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45:43
文档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时代(朝代)代表性书家书体代表作品风格备注先秦甲骨文《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商宰丰骨匕记事刻辞》线条细瘦,多半以方折为主。纵有序,横无列。金文(钟鼎器皿)《司母戊》《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越王勾践剑铭》《虢季子白盘》《秦杜虎符》商代金文较少,但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与甲骨文比较接近,直线多,圆角少,锋芒外露。运笔上不讲藏锋,起笔与收笔均为尖利,用笔刚健,气势雄浑。钟鼎文大盂鼎等器上所筑文字铭文书法线条苍润,结构规整,行间朴茂。未脱离原始淳朴,给人一
推荐度:
导读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时代(朝代)代表性书家书体代表作品风格备注先秦甲骨文《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商宰丰骨匕记事刻辞》线条细瘦,多半以方折为主。纵有序,横无列。金文(钟鼎器皿)《司母戊》《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越王勾践剑铭》《虢季子白盘》《秦杜虎符》商代金文较少,但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与甲骨文比较接近,直线多,圆角少,锋芒外露。运笔上不讲藏锋,起笔与收笔均为尖利,用笔刚健,气势雄浑。钟鼎文大盂鼎等器上所筑文字铭文书法线条苍润,结构规整,行间朴茂。未脱离原始淳朴,给人一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

时代(朝代)代表性书家书体代表作品风格备注
先秦甲骨文《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

《商宰丰骨匕记事刻辞》

线条细瘦,多半以方折为主。纵有序,横无列。
金文(钟鼎器皿)《司母戊》《大盂鼎》

《大克鼎》《毛公鼎》

《越王勾践剑铭》《虢

季子白盘》 《秦杜虎符》

商代金文较少,但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与甲骨文比较接近,直线多,圆角少,锋芒外露。运笔上不讲藏锋,起笔与收笔均为尖利,用笔刚健,气势雄浑。
钟鼎文大盂鼎等器上所筑文字铭文书法线条苍润,结构规整,行间朴茂。未脱离原始淳朴,给人一种稚气清纯的感觉。
石鼓文沉紧圆浑,大篆典范。中国石刻文字的始祖。
大篆《侯马盟书》野而奇恣,放逸散漫。古茂雄秀,冠绝古今。为以后由篆入隶创造了先决条件。
李斯小篆《泰山石刻》小篆的笔划较细,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
张芝草书《冠军帖》《大观帖》《草书帖》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

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

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蔡邕隶书《熹平石经》《鸿都石经》其书结构严整,点画俯仰,变化自如,有“体法百变,穷灵尽炒,独步古今”之誉
王升隶书《石门颂》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
三国钟繇隶楷交错《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三国魏书家,字元常

后人将其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西晋索靖章草《月仪帖》《出师颂》靖传张芝草法而变其形迹。骨势峻迈,

富有笔力。前人评为“精熟至极,素不及张;妙有余姿,

张不及索”。骨势峻迈,富有笔力。

其书名与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相先后也

陆机行书《平复帖》《平复帖》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书作,最大的特点是犹存隶意,但又没有隶书那样波磔分明,字体介与章草、今草之间。
卫夫人楷书《近奉帖》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

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

东晋王羲之行书

楷书

草书

《兰亭序》《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王羲之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

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

王献之楷书

行书

草书

隶书

《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中秋帖》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献则以行草为能

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二王”。

王珣行书《伯远帖》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典范之作,通篇用笔精熟,疏朗飘逸。
南朝王僧虔行书

草书

《太子舍人王琰帖》每个局部都写得很扎实,十分精到。齐朝佼然出众的一位书法家。
北朝楷书《嵩高灵庙碑》体兼隶楷,笔互方圆。体现了我国早期楷书融隶入楷的特殊风貌。
隋朝智永行草《真草千字文》骨气深稳,清润而肉鼓鼓的,笔致相当的端凝娴熟。智永为王羲之七世子孙。
唐代贺知章草隶《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回乡偶书》、《咏柳》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唐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欧阳询楷书《卜商读书帖》

《张翰思鲈帖》

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用笔如刀削,一种峻拔之气,盈溢于诸墨之间。
颜真卿楷书《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柳公权楷书《神策军碑》《玄秘塔碑》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着,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
张旭草书

楷书

《草书古诗四首》、《郎官石柱记碑》草书沉着痛快,古今狂草书的开山极品;楷书神情庄重,端凝。开创草书浪漫主义书风。
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行书枯树赋》《孟法师碑》

《房玄龄碑》《大字阴符经》

《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

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词句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

怀素草书《自叙帖》《圣母帖》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的狂他的草,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钱。
北宋苏轼行书

楷书

《寒食帖》《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醉翁亭记》侧势,结体扁平稍肥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黄庭坚行书

草书

《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花气薰人帖》

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李建中真行《同年帖》

《土母帖》

丰肌清秀、气宇轩朗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京兆(今河南西安)人
米芾草书《三吴诗帖》《闻张都大宣德帖》《论草书帖》《中秋诗帖》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
南宋张即之行书《汪氏报本庵记》

《行书待漏院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其下笔简捷凝练,运笔坚实峻健,点画顾盼生情,结字俊秀而骨力遒劲,使字字结体生动明快,清爽不落俗套。
朱熹行书

草书

《周易系辞本义手稿残卷》《行草书诗札》

《致彦修少府帖》

朱熹的书法被誉为“汉魏风骨”及“韵度润逸”。他是儒家哲学的宗师,书法的字裏行间洋溢著文人的书卷气,崇尚传统法度是可以想见的。
元代赵孟頫真书

行书

《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
杨维桢章草

隶书

行书

《城南唱和诗册》 《真镜庵募缘疏卷》

粗看东倒西歪、杂乱无章,实际骨力雄健、汪洋恣肆与陆居仁、钱惟善被称为“元末三高士”
明代董其昌行草

小楷

《画禅室随笔》

《东坡重九日诗》

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
陈献章行草《自书诗卷》古拙奇崛,有书卷气,别开生面,他的书法在岭南书坛最富有特色,名气也最大。茅龙笔,实为陈氏自制的茅草笔,笔锋可长可短、刚健有力,适合书写大字。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

沈粲草书《千字文卷》、《重建华亭县治记碑》行笔圆熟,意趣遒逸官至大理寺少卿,与其兄齐名。
唐寅行书《自书联句诗》

《行书七律诗轴》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俯,

更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

文徵明行书和小楷《草书自作诗卷》

《前后赤壁赋》

《顾春潜图轴》

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清代傅山篆隶

小楷

《霜红龛集》

《千文》

重骨力,朴实古拙,长于书画,精鉴赏,并开清代金石学之源。
张照行楷《宝禊轩诗文集、昭代尺牍小传、书画纪略、国(清)朝书识、桐阴论画、(自阝)园消夏百一诗注、海上墨林、画传编韵、清画家诗史、清朝书人辑略》

天骨开张,气魄浑厚常为乾隆皇帝代笔

是书“馆阁体”能手

顾炎武行书《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清史稿》

顾炎武的书体基本上是属于颜体一派的,可以推测其学书都是从颜体入手,并深深根植于颜体,同时又融入了魏碑的结体与笔意,从而形成了册页中宽博遒劲、扁平健壮的字体。
刘墉行草《行书东坡游记》

《行书七言联》

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有“浓墨宰相”之美称。
郑燮行书《郑板桥全集》

《板桥先生印册》

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郑夑的书法揉多种书体于一炉,看似歪七扭八,毫无章法,但却有奇肆之气。
纪晓岚楷书《楷书八言联》纪晓岚为清乾隆朝进士出身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文字质朴简约,有魏晋之风,是明清笔记小试中较著名的一部,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行享誉文坛。

吴熙载篆书《通鉴地理今释稿》《篆书七言联》端庄、浑厚

飘逸、舒展,柔中带刚,法度严谨

江苏仪征人,包世臣的学生, 但受邓石如和包世臣的束缚太深,未能创造自己的风格

蒲华草书草书四条屏意境高古,雅逸潇洒,格调极高原名成,字作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嘉兴人

携笔砚出游四方,以卖画为生。

近代李叔同行书

楷书

《楷书心经》

《与刘质平书》

他早岁以书艺驰誉当世,出家后持戒精严,并融书法、佛理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推向了极至。李叔同即弘一法师
行草撰写《论持久战》

《草书兰亭序》

他的书法成就在于狂草,来源于张旭、怀素。中年以后,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格: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他的字,既充满激情,又有理性。
齐白石行书

篆书

《行书启札》

《篆书横幅》

他成熟的行草书作品,点画老辣不拘细谨,字势欹侧不求平正,挥运开阖之际,给人以极强的力度感。
潘天寿行书

隶书

《行草手卷荫山阁看

云》

《赠真涛先生七言联》

独辟蹊径,自成大家。风格豪迈朴茂,格调极高。尤其是结体布局方面,在现代书坛独树一帜。
徐悲鸿行书行书中堂结体漫不经意,有种稚拙的儿童体的韵致书法造诣很高,之所以常常被人忽略,完全是为他的画名所掩
李瑞清篆隶篆书、隶书二屏

致筠盦书札

秀者如妖娆美女,刚者如勇士挥槊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
于右任行书《赠王伯敏扇面》

《草书四屏》

他满带“碑味”的行草书,可以说是风格独具了。尤其是行书,中宫紧促,而结构多变。至于于右任自己的草书,笔画简单,形态优美。
沙孟海篆书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印学史》、《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真行草书集》、《兰沙馆印式》落笔恣肆,结字紧凑,墨法沉酣,气势雄放。沙氏学问渊博,识见高明,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
吴昌硕篆书

行草

《临石鼓文》圆熟精悍,刚柔并济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笔势奔腾。
当代林散之草书《草书轴》因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当代草圣,字画瘦劲,气象苍茫,亦一绝也。
启功启体《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内紧外放的结体,遒劲俊雅的笔画,布局严谨的章法我国当代文化名人,他集诗、书、画和文物鉴赏、学术研究于一身,是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
沈鹏擅长行草兼及楷、隶书法字体草书返故里

篆书康乐横幅

书风高古,沉稳、健拔,气清味厚988年起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现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周慧珺擅楷书,尤精行草节临米芾《蜀素贴》,《鲁迅诗歌选》行书字帖。

书风豪放,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倔强之气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上海市文联副、上海书法家协会,为当今书坛比较有影响的女书家之一。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n130403109 姜栩

文档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时代(朝代)代表性书家书体代表作品风格备注先秦甲骨文《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商宰丰骨匕记事刻辞》线条细瘦,多半以方折为主。纵有序,横无列。金文(钟鼎器皿)《司母戊》《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越王勾践剑铭》《虢季子白盘》《秦杜虎符》商代金文较少,但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与甲骨文比较接近,直线多,圆角少,锋芒外露。运笔上不讲藏锋,起笔与收笔均为尖利,用笔刚健,气势雄浑。钟鼎文大盂鼎等器上所筑文字铭文书法线条苍润,结构规整,行间朴茂。未脱离原始淳朴,给人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