应使用签约人员,并确保检测活动中对检测数据有影响的所有人员胜任且受到监督,并依据分公司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4.1.3实验室应建立人员一览表,内容包括: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职称、所学专业、毕业时间、所在部门和岗位、从事本岗位的年限和备注。
4.1.4对于检测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实验室应保留其当前工作的描述。《员工职责描述》应及时更新。
4.1.5实验室应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授权,关键管理人员应指定代理人。关键岗位授权要求参见附录7.1。
4.1.6所有检测相关人员应持证上岗,上岗证样式参考附录7.2。某些技术领域(如无损检测)要求从事某些工作的人员持有个人资格证书,实验室也应满足要求。
4.2人员培训要求
4.2.1培训的种类
4.2.1.1按照员工在公司的工作经验的不同,培训种类可分为新员工培训和老员工培训。通常,为公司工作未满六个月的员工都视为新员工。
新员工培训 在新员工履行其工作职责之前应向其提供简介、基本职责以及个别岗位工作技巧的培训。
老员工培训 为提高工作绩效向员工提供的培训。
4.2.1.2按照课程内容的不同,培训种类可分为管理技能培训、质量相关培训、业务相关培训等。
管理技能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能力和基础的各种培训。
质量相关培训 质量意识培训、质量改善和发展、质量管理及保证等
业务相关培训 通用工作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特殊岗位培训等
4.2.1.3按照培训方式不同,培训种类可分为教室培训和现场培训。
教室培训 培训课程在培训教室(或会议室,或办公室)执行,需要的培训时间。
现场培训 培训场所为工作现场,是在工作的同时完成培训。
4.2.2培训需求的识别
4.2.2.1培训需求可分为:个人需求、部门战术需求和公司战略需求。培训需求的识别可通过以下途径:
a)员工自己要求;
b)员工的年度评定;
c)内外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d)员工岗位的变化;
e)新项目或方法的开展;
f)公司服务方向的变化;
g)新的商业机会;
h)特定领域岗位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要求。
4.2.3培训目标制定
4.2.3.1实验室经理应根据实验室的发展需求、公司战略需求、人员结构制定培训的总体目标。
4.2.3.2实验室管理层应根据本实验室培训的总体目标和各员工的教育背景和能力,确定本实验室员工的技能培训目标。
4.2.3.3培训目标通常是一年的,应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进行描述,由实验室经理批准。
4.2.4培训计划制定
4.2.4.1实验室经理应根据实验室培训的总体目标制定实验室年度培训计划。
4.2.4.2各实验室技术经理/主管应根据培训目标、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经验背景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
4.2.4.3培训的内容可包括:
a)公司情况和规章制度;
b)质量方针、目标和体系;
c)法律法规;
d)检测基础知识;
e)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f)相关操作程序(包括实验室安全、保密和个人防护教育);
g)相关行业要求的程序、规章,如电子电气安全实验室将IECEE文件要求放入人员培训计划中;
h)其它,包括语言、计算机等。
4.2.4.4培训计划中应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负责人等,应与实验室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
4.2.4.5实验室管理层应与员工讨论培训计划,使其清楚并接受培训目标,培训计划一经形成应交至实验室的实验室质量经理/主管处备案。
4.2.5培训实施
4.2.5.1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实验室质量经理/主管应跟踪培训计划的实施。培训师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培训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教室培训或现场培训,但都应形成记录。培训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对人员能力的评价来实施,如通过能力验证、人员比对、操作观察、内部或外部审核来证明人员的能力,从而证明人员培训的有效性。
4.2.5.2人员要参加外部结构组织的培训,应经实验室主管或经理批准同意。外部机构的选择应遵循《服务和供应品采购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4.2.5.3培训结束后受训人员应及时将所有培训记录交实验室质量经理/主管保存。
4.3人员资格评定
4.3.1实验室技术经理/主管应组织对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包括样品制备人员)、监督人员和报告签发人员进行资格评定。上述人员在接受相应培训后,应对其的资格进行评定,考核的内容包括:
a)检测方法;
b)检测目的和原理;
c)检测设备的使用操作;
d)检测基础知识;
e)检测结果的处理和判断;
f)工作要求的语言能力。
4.3.2实验室相关主管应对客服人员和销售人员进行资格评定,考核的内容包括:
a)检测方法;
b)检测基础知识;
c)沟通技巧
通过上述考核,相关主管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参加考核的人员进行能力评定。
4.3.3实验室技术经理/主管还应根据需要对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评定。评定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面谈、日常监督、样品复测、空白样品测试等,如果评定合格,应确认其有能力胜任其所处的岗位。如果评定不合格,应对其的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进行适应的培训。
4.3.4实验室质量经理/主管应建立和维护检测人员、监督人员和报告签发人员技术能力评定统计表。
4.4人员技术档案管理
4.4.1实验室质量经理/主管应建立所有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人员的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a)学历复印件;
b)个人简历;
c)培训记录和考核记录;
d)能力评估表;
e)上岗证明。
员工的技术档案保存按照《记录控制程序》相关规定。
5.相关文件
5.1 ZJ-LQP06 《服务和供应品采购控制程序》
5.2 ZJ-LQP12 《记录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人员一览表》
6.2《员工个人档案目录》
6.3《个人简历》
6.4《员工职责描述》
6.5《关键岗位授权》
6.6《部门培训目标和计划》
6.7《员工培训目标和计划》
6.8《培训出席记录表》
6.9《培训效果调查表》
6.10《员工技术或工作能力考核表》
6.11《员工能力评定统计表》
7.附录
7.1关键岗位
| 关键岗位 | 授权范围 |
| 技术经理/主管 | 负责的技术领域 |
| 质量经理/主管 | 负责的质量领域 |
| 测试项目小组主管 | 负责的范围 |
| 授权签字人 | 签发的报告范围 |
| 对检测报告所含意见和解释负责的人员 | 负责的报告范围 |
| 监督员 | 负责监督的领域 |
| 内审员 | 负责审核的领域/范围 |
| 抽样 | 负责的类型 |
| 主要检测人员 | 负责的检测范围 |
| 操作重要设备的人员 | 负责的设备范围 |
| 其他 | 负责的范围 |
上岗资格证
| 贴1寸照片 |
工号
部门
| XXXX | 该员工通过本公司 岗位专业培训考核,特发此证,以兹证明具备此岗位上岗资格。
XXX有限公司(盖章) 年 月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